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匹氨西林的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主要有:食欲缺乏、惡心、嘔吐、腹瀉、肌注局部疼痛和皮疹,且多在給藥過程中發生,大多程度較輕,不影響繼續用藥,重者停藥后上述癥狀迅速減輕或消失。少數病例可出現血清氨基轉移酶、堿性磷酸酶升高及嗜酸性粒細胞一過性增多。中性粒細胞減少、低鉀血癥等極為罕見。未見腎功能改變以及血液電解質紊亂等嚴重反應。......閱讀全文
使用匹氨西林的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主要有:食欲缺乏、惡心、嘔吐、腹瀉、肌注局部疼痛和皮疹,且多在給藥過程中發生,大多程度較輕,不影響繼續用藥,重者停藥后上述癥狀迅速減輕或消失。少數病例可出現血清氨基轉移酶、堿性磷酸酶升高及嗜酸性粒細胞一過性增多。中性粒細胞減少、低鉀血癥等極為罕見。未見腎功能改變以及血液電解質紊亂等嚴重反
匹氨西林片劑制品的相關介紹
該品口服后,經腸內酯酶水解成舒巴坦及氨芐西林,氨芐西林為該品中的殺菌成份,作用于細胞活性繁殖階段,通過對細胞壁粘肽生物合成的抑制,而起殺菌作用。舒巴坦其本身對細菌抑制作用弱,是一種競爭性不可逆的β-內酰胺酶抑制劑,它與β-內酰胺類抗生素聯合應用后,能獲得良好的協同作用。該品對多種革蘭陽性與革蘭陰
關于匹氨西林的藥理毒理介紹
匹氨西林耐酸,口服吸收完全,在體內為酯酶水解,釋放出氨芐西林而發揮作用。口服時血濃度較相同劑量的氨芐西林為高,抗菌作用也相應較強。 [2-3] 該品為半合成青霉素類抗生素,對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肺炎桿菌、變形桿菌、腸桿菌屬、枸櫞酸桿菌、沙雷菌屬、不動桿菌屬以及對青霉素敏感的革蘭陽性球菌均有
關于匹氨西林的用法用量介紹
一、適應癥 用于大腸埃希菌、腸桿菌屬、變形桿菌等革蘭陰性桿菌中敏感菌株所致的呼吸系統、泌尿系統、消化系統、婦科和生殖器官等感染,如敗血癥、化膿性腦膜炎、腹膜炎、骨髓炎、皮膚及軟組織感染及眼、耳、鼻、喉科感染。 二、用法用量 1. 輕癥感染,每天1.5~2g,分2~3次服; 2. 重癥感染
關于匹氨西林的基本信息介紹
匹氨西林屬于青霉素類化合物,化學名為(2S,5R,6R)-6 ?-[[(2R)-2-氨基-2-苯基乙酰基]氨基] -3,3-二甲基-7-氧代-4-硫雜-1-氮雜雙環[ 3.2.0]庚烷-2-羧酸叔丁酯。臨床上作為抗生素具有口服吸收后,毒副作用低,給藥方便等特點而被廣泛應用。
關于匹氨西林的注意事項介紹
1、用藥前須做青霉素皮膚試驗,陽性者禁用。 2、交叉過敏反應:對一種青霉素類抗生素過敏者可能對其他青霉素類抗生素也過敏。也可對青霉胺或頭孢菌素類過敏。 3、腎功能減退患者應適當降低用量。 4、下列情況應慎用:有哮喘、濕疹、枯草熱、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史者。 5、對診斷的干擾: (1)用藥
關于匹氨西林的物化性質介紹
一、基本性質 中文名稱:匹氨西林 中文別名:匹凡西林;氨芐青霉素吡呋酯;吡呋氨卡西林;吡呋青霉素;匹氨青霉素;匹凡西林 英文名稱:pivampicillin 英文別名:Pivampicillin;Pivaloyloxymethyl ampicillinate;Pivampicilline
關于匹氨西林的藥物相互作用介紹
1、氯霉素、紅霉素、四環素類等抗生素和磺胺藥等抑菌劑可干擾該品的殺菌活性,不宜與該品合用,尤其是在治療腦膜炎或急需殺菌劑的嚴重感染時。 [2] 2、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磺胺藥可減少該品自腎臟排泄,因此與該品合用時使其血藥濃度增高,排泄時間延長,毒性也可能增加。 [2] 3、該
匹氨西林片劑制品的藥代動力學
該品口服后,在腸壁經腸內酯酶水解成舒巴坦及氨芐西林,其克分子比為1:1,其生物利用度相當于等量的舒巴坦,氨芐西林靜脈注射劑的80%,飯后服用不影響其吸收,服用該品后,氨芐西林的最高血清濃度約相當于等量口服氨芐西林的二倍。舒巴坦、氨芐西林在正常人體內的半衰期(t1/2),分別約為0.75小時、1小
關于匹氨西林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成人靜脈注射該品1g、2g后15分鐘平均血藥濃度分別為53.4(g/ml、152(g/ml,1小時后分別為12.8(g/ml、47.8(g/ml,6小時后已無法測得血藥濃度,血消除半衰期分別為39分鐘、45分鐘,6小時后給藥量的42.5%、57.9%由尿中排泄。1小時內靜脈滴注2g,滴注結束時血
使用阿莫西林舒巴坦匹酯膠囊的不良反應介紹
本品通常耐受性良好,常見的不良反應為: 1.胃腸道反應:如腹瀉、惡心、嘔吐等; 2.皮膚反應:發紅斑性斑丘疹損傷、蕁麻疹等; 3.過敏反應:如皮疹等。 上述胃腸道反應、皮膚反應多見于高敏患者,一般為輕度、短暫的,會自動消失或停藥后消失。 對青霉素過敏者,有可能發生嚴重過敏反應。
使用阿莫西林舒巴坦匹酯片的不良反應介紹
常見不良反應為: 1、胃腸道反應:如腹瀉、惡心、嘔吐等; 2、皮膚反應:紅斑性斑丘疹損傷、蕁麻疹等; 3、過敏反應:如皮疹等。 上述胃腸道反應、皮膚反應多見于高敏患者,一般為輕度、短暫的,會自動消失或停藥后消失。 對青霉素過敏者,有可能發生嚴重過敏反應。
使用匹莫林的不良反應介紹
1、眼球震顫及運動障礙,偶見頭痛、頭昏、皮疹、嗜睡、煩躁不安、易激動及輕度抑郁癥等。 2、部分病人治療開始數周內可失眠、食欲減退并伴有體重減輕,但多為一過性,繼續用藥或減量可自行消失。治療前和治療中須檢查肝功能。 3、常見失眠,多發生在治療初期尚未出現療效之前,大多為一過性的。為避免
使用匹羅杰的不良反應介紹
1.用藥后瞳孔縮小及調節痙攣可使視力下降,產生暫時性近視、視力模糊、視物發暗,并可出現結膜充血、眼痛、眉弓部疼痛、頭痛、眼刺激等癥狀。 2.長期應用可引起強直性瞳孔縮小、虹膜后粘連、虹膜囊腫、白內障及近視程度加深等。 3.頻繁滴眼可因過量吸收引起全身毒性,如出汗、流涎、肌肉震顫、抽搐、惡心,
賴氨匹林
性狀本品為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無臭;遇濕、熱均不穩定本品在水中易溶,在甲醇中微溶,在乙醇、三氯甲烷或無水乙醇中幾乎不溶。鑒別(1)取本品的水溶液(1→500)5ml,煮沸,放冷,加茚三酮試液1ml,置水浴中加熱數分鐘,即顯藍紫色2)在阿司匹林含量測定項下記錄的色譜圖中,供試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時間應與
賴氨匹林
性狀本品為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無臭;遇濕、熱均不穩定本品在水中易溶,在甲醇中微溶,在乙醇、三氯甲烷或無水乙醇中幾乎不溶。鑒別(1)取本品的水溶液(1→500)5ml,煮沸,放冷,加茚三酮試液1ml,置水浴中加熱數分鐘,即顯藍紫色2)在阿司匹林含量測定項下記錄的色譜圖中,供試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時間應與
使用氨芐西林氯唑西林鈉膠囊的不良反應
1、本品不良反應與青霉素相仿,以過敏反應較為常見。最常見的反應為皮疹,多發生于用藥后5天,呈蕁麻疹或斑丘疹;亦可發生間質性腎炎;過敏性休克偶見,一旦發生,必須就地搶救。 2、粒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偶見于應用于氨芐西林鈉的病人。 3、抗生素相關性腸炎少見。 4、少數病人出現血清轉氨酶升高及淤膽型
使用頭孢匹羅的不良反應介紹
超敏反應:過敏性皮膚反應;皮疹、蕁麻疹、瘙癢、藥物熱;有可能發生嚴重的急性過敏反應;血管性水腫、支氣管痙攣,需要緊急處理。如同其它頭孢菌素,多形性紅斑、Stevens—Johnson綜合征、毒性上皮壞死溶解等大苞性反應的個例亦有報導。 對胃腸道的影響:惡心、嘔吐、腹瀉;罕見病例中可有假膜性結腸
使用噻氯匹定的不良反應介紹
1.偶見輕微胃腸道反應。 2.罕見的反應:惡心、腹瀉、皮疹、瘀斑、齒齦出血、白細胞減少、膽汁郁積、輕度氨基轉移酶升高、黏膜皮膚出血傾向。 3.本品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粒細胞減少或粒細胞缺乏(2.4%)、血小板減少(0.4%)、胃腸功能紊亂及皮疹。上述不良反應多出現于用藥后3個月之內。偶見用藥數
使用鹽酸地匹福林滴眼液的不良反應
1、用法用量: 一次1~2滴,一日1~2次,滴于結膜囊內,滴后用手指壓迫內毗角淚囊部3~5分鐘。 2、不良反應: 地匹福林濃度僅為腎上腺素的1/10~1/20,因此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要比腎上腺素低得多。溶液滴眼對血壓和心率影響較小。但能引起散瞳(未經手術的閉角型青光眼禁用)和無晶體性黃斑病變
使用萘夫西林的不良反應介紹
口服可引起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脹、腹瀉,青霉素過敏者忌用。個別病例可致白細胞減少,皮疹、藥熱、頭痛、心悸。大劑量可有神經系統反應,如神志不清、抽搐、驚厥。兒童可引起口中異味感(如金屬味)。靜注后可能出現皮膚壞死、局部組織損傷。可引起腎損害,繼發間質性腎炎,可引起肝損害。
使用羧芐西林的不良反應介紹
1.以皮疹較為多見,偶見過敏性休克。 2.肝毒性:少數患者用藥后可出現暫時性血清氨基轉移酶、堿性磷酸酶及乳酸脫氫酶升高。偶有出現惡心、嘔吐、肝腫大和壓痛等輕型無黃疸型肝炎癥狀,肝活檢顯示點狀肝細胞壞死的報道。 3.腎毒性:據報道,用藥后偶可致間質性腎炎。 4.血液系統:腎功能損害者大劑量(
使用阿莫西林的不良反應介紹
臨床應用阿莫西林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約為5~6%,因反應而停藥者約2%。其主要不良反應有: 1.過敏反應癥狀:可出現藥物熱、蕁麻疹、皮疹和哮喘等,尤易發生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者,少見過敏性休克。 2.消化系統癥狀:多見腹瀉、惡心、嘔吐等癥狀,偶見假膜性結腸炎等胃腸道反應。 3.血液系統癥狀
使用磺芐西林的不良反應介紹
主要為皮疹、變態反應、肌注部位疼痛、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及胃腸道反應等。可有輕度或暫時性粒細胞減少.少數病人可出現暫時性血清轉氨酶升高.腎功能不全者可引起出血紫癜,劑量過大時可致電解質失衡水鈉潴留,其它參見青霉素G。 1、過敏反應磺芐西林鈉過敏反應常見。嚴重的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Ⅰ型變態反應
使用甲氧西林的不良反應介紹
青霉素引起的各種過敏反應皆可發生于甲氧西林。靜脈注射甲氧西林偶可產生發熱、惡心、嘔吐和血清轉氨酶升高,肝活檢顯示非特異性肝炎;停藥后癥狀消失,可能屬過敏反應。靜脈注射大劑量甲氧西林(每日達18g)可引起抽搐等神經毒性反應,此反應尤易見于腎功能減退病人。 偶見有中性粒細胞減少癥或粒細胞缺乏癥,急
使用呋喃西林的不良反應介紹
臨床上應用呋喃西林的不良反應表現為:胃腸道反應,占51 %, 以惡心嘔吐為主, 神經系統反應少見。外用不良反應主要為皮膚超敏反應亦少見。蘭利東等報道1 例在用呋喃西林液嗽口時, 出現超敏反應, 表現為皮膚瘙癢, 全身出現團塊丘疹并融合成片, 胸部和手臂較多。發生超敏反應機制可能是:首次用藥, 藥
使用氨芐西林鈉的不良反應介紹
不良反應與青霉素相仿,以過敏反應較為常見。皮疹是最常見的反應,多發生于用藥后5天,呈蕁麻疹或斑丘疹;亦可發生間質性腎炎;過敏性休克偶見,一旦發生,必須就地搶救,予以保持氣道暢通、吸氧及給用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等治療措施。粒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偶見于應用氨芐西林的病人。抗生素相關性腸炎少見,少數病人出
使用氨芐西林膠囊的不良反應介紹
1、本品不良反應與西林相仿,以過敏反應較為常見。皮疹是最常見的反應,多發生于用藥后5天,呈蕁麻疹或斑丘疹;亦可發生間質性腎炎;過敏性休克偶見。 2、胃腸道反應如舌炎、胃炎、惡心、嘔吐、腸炎、腹瀉及輕度腹痛也較多見。 3、粒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偶見于應用氨芐西林的病人。抗生素相關性腸炎少見,少數病
使用雙氯西林的不良反應介紹
口服可引起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脹、腹瀉、青霉素過敏者忌用,個別病例可致白細胞減少,皮疹、藥熱、頭痛、心悸,大劑量可有神經系統反應,如神志不清、抽搐、驚厥。 1、以皮疹最常見的過敏反應;口服可引起輕度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反應;大劑量使用(每日200mg/kg)時可出現腎臟毒性
使用氨芐西林片的不良反應介紹
1.本品不良反應與青霉素相仿,以過敏反應較為常見。皮疹是最常見的反應,多發生于用藥后5天,呈蕁麻疹或斑丘疹;亦可發生間質性腎炎;過敏性休克偶見。 2.胃腸道反應如舌炎、胃炎、惡心、嘔吐、腸炎、腹瀉及輕度腹痛等也較多見。 3.粒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偶見于應用氨芐西林的病人。抗生素相關性腸炎少見,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