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平洋島國防災減災合作中心正式啟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415.shtm......閱讀全文
第13個全國防災減災日:智能化裝備催生救援新“戰力”
“前方通往震中道路出現塌方,救援裝備無法開進。” 危急時刻,先遣組利用無人機空中偵察,將道路受災情況上報指揮員。經過對實時回傳的塌方點照片分析,考慮到山體二次塌方的可能,指揮員果斷采取遙控挖掘機單向清理戰法。 此時,距離塌方點20余米處的駕駛方艙內,操作手遙控操作無人挖掘機,開始逐層精準剝
我國如何筑牢氣象這一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
中新社北京10月9日電 題:中國如何筑牢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專訪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會長、中國氣象局原副局長許小峰中新社記者 闞楓河南鄭州1天下了接近平常年景1年的降雨量;中央氣象臺連續41天發布高溫預警;8月初就進入枯水期的鄱陽湖,創造了71年來的最早紀錄……這兩年,反常天氣經常成為熱門話題
中國啟動與太平洋島國環保合作 開展政策對話、技術交流等
礦產開發關注環境風險 塞維里奧·巴雷坎納西亞 (斐濟環境保護部副常務秘書): 希望通過今天的會議,展示我們所面臨的共同挑戰,并且希望能夠找到未來共同的合作方向。斐濟是個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的島國,許多國家都想來投資開礦。斐濟政府對此嚴格把關,在爭取經濟利益的同時,要求合作者必須
《“一帶一路”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發展北京宣言》正式發布
2019年5月12日,為期兩天的“一帶一路”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大會在京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牽頭承辦,來自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減災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海南省南海氣象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申請
2021年度海南省南海氣象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 開放研究基金項目申請指南 海南省南海氣象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是以南海區域重大天氣氣候災害形成機理及預報預警技術研發為重點的省級重點實驗室。重點實驗室設立開放研究基金,公開受理國內外的課題申請,提供研究經費和相關條件。現將2021年度海南省南海氣象防
四川省國土廳地環處帶領地方保護生態、防災減災
四川省國土廳地環處帶領地方保護生態、防災減災,獲中華寶鋼環境獎讓群眾有個安穩的家圖為四川省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搬遷集中安置點新虹口場鎮。 9月19日晚上9時,四川省地質災害應急會商室里燈火通明。攀枝花正經歷著入汛以來又一次區域性強降雨過程。 會商室里,四川省國土資源廳廳長楊冬生正在調度。一旁,工作人
中國氣象局進一步部署南方強降水氣象防災減災工作
據中國氣象局微信公眾號消息,5月12日,在全國天氣會商后,中國氣象局結合當前南方強降水形勢,對氣象防災減災工作進行再部署、再強化、再落實。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莊國泰會前對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配合相關部門全力做好防災減災各項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余勇對下一步工作進行部署。 會
今年天氣為何如此“任性”
從年初的雨打春開始,仿佛就預示著2015年天氣的不平常。整個第一季度,北方氣溫如過山車一般跌宕起伏,人們盼望的“四季如春”被過成了“春如四季”,不僅鬧心的秋褲脫了穿、穿了脫,最近北京靈山、河北圍場、康寶及內蒙古中部等地竟然還上演了一幕五月飛雪奇觀。 南方的小伙伴們也是大開眼界。5月5日華南才進
南海海洋所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
該項目立足于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針對嚴重影響我國的太平洋海洋災害事件(極端厄爾尼諾—南方濤動、臺風和風暴潮、海洋熱浪),從全球視角以洋際相互作用為切入點,旨在揭示洋際相互作用對太平洋海洋災害的影響機理,闡明洋際相互作用對太平洋海洋災害可預測性的影響,發展太平洋海洋災
南海海洋所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
該項目立足于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針對嚴重影響我國的太平洋海洋災害事件(極端厄爾尼諾—南方濤動、臺風和風暴潮、海洋熱浪),從全球視角以洋際相互作用為切入點,旨在揭示洋際相互作用對太平洋海洋災害的影響機理,闡明洋際相互作用對太平洋海洋災害可預測性的影響,發展太平洋海洋災
我國首個災害應急數據區塊鏈服務平臺正式上線
9月1日,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主導研發的我國首個災害應急數據區塊鏈服務平臺(Open Disaster Data Chain)正式上線。 在中科院網信專項培育項目“基于區塊鏈的災害應急數據服務平臺及應用示范”支持下,災害應急數據區塊鏈服務平臺采用我國首個獲得國家網信辦區塊鏈信息服務備
太平洋能源峰會在新西蘭奧克蘭舉行
為期兩天的太平洋能源峰會25日在新西蘭最大城市奧克蘭開幕,太平洋島國領導人和歐盟、澳大利亞、日本、中國、世界銀行等多方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如何幫助島國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減少對進口燃油的依賴。 此次太平洋能源峰會由新西蘭政府和歐盟共同主辦,共有400多名代表和100多家公司與會。會議期
西北太平洋天氣尺度擾動與熱帶氣旋路徑和登陸的聯系
熱帶氣旋作為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往往伴隨著強風、暴雨和風暴涌,其登陸通常會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因此,研究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路徑和登陸的變率對防災減災具有重要意義。 天氣尺度擾動是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最主要的前身。氣候尺度上,強的天氣尺度擾動活動往往對應著更多的熱帶氣旋生成。那么,熱帶
洋際相互作用對太平洋海洋災害影響機理項目啟動
3月14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組織召開了由該所研究員王春在負責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洋際相互作用對太平洋海洋災害的影響及其機理”項目啟動會。與會專家對該項目的意義、目標、總體技術路線和實施方案等給予充分肯定,同時建議進一步加強課題之間的聯系與融合,提前規劃項目研究的數據產品及其在預測
他山之石:地震高發國日本的“防震之道”
面對重大自然災害,尤其不可抗的大地震,生命是脆弱的。人們在搶救災區被困群眾、淚別逝者的同時,也把目光投向了防震減災。作為經常發生地震的島國,日本在防震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 北京時間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縣(北緯31度,東經103.4度)發生7.8級地震。這是震后的北川縣城。
中國科學家首獲伍斯特獎
在日前舉行的北太平洋海洋科學組織(PICES)第25屆大會上,中國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喬方利榮獲伍斯特獎,這也是我國科學家首次獲得該獎項。伍斯特獎是PICES的一個重要獎項,從2001年開始,每年選擇一位在海洋科學領域作出突出貢獻和突破的科學家授予此獎。 過去對海浪過程的研究通常與海
應急管理部:強化社會面管控措施落實,必要時停工停學
7月21日上午,應急管理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上半年自然災害和安全生產形勢。同時,針對國家減災委近日印發的《“十四五”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進行了解讀。會上,針對在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等近年來發生的重特大自然災害應對中暴露的不足,《規劃》做了哪些專門的安排和部署。應急
400余中外科學家大連研討全球變暖及海洋環境變化
由中國國家海洋局承辦的“北太平洋科學組織(簡稱PICES)第17屆科學年會”11月3日上午在大連市閉幕。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俄羅斯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名科學家在此研究探討了全球變暖及海洋環境變化等相關問題。 北太平洋海洋科學組織是北太平洋地區重要的政府間海洋科學組織,成立于
“2022湯加火山噴發與海嘯”學術研討會舉行
2月26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聯合南方科技大學、美國地質調查局共同舉辦的“2022湯加火山噴發與海嘯”學術研討會通過線上的方式成功舉行。此次研討會深入探討了湯加火山海嘯的特征與成因、對大氣層-電離層的直接影響、大氣-海嘯相互作用等前沿科學問題。 今年1月15日,湯加火山猛烈噴發并導致越洋
中外合作開展南太平洋科學研究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景觀圖。資料圖片國際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揭牌儀式。資料圖片 2017年5月22日,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國際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在澳大利亞霍巴特正式啟用,為加強對南太平洋氣候變率的研究,探索氣候變化及其對南太平洋島國的影響提供科學支撐。 該中心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與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
超過75%的亞太國家水資源安全堪憂
亞洲開發銀行13日在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中說,超過75%的亞太國家存在嚴重的水資源安全問題。 在這份名為《2013年亞洲水資源發展展望》的報告中,研究人員從家庭用水、經濟用水和環境用水等五個角度衡量一個國家的水資源總體安全水平。被評估的49個亞太國家中,有37個國家面臨嚴重的水
溫家寶: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6日在老撾萬象出席第九屆亞歐首腦會議第二次領導人會議,就全球性問題發言。 溫家寶表示,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復雜變化,能源安全、糧食安全、防災減災、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依然突出,對世界經濟全面復蘇和亞歐各國長遠發展帶來挑戰。 溫家寶指出,能源安全
應急管理部:建設鄉村災害風險隱患數據庫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應急管理部風險監測和綜合減災司司長陳勝介紹,下一步,在普查成果轉化為鄉村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的提升上下功夫。指導建設鄉村地區災害風險隱患數據庫,支持災害預警信息精準傳遞到村到戶到人。陳勝表示,在這次普查調查中
新西蘭科學家發現:海平面上升將致海島變“大”
先前一直以為,隨著海平面上升,這些海島只能“坐待溺斃”。但它們不會,海面會上升,而海島會作出反應。它們一直在變,但其中一些島嶼變大的連貫性令人有些驚奇。 ―――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肯奇 新西蘭和斐濟研究人員發現,過去60年來,盡管海平面上升,但一些南太平
中國氣象服務協會綜合減災技術委員會在廣東成立
廣東省氣象局副局長曾琮(右)和綜合減災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鄒建軍(左)共同為新成立的綜合減災技術委員會揭牌。1月26日,中國氣象服務協會綜合減災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廣東召開。據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鄒建軍介紹,技術委員會的掛靠單位為廣東省氣象公共服務中心,將立足于預防和減輕風災、雨災
大氣所等揭示西太副高季度預測水平呈現年代際變化
作為聯系東亞氣候和熱帶海洋的重要紐帶,西太副高對東亞夏季降水具有重要影響。當西太副高偏西偏南時,我國長江流域夏季降水明顯偏多。1998年長江流域災難性的洪澇災害,正是由副高偏西偏南引起的。因此,進一步認識和揭示西太副高的可預測性及其轉變特征,對我國汛期預測和防災減災有積極的指示意義。 對于西太
中國氣象局:微博成市民獲取氣象信息重要途徑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許小峰今天(10日)說,我國氣象災害占自然災害總量的70%左右。在氣候變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幾率不斷增大,氣象災害的突發性、反常性和不可預見性日益突出,風險日益增加,而公眾防范氣象災害的意識還比較薄弱,甚至缺乏常識。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四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
“一帶一路”自然災害防治與減災獲得階段性成果
防災減災是“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共同面臨的挑戰,也是國際相關領域的研究重點。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崔鵬團隊,針對當前“一帶一路”災害研究缺乏致災因子、孕災背景本底數據、未形成科學有效的災害風險評估體系等研究難點,在自然災害風險、綜合減災國際研究計劃等研究中獲得進展,
海洋酸化威脅島國食品安全
非營利性世界海洋環保組織Oceana日前表示,氣候變化和海洋酸化所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將給小島嶼國家和沿海國家帶來最沉重的打擊。 據路透社報道,Oceana根據二氧化碳排放增多、海洋溫度升高以及全球海洋不斷酸化的綜合影響,列出了最脆弱國家的排名名單,印度洋的科摩羅群島高居榜首,前五名中還包括
我國實現5日全球海洋環境預報
還在擔心去海邊旅游會與大風大浪不期而遇嗎?從今天起,你就可以用手機APP查詢未來5天的全球海洋環境預報結果。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12月10日起,全球任何用戶可在任何地方通過下載手機APP“掌中海洋Global Ocean on Desk”或者通過計算機網絡(http://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