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HIV病毒(艾滋病病毒)的核酸檢測介紹
艾滋病病毒核酸檢測一般指檢測病毒RNA。病毒入侵體內后快速復制,可在血漿中檢測出病毒RNA,即病毒載量。通過測定病毒載量可以進行病程監控、治療方案指導、療效判定、疾病進展預測。病毒載量檢測也可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輔助診斷,用于急性期/窗口期診斷、晚期患者診斷、艾滋病病毒感染診斷和小于18月齡嬰幼兒艾滋病病毒感染診斷。常用的艾滋病病毒病毒載量檢測方法包括逆轉錄PCR實驗(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核酸序列擴增實驗(Nuclear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以及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real-time PCR) [11] 。 如果病毒載量低于檢測下限,表明沒有測出病毒載量,見于未感染艾滋病病毒者、治療成功者以及自身有效抑制病毒復制的部分感染患者。如果高于檢測下限,則說明檢測出病毒載量,需要醫生結合患者病史、臨床癥狀和艾滋病病毒抗體......閱讀全文
關于HIV病毒(艾滋病病毒)的核酸檢測介紹
艾滋病病毒核酸檢測一般指檢測病毒RNA。病毒入侵體內后快速復制,可在血漿中檢測出病毒RNA,即病毒載量。通過測定病毒載量可以進行病程監控、治療方案指導、療效判定、疾病進展預測。病毒載量檢測也可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輔助診斷,用于急性期/窗口期診斷、晚期患者診斷、艾滋病病毒感染診斷和小于18月齡嬰幼
HIV病毒(艾滋病病毒)抗原檢測介紹
第四代艾滋病病毒抗原抗體檢測可以同時檢出艾滋病病毒抗體和HIVp24抗原,廣泛用于臨床。與單純抗體檢測相比,提高了準確性,尤其是對慢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接近100%。此外,第四代艾滋病病毒檢測將艾滋病窗口期縮短至14~21天,有助于早期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不足之處是,增加了非特異性
關于HIV病毒(艾滋病病毒)的培養方法介紹
HIV-1分離培養最常用的方法是分離感染者血漿和外周血單個核淋巴細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s),與靶細胞共培養。但目前為止,我國的HIV-1分離成功率并不高。傳統的PBMCs共培養方法需要培養28天。判為有病毒生長的標準是:連續兩次抗原含量
關于HIV病毒(艾滋病病毒)對人體損害的介紹
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人體的免疫系統,包括CD4+T淋巴細胞、單核巨噬細胞和DC等,主要表現為CD4+T淋巴細胞數量不斷減少,最終導致人體細胞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種機會性感染和腫瘤的發生。
關于HIV病毒(艾滋病病毒)侵蝕細胞的階段介紹
現已證實艾滋病病毒是嗜T4淋巴細胞和嗜神經細胞的病毒。艾滋病病毒由皮膚破口或粘膜進入人體血液,主要攻擊和破壞的靶細胞是T4淋巴細胞(T4淋巴細胞在細胞免疫系統中起著中心調節作用,它能促進B細胞產生抗體),便得T4細胞失去原有的正常免疫功能。當激活免疫反應的T4細胞幾乎全部被艾滋病病毒消除時,T4
概述HIV病毒(艾滋病病毒)的檢測方法
艾滋病病毒檢測工作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基礎,和其他大部分病原體檢測不同,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都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20] 。 檢測艾滋病病毒感染情況的主要方法包括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艾滋病病毒核酸定性和定量檢測、CD4+T淋巴細胞計數、艾滋病病毒耐藥檢測等。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診斷的
HIV病毒(艾滋病病毒)的抗體檢測
HIV-1/2抗體檢測包括篩查試驗和補充試驗。HIV-1/2抗體篩查方法包括ELISA、化學發光或免疫熒光試驗、快速試驗(斑點ELISA和斑點免疫膠體金或膠體硒、免疫層析等)、簡單試驗(明膠顆粒凝集試驗)等。補充試驗方法包括抗體確證試驗(免疫印跡法,條帶/線性免疫試驗和快速試驗)和核酸試驗(定性
HIV病毒(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期的介紹
艾滋病期是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的最后階段,也是艾滋病病人所處的階段。患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多小于200個/μl,艾滋病病毒血漿病毒載量明顯升高。此期主要臨床表現為艾滋病病毒相關癥狀、體征及各種機會性感染和腫瘤。
HIV病毒(艾滋病病毒)無癥狀期的介紹
無癥狀期可能發生在急性期之后,感染者也可能沒有明顯的急性期癥狀直接進入無癥狀期,這個階段持續6~8年,其時間長短與感染病毒的數量和型別、感染途徑、機體免疫狀況的個體差異、營養條件及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在無癥狀期,由于艾滋病病毒在感染者體內不斷復制,免疫系統受損,CD4+T淋巴細胞計數逐漸下降。可
HIV病毒(艾滋病病毒)助發癌變的介紹
艾滋病病毒和其它逆轉錄病毒一樣,當逆轉錄酶使病毒的RNA作為模板合成DNA,整合到宿主細胞的DNA中時,艾滋病病毒帶有的致癌基因可使細胞發生癌性轉化,特別是在細胞免疫遭到破壞、喪失免疫監視作用的情況下,細胞癌變更易發生。
HIV病毒(艾滋病病毒)的急性感染期癥狀介紹
急性感染期經常發生在初次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的2~4周,這個階段大多數患者臨床癥狀并不嚴重,持續1~3周后會有所緩解。15%~20%的感染者在感染后2~6周內可出現發熱、發汗、疲乏、肌痛、關節痛、厭食、皮疹、淋巴結腫大等癥狀,一般持續3~14天后進入無癥狀期。也有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并不出現任何急性癥
關于HIV病毒的定義介紹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又稱艾滋病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逆轉錄病毒。這一病毒會攻擊并逐漸破壞人類的免疫系統,致使宿主在被感染時得不到保護。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并且去世的人,往往死于繼發感染或者癌癥。而艾滋病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最后階段 [1] 。
關于HIV病毒的來源介紹
對于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來源,研究者已經基本達成共識。這是一種動物源性病毒,起源于非洲中部的野生靈長類動物。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可以分為兩型:HIV-1和HIV-2,其中HIV-1和黑猩猩的免疫缺陷病毒(SIVcpz)在基因組成方面十分接近,很可能是跨種群傳播給人類的。而HIV-2和烏色白眉猴的免
關于HIV病毒的命名介紹
1983年,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專門研究逆轉錄病毒與癌癥關系的法國病毒學家呂克·蒙塔尼埃(Luc Montagnier)及其研究組首次從一位罹患晚期卡波西氏肉瘤的年輕艾滋病病人的血液及淋巴結樣品中分離得到一種新的逆轉錄病毒。經證實,這是一種新發現的病毒,巴斯德研究所將這種病毒稱為“淋巴結病相關病毒”
關于HIV病毒的危害介紹
HIV不僅使人體的免疫系統難以抵御其侵害,而且給特效治療藥物和預防用疫苗的研制帶來困難。HIV直接侵犯人體的免疫系統,破壞人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它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體液(如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等)及多種器官中,它可通過含HIV的體液交換或器官移植而傳播。 侵蝕細胞 現已證實
關于HIV病毒的刪除病毒的研究介紹
2014年7月,美國坦普爾大學神經科學研究院主任卡邁勒·哈利利教授等研究人員們發現了一種可以徹底將艾滋病病毒從人體細胞中刪除的方法,研究成果發表在《國家科學學術進程雜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在研究中,研究者首先將一
關于HIV病毒疫苗研制的介紹
開發艾滋病病毒疫苗仍然面臨很多挑戰,在研究HIV-1疫苗的過程中,研究者發現HIV-1病毒在世界范圍內存在廣泛的多樣性,隨著病毒的種類越來越多,單一疫苗的作用也會越來越弱,如何開發一種能夠應對多種病毒變異、保持效用的疫苗,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另外,HIV-1感染者并不能夠完全清除病毒,人類缺乏與之
關于HIV病毒的存活條件介紹
1、存活地點 艾滋病病毒廣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以及唾液、尿液、乳汁、腦脊液和有神經癥狀者的腦組織中,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中的病毒濃度相比其他體液要更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傷口滲出液有很強的傳染性 。 2、滅活方法 艾滋病病毒在體外生存能力極
HIV病毒(艾滋病病毒)的破壞呼吸和心血管系統的介紹
艾滋病病毒感染會增加患感冒、流感和肺炎的風險,也會增加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Hypertension,PAH)的風險。肺動脈高壓是指肺動脈壓力升高,超過一定界值的一種血流動力學和病理生理狀態,可導致右心衰竭,可以是一種獨立的疾病,也可以是并發癥,還可以是綜合征。隨著時間的推移,艾滋病病
關于HIV病毒的首次發現的介紹
1981年6月5日,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中心的《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第一次公開報道了艾滋病 [15] 。在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以及眾多醫生與科學家的持續工作下,累積了具有信服性的流行病學數據,顯示艾滋病有一定的傳染性致因(etiology
關于HIV病毒的典型案例的介紹
第二名被成功治愈的艾滋病病人——“倫敦病人”的奇跡 英國倫敦一名男子于2003年感染艾滋病病毒,在2012年開始接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同年晚些時候確診了霍奇金淋巴瘤。2016年,治療小組決定為其尋找骨髓移植配型,以治療這種血液惡性腫瘤。 治療小組找到了合適的骨髓捐獻者,這位捐贈者的CCR
關于HIV病毒的編碼基因的介紹
艾滋病病毒的基因組是兩條相同的正鏈RNA,全長約9.7千堿基對(kb),包裹在一個病毒蛋白殼內,核衣殼外周是來源于宿主細胞膜的磷酸脂質雙層,也包括病毒編碼的膜蛋白 [13-14] 。 艾滋病病毒基因組兩端長末端重復序列發揮著調節病毒基因整合、表達和病毒復制的作用。基因組含有3個結構基因gag、
關于HIV病毒的主要特點介紹
HIV病毒主要攻擊人體的輔助T淋巴細胞系統;一旦侵入機體細胞,病毒將會和細胞整合在一起終生難以消除;病毒基因變化多樣;廣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唾液、尿液、乳汁、腦脊液、有神經癥狀的腦組織液,其中以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中濃度最高;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弱,對乙肝病毒有效的消毒方法
關于HIV病毒的基本信息介紹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又稱艾滋病病毒,艾滋病(Acquired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最后階段 [1] 。進入艾滋病期,艾滋病病毒感染會引起各種機會性感染和腫瘤的發生,這些并發癥會對人的健康生活帶來影響,甚至可能會威脅生命,因此艾滋病病毒
關于HIV病毒的激活潛伏研究的介紹
來自Gladstone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科學》雜志上報告稱,他們找到了一種讓潛伏的艾滋病病毒暴露自身的新方法,這可能會幫助克服治愈艾滋病病毒感染所面臨的一大障礙。他們發現,無需提高艾滋病病毒基因表達的平均水平,只要提高與艾滋病病毒基因表達相關的隨機活性(噪音),就可以重新激活潛伏艾滋病病毒 [
關于HIV病毒的劫持細胞的研究介紹
2014年1月,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研究組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Vif的結構,闡明了Vif如何“劫持”人免疫細胞的分子機制,為研制全新艾滋病藥物提供了結構基礎。該研究對人類最終攻克艾滋病具有深遠意義和重要的科學應用價值。 作為艾滋病病毒九大基因中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素,Vif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核酸檢測介紹
艾滋病病毒核酸檢測一般指檢測病毒RNA。病毒入侵體內后快速復制,可在血漿中檢測出病毒RNA,即病毒載量。通過測定病毒載量可以進行病程監控、治療方案指導、療效判定、疾病進展預測。病毒載量檢測也可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輔助診斷,用于急性期/窗口期診斷、晚期患者診斷、艾滋病病毒感染診斷和小于18月齡嬰幼
聯合國艾滋病毒(HIV)/艾滋病(AIDS)規劃
到2010年年底,世界上有3420萬HIV感染者,比前一年的3350萬略有增加,介紹說,關于疫情的更新,由UNAIDS的聯合國聯合計劃發布。感染者數量的增加在一定意義上是個好消息,因為反映了更多的感染者接受了抗逆轉錄病毒(ARV)藥物的治療,導致了AIDS感染者較少的死亡。 印刷精美的“我
EB病毒核酸定性檢測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個具有復雜基因組的人類皰疹病毒。兒童EBV感染非常普遍,尤其以幼兒及學齡前兒童多見,根據流行病學調查,3~5歲患兒占EBV感染者的90%以上,感染可涉及全身的各個臟器,臨床表現復雜而多樣。幼兒感染后多數無明顯癥狀,或引起輕癥咽炎和上
艾滋病毒的檢測方法
檢測HIV感染者體液中病毒抗原和抗體的方法,操作方便,易于普及應用,其中抗體檢測尤普通。但HIv P24抗原和病毒基因的測定,在HIV感染檢測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日益受到重視。 血清中HIV抗體是判斷HIV感染的間接指標。根據其主要的適用范圍,可將現有HIV抗體檢測方法分為篩檢試驗和確證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