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平面將上升1.4米?氣候模型發出新預警
全球海平面將上升1.4米?一個最新發表的氣候模型發出新的預警。 2023年2月15日凌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稱,最新的氣候模型模擬顯示,在未來高排放場景下,至2150年,南極冰蓋和格陵蘭冰蓋預計會使全球海平面升高約1.4米。 這一評估納入了海水、冰蓋和冰川熱膨脹的影響。因為考慮了此前大多數相關預測中都被忽略的冰蓋-氣候相互作用的活躍影響,新模型對全球海平面未來上升情況的預測可能更精確。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全球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居住在海岸線附近,而海平面正在上升。 過去一個世紀里,全球平均海平面大約上升了20厘米。隨著人類對全球變暖的影響越來越大,海平面上升的趨勢可能在加劇。 電影《流浪地球》2的劇情中,海平面大幅上升,僅剩東方明珠、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等標志性建筑還露出水面,其余建筑均被淹沒。 2022年5月6日,中國自然資源......閱讀全文
全球海平面將上升1.4米?氣候模型發出新預警
全球海平面將上升1.4米?一個最新發表的氣候模型發出新的預警。 2023年2月15日凌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稱,最新的氣候模型模擬顯示,在未來高排放場景下,至2150年,南極冰蓋和格陵蘭冰蓋預計會使全球海平面升高約1.4
氣候數據可提前預警作物歉收
隨著氣候變化給農業生產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各國政府和商業團體也越來越關注對作物產量的預測。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22日報道,一個由日本、美國、英國等多國人員組成的國際小組提出,氣候數據可以在收獲前的幾個月幫助預測某些農作物的歉收情況。相關論文發表在7月21日的《自然·氣候變化》上。 該研究由
換個模型預測氣候變化
《自然—氣候變化》11月23日發表的多模型分析,依據2030年前后的減排措施預測了氣候場景,發現即使最樂觀的場景也不足以將全球變暖限制在2°C以內。這個前瞻性建模方法與傳統“倒序”設想不同,后者聚焦于預先規定的氣候目標并描述如何實現這些目標。大多數氣候模型聚焦于一種被稱為“倒序推演”的概念,其中目標
美國研發高精度氣候模型精確預測氣候狀況
GEOS-5氣候模型所形成的模擬圖片,模型精確地預測了主體云層系統的位置與形狀地球同步軌道環境衛星所拍攝的衛星圖片 北京時間6月16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官網報道,美國宇航局地球系統科學家近期研制了迄今精度最高的地球氣候模型GEOS-5氣候模型,并通過該模型繪制了全球氣候模擬圖片。模
太平洋海平面不斷上升與氣候變化有關
一項最新研究認為,西南太平洋的海平面在19世紀80年代開始急劇上升,并于20世紀90年代達到峰值的這一過程與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有關。 據法新社報道,澳大利亞、英國和新西蘭的研究人員對取自澳大利亞南部塔斯馬尼亞島鹽沼中的沉積物巖心樣本進行了分析,并利用地球化學知識建立
我們已經無法阻止氣候變暖導致的全球海平面快速上升
幾十年來,海平面上升一直是全球關注的問題,許多人呼吁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等。雖然有些人警告說,一個不歸路最終會到來,但一項新的研究聲稱,這個拯救地球的時間點可能已經過去了,全球海平面上升在這一點上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這項新的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上,是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進行的。根據這些科學家的說
全球氣候變暖,格陵蘭冰蓋海平面升逾270毫米
北京8月30日,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的一項氣候科學研究指出,無論在哪種氣候變暖預測情景下,格陵蘭冰蓋的整體冰損失加上降水量、冰流排放和融水徑流的增加都將使海平面至少上升274毫米。 該研究論文稱,1980年代,因冰面融化徑流和冰流量,格陵蘭冰蓋失去的冰開始多
忽視植物水流失影響氣候模型精度
一項最新研究稱,科學家在解釋植物葉片水流失中的錯誤,可能會讓植物從光合作用中生成多少能量的評估發生錯誤。這反過來會波及單個葉片如何發揮作用乃至氣候變化模型。當植物水供應有限時,這一錯誤的效應尤其顯著。 “如果你在設法了解種植的作物為什么能夠生存,且在更加干旱的條件下適應得更好,你可能會曲解它。
全球海平面2150年或上升1.4米
一項新研究通過氣候建模模擬預測,在未來高排放場景下,至2150年,南極和格陵蘭冰蓋預計會使全球海平面升高約1.4米。如果全球氣溫上升超過工業化前水平1.8°C,預計將出現不可逆的南極海冰損失并急劇加速海平面上升。作者表示,這些發現或比此前氣候模型提供了對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更準確估計。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
忽視植物水流失因子會阻礙氣候模型
一項最新研究稱,科學家在解釋植物葉片水流失中的錯誤,可能會讓植物從光合作用中生成多少能量的評估發生錯誤。這反過來會波及單個葉片如何發揮作用乃至氣候變化的模型。當植物水供應有限時,這一錯誤的效應尤其顯著。 “如果你在設法了解種植的作物或植物為什么能夠生存,且在更加干旱的條件下適應地更好,你可能會
模型引導氣候變化帶來的移民流
許多發展中國家低海拔地區可能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數學模型,用于指導決策者做出關于在國內用移民方式適應氣候變化的決定。 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低地可能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響,而隨著水變得更加稀缺,干旱地區可能變得不適宜居住——這意味著許多人將需要移
世界氣象組織:應對氣候變化“早預警 早行動”
今年的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早預警、早行動”,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對此進行了解讀。? ? 世界氣象組織去年8月發布的《天氣、氣候和水極端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數和經濟損失圖集(1970-2019)》顯示,這期間全球有超過11000起相關災害,死亡人數超過200萬,損失達3.64萬億美元。該機構統計,
多種模型合力揭示未來氣候變化真相
最近在《自然—氣候變化》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一個由美國和英國的四名科學家組成的小組解釋了如何將不同的氣候模型聯合起來共同預測未來的氣候變化。 氣候模型研究在過去30年中取得了重大進展,科學家們研發出了各種氣候預測模型。氣候預測取決于如何評估與溫室氣體排放相關的不確定性和可能的風險,但
《2022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發布
當地時間11月6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22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指出,近年來溫室氣體濃度不斷上升,熱量不斷累積。 報告顯示,氣候變化的預兆和影響正愈發令人關注。1993年以來,海平面升速已翻了一番,2020年1月以來已上升了近10毫米,今年達到新高。自近30年前開始衛星測量以來,僅在
新研究稱全球升溫1攝氏度或致海平面升2米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最新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溫室氣體可導致海平面在未來數個世紀持續上升,全球平均氣溫每升高1攝氏度,海平面可能上升超過2米。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基于早期氣候數據和計算機模型得出結論,在20世紀,海平面上升大約0.2米,預計到本世紀末將上
氣候變化海洋藍皮書發布,中國海平面年增速超平均水平
近日,由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編制的《2019年中國氣候變化海洋藍皮書》發布,公布了全球、中國近海關鍵海洋要素的最新監測信息。 《藍皮書》顯示,1960年~2018年,全球平均海表溫度上升趨勢明顯,近4年均處于高位,2018年比常年(1981年~2010年)高0.18℃;1993年~201
海平面上升速度緩慢下降
氣候變化造成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海平面上升趨勢正緩慢下降 近期有研究發現,氣候變化造成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海平面上升趨勢正在放緩。 據澳大利亞ABC新聞網報道,新南威爾士環境和人類遺產辦公室研究員菲爾?沃森(Phil Watson)分析了位于弗里曼特爾
寫在IPCC最新科學報告出爐之前
在一些地區,海平面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倍。 不過數千年后,這才有可能發生。人類還有時間去適應,而這意味著人類會一步步將土地交給海浪。 2007年,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引起了一場風暴,他們發表了對隨著全球變暖,海洋將以多快速度膨脹的最佳評估結果。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表示
氣候變暖 融水增多預警!南極冰架穩定性遭到威脅
一個英美聯合研究團隊首次實地勘測了南極洲麥克默多冰架,對其因表面融水湖的水流進出所造成的彎曲度分析后認為,正是融水湖的充水和排水導致了漂浮著的南極冰架彎曲,并可能威脅到其穩定性。論文刊發在13日出版的《自然·通訊》上。 南極冰架彎曲現象之前已通過計算機模型進行了模擬。實地測量數據分析顯示,南極
十年期氣候預測模型仍存爭議
圖片來源:JASIEK KRZYSZTOFIAK/NATURE 在英國氣象局哈德利中心經過十余年的艱苦工作,Doug Smith發表了一份詳細的預測——在未來十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氣候將如何變化。他和同事預測,全球變暖在經歷短暫的停滯后,速度會顯著加快,在幾年內,世界氣溫將會突破有記錄以來的
新研究說南極冰蓋融化影響比原有估計更大
新一期英國《自然》雜志刊登研究報告說,如果溫室氣體排放一直保持在如今的速度,南極冰蓋融化將導致全球海平面到2100年上升1米以上,其影響比原有估計更大。 此前的研究已指出,過去海平面上升的主要推動因素來自南極冰蓋融化,未來這也很可能仍是主要因素。不過對具體影響有多大,不同研究的說法不一。比如2
最新研究:太平洋島嶼受海平面上升影響大于預期
海平面會隨著時間而升高或降低,陸地也會因氣候的影響沉降和上升。環境網絡新聞網報道,美國科學家近日通過將暴風雨和波浪的運動納入動態模型分析,結果顯示一些低海拔太平洋小島受氣候變化影響的更大,未來更加悲觀。 美國地質勘探局太平洋海岸與海洋科學中心的海洋學家柯特?斯托拉里(Curt Stor
全球變暖致2013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須加強預警系統
世界氣象組織24日發布年度氣候報告稱,2013年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第六熱的年份,全球變暖導致這一年干旱、洪水、熱浪和熱帶氣旋等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3年氣候狀況報告》中說,2013年全球陸地和海洋表面平均溫度為14.5攝氏度,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溫度高0.5攝氏
氣候模型顯示金星上從未有過海洋
金星是太陽系的四顆類地行星之一,被視為地球的孿生兄弟,同樣主要由巖石物質組成,含有一些水,并有大氣層。金星上是否曾經有過海洋,一直是個未解之謎。瑞士日內瓦大學和瑞士國家行星能力研究中心(NCCR)領導的天體物理學家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稱,氣候模型顯示金星上從未有過海洋。 此前研
抑制海平面上升 “地球工程”非妙方
通過超大規模的工程手段改變地球環境,遏制地球變暖趨勢,這一被稱作“地球工程”的做法被很多人認為是拯救地球的緊急“B計劃”。但“千人計劃”入選者、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約翰·摩爾(John Moore)教授刊載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最新研
聯合國:未來五年氣候變化早期預警應保護每個人
當地時間3月23日,世界氣象組織在其官網指出,聯合國公布了適應氣候變化和更多極端天氣的宏偉目標,即在未來五年內,地球上每個人都應該受到早期預警系統的保護,以應對日益極端的天氣和氣候變化。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已責成世界氣象組織牽頭開展這項工作,并將于今年11月在埃
聯合國:未來五年氣候變化早期預警應保護每個人
當地時間3月23日,世界氣象組織在其官網指出,聯合國公布了適應氣候變化和更多極端天氣的宏偉目標,即在未來五年內,地球上每個人都應該受到早期預警系統的保護,以應對日益極端的天氣和氣候變化。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已責成世界氣象組織牽頭開展這項工作,并將于今年11月在埃
科學家呼吁全球港口制定方案應對氣候變化
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布最新研究報告稱,盡管面對氣候變化在未來一個世紀中可能造成的破壞性影響,但世界上絕大多數海港都未做好準備。 據每日科學網報道,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小組在對世界各地的港務管理部門進行的一項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官員都不確定如何才能最好地保護設施不受海平面上升和更頻繁的劇烈風暴的影響,
格陵蘭冰蓋或讓海平面至少上升270毫米
?????冰川學家團隊在融冰季節的雪線以上的雪面上設置了一個自動氣象站。圖片來自丹麥及格陵蘭地質調查局 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指出,無論在哪種氣候變暖預測情景下,格陵蘭冰蓋的整體冰損失加上降水量、冰流排放和融水徑流的增加都將使海平面至少上升274毫米。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自然—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促使科學家重新思考沼澤管理
到目前為止,恢復美國佛羅里達大沼澤地豐富生態環境的努力主要集中在對抗污染物徑流造成的破壞和恢復水的自然流動。但現在,一個專家小組呼吁聯邦和州機構根據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威脅重新評估它們的計劃。 10月16日,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院發布了一份報告,要求大沼澤綜合恢復計劃(CERP)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