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急性風濕性心臟病的臨床表現
1.發病前1-3周,約半數病人先有咽峽炎或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史; 2.發熱、多汗、乏力、輕度貧血和心悸、氣促等; 3.心動過速往往與體溫不相稱,心臟增大,心尖搏動減弱,第一心音低鈍,可出現病理性第三心音和第三心音奔馬律,心臟雜音,可出現心包摩擦音和心包積液。......閱讀全文
簡述急性風濕性心臟病的臨床表現
1.發病前1-3周,約半數病人先有咽峽炎或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史; 2.發熱、多汗、乏力、輕度貧血和心悸、氣促等; 3.心動過速往往與體溫不相稱,心臟增大,心尖搏動減弱,第一心音低鈍,可出現病理性第三心音和第三心音奔馬律,心臟雜音,可出現心包摩擦音和心包積液。
關于急性風濕性心臟病的簡介
急性風濕性心臟炎是風濕熱最重要的臨床表現,風濕熱約60-80%病例有心臟炎征象。風濕同時累及心內膜、心肌和心包,稱為風濕性全心炎。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心動過速、心臟增大、心音改變、雜音和/或心包摩擦音。風濕熱是與A族乙型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首次發作多在兒童和青少年,易反復發作引
簡述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表現
1.發病前1-3周,約半數病人先有咽峽炎或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史; 2.發熱、乏力、出汗、面色蒼白、煩躁等; 3.游走性的多關節炎,以大關節為主,局部呈紅、腫、熱、痛表現;炎癥消退后關節正常; 4.還可以有心臟炎等風濕熱的其他表現。
風濕性心臟病的臨床表現
由于心臟瓣膜的病變,使得心臟在運送血液的過程中出現問題,如瓣膜狹窄,使得血流阻力加大,為了射出足夠的血液,心臟則更加費力地舒張和收縮,這樣使心臟工作強度加大,效率降低,心臟易疲勞,久而久之造成心臟肥大。如二尖瓣狹窄到一定程度時由于左心房壓力的增高,導致肺靜脈和肺毛細血管壓力增高,形成肺淤血,肺淤
風濕性心臟病的臨床表現
由于心臟瓣膜的病變,使得心臟在運送血液的過程中出現問題,如瓣膜狹窄,使得血流阻力加大,為了射出足夠的血液,心臟則更加費力地舒張和收縮,這樣使心臟工作強度加大,效率降低,心臟易疲勞,久而久之造成心臟肥大。如二尖瓣狹窄到一定程度時由于左心房壓力的增高,導致肺靜脈和肺毛細血管壓力增高,形成肺淤血,肺淤
治療急性風濕性心臟病的相關介紹
一、治療原則 1.根治鏈球菌感染。 2.抗風濕。 3.防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內膜炎等并發癥。 4.預防復發。 5.必要時手術治療。 二、用藥原則 1.根治鏈球菌感染首選青霉素,療程應足夠,青霉素過敏者改用紅霉素治療。 2.抗風濕治療應用阿斯匹林合用激素治療,用量和療程應
簡述風濕性心臟病引起的腦癥狀
多見于中青年患者;但老年風濕性心臟病導致腦癥狀者也屢見不鮮。崔氏等報道98例有腦癥狀者占26.5%,可無明確病史。瓣膜損害以二尖瓣為主(95.9%),繼而引起左心房擴大,形成左心栓子導致腦栓塞者占18%~48%,如伴心房顫動則發生率可增加1倍;高齡伴心力衰竭者發生率更高Peterson 1990
簡述風濕性肺炎的臨床表現
1.輕型 僅輕微咳嗽,偶有血絲痰,肺部可有濕啰音,病變局限,可并發胸膜炎,預后較好。因癥狀輕微,臨床上易被忽視。 2.重型 病變廣泛,突然出現脈快、心悸、氣促、發紺、胸痛、痰帶血絲等癥狀,體溫波動較大,病情較重,肺部聽診可有廣泛濕啰音,X線表現多種多樣,出現迅速,消散也快,有時呈游走性反復
簡述風濕性疾病的臨床表現
患者可有頭痛﹑發熱﹑微汗﹑惡風﹑身重﹑小便不利﹑關節酸痛﹑不能屈伸等。關節病變除有疼痛外還伴有腫脹和活動障礙,呈發作與緩解交替的慢性病程。由于患者的血液循環差,導致肌肉或者組織所需要的營養無法通過血液循環來輸送,致使患者肌肉缺少營養而加速老化變得僵硬,嚴重的會導致患者肌肉和血管萎縮,部分患者可出
風濕性心臟病的概念
中醫學認為風濕性心臟病多屬于“怔忡”、”喘證”、“水腫”、“心痹”等范疇。其病機主要是風寒濕邪內侵,久而化熱或風濕熱邪直犯,內舍于心,乃致心脈痹阻,血脈不暢,血行失度,心失所養,心神為之不安,表現心悸、怔忡,甚而陽氣衰微不布,無以溫煦氣化,而四肢逆冷,面色恍白,顴面暗紅,唇舌青紫。水濕不化,內襲
風濕性心臟病的病因
風濕性心臟病是甲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變態反應的部分表現,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臟部位的病理變化主要發生在心臟瓣膜部位。二尖瓣為最常見受累部位。
風濕性心臟病的檢查
1.查體 根據所侵犯的瓣膜的不同,查體時出現相應的體征,晚期則表現為心功能失代償或并發癥的體征。 (1)心臟普遍增大,心動過速與體溫不成比例,心尖部第一心音減弱,舒張期奔馬律。心尖部Ⅱ級以上高調,收縮全期雜音,并可有柔和、短促的低調舒張中期雜音; (2)雙肺底可出現細濕啰音等心力衰竭體征;
風濕性心臟病的分類
(1) 風濕性心內膜炎(rheumatic endocarditis): 病變主要侵犯心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為二尖瓣和主動脈瓣同時受累,三尖瓣和肺動脈瓣極少受累。 病變初期,受累瓣膜腫脹,瓣膜內出現粘液變性和纖維素樣壞死,漿液滲出和炎細胞浸潤,病變瓣膜表面,尤以瓣膜閉鎖緣上形成單行排列
簡述高原心臟病的臨床表現
在平原地區無心血管及呼吸系統慢性病,移居高原后逐漸或突然出現心慌氣促、胸悶乏力、頭痛頭暈等癥狀。 高原心臟病的癥狀特點為:勞力性呼吸困難、心悸、胸悶、頭昏、疲乏等癥狀,有時咳嗽,少數咳血,聲音嘶啞,最終發生右心衰竭,有學者亦報告患者時有頭痛、頭脹、興奮、失眠或嗜睡、昏睡等癥狀。 急性
簡述急性鼻炎的臨床表現
潛伏期1~3天。整個病程可分為3期: 1.前驅期 數小時或1~2天。鼻內有干燥、灼熱感或異物感,癢感,少數患者眼結膜亦有異物感,患者畏寒,全身不適。鼻黏膜充血,干燥。 2.卡他期 為2~7天。此期出現鼻塞,逐漸加重,頻頻打噴嚏,流清水樣鼻涕伴嗅覺減退,說話時有閉塞性鼻音,還可能出現鼻出血
簡述急性菌痢的臨床表現
⑴有傳染的過程,又稱潛伏期。接觸痢疾病人或污染的食物經1~7天才發病。⑵腹痛腹瀉,伴發燒。大便開始為稀便,很快出現膿血便、粘液便,每次拉一點點,剛拉完又想拉,總有肛門下墜,大便拉不完的感覺,醫學上稱為“里急后重”。每日大便可達10~30次。痢疾時腹痛較重,隨著腹痛加重出現大便感覺,排便后腹痛也不
風濕性心臟病的病因分析
風濕性心臟病簡稱風心病,是指由于風濕熱活動,累及心臟瓣膜而造成的心臟瓣膜病變。表現為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中有一個或幾個瓣膜狹窄和(或)關閉不全。臨床上狹窄或關閉不全常同時存在,但常以一種為主。患病初期常常無明顯癥狀,后期則表現為心慌氣短、乏力、咳嗽、下肢水腫、咳粉紅色泡沫痰等心功能失代償的表
慢性風濕性心臟病的簡介
慢性風濕性心臟病亦稱風濕性心瓣膜病,是指急性風濕性心臟炎后所遺留下來的以心臟瓣膜病變為主的一種心臟病。 風濕性心瓣膜病是我國最常見的心臟病,在成人心血管疾病中,本病約占40%,多數病人為20至40歲的青壯年,女性稍多。臨 床上以單純二尖瓣病變最為常見,占70%至80%,二尖瓣合并主動 脈瓣病變次
怎樣檢查風濕性心臟病?
1.查體 根據所侵犯的瓣膜的不同,查體時出現相應的體征,晚期則表現為心功能失代償或并發癥的體征。 (1)心臟普遍增大,心動過速與體溫不成比例,心尖部第一心音減弱,舒張期奔馬律。心尖部Ⅱ級以上高調,收縮全期雜音,并可有柔和、短促的低調舒張中期雜音; (2)雙肺底可出現細濕啰音等心力衰竭體征;
簡述急性腰扭傷的臨床表現
患者傷后立即出現腰部疼痛,呈持續性劇痛,次日可因局部出血、腫脹、腰痛更為嚴重;也有的只是輕微扭轉一下腰部,當時并無明顯痛感,但休息后次日感到腰部疼痛。腰部活動受限,不能挺直,俯、仰、扭轉感困難,咳嗽、噴嚏、大小便時可使疼痛加劇。站立時往往用手扶住腰部,坐位時用雙手撐于椅子,以減輕疼痛。腰肌扭傷后
簡述急性動脈栓塞的臨床表現
急性動脈栓塞的典型表現包括“5P”征,即疼痛(pain)、麻木(parasthesia)、運動障礙(paralysis)、無脈(pulselessness)和蒼白(pallor)。 1.疼痛 急性動脈栓塞的患者大多主訴患肢劇烈疼痛,疼痛部位主要取決于栓塞的部位,一般是急性動脈栓塞以遠平面的患
簡述急性鼻咽炎的臨床表現
在嬰幼兒,全身癥狀明顯,且較重。常有高熱、嘔吐、腹痛、腹瀉及脫水癥狀,有時可出現腦膜刺激癥狀。嚴重時可出現全身中毒癥狀。而局部癥狀為鼻塞及流鼻涕,且多在起病后數天出現。鼻塞嚴重時可出現張口呼吸及吸乳困難。鼻涕可為水樣涕,亦可是黏膿性。成人及較大兒童,全身癥狀不明顯,以局部癥狀為主,如鼻塞及流水樣
簡述小兒急性喉炎的臨床表現
小兒急性喉炎多起病急,病情進展快,主要為聲嘶、喉鳴、犬吠樣咳嗽、吸氣性呼吸困難等。早期以喉痙攣為主,聲嘶多不嚴重,表現為陣發性犬吠樣咳嗽或呼吸困難,嚴重者面色發紺、煩躁不安、鼻翼扇動,出冷汗,脈搏加快等癥狀。白天癥狀較輕,夜間加重。
簡述兒童急性喉炎的臨床表現
小兒急性喉炎多起病急,病情進展快,主要為聲嘶、喉鳴、犬吠樣咳嗽、吸氣性呼吸困難等。早期以喉痙攣為主,聲嘶多不嚴重,表現為陣發性犬吠樣咳嗽或呼吸困難,嚴重者面色發紺、煩躁不安、鼻翼扇動,出冷汗,脈搏加快等癥狀。白天癥狀較輕,夜間加重。
簡述小兒急性腸套疊的臨床表現
1.腹痛 首先出現的是陣發性哭鬧,間歇性安靜。腸套疊90%有腹痛。腹痛成為目前大多數患兒就醫的主要癥狀。 2.嘔吐 現在由于患兒家長發現較為及時,出現嘔吐的情況較以前減少。但部分家長并沒有意識到這種情況,延誤就診時間,早期為胃內容物,之后有膽汁,晚期有糞渣。當然,越晚就診,病情就越嚴重。
簡述急性腦梗死的臨床表現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靜休息或睡眠時發病,起病在數小時或1~2天內達到高峰。 2.頭痛,眩暈,耳鳴,半身不遂,可以是單個肢體或一側肢體,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現吞咽困難,說話不清,惡心,嘔吐等多種情況,嚴重者很快昏迷不醒。
簡述急性胃出血的臨床表現
急性胃出血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暗紅色或咖啡色液體,可混有食物,呈酸性反應。可伴有頭暈、心悸、面色蒼白、脈搏細弱、心率增快、血壓下降、甚至暈厥、休克,可伴黑便,個別患者以暈厥為首發癥狀。
簡述急性小腦炎的臨床表現
1.急性起病,多見于兒童,也可發生于成年人,以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為主要臨床表現。 2.突然小腦性共濟失調、四肢不隨意運動、眼球異常運動及言語障礙,常見頭部、軀干、四肢劇烈震顫及斜視眼陣攣等不隨意運動,肌張力減低、腱反射減弱、構音障礙也較常見,少數有頭痛、嘔吐,少數患者有一側周圍性面癱。 3.
簡述急性肝衰竭的臨床表現
1.黃疸 絕大多數都有黃疸,在短時間內迅速加深,并呈進行性加重,且黃疸持續時間長,若經2~3周黃疸仍不退提示病情嚴重。 2.出血傾向 可出現皮下出血點、淤斑、牙齦出血、鼻黏膜出血。甚至消化道出血,多為嘔血和便血,顱內出血也可發生.往往后果嚴重。主要與肝功能衰竭致凝血因子合成障礙、血小板質與
簡述急性脫水癥的臨床表現
1、原發病的臨床表現 脫水是由于體液量流失減少而引起的一種病理生理綜合征,注意原發病的臨床表現有助于尋找引起脫水的病因,有利于治愈疾病。不同的原發病有其自身的臨床表現,如腸炎的主要表現為腹瀉,胃炎的主要表現為嘔吐。引起脫水的原發病可直接影響患兒水電解質紊亂的性質,如腹瀉時損失的是腸道的堿性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