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性風疹全腦炎的概述
進行性風疹[1]全腦炎是發生于先天性風疹病兒的進行性神經病變,可能是由于風疹病毒感染的再活化而引起。 有風疹病毒引起的先天性缺陷的小兒在青少年早期發生本病,表現為進行性痙攣狀態,共濟失調,智能損害和驚厥。 如果一個先天性風疹的病兒出現進行性神經癥狀,伴有腦脊液細胞計數,總蛋白含量和丙種球蛋白含量增高,腦脊液和血清中風疹病毒抗體效價升高及從腦組織中發現風疹病毒,即可確診。CT掃描可見腦室擴大,尤其是由于小腦萎縮引起的第四腦室擴大,本病無特異療法。......閱讀全文
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的簡介
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SSPE)又稱為Dawson病、亞急性硬化性白質腦炎,是一種以大腦白質和灰質損害為主的全腦炎。本病的發生是由于缺損型麻疹病毒慢性持續感染所致的一種罕見的致命性中樞神經系統退變性疾病。早期以炎癥性病變為主,
關于全腦炎的臨床檢查和治療介紹
1、臨床檢查 ①腦電圖。 ②血清α2球蛋白增高,但γ球蛋白量正常。 ③腦脊液約半數γ球蛋白增高,金膠曲線呈麻痹型。 ④頭顱CT可有腦萎縮或多發性軟化灶。麻疹疫苗和抗病毒藥物均無療效。大劑量激素治療對少數病例病情緩解可能有一定作用。干擾素、轉移因子也可試用。 2、臨床治療 SSPE目前
概述小兒遺傳性慢性進行性腎炎的癥狀體征
1.腎臟表現 多數以持續性或間歇性血尿為主要表現,血尿為腎小球性。也可表現程度不等的蛋白尿以及腎病樣蛋白尿,常于急性感染時加劇。受累男孩的發病可早在出生后第1年,血壓升高的發生率和嚴重性,隨年齡而增加,且多發生于男孩。受累男孩腎臟幾乎全部將發展至終末期腎臟病,但進展速度各家系之間有差異,根據終末
概述抗風疹病毒抗體的注意事項
一、抽血前的注意事項: 1、抽血前一天不吃過于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 2、體檢前一天的晚八時以后,應開始禁食12小時,以免影響檢測結果。 3、抽血時應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懼造成血管的收縮,增加采血的困難。 二、抽血后應注意: 1、抽血后,需在
概述小兒遺傳性慢性進行性腎炎的預防護理
本癥屬一種家族性慢性進行性腎炎,約85%遺傳性慢性進行性腎炎病人為性連鎖顯性遺傳,為基因突變所致;其余病人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和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前者致病基因為COL4A3或COL4A4基因,而后者具有遺傳多源性。因此,應詳細進行家系調查,做好遺傳咨詢,進行生育指導。 遺傳性疾病是影響嬰兒和兒童
單純皰疹性腦炎的病因
發現顳葉額葉等部位出血性壞死,大腦皮質的壞死常不完全,以皮層和淺第3、5層的血管周圍最重,可見病變腦神經細胞和膠質細胞壞死、軟化和出血,血管壁變性壞死,血管周圍可見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急性期后可見小膠質細胞增生。軟腦膜充血,并有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 單純皰疹病毒是一種嗜神經DNA病毒,分為
單純皰疹性腦炎的鑒別
1、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 此病已日益受到重視,見于急性發疹性病毒傳染病(如麻疹、風疹、天花、水痘等)的病程中;也可見于其他急性病毒感染(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流感等)的恢復期,稱為病毒感染后腦炎;尚有發生于百日咳、狂犬病等疫苗接種后2~3周內者,而被稱為疫苗接種后腦炎。病理特點為播散性分布的腦
單純皰疹性腦炎的診斷
要判斷是滯是皰疹性腦炎,一般得根據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如果出現以下結果,得高度懷疑皰疹性腦炎。 (1)腦脊液壓力增高,蛋白質及白細胞輕至中度增加,以淋巴細胞為主; (2)腦脊液發現多量紅細胞具有診斷價值(但須排除穿刺損傷或蛛網膜下腔出血等類疾病); (3)腦脊液標本HSV抗體滴度明顯
關于小兒病毒性腦炎的概述
主要是對癥治療,如降溫、止驚、降低顱內壓、改善腦微循環、搶救呼吸和循環衰竭。在急性期可采用地塞米松靜脈滴入,療程不超過2周(但作用尚有爭議)。抗病毒治療常選用三氮唑核苷,瘧疾病毒性腦炎可選用阿糖腺音、無環鳥苷。輸注營養腦細胞藥物,促進腦功能恢復。
傳染病后腦炎的概述
傳染病后腦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系指繼發于麻診、風疹、水痘、天花等急性出疹性疾病,或預防接種后,因免疫機能障礙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內的脫髓鞘疾病,是廣泛累及腦和脊髓白質的急性炎癥性脫髓鞘疾病,也稱為感染后腦脊髓炎、出疹后腦脊髓炎或疫苗接
概述色素膜腦膜腦炎的發病機制
內分泌學說 內分泌學說主張者認為病變范圍包括腦下垂體、卵巢、甲狀腺及腎上腺等。 病毒學說 病毒學說認為某種病毒作為誘因而觸發易感機體,Takabashi曾將原田病患者的玻璃體抽出注入兔腦池中,誘發視神經炎、葡萄膜炎。另有學者推測葡萄膜色素細胞變形是由“親色素細胞病毒”引起的。日本學者濱田、
全血粘度的概述
全血粘度是一個綜合性指數,它是血漿粘度、血細胞壓(比)積、紅細胞變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細胞流變特性的綜合表現,是血液隨不同流動狀況(切變率)及其他條件而表現出的粘度,切變率低時血粘度高,隨切變率的逐漸升高粘度逐漸下降,最后趨向一個平穩的數值。
全血錳的概述
人體內含錳12-18mg。錳主要在腸道吸收,通過肝臟隨膽汁排入糞便,少量可由腸道再吸收。經尿排泄的錳尚不到總排出量的10%。骨骼中錳積蓄量約占全身總量43%。由于錳參與多種酶的組成和激活作用,既與蛋白質合成有關,又可改善動脈粥樣硬化者的脂質代謝。錳還能促進鐵吸收和利用,參與黏多糖合成(黏多糖是軟
概述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的發病機制
現代分子遺傳學發現肌營養不良與肌膜蛋白、近膜蛋白、核膜蛋白的缺陷有關。但蛋白缺陷如何引起肌肉變性壞死,導致肌肉進行性萎縮的機制仍不清楚。 1、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 包括DMD和BMD,是X連鎖隱性遺傳性疾病,致病基因為dystrophin,位于染色體Xp21,該基因是目前人類發現的最大的基因,
概述快速進行性腎小球腎炎的病理改變
1.肉眼觀 雙側腎臟腫大,色蒼白,皮質表面有點狀出血。 2.鏡下 腎小球可分別出現壞死、增生或其他各種改變。特征性病變為多數腎小球內大量新月體的形成。新月體主要由增生的壁層上皮細胞和滲出的單核細胞構成,還可有嗜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以上成分在球囊壁層在毛細血管球外側呈新月狀或環狀分布。腎小
概述色素膜腦膜腦炎的臨床表現
色素膜腦膜腦炎好發于青壯年,男性稍多。發病率與性別無明顯關系,但黃種人多見,全病程常持續數月至1年后可自然緩解,但少數患者容易反復再發,病程可達數年或數十年之久。本病有眼葡萄膜炎、視網膜出血和剝離、白癜風、禿頭、白毛癥(頭發、眉毛、睫毛變灰白)和神經系統損害。可先后出現。臨床一般分為三期: 1
神經系統免疫學檢驗的臨床意義
一、血清C反應蛋白(CRP)測定在各種急性化膿炎癥、菌血癥、組織壞死等情況時,CRP均可增多,較起它急性反應相物質出現為早,且更明顯,故有助于早期診斷。CRP對鑒別細菌性或病毒性炎癥也有參考價值,前者多呈強陰性反應,后者多為陽性反應。腦脊液CRP試驗有助于鑒別細菌性與非細菌性腦膜炎。 二、血液
神經系統免疫學檢驗的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一、血清C反應蛋白(CRP)測定在各種急性化膿炎癥、菌血癥、組織壞死等情況時,CRP均可增多,較起它急性反應相物質出現為早,且更明顯,故有助于早期診斷。CRP對鑒別細菌性或病毒性炎癥也有參考價值,前者多呈強陰性反應,后者多為陽性反應。腦脊液CRP試驗有助于鑒別細菌性與非細菌性腦膜炎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介紹
流行性乙型腦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簡稱乙腦) 是由乙腦病毒引起、由蚊蟲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乙腦的病死率和致殘率高,是威脅人群特別是兒童健康的主要傳染病之一。夏秋季為發病高峰季節,流行地區分布與媒介蚊蟲分布密切相關,中國是乙腦高流行區, 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
關于無菌性腦膜腦炎的簡介
無菌性腦膜炎(aseptic meningitis)又稱漿液性腦膜炎、淋巴細胞性腦膜炎或病毒性腦膜炎,是多種病毒性神經系統感染的常見表現。無菌性腦膜炎的基本概念是指除細菌或真菌以外的致病因子所致的腦膜炎癥,主要特征是腦膜刺激癥狀和胞脊液細胞增多。雖然多數病例系病毒所致,但也可由其他病原體感染或某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分類
1.輕型:患者的神志始終清醒,但有不同程度的嗜睡,一般無抽搐(個別兒童患者因高熱而驚厥)。體溫在38~39℃之間,多數在1周內恢復,往往依靠腦脊液和血清學檢查確診。 2.普通型:有意識障礙如昏睡或淺昏迷,腹壁反射和提睪反射消失,可有短期的抽搐。體溫一般在40℃左右,病程約10天,無后遺癥。
單純皰疹性腦炎的檢查鑒別
一、檢查 1、病毒學檢測 此種檢查方法是診斷本病的金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在腦炎發病時,多數患者體表并不出現皰疹病損,腦脊液中亦往往難以檢出病毒。所臨床推行腦活檢的難度較大。雖然電鏡下可在腦活檢組織標本查見神經細胞核內包涵體及病毒顆粒;還可應用免疫組織化學技術檢測出病毒抗原。 2、
急驟進行性腎小球腎炎的概述及癥狀體征
概述 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簡稱RPGN)是病情急驟進展的一組腎小球疾病。臨床上,腎功能急劇進行性惡化(3個月內腎小球濾過率下降50%以上),伴有貧血,早期出現少尿(尿量≤400ml/d)或無尿(尿量≤100ml/d)。未經治療者常于數周或數月內發展至腎功能衰竭終末期。由于肺與腎小球基膜具有共同的
概述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的臨床表現
1、肢帶型肌營養不良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型較常見,發病較早,癥狀較重,在兒童、青春期或成年時起病,表現為骨盆帶肌和肩胛帶肌的肌肉萎縮無力,以致患者上樓費力,蹲起困難,雙上肢上舉困難,出現翼狀肩胛,面肌一般不受累。可有腓腸肌肥大。部分患者心臟受累。 2、面肩肱型肌營養不良 面肌力弱是首發癥狀,
全血糖化Hb的概述
糖化血紅蛋白是血紅蛋白與糖類非經酶促結合而成的,其合成過程緩慢且相對不可逆,其合成速率與血糖嘗試成正比。糖化血紅蛋白占總血紅蛋白的比率能反映測定前1-2月內的平均血糖水平,現已成為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時間的良好指標,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時,糖化血紅蛋白濃度可高至正常2倍以上。
風疹的治療
1.一般對癥療法 風疹患者一般癥狀輕微,不需要特殊治療,主要為對癥治療。癥狀較顯著者,應臥床休息,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對高熱、頭痛、咳嗽、結膜炎者可予對癥處理。 2.并發癥治療 高熱、嗜睡、昏迷、驚厥者,應按流行性乙型腦炎的原則治療。出血傾向嚴重者,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必要時輸新鮮全血。
風疹的病因
風疹病毒是RNA病毒,屬于披膜病毒科,是限于人類的病毒。風疹病毒的抗原結構相當穩定,現知只有一種抗原型。風疹病毒可在胎盤或胎兒體內(以及出生后數月甚至數年)生存增殖,產生長期多系統的慢性進行性感染。本病毒可在兔腎,乳田鼠腎、綠猴腎、兔角膜等細胞培養中生長,能凝集家禽、飛禽和人“O”型紅細胞。病毒
風疹的診斷
典型的風疹患者的診斷,主要依據病因、臨床表現和檢查加以診斷。 1.與確診的風疹患者在14~21天內有接觸史。 2.具有以下主要臨床癥狀 (1)發熱。 (2)全身皮膚在起病1~2天內出現紅色斑丘疹。 (3)耳后、枕后、頸部淋巴結腫;結膜炎;或伴有關節痛(關節炎)。 3.實驗室診斷 (
風疹的介紹
風疹(rubella)是由風疹病毒(R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包括先天性感染和后天獲得性感染。臨床上以前驅期短、低熱、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結腫大為特征。一般病情較輕,病程短,預后良好。但風疹極易引起暴發傳染,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冬春季發病為多,易感年齡以1~5歲為主,故流行多見于學齡前兒童。
關于風疹引起的其他病癥介紹
風疹一般癥狀多輕并發癥少。僅少數病人可并發中耳炎、咽炎、支氣管炎、肺炎或心肌炎、胰腺炎、肝炎、消化道出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溶血性貧血、腎病綜合征、急慢性腎炎等。較重者有下述幾種: (一)腦炎 少見發病率為1∶6000,主要見于小兒。一般發生于出疹后1~7天有頭痛、嗜睡、嘔吐復視、頸部強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