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小兒急性腸套疊的臨床表現
1.腹痛 首先出現的是陣發性哭鬧,間歇性安靜。腸套疊90%有腹痛。腹痛成為目前大多數患兒就醫的主要癥狀。 2.嘔吐 現在由于患兒家長發現較為及時,出現嘔吐的情況較以前減少。但部分家長并沒有意識到這種情況,延誤就診時間,早期為胃內容物,之后有膽汁,晚期有糞渣。當然,越晚就診,病情就越嚴重。 3.血便 大便呈果醬色。自然排出或肛門指診發現。 4.腹部包塊 腹部可觸及活動性的臘腸樣包塊,常位于臍右上方。......閱讀全文
簡述小兒急性腸套疊的臨床表現
1.腹痛 首先出現的是陣發性哭鬧,間歇性安靜。腸套疊90%有腹痛。腹痛成為目前大多數患兒就醫的主要癥狀。 2.嘔吐 現在由于患兒家長發現較為及時,出現嘔吐的情況較以前減少。但部分家長并沒有意識到這種情況,延誤就診時間,早期為胃內容物,之后有膽汁,晚期有糞渣。當然,越晚就診,病情就越嚴重。
小兒急性腸套疊的簡介
醫學上,一段腸管套入鄰近的腸腔內稱為腸套疊。急性腸套疊多發生在4~10個月兒童,慢性腸套疊多發生在較大兒童和成人間。小兒腸套疊多與腸功能絮亂有關,上呼吸道感染有可能累及回盲部,增加該病發生的機會。當遇有幼兒哭鬧、嘔吐,伴有果醬色大便時應高度懷疑腸套疊的可能。早期行水壓灌腸既有診斷意義,又有治療效
治療小兒急性腸套疊的簡介
1.B超下行腸套疊水壓灌腸復位。 B超復位適應證:病程不超過48小時而全身情況尚好的病例。禁忌證:病程超過48小時而全身情況顯著不良者。腹部異常膨脹,X線示小腸嚴重積氣,可見張力性液平面者。B超復位適應證失敗后改手術治療。B超示“雙軌癥”一般應手術治療。 2.手術治療:灌腸復位失敗,套疊時間
預防小兒急性腸套疊的簡介
1.合理喂養,注意飲食衛生,嬰兒時期提倡母乳喂養。預防呼吸道感染。特別在天氣更替的季節盡量避免飲食結構的轉變,并注意保暖。 2.加強營養,適齡兒童進行體格鍛煉。 3.提高疾病認識,一旦有疑似癥狀及時就診。 4.術后患兒必須避免劇烈運動,避免切口疝的發生。
關于小兒急性腸套疊的病因分析
1.飲食性質與規律的改變。 2.腸道炎性病變。 3.腸寄生蟲及其毒素的刺激。 4.有神經肌肉運動不協調性疾患或傾向者。 5.腺病毒感染者。 6.年長兒個別與腸息肉、腸重復畸型、梅克爾憩室有關。
關于小兒急性腸套疊的檢查介紹
1.腹部B超 可見“靶樣征”。目前腹部B超檢查的準確率超過90%。 2.鋇灌腸X線檢查 對于疑難的病例,需要行鋇灌腸X線檢查或者其他造影劑灌腸檢查。影像顯示套疊段鋇劑不能通過,形成“杯口”狀或“彈簧狀”陰影。 3.腹部立位片 不全性腸梗阻,并無特別的診斷意義。但對于時間較長的則需要檢查
關于小兒急性腸套疊的預后介紹
水壓灌腸或手術后腸道恢復通暢,癥狀消失為痊愈。水壓灌腸在急性腸套疊患兒中約90%可整復,對不能整復和已有腸絞窄或穿孔的病例,及時手術預后良好。 1.注意保暖,配合醫師做好水壓灌腸準備,灌腸復位成功可能需要禁食處理。 2.注意監測患兒體溫,高熱時及時給予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觀察降溫效果。注意觀
概述小兒腸套疊的臨床表現
小兒腸套疊分為嬰兒腸套疊(1歲以內者)和兒童腸套疊,臨床上以前者多見。 1.嬰兒腸套疊多 為原發性腸套疊,臨床特點如下: (1)陣發性哭吵:常見既往健康肥胖的嬰兒,突然出現陣發性有規律的哭鬧,持續約10~20分鐘,伴有手足亂動、面色蒼白、拒食、異常痛苦表現,然后有5~10分鐘或更長時間的暫
關于小兒急性腸套疊的分型介紹
僅有一段腸管套疊為單套疊,套入的腸管再套入另一相鄰的腸管為復套疊,但不多見。根據套疊部位不同,又可分為回盲部套疊(回腸套入結腸),小腸套疊(小腸套入小腸)和結腸套疊(結腸套入結腸)等。
簡述小兒急性喉炎的臨床表現
小兒急性喉炎多起病急,病情進展快,主要為聲嘶、喉鳴、犬吠樣咳嗽、吸氣性呼吸困難等。早期以喉痙攣為主,聲嘶多不嚴重,表現為陣發性犬吠樣咳嗽或呼吸困難,嚴重者面色發紺、煩躁不安、鼻翼扇動,出冷汗,脈搏加快等癥狀。白天癥狀較輕,夜間加重。
簡述小兒急性白血病的臨床表現
1.不規則發熱,進行性蒼白、衰弱、出血,以皮膚、牙齦出血、鼻衄常見。 2.組織浸潤表現:肝、脾、淋巴結腫大,可有骨關節、皮膚、腮腺、縱隔淋巴結、神經系統、睪丸等器官浸潤并出現相應癥狀。
簡述小兒急性膽囊炎的臨床表現
發病急驟,主要表現為上腹痛,初為陣發性疼痛,局限于上腹部劍突下,以后腹痛逐漸加重,可擴大至右上腹,呈持續性脹痛;如為膽囊管梗阻,則疼痛呈絞痛,陣發性加重,大齡兒童可述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大多數病兒伴有惡心、嘔吐。可有高熱、寒戰,高熱可引起驚厥。患兒精神不振、譫妄,嚴重者可出現昏迷。 黃疸少見,
簡述小兒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表現
小兒急性胰腺炎按病理變化可分為水腫型胰腺炎和出血壞死性胰腺炎。 1.水腫型胰腺炎 為胰腺全部或局部水腫、充血,體積增大,胰液的排出受阻,因而使血液及尿中淀粉酶增高。主要癥狀為上腹部疼痛,多呈持續性,并常伴惡心、嘔吐。嘔吐物為食物與胃、十二指腸分泌液。較重者伴有腹脹,上腹壓痛(臍上偏左或偏右)
簡述小兒急性中耳炎的臨床表現
1、全身癥狀重,如急性病容,發熱,脈速。 2、嬰幼兒由于鼓膜厚,中耳炎不易穿孔,鼓膜無顯著紅腫。2歲以內應注意腦膜刺激征的出現。2歲內一般不會發生急性化膿性乳突炎,主要由于2歲時小兒乳突氣房開始發育。兒童常表現為搖頭,哭鬧,耳痛(嬰兒表現為撕扯自己的耳朵,1歲內表現為耳漏、發熱)。 3、耳鏡
簡述小兒急性闌尾炎的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有小兒哭鬧不安、胃腸道癥狀和高熱都需要警惕的。一般來說,腹痛仍然是小兒急性闌尾炎的主要癥狀,但小兒不會表達,家長和醫師均易疏忽。嬰兒發病開始時常有哭鬧不安,有時僅有面色蒼白和身體蜷縮,極易漏診。胃腸道癥狀如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也易被誤診為胃腸炎。高熱可以較早出現,可達39℃以上,同時
急性腸套疊臨床路徑
?? 一、急性腸套疊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急性腸套疊(灌腸復位失敗)(ICD-10:K56.1)??? 行腸套疊手術復位(ICD-9-CM-3:46.80-46.82)???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
關于小兒腸套疊的簡介
腸套疊是指一段腸管套入與其相連的腸腔內,并導致腸內容物通過障礙。臨床上常見的是急性腸套疊,慢性腸套疊一般為繼發性。急性腸套疊最多見于嬰兒期,以4~10個月嬰兒多見,2歲以后隨年齡增長發病逐年減少。男女之比為2~3:1。腸套疊一年四季均有發病,以春末夏初發病率最高,可能與上呼吸道感染及病毒感染有關
診斷小兒腸套疊的簡介
當患兒出現陣發性哭鬧不安、嘔吐、果醬樣血便,腹部檢查觸到臘腸樣包塊時,即可確定診斷。但臨床有10%~15%病例,來院就診時缺乏急性腸套疊的典型表現,或只有其中1~2個癥狀,此時應仔細檢查腹部是否可觸及包塊,右下腹是否有空虛感,肛門指診觀察指套上是否有果醬樣黏液便,以便進一步確診。必要時做腹部超聲
治療小兒腸套疊的簡介
小兒急性腸套疊分非手術療法和手術療法兩種。在非手術療法中有空氣灌腸、鋇灌腸和B超下水壓灌腸復位療法,其中空氣灌腸復位已被長期廣泛應用。 非手術療法:空氣灌腸復位腸套疊:采用自動控制壓力的結腸注氣機,肛門插入Foley管,肛門注入氣體后即見腸套疊腫塊各種影像,逐漸向回盲部退縮,直至完全消失,此時
簡述小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表現
起病急,多見于嚴重外傷、休克、重癥感染的病人,除原發病如外傷、感染、中毒等相應癥狀和體征外, 突然出現呼吸增快:常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難、三凹、鼻扇等。在24~48h可出現嚴重呼吸窘迫,呼吸時常帶鼻音或呻吟,有明顯發紺及胸凹陷現象。但多無咳嗽和血沫痰。到晚期可減慢。呼吸衰竭患兒呼吸方面表現可不明顯
簡述小兒急性粟粒型肺結核的臨床表現
多數起病較急,中毒癥狀重,一般以發熱為首發癥狀,多為高熱(稽留熱)。多伴有寒戰、盜汗、食欲不振、咳嗽、面色蒼白、氣促和發紺等。特別是肺部聽診出現濕性啰音時易誤診為肺炎。50%的患兒起病即出現腦膜炎征象,部分伴肝脾腫大及淺表淋巴結腫大。6個月以下粟粒型肺結核的特點為發病急,癥狀重而不典型,累積器官
簡述小兒急性中毒性腦病的臨床表現
大多侵犯0~3歲的小兒,而且病情較嚴重。大腦損害癥狀多在原發病后幾天或1~2周出現,一般在原發病最嚴重時出現,并多數病例神經系統癥狀在24小時內消失,不留后遺癥,但有的病例昏迷可持續數天或數周,昏迷時間愈長留下后遺癥的可能性愈大,后遺癥如智力低下、失明、癱瘓、反復驚厥發作等。臨床表現為在原發病的
簡述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的臨床表現
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之后以咳嗽為主要癥狀,開始為干咳,以后有痰。嬰幼兒癥狀較重,常有發熱、嘔吐、腹痛、腹瀉等。一般無全身癥狀。雙肺呼吸音粗糙,可有不固定的散在的干啰音和粗、中濕啰音。年長兒可訴頭痛及胸痛。咳嗽一般延續7~10天,有時可達2~3周,或反復發作。 嬰幼兒可發生一種特殊類型的支
簡述小兒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的臨床表現
病前4周可有發熱、上呼吸道感染、腹瀉或發疹疾病。本病突然起病,初起常有背痛、腹痛、肢痛及無力,約1/3患者有頸抵抗。運動及感覺障礙多在3天內達高峰,迅速發生進行性截癱,也可同時累及或呈上升性四肢癱瘓,早期可呈弛緩性麻痹,表現肌張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陰性,病變以下各種感覺喪失,尿潴留,稱為脊
關于小兒腸套疊的病因分析
1.急性腸套疊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飲食改變 生后4~10個月,為添加輔食及增加乳量的時期,也是腸套疊發病高峰期。由于嬰兒腸道不能立即適應所改變食物的刺激,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引起腸套疊。 (2)回盲部解剖因素 嬰兒期回盲部游動性大,回盲瓣過度肥厚,小腸系膜相對較長,嬰
關于小兒腸套疊的檢查介紹
1.腹部超聲 為常用檢查方法,可以通過腸套疊的特征性影像協助臨床確定診斷。在腸套疊橫斷面上顯示為“同心圓”或“靶環”征,縱切面上,呈“套筒”征。 2.空氣灌腸 在空氣灌腸前先作腹部正側位全面透視檢查,觀察腸內充氣及分布情況。注氣后可見在套疊頂端有致密軟組織腫塊呈半圓形,向結腸內
手術治療小兒腸套疊的簡介
手術治療的指征為: (1)腸套疊經空氣加壓灌腸等非手術復位未成功者。 (2)發病超過24~48小時,臨床疑有腸壞死者。 (3)復發性腸套疊,尤其發生于兒童者。 (4)成人腸套疊。 手術前應糾正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禁食水、胃腸減壓,必要時采用退熱、吸氧、備血等措施。麻醉多采用全麻氣管插管。
簡述小兒急性黃疸癥狀
若是孩子出現急性黃疸癥狀,是不同于成年人那么容易發現,詳細的了解急性黃疸肝炎的癥狀,對父母及時了解孩子的健康是很有幫助的。 有些小兒若是急性黃疸肝炎,就會表現為發冷、發熱、乏力,食欲明顯減退、厭油、惡心、嘔吐,常伴中上腹不適、腹脹、腹瀉等一系列的乙肝癥狀。黃疸加重時伴皮膚瘙癢,肝區疼痛。還在檢
簡述小兒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的臨床表現
1.腹瀉便血型 以黏膜滲出性病變為主,腹軟無壓痛。應行內科保守治療。 2.腸梗阻型 腸管肌層受嚴重侵害而腫脹,腸管僵直、喪失蠕動,臨床出現機械性腸梗阻癥狀。 3.腹膜炎型 漿膜層有大量炎癥細胞浸潤與滲出,腹腔內有大量炎性滲液,或因壞死而為血性液。臨床表現腹膜炎癥狀。 4.中毒休克型
簡述小兒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臨床表現
骨髓炎的好發部位是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其次為股骨上端、肱骨和橈骨遠端。但其他各骨均可發生。癥狀和體征隨感染的嚴重程度、部位、炎癥范圍、病程的久暫、患兒年齡以及抵抗力的大小而臨床表現不同,大體可分為三種類型: 1.膿毒血癥型 此型占80%左右。全身癥狀為急性敗血癥的表現,可有高熱、昏迷、譫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