簡述酪酸梭狀芽孢桿菌的臨床應用
1、冷涼瀉、啤酒瀉、緊張瀉、清晨瀉 2、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 3、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 4、慢性腹瀉、消化不良 5、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及偽膜性腸炎的預防和治療 6、長期慢性腹瀉,吃其他藥無效 7、與三聯方聯用根除HP,提高根除率、降低三聯方副作用 8、腫瘤放化療后腹瀉、提高免疫力,分泌丁酸輔助抗癌 9、肝硬化、慢性肝炎等肝膽疾病輔助治療 10、健腸,直接促進鈣、鐵、鋅、維生素等營養素的吸收......閱讀全文
簡述酪酸梭狀芽孢桿菌的臨床應用
1、冷涼瀉、啤酒瀉、緊張瀉、清晨瀉 2、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 3、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 4、慢性腹瀉、消化不良 5、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及偽膜性腸炎的預防和治療 6、長期慢性腹瀉,吃其他藥無效 7、與三聯方聯用根除HP,提高根除率、降低三聯方副作用 8、腫瘤放化療后腹瀉、提高免疫力,分
簡述酪酸梭狀芽孢桿菌的藥理作用
本品對大鼠免疫性潰瘍性結腸炎有顯著治療作用,能抑制IL-8、TNF-α等致炎癥因子的過度異常表達,抑制抗結腸抗體IgG的過度表達,降低B淋巴細胞轉化率,提高T淋巴細胞轉化率,糾正腸免疫紊亂,恢復腸免疫耐受力,消除炎癥、潰瘍,有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同時酪酸梭菌在腸道內產生酶和維生素類有益物質,促進
關于酪酸梭狀芽孢桿菌的藥品信息介紹
一、藥品名稱: 通用名:酪酸梭菌活菌膠囊 成份:本品每粒含酪酸梭菌活菌數不低于6.3×106CFU.輔料為淀粉、葡萄糖。 性 狀:本品為膠囊劑,內容物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間有灰黃色色斑。略帶特殊氣味,味甘甜。 作用類別: 本品為消化類非處方藥藥品。 規格:每粒420毫克,含酪酸梭菌活菌
關于酪酸梭狀芽孢桿菌的注意事項介紹
1.本品為活菌制劑,切勿將本品置于高溫處。 2.病史長、癥狀重的患者可延長用藥時間。 3.避免與抗菌藥物同服。 4.兒童、孕婦及哺乳期婦女請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嬰幼兒服用時可將膠囊內容物用溫水或溫牛奶沖服。 5.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6.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7.
關于酪酸梭狀芽孢桿菌的基本信息介紹
酪酸梭狀芽孢桿菌為酪酸梭菌活菌(芽孢)制劑,能耐受胃酸進入腸道,分泌腸粘膜再生和修復的重要營養物質酪酸(丁酸),修復受損傷的腸粘膜,消除炎癥,營養腸道。并能促進雙歧桿菌等腸道有益菌生長,抑制痢疾志賀氏菌等腸道有害菌生長,恢復腸道菌群平衡,減少胺、氨、吲哚等腸道毒素的產生及對腸粘膜的毒害,恢復腸免
梭狀芽孢桿菌的概念
梭狀芽孢桿菌是一大群革蘭陽性、厭氧或微需氧的粗大芽孢桿菌的總稱?。梭狀芽孢桿菌屬是厭氧芽孢桿菌的唯一菌屬,現有157個種。該菌芽孢圓形或卵圓形,直徑比菌體寬。梭狀芽孢桿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人和動物腸道以及腐敗物中,多數不致病,只有少數細菌致病,致病菌株一般均能產生外毒素和侵襲性酶。臨床常見的致病菌有破
梭狀芽孢桿菌的簡介
梭狀芽孢桿菌是一大群革蘭陽性、厭氧或微需氧的粗大芽孢桿菌的總稱。梭狀芽孢桿菌屬是厭氧芽孢桿菌的唯一菌屬,現有157個種。該菌芽孢圓形或卵圓形,直徑比菌體寬。梭狀芽孢桿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人和動物腸道以及腐敗物中,多數不致病,只有少數細菌致病,致病菌株一般均能產生外毒素和侵襲性酶。臨床常見的致病菌有
簡述梭狀芽孢桿菌性肌壞死的臨床表現
潛伏期一般為1~4天,但也可短至6小時,長至3~6周,多數在傷后3日發病。 1.局部表現 (1)患處劇痛,為早期癥狀,疼痛呈脹裂樣,一般鎮痛藥無效。 (2)患部腫脹明顯。皮膚蒼白,緊張和發亮,很快轉為紫紅色,最后變成灰黑色。 (3)傷口內可有漿液性或血性液體滲出,伴有惡臭
梭狀芽孢桿菌的主要危害
一些菌種如腐化梭菌分解蛋白質和氨基酸,產生H2S、硫醇、甲基吲哚(糞臭素)等具有惡臭味的腐敗產物,在乳中生長時可使乳中酪蛋白完全胨化,在熟肉上生長使肉變黑,在罐頭中生長時,因產氣使罐頭發生膨脹。肉毒梭菌在食品中增殖時可產生肉毒毒素,當人們食入含有該毒素的食品時,可發生毒素型食物中毒,早期癥狀為全身無
簡述艱難梭狀芽孢桿菌小腸結腸炎的臨床表現
約1/2~2/3的患者發生于抗菌藥物治療后4天內。按病情分輕、中、重型。 1、輕型,每天稀便3~4次黃綠色黏液便,大便可有膿細胞,隱血試驗陽性可伴發熱和腹痛腸鏡檢查見腸黏膜正常或輕度水腫有典型米粒狀隆起擦之即脫落,露出潰瘍。停用抗菌藥物數天癥狀即緩解。 2、中型(典型),腹瀉每天10余次,大
梭狀芽孢桿菌的形態特征簡介
簡介 梭狀芽孢桿菌是一大群厭氧或微需氧的粗大芽孢桿菌的總稱,只有少數種可在大氣條件下生長,但在大氣中不形成芽孢。 形態特征 梭狀芽孢桿菌革蘭氏染色均為陽性,芽孢呈圓形或卵圓形,直徑大于菌體,位于菌體中央、極端或次極端,使菌體膨大呈梭狀,形態屬于桿菌,故稱其為梭狀芽孢桿菌。
梭狀芽孢桿菌性肌壞死的簡介
梭狀芽孢桿菌性肌壞死又稱為氣性壞疽或梭狀芽孢桿菌性肌炎,是由梭狀芽孢桿菌引起的進展迅速而嚴重的厭氧菌感染。表現為大面積肌肉壞死,可有氣體或無氣體產生,伴嚴重的毒血癥。此病是一種進展迅速的嚴重急性感染,通常發生于開放性骨折、肌組織廣泛損傷、傷口內有死腔和異物或血供不良的患者,偶爾也發生于下肢、結腸
酪酸梭菌的臨床應用
適應于:冷涼瀉、啤酒瀉、緊張瀉、清晨瀉、五更瀉、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慢性腹瀉、消化不良、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及偽膜性腸炎的預防和治療。 長期慢性腹瀉,吃其他藥無效。與三聯方聯用根除HP,提高根除率、降低三聯方副作用。腫瘤放化療后腹瀉、提高免疫力,分泌丁酸輔助抗癌。肝硬化、慢
簡述艱難梭狀芽孢桿菌小腸結腸炎的診斷標準
服用抗菌藥物后出現上述典型臨床表現者即應考慮本病,特別是對老年人更應提高警惕。有假膜排出的典型病例停用抗菌藥物或加服萬古霉素治療后病情好轉者,有助于本病的診斷對輕型病例,明確臨床診斷的最好方法是結腸鏡檢查,應仔細觀察各部位黏膜,因為隆起的黃色小斑塊易碎并可被充血、黏液、糞渣所掩蓋。病原體培養及毒
簡述艱難梭狀芽孢桿菌小腸結腸炎的發病機制
難辨梭狀芽孢桿菌產生的毒素有A毒素、B毒素、蠕動改變因子和不穩定因子A毒素引起腺體分泌黏膜損傷及炎癥。B毒素沒有腸毒活性,但可在A毒素作用的基礎上加重黏膜病變。現多認為毒素A在難辨梭狀芽孢桿菌致病機制中可能有重要意義。蠕動因子能刺激肌肉收縮加劇腹痛和腹瀉不穩定因子在致病中的作用尚不了解。可誘發本
梭狀芽孢桿菌的生理特性和分布范圍
生理特性 該菌對不良環境條件具有極強的抵抗力。該屬菌對營養的需求因菌種不同而異。可耐受2.5%-6.5%NaCl濃度的滲透壓,對亞硝酸鈉和氯敏感。 分布范圍 廣泛分布于土壤、下水污泥、海水沉淀物、腐敗植物、食品、人和其他哺乳動物的腸道內。
梭狀芽孢桿菌性肌壞死的病因分析
此病主要為梭狀芽孢桿菌感染所致,也可與其他化膿性細菌引起混合性感染。梭狀芽孢桿菌為革蘭陽性厭氧桿菌,污染傷口后一般不會致病,但如果條件適合,細菌就會在局部生長繁殖并分泌多種外酶和毒素。這些酶具有強大的分解糖和蛋白質的作用,會產生大量氣體,使組織壓力增高,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有利于細菌生長,從而造
簡述艱難梭狀芽孢桿菌小腸結腸炎的影像學診斷
影像學檢查對于確定診斷早期或輕度腸炎幫助不大,而對于重癥患者影像學檢查有助于檢測出并發癥(例如:中毒性腫脹、穿孔等),另外,對于其他相類似表現的疾病的鑒別診斷也有重要意義。 CT檢查有助于發現腸壁>4cm的水腫和炎癥,特別在已經涉及到升結腸的病情時,但此類檢查都是非特異性的影像結論。 BE(
艱難梭狀芽孢桿菌小腸結腸炎的簡介
難梭狀芽孢桿菌小腸結腸炎(clostridium difficile enterocolitis )是因使用抗生素導致腸道菌群失調,由難辨梭狀芽孢桿菌在腸道大量繁殖引起的腸炎。嚴重者大便排出片狀黏膜,曾稱假膜性腸炎,本病由于廣泛使用抗生素而日益增多,又稱抗生素相關性腸炎,是一種常見的醫院內感染性
治療梭狀芽孢桿菌性肌壞死的基本介紹
1.手術治療 確診后緊急手術,清創引流。清創時,應廣泛、多處切開,徹底清創。肢體廣泛感染壞死并出現嚴重毒血癥癥狀者,應進行截肢,以挽救生命。術后敞開傷口,用氧化劑濕敷。 2.藥物治療 大劑量使用抗生素。 3.高壓氧療法 可在短時間內提高組織間的氧含量,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細菌毒力和活力
梭狀芽孢桿菌的主要價值和主要危害
主要價值 該屬中的一些菌種如丁酸梭菌可分解碳水化合物而產生各種有機酸(乙酸、丙酸、丁酸)和醇類(乙醇、異丙醇、丁醇),在食品加工上可用以生產某些酸、醇和酮類。 主要危害 一些菌種如腐化梭菌分解蛋白質和氨基酸,產生H2S、硫醇、甲基吲哚(糞臭素)等具有惡臭味的腐敗產物,在乳中生長時可使乳中酪
簡述蠟狀芽孢桿菌的形態特征
芽胞桿菌屬(Bacillus)中的一種。菌體細胞桿狀,末端方,成短或長鏈,1.0~1.2×3.0~5.0微米。產芽孢,芽孢圓形或柱形,中生或近中生,1.0~1.5微米,孢囊無明顯膨大。革蘭氏陽性,無莢膜,運動。菌落大,表面粗糙,扁平,不規則。菌落形態:在普通瓊脂平板培養基上,37 ℃,培養24
關于梭狀芽孢桿菌性肌壞死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紅細胞計數減少、血紅蛋白減少;白細胞計數升高,但一般不超過15×109/L。 2.傷口滲液涂片檢查 可見大量革蘭陽性粗大桿菌。 3.細菌培養 可見到產氣莢膜桿菌。 4.X線檢查 可見肌間隙內有透亮的氣體陰影。
治療艱難梭狀芽孢桿菌小腸結腸炎的簡介
初步診斷后應立即停用抗菌藥物,如病情需要則應該用很少誘發本病的抗菌藥物。輕癥病例停用抗菌藥物后可自愈病情較重,大便中有假膜者則宜用萬古霉素,500~2000mg/d,分4次口服。甲硝唑適用于缺乏萬古霉素或萬古霉素治療后的復發病例,用法:600~1200mg/d,分2~3次口服,療程均為7~10天
艱難梭狀芽孢桿菌小腸結腸炎的病因分析
本菌屬革蘭陽性專性厭氧菌能形成芽孢。在普通培養基上不易生長。接種于選擇性培養基,在厭氧環境下生長迅速。采用血清凝集試驗可將該菌分為Ⅰ、Ⅱ、Ⅲ和Ⅳ4個血清型。其中以Ⅰ型菌株毒力最強,從假膜性腸炎患者分離的菌株均為Ⅰ型:Ⅱ、Ⅳ型產毒素少,Ⅲ型不產生毒素。艱難梭狀芽孢桿菌小腸結腸炎是因使用抗生素導致腸
梭狀芽孢桿菌可幫助地下腐殖質變為能源
日本廣島大學、幌延巖石圈環境研究所等機構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一種厭氧菌——梭狀芽孢桿菌能夠分解地下深處的腐殖質。如果將這種微生物與產甲烷菌組合在一起,就有可能合成甲烷,從而使地下的有機物資源得到利用。 腐殖質是地上的動植物被細菌等分解后埋到地下的有機物,是地殼內巨大的碳儲存庫,占地殼內碳總量的約
梭狀芽孢桿菌性肌壞死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介紹
1、診斷 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是關鍵,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如傷口周圍觸診有捻發音,傷口滲液涂片見大量革蘭陽性粗大桿菌,X線檢查見軟組織積氣是早期診斷的主要依據。細菌培養見產氣莢膜桿菌可明確診斷。 2、鑒別診斷 應注意與厭氧性鏈球菌和脆弱類桿菌感染所致的蜂窩織炎相鑒別。與梭狀芽孢桿菌性肌壞死不
簡述梭狀芽胞桿菌的形態特征
梭狀芽孢桿菌是一大群厭氧或微需氧的粗大芽孢桿菌的總稱,只有少數種可在大氣條件下生長,但在大氣中不形成芽孢。 梭狀芽孢桿菌革蘭氏染色均為陽性,芽孢呈圓形或卵圓形,直徑大于菌體,位于菌體中央、極端或次極端,使菌體膨大呈梭狀,形態屬于桿菌,故稱其為梭狀芽孢桿菌。
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抗生素進入FDA快速審批通道
近日,德國生物制藥公司Morphochem針對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的抗生素MCB3837進入FDA快速審批通道,并同時獲得傳染病產品(QIDP)資格,這將給予Morphochem更多與FDA溝通的機會。MCB3837是另一個喹諾酮/惡唑唑烷酮雙靶點抗生素MCB3861的前藥,可以注射使用。FD
簡述非梭狀芽胞桿菌肌壞死的臨床表現
1.發病時間 一般在創傷或手術后2~3天發生。 2.局部癥狀 (1)腫脹、劇痛,漿液樣滲出好轉的局部疼痛重又趨于加重患者覺患部腫脹劇烈疼痛,有血漿樣液體滲出并有惡臭。 (2)水皰形成若感染的肌肉表淺,皮膚可有水腫、蒼白甚至出現漿液性水皰,否則局部僅有壓痛和輕度腫脹。 (3)捻發音與需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