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遇龍一行赴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調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855.shtm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印遇龍率趙炳然等一行7人調研了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會議現場。受訪者 供圖交流會議上,印遇龍院士研究團隊介紹了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及低鎘水稻研發簡況以及豬體細胞重離子誘變定向改良項目方案。近代物理所介紹了其在我國重離子科學與技術和加速器驅動核能技術的發展,著重介紹了重離子束輻照誘變植物育種方面的成果等。雙方就豬育種技術路線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并對實施方案進行了完善。印遇龍院士團隊隨后參觀了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及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相關研究人員參加考察活動。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長徐瑚珊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該所副所長夏佳文......閱讀全文
科研人員提出提升重離子輻射誘變育種效率和質量新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先鋒、副研究員鄭瓊團隊自主開發出了10kWh磷酸焦磷酸鐵鈉基鈉離子電池系統,并實現了用電負載的穩定供電。 經測試,系統輸出能量為9.7kWh,直流側能量轉換效率為91%。該系統由5個獨立的電池模組和與其配套的逆變器、控制模塊共同組成。其中,每個模組(5
重離子誘變植物新種質創制通過可行性論證
“重離子誘變植物新種質創制及機理研究”通過可行性論證論證會現場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依托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大科學工程,聯合中科院相關研究所共同提出的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項目“重離子誘變植物新種質創制及機理研究”,11月15日通過了中科院基礎科學局主持的可行性論證。 來自蘭州
技術生物所在重離子誘變機理研究方面有新發現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離子束植物遺傳工程研究室在重離子誘變機理研究方面有新發現。 與傳統的γ射線相比,重離子以其特有的物理學特性以及在物質中特殊的能量沉積方式,在生命科學領域展現出極大的應用前景,已成為當今輻射生物學、放射醫學、放射治療學等領域
碳離子束輻射對擬南芥基因組誘變效應研究獲進展
重離子輻射誘變育種是植物品種改良的重要手段,輻射誘變效應及分子機制的研究是涉及多學科交叉的重要共性課題。目前,對重離子輻射誘變效應的研究集中在表型、染色體畸變、遺傳物質多態性及特定基因序列分析等方面,而分子水平的突變特征研究仍相對薄弱,欠缺全基因組水平大視角、多方位及大樣本量數據支持。 中國科
關于基因誘變的離子束誘變劑的介紹
離子注入是20世紀80年代初興起的一項高新技術,主要用于金屬材料表面的改性。1986年以來逐漸用于農作物育種,近年來在微生物育種中逐漸引入該技術 [2] 離子注入誘變是利用離子注入設備產生高能離子束(40~60keV)并注入生物體引起遺傳物質的永久改變,然后從變異菌株中選育優良菌株的方法。離子束
印遇龍一行赴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調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855.shtm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印遇龍率趙炳然等一行7人調研了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會議現場。受訪者 供圖交流會議上,印遇龍院士研究團隊介
中國科研人員獲得重離子輻射治癌活體實驗證據
中新社合肥3月13日電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所副研究員王婷13日表示,其所在的科研團隊歷經3年,在碳離子輻射誘導增殖性細胞死亡研究上取得進展,為重離子治癌機制研究提供了活體實驗證據。 據王婷介紹,這一研究成果的優勢在于首次利用活體動物模型來研究重離子對于癌細胞放療后的增殖性細胞
中國科研人員獲得重離子輻射治癌活體實驗證據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所副研究員王婷13日表示,其所在的科研團隊歷經3年,在碳離子輻射誘導增殖性細胞死亡研究上取得進展,為重離子治癌機制研究提供了活體實驗證據。 據王婷介紹,這一研究成果的優勢在于首次利用活體動物模型來研究重離子對于癌細胞放療后的增殖性細胞死亡過程的影響及機制。
關于基因誘變的室溫等離子體誘變劑的介紹
常壓室溫等離子體(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的簡稱,(縮寫為ARTP)能夠在大氣壓下產生溫度在25-40 °C之間的、具有高活性粒子(包括處于激發態的氦原子、氧原子、氮原子、OH自由基等)濃度的等離子體射流。按照熱力學平衡狀態,等離子體可分為
輻射對植物染色體的誘變作用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物理射 線的電離輻射,具有非常短的波長以及相應的較大頻率,其穿透力很大,在空氣中γ-射線,射程可達幾百米,速度為30萬公里/秒。因此,對植物給予一定劑量的照射,很容易引起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常見的有染色體粘著,著絲點區域斷裂,破壞紡錘絲形成,染色體或染色單體的斷裂等細胞學現象。可通過細
輻射對植物染色體的誘變作用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 物理射 線的電離輻射,具有非常短的波長以及相應的較大頻率,其穿透力很大,在空氣中γ-射線,射程可達幾百米,速度為30萬公里/秒。因此,對植物給予一定劑量的照射,很容易引起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常見的有染色體粘著,著絲點區域斷裂,破壞紡錘絲形成,染色體或染色單體的斷裂等細胞學現象
輻射對植物染色體的誘變作用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物理射 線的電離輻射,具有非常短的波長以及相應的較大頻率,其穿透力很大,在空氣中γ-射線,射程可達幾百米,速度為30萬公里/秒。因此,對植物給予一定劑量的照射,很容易引起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常見的有染色體粘著,著絲點區域斷裂,破壞紡錘絲形成,染色體或染色單體的斷裂等細胞學現象。可
近物所甜高粱重離子誘變及引種選育的3個品種通過鑒定
鑒定會現場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選育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甜高粱品種3項成果,于11月26日通過了由甘肅省科技廳組織、中科院蘭州分院主持的科技成果鑒定。 鑒定委員會聽取了課題組作的研究報告,審閱了科技查新報告、檢驗報告、抗病性報告以及課題組提供的用戶報告等驗收材料。經認真質詢討論,
重磅!!中國科研人員獲得重離子輻射治癌活體實驗證據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所副研究員王婷3月13日表示,其所在的科研團隊歷經3年,在碳離子輻射誘導增殖性細胞死亡研究上取得進展,為重離子治癌機制研究提供了活體實驗證據。 據王婷介紹,這一研究成果的優勢在于首次利用活體動物模型來研究重離子對于癌細胞放療后的增殖性細胞死亡過程的影響及機制。
近物所用重離子束誘變育種技術選育出藥材和甜高粱新品種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組科研人員與定西市旱作農業科研推廣中心合作,對中藥材黨參和黃芪進行了誘變育種。經過蘭州重離子加速器提供的碳離子束對藥材進行誘變處理,旱農中心科研人員篩選,得到了性狀穩定、藥用價值高的藥材新品種“渭黨3號”和“隴芪3號”,通過了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
近物所重離子輻射對雄性小鼠生殖功能影響機制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輻射醫學研究室科研人員以小鼠為實驗模型,利用蘭州重離子研究裝置(HIRFL-CSR)提供的碳離子束,開展了重離子輻射影響雄性小鼠生殖功能的蛋白質組學研究并取得新進展。 研究人員發現,碳離子輻射后小鼠的精子活力減弱,精子微管結構和能量供應與重離子輻射相關。為了更準確地分析
關于空間技術誘變的因素介紹
1、微重力假說 在衛星近地面空間條件下,環境重力明顯不同于地面,不及地面重力十分之一的微重力是影響飛行生物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微重力可能干擾DNA損傷修復系統的正常運行,即阻礙或抑制DNA斷鏈的修復。 2、空間輻射假說 衛星飛行空間存在著各種質子、電子、離子、粒子、高能重粒子
中科院重離子束輻射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
關于申請2016年度中國科學院重離子束輻射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的通知 中國科學院重離子束輻射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2016年度開放課題申請現已開始,歡迎國內外科研人員申請課題。 申請者請查閱附件中的“開放課題申請指南”和“開放課題管理辦法”,下載“開放課題申請表”。 “開放課題申請表”紙質一
近物所重離子輻射Dietzia屬菌株降解烴類有機分子獲新發現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藥研中心(籌)科研人員以一例Dietzia屬機會性致病菌株為實驗模型,利用蘭州重離子研究裝置(HIRFL)提供的碳離子束,開展了對其形態發生與致病性(形態轉換)的機理研究,發現該菌對有機烴類化合物具有高降解能力。 科研人員針對該菌的各項參數進行了量化分析,并結合空間3D
技術生物與農工研究所與華南農大簽署植物航天育種合作
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所與華南農業大學簽署植物航天育種合作協議 11月6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籌備組組長吳躍進研究員與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陳志強在廣州簽署了《植(作)物航天育種合作框架協議》,這標志著合肥研究院在植(作)物航天育種的基礎理論研究、地面模擬實驗、遺傳種質創建和
低能離子束研究平臺裝置研制成功
科研人員在調試裝置 日前,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與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合作研制的低能離子束研究平臺裝置獲得成功,并進入調試和初步運行階段。該研究平臺裝置項目由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黃青研究員主持。 黃青主持研制的低能離子束研究平臺裝置連續運行時束流較
中科院重離子輻射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建成斑馬魚研究平臺
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計劃項目,以及斑馬魚資源庫北方服務中心的支持和幫助,中科院重離子輻射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最近建成斑馬魚研究平臺。 作為一種新型模式生物,斑馬魚全基因組序列已完全清楚,與人類基因組有85%同源性,目前已獲
技術生物所植物離子輻射遠程時間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低能離子對生物組織的穿透深度較小,其誘變機制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員證實植物個體中存在輻射遠程(誘變)效應,從一個新的角度解釋了低能離子的誘變機理(Radiation Research, 2007, 2008, 2010)。為進
低能離子植物誘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日前,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重點創新項目的支持下,等離子體所離子束生物工程學院重點實驗室植物研究組的相關研究取得了新的進展。 低能離子輻射的誘變機理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焦點。該研究小組建立了以同源重組頻率和AtRAD54基因的表達水平作為主要遺傳檢測終點的輻射長程效應研究體
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趙炳然應邀到亞農所交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613.shtm2月23日,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畜禽健康養殖與農牧復合生態研究中心研究員印遇龍邀請,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趙炳然帶領團隊核心成
如何檢驗重鉻酸根離子
檢測司機酒駕用的就是2K2Cr2O7+3C2H5OH+8H2SO4==2Cr2(SO4)3+3CH3COOH+2K2SO4+11H2OCr2O72-是橙色的Cr3+是綠色的也就是與乙醇反應橙色變綠色就可以證明了.
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陳志強訪問近物所
7月5日,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中心主任陳志強一行訪問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與該所領導和科研人員進行了學術交流,并就下一步的合作開展了討論。 近物所副所長徐瑚珊致歡迎詞。科技處處長蔡曉紅介紹了研究所基本情況。陳志強以“植物航天育種”為主題,做了精彩的學
碳離子束輻照誘變大豆效應及育種研究獲進展
重離子束是一種新型育種誘變劑,相比于其他誘變源,重離子具有較高的傳能線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簡稱LET)和生物學效應(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簡稱RBE),可以在較高的存活率下獲得相對較高的突變率和較寬的突變譜,由此創造優
農業農村部發《生豬產地檢疫規程》和《生豬屠宰檢疫規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畜牧獸醫(農業、農牧)廳(局、委、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畜牧獸醫局: 為有效防范非洲豬瘟,進一步規范生豬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動物檢疫管理辦法》規定,我部對《生豬產地檢疫規程》和《生豬屠宰檢疫規程》進行了修訂,現印發給你們,請嚴格遵照執行。
基因突變的誘變機制定向誘變
利用重組DNA技術使DNA分子在指定位置上發生特定的變化,從而收到定向的誘變效果。例如將DNA分子用某一種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處理,再用分解DNA單鏈的核酸酶S1處理,以去除兩個粘性末端的單鏈部分,然后用噬菌體T4連接酶將兩個平頭末端連接起來,這樣就可得到缺失了相應于這一限制性內切酶的識別位點的幾個核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