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癥狀心肌缺血的基本信息介紹
無癥狀心肌缺血又叫無痛性心肌缺血或隱匿性心肌缺血(SMI),是指確有心肌缺血的客觀證據(心電活動、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謝等異常),但缺乏胸痛或與心肌缺血相關的主觀癥狀。......閱讀全文
無癥狀心肌缺血的基本信息介紹
無癥狀心肌缺血又叫無痛性心肌缺血或隱匿性心肌缺血(SMI),是指確有心肌缺血的客觀證據(心電活動、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謝等異常),但缺乏胸痛或與心肌缺血相關的主觀癥狀。
關于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的基本信息介紹
無癥狀性心肌缺血(SMI)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觀證據而無心絞痛及其有關癥狀,老年人SMI的發生率比中青年人高,部分與高齡、心肌梗死,糖尿病等原因損害疼痛警報系統有關,美國約有數百萬人患SMI,由此而導致每年數十萬人的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因此,掌握本病的基本知識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治療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的相關介紹
控制心絞痛的發作,對有癥狀和無癥狀性心肌缺血都應予以控制。治療應針對心肌供氧需氧兩個方面,可服用鈣離子拮抗劑或β-阻滯劑。 對冠心病的治療要樹立心肌缺血總負荷的概念,只要有心肌缺血,無論有無癥狀,均應積極治療,目的在于消除心肌缺血而不是限于環節癥狀。治療措施可從減少心肌耗氧和解除冠脈痙攣兩方面
關于無癥狀心肌缺血的疾病分類介紹
無癥狀心肌缺血在冠心病中發生率高,遠遠超過有癥狀性心肌缺血。其在臨床上可分為三種類型: ①完全的SMI即既往無冠心病病史,也無冠心病癥狀,但存在無癥狀心肌缺血,其在人群中的發生率高達5%; ②心肌梗塞后仍有SMI發作。大約占心肌梗塞總數的1/3。 ③心絞痛患者伴發SMI,大多數冠心病患者屬
關于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的檢查方式介紹
早期血常規基本正常。 1.動態心電圖 不僅能檢出SMI,而且還能觀察SMI發作頻率,嚴重程度及持續時間,可用心肌缺血總負荷(24小時內每次ST段下降程度的毫米數×持續時間的總和)作為缺血的定量指標來觀察療效,診斷標準為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1mm并延至J點后80毫秒,且持續時間≥1分鐘,兩次
無癥狀心肌缺血的基本概述
這些患者經冠狀動脈造影或死亡后尸檢,幾乎均證實冠狀動脈主要分支有明顯狹窄病變。無癥狀心肌缺血在冠心病中非常普遍,且心肌缺血可造成心肌可逆性或永久性損傷,并引起心絞痛、心律失常、泵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因此,它作為冠心病的一個獨立類型,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無癥狀心肌缺血的臨床檢查
1.動態心電圖:動脈心電圖是用于檢測無癥狀心肌缺血的常用方法,但哪些圖形反映缺血,尚無一致意見。通常認為的ST段下降標準:J點后80ms的水平型或下垂型壓低達到1mm以上才有意義,將兩次心肌缺血的間隔確定為1mm(1×1×1標準)。 2.心電圖運動試驗: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為陽性:⑴運動中出現典型
無癥狀心肌缺血的診斷要點
1.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觀證據 無癥狀型心肌缺血的患者在接受心電圖(包括心電圖負荷試驗及動態心電圖)、核素、超聲心動圖等檢查時,常可發生心肌缺血的客觀證據。 2.沒有心肌缺血的臨床表現,盡管這類患者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觀證據,但缺血發作時無與心肌缺血相關的癥狀和體征,如心絞痛等。 3.常伴有多種缺血
無癥狀心肌缺血的疾病的危害
無癥狀心肌缺血病人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但因病變程度較輕或其它血管較好補充了供血,或病人耐受力較強,所以目前還沒有明顯不適感覺。無癥狀心肌缺血可能突然轉為心絞痛或心肌梗塞,亦可能逐漸演變為心肌纖維化,出現心臟增大,發生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個別病人亦可能猝死。復方丹參滴丸可以改善冠脈供血,保護缺血心
簡述無癥狀心肌缺血的診斷方法
l)心電圖和運動試驗:對疑有 SMI者應在休息狀態下常規做心電圖檢查。若陰性時可做運動試驗。有人認為,運動試驗時,如果ST段壓低同時伴有低血壓和R波異常,是嚴重病變的標志。也有作者認為,運動試驗引起ST段偏移并伴有心動過速,不論有無癥狀均提示心肌缺血。運動試驗的靈敏度、特異性可達 70%~ 90
關于無癥狀心肌缺血的疾病治療
經皮腔內成形術(PTCA):對多支冠脈病變或嚴重合并嚴重無癥狀心肌缺血可選擇PTCA; 抗心肌缺血的藥物,見“心絞痛”章; 冠脈搭橋術治療,左主干冠脈病變病人可采用。以上藥物的劑量及用法,須遵醫囑;鈣阻滯劑的應用:由于無癥狀心肌缺血與冠脈痙攣關系比較密切,故臨床強調鈣阻滯劑的應用,硫氮卓酮,硝苯
概述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的臨床表現
1.臨床類型 (1)Cohn(1981)將SMI分為3型 Ⅰ型:占3%~5%,有SMI發作,但完全無癥狀,亦無心肌梗死或心絞痛史,包括正常人和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人群。Ⅱ型:占1/3,指無并發癥的心肌梗死恢復期中所發生的SMI。Ⅲ型:最常見,指心絞痛患者發生SMI。 (2)Braunwald把
概述無癥狀心肌缺血的疾病癥狀
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平時無癥狀,但當跑步、飲酒、激動、過度吸煙、嚴重失眠等情況出現時,易突然心慌、胸悶,嚴重時心臟停搏,引起猝死。無癥狀心肌缺血易被忽視,而它又會帶來嚴重后果,所以當中老年人出現下列癥狀時,要及時就診。 胃部不適 心臟病引起的胃部不適很少會出現絞痛和劇痛,壓痛也不常有,只是一種
無癥狀細菌尿的基本信息介紹
無癥狀細菌尿又稱隱匿性細菌尿,是一種隱匿性尿路感染,即指患者有真性細菌尿而無任何尿路感染的臨床癥狀。常在健康人群中進行體檢或因其他腎臟疾病做常規尿細菌學檢查時發現。 無癥狀細菌尿可以由癥狀性尿感演變而來,即癥狀性尿感自然緩解或經治療后癥狀消失,而僅留有細菌尿,并可持續多年。有些無癥狀性細菌
關于無癥狀冠心病的基本信息介紹
無癥狀型冠心病是無臨床癥狀,客觀檢查有心肌缺血表現的冠心病亦稱隱匿型冠心病。患者多屬中年以上,無心肌缺血的癥狀,在體格檢查時發現心電圖(靜息、動態或負荷試驗)有ST段壓低、T波倒置等,或放射性核素心肌顯像(靜息或負荷試驗)示心肌缺血表現。病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較輕或有較好的側支循環。診斷主
心肌缺血的分類介紹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和診斷標準,可將本病分為以下類型: 1、心絞痛 是心肌缺血最具代表性的類型,特點為前胸陣發性、壓榨性疼痛,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區與左上肢,勞動或情緒激動時常發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劑后消失。可分為穩定型、不穩定型和變異型心絞痛。 2、
心肌缺血基本癥狀介紹
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是指心臟的血液灌注減少,導致心臟的供氧減少,心肌能量代謝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臟正常工作的一種病理狀態。心臟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幾乎完全靠有氧代謝提供,所以即便在安靜的時候,心肌的血氧攝取率也很高(約為70%),正常情況下,機體可通過自身調節,促使血液供
無癥狀血尿的介紹
正常人尿中無紅細胞或偶見紅細胞。若尿液外觀顏色正常,僅在鏡檢時發現紅細胞計數增多,稱為鏡下血尿(microscopic hematuria)。一般認為,鏡下血尿不伴有泌尿系統局部和全身癥狀時稱為無癥狀血尿(asymptomatic microscopic hematuria)。 由于紅細胞在低
無癥狀血尿的分類介紹
腎小球源性:IgA腎病、薄基底膜腎病(良性家族性血尿)、遺傳性腎炎(Alport’s綜合征)、其他原因所致的局灶性腎小球腎炎 非腎小球源性: 上尿路:結石、腎盂腎炎、多囊腎、髓質海綿腎、高鈣尿和/或高尿酸尿(無結石)、腎損傷 乳頭壞死、輸尿管狹窄和腎積水、腎梗死或動靜脈畸形、左腎靜脈壓迫(
心肌缺血的病因分析
1.主要原因 可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很多,血壓降低、主動脈供血減少、冠狀動脈阻塞,可直接導致心臟供血減少;心瓣膜病、血黏度變化、心肌本身病變也會使心臟供血減少。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其次還有炎癥(風濕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閉塞性脈管炎等)、痙攣、栓塞、結締組織疾病、創傷和先天性畸
關于無癥狀性血尿的診斷介紹
腎穿刺活檢是診斷腎臟損傷的金標準,符合以下條件的可以考慮做腎穿刺活檢: 1、尿沉渣鏡檢紅細胞達到腎小球血尿的診斷標準者。 2、無癥狀血尿持續或間斷出現時間大于6個月。 3、有家族史。 4、尿蛋白定量>0.2g/24H,定性(+)。 B超檢查是必要的,可以發現泌尿系統的畸形、結石、腫瘤、
關于無癥狀菌尿的治療介紹
對于絕經前非妊娠婦女、糖尿病患者、老年人、脊髓損傷及留置導尿管的無癥狀菌尿的患者不推薦抗菌藥物治療。然而,對于經尿道行前列腺手術或其他可能導致尿路黏膜出血的泌尿外科手術或檢查的無癥狀性細菌尿患者,應該根據細菌培養結果采取敏感抗生素治療。
無癥狀性潰瘍的胃液分析介紹
GU患者的胃酸分泌正常或低于正常,部分DU患者則增多,但與正常人均有很大重疊,故胃液分析對消化性潰瘍診斷和鑒別診斷價值不大。目前主要用于促胃液素瘤的輔助診斷,如果BAO>15mmol/h、MAO>60mmol,BAO/MAO比值>60%,提示有促胃液素瘤之可能。
治療無癥狀細菌尿的基本介紹
無癥狀細菌尿患者是否需要治療,仍有爭議,一般認為有下述情況應予治療: ①妊娠期,尤其在妊娠5個月后,因前者可致胎兒牙齒發生棕黃色色素沉著,而后者可發生致死性灰嬰綜合征。復方新諾明在妊娠早期可用,但不能用于妊娠最后3個月。一般應服藥2周,在療程結束后應隨診做尿培養,如有復發很可能是隱匿性腎盂腎炎
治療無癥狀性腦梗死的介紹
從治療或預防再發的角度來看,無癥狀腦梗死與癥狀性腦梗死同樣重要。應該把無癥狀腦梗死當作腦梗死的早期進行診斷及對待。此時的治療是腦梗死開始治療的最佳時期,所以對于無癥狀腦梗死應引起高度重視。 1.一般措施 治療也應以綜合治療及個體化治療為原則,針對不同病因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積極改善和恢復
如何預防心肌缺血?
1、飲食 低鹽低脂清淡飲食,多吃紅薯、西紅柿、胡蘿卜、黑木耳等蔬菜,喝些綠茶,茶葉中含有少量的茶堿,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對患者的心肌缺血治療有一定的幫助,茶葉中還有維生素C,能起到防治動脈硬化的作用,但不宜過濃。 2、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情緒要穩定,避免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定時排便,不能過
怎樣檢查心肌缺血?
1、冠心病相關的檢查 為盡早發現心肌缺血,40歲以上的人應定期進行相關體檢,了解有無冠心病相關的危險因素,如血脂、血壓、血糖、頸部血管超聲、心臟超聲、心電圖等檢查。 心電圖是最常用的無創性檢查,當心肌某一部分缺血時,將影響到心室復極的正常進行,并可使缺血區相關導聯發生ST-T異常改變。心肌缺
血管舒緩素對心肌缺血的重要作用介紹
激肽與內皮細胞B2受體內結合,釋放NO及PGI2,發揮擴張血管和抗增殖效應,保存心肌高能磷酸物,增加對糖原的攝取和利用以對抗血管緊張素Ⅱ的作用,從而發揮維持心血管內環境穩定的作用。有證據表明KKS功能失調在心力衰竭的發病機制中發揮重要作用。Whalley等[16]報道心力衰竭心臟中微血管局部激肽
心肌缺血的臨床表現
1.勞累或精神緊張時出現胸骨后或心前區悶痛,或緊縮樣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續3~5分鐘,休息后可自行緩解,伴有大汗。 2.體力活動時出現胸悶、心悸、氣短,休息時自行緩解。 3.出現與運動有關的咽喉痛及燒灼感、緊縮感,牙痛等。 4.飽餐、寒冷、飲酒后出現胸痛、胸悶。 5.夜晚睡眠枕
關于無癥狀冠心病的診斷檢查介紹
診斷和鑒別診斷:診斷主要根據靜息、動態或負荷試驗的心電圖檢查,和(或)放射性核素心肌顯像,發現患者有心肌缺血的改變,而無其他原因,又有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進行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可確立診斷。 鑒別診斷要考慮下列情況: 一、自主神經功能失調 此病有腎上腺素能β受體興奮性增高的類型,患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