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劉永坦院士為原型的話劇將在北京上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347.shtm......閱讀全文
以劉永坦院士為原型的話劇將在北京上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347.shtm
劉永坦:隱在“火眼金睛”身后
1月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舉行。繼1991年和2015年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之后,今年,劉永坦再次站在了人民大會堂的聚光燈下,獲頒最高科學技術獎。 劉永坦所從事的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理論與技術是保衛祖國海疆不可缺少的“火眼金睛”,在長達近40年的研制過程中卻經常讓他面對外場試驗的
海防長城”鑄造者——記劉永坦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82周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永坦盡管年歲已高,但依然骨骼硬朗。40年來,他致力于中國新體制雷達事業的發展,為中國筑起了“海防長城”。 劉永坦是中國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理論與技術奠基人和引領者,著名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曾先后于1991年和2015年在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上“梅開二
劉永坦、錢七虎等29位院士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
2019年1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習近平、李克強、王滬寧、韓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會議活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首先向獲得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頒發獎章、證書,隨
快訊:劉永坦、錢七虎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8年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此外,國家自然科學獎38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37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為薛其坤院士團隊完成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國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劉永坦、錢七虎
劉永坦 Liu Yongtan 哈爾濱工業大學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名 劉永坦,男,1936年12月生,江蘇省南京市人,1953年至1958年先后就讀于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機系、清華大學無線電系。1958年參加工作,現為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
劉永謀:科技哲學不能“砸科學的鍋”
科技哲學界今日境遇之窘迫,實在令人扼腕。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國防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很多碩士點、博士點關停并轉,大量從業人員目前還在去留之間而不知所棲。這一切發生得如此之快,從急速擴張之間遽然轉到急速萎縮,中間都不帶讓你找找步入巔峰之感覺。可以
新希望劉永好:進軍移動醫療只是搭平臺
??????? 劉永好在接受采訪時說,“由于我不從事醫療,(和大家)沒有競爭關系,所以我搭平臺,大家愿意配合。”劉永好還拿自己和馬云做淘寶比較,說自己做的事情和馬云一樣,都是搭平臺,而不是自己在淘寶上做買賣。按照這種發展勢頭,醫療或將有可能成為新希望集團農業、地產、金融之外的第四大業務板塊。 新希
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獲得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右)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左)頒獎。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
深切緬懷劉光鼎院士
今天一早,從新聞上得知【1】:原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榮譽理事長,我們尊敬的劉光鼎院士不幸于2018年8月7日傍晚18:49離開我們,享年89歲。讓我們永遠記住劉先生對中國地球物理學科和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的偉大貢獻。 看到劉先生去世的消息,我感到無比悲痛,想起了與先生交往的
這兩位科學大師,為何站上我國科學技術最高獎臺
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小編帶你第一時間走近這兩位最高獎得主。 劉永坦:為國筑起“海防長城” 人物小傳:劉永坦,中國科學院
劉永好自曝:新希望飼料含有轉基因成分
在今天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舉辦的央視財經論壇上,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接受記者關于新希望的豬肉飼料中是否含有轉基因成分的提問時,劉永好首次向外界坦誠回答:"現在我們主要是生產肉蛋奶,我們的肉蛋奶中國的直接的轉基因并不多,而用的這些飼料的原料、玉米轉基因的很少,因為中國可能進口的玉米并不多,主要
劉云圻院士受聘復旦大學雙聘院士
12月1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劉云圻聘任儀式在光華樓舉行,復旦大學副校長徐雷為劉云圻頒發聘任證書。圖片來源于網絡 劉云圻長期從事分子材料與器件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的學術成就。分子材料和器件是材料科學的前沿領域,劉云圻的加盟不僅會帶動材料科學系在分子材料與器件學科方向的快速發展,也將有助于提升復
劉叢強院士當選愛丁堡皇家學會外籍院士
經過全世界提名和五輪嚴格評選,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于2017年2月15日公布了新增院士(會士)名單,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劉叢強院士當選愛丁堡皇家學會外籍院士。此次公布的來自英國和其他國家新當選的60名院士名單中包括3名榮譽院士和9名外籍院士
追憶童坦君院士:坦然坦蕩如“坦君”
童坦君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供圖) 2022年12月25日,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發布訃告,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系童坦君院士意外摔倒受傷醫治無效,于2022年12月25日上午9時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逝世,享年88歲。 記者多年前曾有幸對童老進行專訪,那天在他辦公室交談的場景至今依然清晰
懷念袁隆平院士 科創精神永守“大國糧倉”
5月23日電22日,解決了十幾億中國人吃飯問題的袁隆平院士逝世了,但他奮斗一生守護“大國糧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精神卻永存世間。 “民以食為天,我是學農的,依靠農業技術提高糧食產量是我的職責所在。尤其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那場饑荒,我親眼看到有人因為饑餓倒在路邊、田埂邊和橋底下,真是錐心般的刺痛。
劉先林院士為院士工作站發展指明方向
劉先林院士自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以來,先后在全國建立了多個院士工作站,為了扎實推進各地工作站的開展,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北京四維遠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于3月20日在北京組織召開了第一次院士工作站工作會議。來自北京、山東、河南、云南、吉林、山西等地的院士工作站和有意新建院士工作站的單位代表共3
鄭儒永院士捐款150萬元設立獎學金
88歲的鄭儒永院士和她90歲的丈夫黃河研究員,2日將150萬元捐給中國科學院大學教育基金會,設立“鄭儒永黃河獎學金”,用于激勵青年科研工作者勤奮學習努力創新。 鄭儒永是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我國著名的真菌學家。在國際上她首次發現高等植物中的內生毛霉,首次報
鄭永飛院士:成功是興趣和特長的融合
鄭永飛每天十幾個小時泡在實驗室里,2009年11月,當獲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消息傳來時,這位剛過完50歲生日的科學家正埋頭實驗室搞科研。 作為當年入選的最年輕院士,鄭永飛很謙遜:“我依舊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和科研工作者。” 遭遇過挫折困頓,從高考落榜生奮起,鄭永飛更愿意向青年一代分享,一代人有一
朱永官院士等:培育健康土壤,支撐健康中國
??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今年世界土壤日的主題是“保持土壤生命力,保護土壤生物多樣性”。 當下,開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土壤科學,是科學工作者貫徹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使命擔當。土壤是人類文明發展和繁榮的基礎,更是人類健康的基石。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集約化的快速發展,土壤污染和退化在許多區域呈現
呂永龍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近日,接歐洲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院長Sierd Cloetingh 教授來函通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呂永龍研究員,2019年當選歐洲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外籍院士。 歐洲科學院(Academia Europ
劉昌孝院士:生物醫藥全面開花
個體化治療和免疫療法成創新熱點 2014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審批的個性化藥物僅占21%,2015年增長至28%,其中抗腫瘤藥物增長至35%。這與業界對個性化藥物優先審批有關。針對遺傳性罕見病的新藥的批準數量也在擴增,這反映了基因組學和個性化藥物的進步。 數據分
劉源張院士獲首屆中國質量獎
王勇國務委員為劉源張院士頒發首屆中國質量獎個人獎 12月16日,首屆中國質量獎頒獎儀式在北京航天城舉行,國務委員王勇出席并為中國質量獎獲獎組織和個人頒獎。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源張因在我國推廣、普及全面質量管理模式做出突出貢獻,獲得首屆中國質量獎個人獎。
劉經南院士:創新須改造文化基因
過度行政化、資源分配不公、獎懲失措、創新文化貧瘠,是當下科技管理體制失效的主要表現,也是科技體改不得不加快推進的現實動因。院士群體代表國家最高智力資源,得益于體制的同時又或為體制所累,在這場變革中,成為推動者還是觀望者,每個人都面臨著選擇。 兩院院士大會期間,圍繞科技體改的一些
劉盛綱院士:執著的“太赫茲”先驅
2016年9月27日,丹麥哥本哈根第41屆國際紅外毫米波-太赫茲會議(IRMMW-THz)上傳來陣陣掌聲,國際紅外毫米波太赫茲學會將該領域的最高獎——特別貢獻獎授予了中科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前校長劉盛綱,以表彰其在本領域的杰出成就。該獎要求獲獎者必須獲過K.J.Button獎、主持過該會議并是
劉友梅院士:院士不能只靠一頂帽子過日子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友梅接受記者采訪 8月23日,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和國資委聯合組織的網絡媒體走轉改報道組,在湖南株洲采訪了中國南車的兩名中國工程院院士之一、株機公司的劉友梅先生。 劉友梅,中國工程院院士,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電力機車專業,從事電力機車研究超過半個世紀,提起
劉忠范院士受訪談全球石墨烯大會
4月中旬,2016全球石墨烯春季大會在意大利熱那亞拉開帷幕,本次大會匯聚了歐洲、中國、美國、韓國、日本等50多個國家的頂級科學家及全球重要的石墨烯企業。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劉忠范作為組委會委員及大會主題發言人之一應邀出席了此次盛會。那么,在院士眼中,這屆全球石墨烯大
劉忠范院士:國內石墨烯研究“虛火過旺”
“近年來,我國在石墨烯領域所發表的論文和申請的專利在數量上都已領先世界,但是真正原創性、突破性的成果非常少,研究水平絕非世界第一。”近日,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中科院院士劉忠范坦露對我國石墨烯領域研究現狀的擔憂。 2004年,石墨烯被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兩位科學家首次獲得,是至今發現
劉中民院士:煤炭高效利用須產學研結合
劉中民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除了要重視新技術的研發外,更需要加強產學研的結合。 眾所周知,煤炭的組成和結構十分復雜,傳統的煤炭利用方式讓生態遭到嚴重破壞,地球已不堪重負。 如何讓煤炭實現清潔利用,打造全新的生態用煤之路,是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的追求和目標。如今,由大連化物所研發的甲醇制
劉韻潔院士解讀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要有新動力,互聯網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 ——《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4月19日),《人民日報》2016年4月20日 學習札記 我國要成為網絡安全強國,必須在核心競爭力方面有所突破。早先,我們在互聯網領域的技術以跟隨為主,原創技術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