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陪拉格拉病的流行病學
近年來有報道健康搜索,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可能健康搜索在一些精神疾病中起主導作用,在抑郁癥和類似精神分裂癥疾病中已證實了葉酸的作用葉酸缺乏在老年精神障礙患者可能與癡呆有關Shulman報道了59例老年精神科住院病人,78%存在葉酸濃度低下而缺乏葉酸健康搜索的內科病人更容易患腦器質性綜合征健康搜索有作者發現血漿葉酸濃度與情感性精神病的發生率呈負相關。實際上,紅細胞內葉酸比血清葉酸更能用來準確地衡量組織內的葉酸含量指標葉酸缺乏更常見于內因性抑郁癥,但對此也有健康搜索不同意見其他健康搜索的一些證據也表明葉酸缺乏是一些精神疾病的致病因素健康搜索,如在服用一些抗葉酸鹽物質(抗痙攣藥、抗結核藥、酒精和口服避孕藥等)時都可能引起抑郁或引發抑郁癥健康搜索故對缺乏維生素的抑郁癥患者,補充維生素可能有助于抑郁癥的治療。而健康搜索在應用以上抗葉酸鹽物質時,合并應用葉酸對預防抑郁的發生可能有效。......閱讀全文
簡述陪拉格拉病的流行病學
近年來有報道健康搜索,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可能健康搜索在一些精神疾病中起主導作用,在抑郁癥和類似精神分裂癥疾病中已證實了葉酸的作用葉酸缺乏在老年精神障礙患者可能與癡呆有關Shulman報道了59例老年精神科住院病人,78%存在葉酸濃度低下而缺乏葉酸健康搜索的內科病人更容易患腦器質性綜合征健康搜
關于陪拉格拉病的基本介紹
陪拉格拉病,屬煙酸缺乏癥又稱糙皮病或(Pellagra),是由煙酸(niacin)引起的,煙酸或煙酰胺為體內細胞代謝的重要輔酶之一。 維生素B族缺乏可導致酶活性障礙、新陳代謝紊亂和能量供應健康搜索不足而出現的軀體、神經、精神障礙鵻由于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健康搜索進食中維生素的攝入不足所引起的該病
概述陪拉格拉病的臨床癥狀
1、維生素B1缺乏(硫胺缺乏癥)伴發精神癥狀 (1)精神障礙:抑郁狀態;治理障礙;意識障礙可以表現為朦朧狀態偶有譫妄狀態。 (2)神經癥狀:神經炎、眼球震顫、失調偶有視網膜出血。 2、煙酸缺乏伴發精神障礙。 (1)精神障礙: ①神經衰弱綜合征:常出現在疾病早期或病情較輕者 ②抑郁狀態
關于陪拉格拉病的診斷標準介紹
1、有營養代謝缺乏疾病病變的相關證據如有煙酸維生素B1和葉酸缺乏的營養不良史 2、有營養代謝缺乏導致相應功能異常的癥狀和體征。 3、精神癥狀隨營養代謝缺乏疾病癥狀的發展變化而變化即精神癥狀出現于軀體疾病之后,且發展變化與軀體疾病有平行關系。 4、相關營養(煙酸維生素B1和葉酸等)治療有顯著
簡述卡他莫拉菌的流行病學
隨著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的廣泛應用,使人體寄生菌與宿主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變化院內感染率明顯增加。由于肺部感染的致病菌與患者口咽部寄居的菌群密切相關,所以卡他莫拉菌可在條件適宜時致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久病體弱,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和激素,呼吸道防御功能及機體免疫力降低,使細菌進入下呼吸道而引起感
蘇拉病的流行病學
伊氏錐蟲靠滲透作用直接吸取營養,以縱分裂方式進行繁殖。分裂時先由動基體的生毛體開始,鞭毛分裂,繼而細胞核分裂,蟲體隨即向前向后逐步裂開,最后形成兩個獨立的蟲體。由虻及吸血蠅類吸血時進行機械性傳播。牛對錐蟲的易感性比馬屬動物、犬等弱,雖有少數在本病流行初期因急性發作而死亡,但多數呈帶蟲狀態而不發病
卡他莫拉菌的流行病學
隨著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的廣泛應用,使人體寄生菌與宿主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變化院內感染率明顯增加。由于肺部感染的致病菌與患者口咽部寄居的菌群密切相關,所以卡他莫拉菌可在條件適宜時致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久病體弱,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和激素,呼吸道防御功能及機體免疫力降低,使細菌進入下呼吸道而引起感
簡述重鏈病的流行病學內容
α-重鏈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報道。大多數病例集中于北非、以色列、中東及地中海地區,少數病例見于中非和南非、中美洲和南美洲及東亞地區。患者多見于衛生條件較差的國家和地區。本病好發于20~30歲的年輕人,僅有5%>40歲,男性略多于女性。γ-重鏈病是最早發現的重鏈病,目前報道約200例,發病高峰在60歲
簡述Behcet病性鞏膜炎的流行病學
在日本、朝鮮、中國、中東(土耳其、伊朗)及東地中海地區特別是沿古代絲綢之路的地區發病率遠較西方歐美國家為高日本發病率最高,每10萬人中有7~8.5人發病。我國正在調查中初步情況可能與日本人相似。BD也散見于世界各地。患者多為25~35歲的青年人。發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而且男性及年輕患者的病變一般較
簡述兒童霍奇金病的流行病學
1832 年霍奇金(Hodgkin)首先對本病在解剖學水平進行描述,因此而命名為霍奇金病,當時認為它是一種脾臟和淋巴結異常性疾病。直至19 世紀50 年代以后由于顯微鏡技術的發展才對本病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鏡下觀察到巨大畸形的細胞作為霍奇金病的診斷依據。Sternberg 和Reed 分別在18
簡述利什曼病的流行病學介紹
內臟利什曼病或黑熱病病原貯藏在家犬體內。再由犬類傳給人類,成為人獸共傳的傳染病。在國外主要流行犬內臟利什曼病或犬黑熱病的地區,與當地人類黑熱病的傳播有密切關系。利什曼病的傳播媒介是白蛉屬(東半球)和羅蛉屬(西半球)的吸血昆蟲。 本病的流行發生與氣候環境關系密切。如在亞洲的一些地區、中東、地中海
簡述我國狂犬病流行病學特征
研究顯示,2007-2018年,我國狂犬病發病呈下降趨勢,由2007年3300例降低為2018年422例,年均遞減率為7%。疫情波及范圍顯著縮小,病例主要集中在我國中部和南部地區,呈現低發縣區廣泛分布、高發縣區相對集中態勢。病例年齡呈雙峰型分布,兒童和青壯年比例下降,老年比例上升。病例以男性務農
簡述巴氏桿菌的流行病學
世界范圍,熱帶地區嚴重。易感動物:豬、兔、黃牛、水牛、牦牛均易感。家禽雞、鴨、鵝均易感。發病無明顯季節性,但多發于冷熱交替期,故9、10、11月份常見。散發性或地方流行性,豬肺疫、鴨巴氏桿菌病(搖頭瘟)可呈流行性。 禽的強毒Fo型也可感染豬、牛等家畜,不過這樣引起的巴氏桿菌病多是散發性的。
簡述遺傳性補體缺陷病的流行病學
補體缺陷的男女發病率相似,但C2缺陷多見于女性,備解素缺陷僅見于男性。在整個人群中,遺傳性補體缺陷的發病率為萬分之一。C2遺傳缺陷為最常見的補體缺陷,C2雜合遺傳缺陷的發病率可高達1%。
關于卡他莫拉菌肺炎的流行病學介紹
已知該菌可引起多種疾病,如腦膜炎、心內膜炎、尿道炎、嬰兒和兒童眼結膜炎、角膜炎,伴有淋巴細胞增生病者無感染灶的敗血病及膿毒性關節炎等,但很少見。在急性中耳炎、上頜竇炎及支氣管和肺部感染中本菌是重要而常見的病原菌,尤其常見于慢阻肺。在急性中耳炎時,6%~25.6%可從中耳的液體中發現該菌。從兒童急
簡述糖尿病性腎病變流行病學
DM的發生率在20世紀70年代約占1%目前已升至3%~5%腎臟累及占30%~35%(臨床上出現微量蛋白尿)。DN的發生率存在種族差異美洲印第安人最高,其次是黑人,亞洲人相對低些。1型和2型在DIN的發生率及DN出現的時間有明顯不同;1型的發生率可高達40%而2型則在20%左右。由于DM中2型人數
簡述人乳頭瘤病毒的流行病學
皮膚型的HPV人群感染非常普遍,如上述常見的尋常疣、趾疣、扁平疣等,但無法得到具體的感染率。比較引起注意的是高危型的HPV感染和外生殖器的低危型HPV感染造成的生殖器疣和宮頸癌,據統計在全球的性病中,HPV感染引起的生殖器疣占15-20%。 關于女性生殖道感染HPV的流行情況,據2003-20
簡述人型支原體的流行病學
由于診斷條件所限和命名上的問題。國內尚無系統的人群調查資料,支原體可存在于健康攜帶者,而在性亂者、同性戀、性從業者(男/女)、淋病患者中檢出率較高,我國報道7個地區健康人攜帶率為解脲支原體(UU)占10.59%,人型支原體(MH)占5.34%。性亂者UU的檢出率為71.7%,MH為19.57%。
簡述Sipple綜合征的流行病學
Sipple綜合征最早于1961年首先由Sipple報告一例腎上腺嗜鉻細胞瘤病例,兩側甲狀腺瘤合并單發性甲狀旁腺瘤;1965年Williams確認甲狀腺全屬髓樣癌,嗜鉻細胞瘤全是雙側性的;同年Schimke將其稱為嗜鉻細胞瘤-甲狀腺髓樣癌綜合征;1967年Ljungberg等將本征又稱家族性嗜鉻
簡述色素膜腦膜腦炎的流行病學
伏格特-小柳-原田病在世界各地均有發生,但多發生于色素較多的人種,常發生于亞洲人、西班牙人、印第安人和黑人。本病容易反復發作,病程可長達數年乃至數十年。在日本和中國,伏格特-小柳-原田是最常見的葡萄膜炎類型之一。在我國葡萄膜炎中,此綜合征占16.1%。在日本此綜合征的發病率高達6.5/100萬,
簡述營養不良性水腫的流行病學
本病常發生于工業不發達的地區如非洲地區,是當今世界最流行的一種營養不良,多見于6個月(斷奶后)至5歲小兒。本病在我國較為少見。近期調查表明,我國學齡前兒童的熱能和蛋白質的攝入量尚顯不足,尤其是優質蛋白質攝入不足。
簡述放射性心臟損傷的流行病學
據相關資料顯示:胸部實施照射的惡性腫瘤的生存者中30%有放射性心包損害,57%出現照射后的無癥狀性心功能減退,如照射總劑量超過4000~6000rad(40~60Gy)則有50%發生心肌炎,出現心電圖改變者就更多了。不過,由于各醫院對腫瘤病人實施放射治療的方法不同,療效及副作用的評價與鑒別存在著
簡述慢性反流性腎病的流行病學
慢性反流性腎病(RN)是由于膀胱-輸尿管反流(VUR)引起的腎實質性疾病,也是兒童時期腎功能衰竭最重要的原因之據文獻報道在表現為健康的兒童中0.4%~1.8%存在反流,Messi報道在Trieste地區0~14歲兒童VUR發病率為0.25%,學齡兒童中發病率約0.3%。 1893年Pozzi第
簡述過敏性哮喘的流行病學介紹
在20世紀60年代期間的臨床觀察已經表明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之間有聯系。在特異性免疫治療的有效率研究中,約50%沒做過免疫治療的兒童,在幾年內發展成哮喘。對99個診斷為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或兩者皆有的病人10年隨診的調查表明32%過敏性鼻炎病人發展為哮喘;50%的哮喘病人發展為鼻炎。 全球
簡述兒童咳嗽變異型哮喘流行病學
兒童常見的呼吸道病毒或細菌感染,同時成為誘發兒童過敏性哮喘發作的最大過敏原!根據引發兒童哮喘發作的臨床學統計報告顯示:兒童過敏性哮喘的高發年齡為1-6歲,初次起病年齡多在3歲以下,學齡后逐漸下降。發病季節以冬季高發(冬季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上升期),其次為換季時節及秋季,小兒哮喘尤其是嬰幼兒哮喘的
拉福拉病的病因
拉福拉病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對于有一些40歲以后發病,50多歲死亡的拉福拉病患者,可能有著不同的遺傳基礎。
拉福拉病的檢查
1.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生化、腦脊液檢查常無異常發現。 2.其他檢查 (1)腦電圖呈彌漫性慢波及局灶或多灶性棘波放電。 (2)腦組織活檢查Lafora小體。
拉福拉病的診斷
依據該病臨床表現,好發于兒童晚期和青春期;在數月內可進行性發展出現肌陣攣發作,并且逐漸布及全身;患者腦電圖呈彌漫性慢波及局灶或多灶性棘波放電等;可考慮該病。確診須靠神經病理診斷。
簡述傳染病后腦炎的流行病學
在廣泛應用麻疹預防接種以前,麻疹患者神經系統并發癥為1/2000~1/800例;具有神經系統并發癥的病死率為10%~20%;另有同樣數目的患者遺留永久性神經功能障礙。水痘和風疹后腦脊髓炎較少見,腮腺炎后腦脊髓炎更少見。
簡述口腔小涎腺葉狀腺癌的流行病學
1984年以來,口腔小涎腺葉狀腺癌的病例報告日漸增多,Wenig和Gnepp復習文獻報道的135例及他們自己的75例共計210例分析,病人中位年齡是60歲(21~94歲),60~80歲占70%,可認為系老年人疾病。67%發生于女性。部位以腭部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