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南芥種子休眠機制研究獲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538.shtm 種子休眠是指完整有活力的種子在適宜環境條件下仍不能萌發的生物學特性,受環境和遺傳因素影響,是典型的多基因調控的復雜數量性狀。目前已發現的種子休眠調控因子的作用機制中,基因轉錄調控起著關鍵作用,近來轉錄后調控的重要性也逐漸被認識,但具體的分子機制尚待深入研究。 中科院植物所劉永秀研究組近期發現擬南芥轉錄后調控的重要分子機器pre-mRNA 3'末端加工復合體參與種子休眠調控。復合體成員FIP1(Factor Interacting with Poly(A)polymerase 1)正調控種子休眠,而另一成員CFIm59負調控種子休眠;CFIm59調控種子休眠依賴于FIP1,FIP1可能是pre-mRNA 3'末端加工復合體參與調控種子休眠的關鍵因子。研究發現,FIP1主要在種子中......閱讀全文
擬南芥種子休眠機制研究獲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538.shtm 種子休眠是指完整有活力的種子在適宜環境條件下仍不能萌發的生物學特性,受環境和遺傳因素影響,是典型的多基因調控的復雜數量性狀。目前已發現的種子休眠調控因子的作用機制中,基因轉錄調控
擬南芥種子休眠機制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永秀團隊發現擬南芥轉錄后調控的重要分子機器pre-mRNA 3'末端加工復合體參與種子休眠調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植物雜志》。種子休眠是指完整有活力的種子在適宜環境條件下仍不能萌發的生物學特性,受環境和遺傳因素影響,是典型的多基因調控的復雜數量性狀。目前已發現
杉木種子休眠分子機制研究獲新進展
北京林業大學在杉木種子休眠分子機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有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植物學期刊《Plant Physiology》上。種子休眠是植物應對不利環境的一種適應對策,可阻止作物的成熟種子在收獲前萌發,從而有效避免減產。另一方面,打破種子休眠可促進種子萌發,在作物種植和林業育苗中實現整齊出苗。了
研究發現擬南芥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新成員
研究種子休眠和萌發的調控機理對于植物生存和農業生產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種子休眠屬于數量性狀,受環境因素和遺傳因子的共同調控。擬南芥DOG1(DELAY OF GERMINATION 1)基因是控制種子休眠數量性狀位點(QTL)的主效基因,DOG1功能缺失突變體的種子休眠徹底喪失,并且DOG1相關
植物所發現擬南芥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新成員
研究種子休眠和萌發的調控機理對于植物生存和農業生產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種子休眠屬于數量性狀,受環境因素和遺傳因子的共同調控。擬南芥DOG1(DELAY OF GERMINATION 1)基因是控制種子休眠數量性狀位點(QTL)的主效基因,DOG1功能缺失突變體的種子休眠徹底喪失,并且DOG1相關
植物所發現擬南芥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新成員
研究種子休眠和萌發的調控機理對于植物生存和農業生產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種子休眠屬于數量性狀,受環境因素和遺傳因子的共同調控。擬南芥DOG1(DELAY OF GERMINATION 1)基因是控制種子休眠數量性狀位點(QTL)的主效基因,DOG1功能缺失突變體的種子休眠徹底喪失,并且DOG1相關
激素介導種子休眠調控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種子休眠是農業生產上一個重大農藝性狀,適度的休眠水平對作物種子的正常收獲、貯存及隨后的萌發都起著關鍵的作用,也極大地影響著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具有重要的經濟學意義。大量研究表明,ABA與GA兩種激素相互拮抗地調控種子休眠,它們在種子從休眠向萌發轉換的生理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調控作用。因此,ABA與
研究揭示擬南芥鐵、鋅平衡機制
鐵、鋅是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微量營養元素,在植物的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鐵、鋅的缺乏或過多都會造成危害,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因此,植物對鐵、鋅離子的吸收受到嚴密的調控。擬南芥的FIT蛋白是調控鐵吸收的關鍵轉錄因子,它與bHLH038、bHLH039、bHLH100或bHLH101蛋白互作,形成異
中科院植物所發現乙烯調控種子休眠形成新機制
日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永秀帶領的團隊同德國馬普植物育種所、弗萊堡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揭示了乙烯調控種子休眠形成的新機制,對開展優化育種、減少作物種子穗發芽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相關成果于3月6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植物細胞》上。 以往研究表明,種子休眠受多種植物激素調節,除廣泛報道
中科院植物所發現乙烯調控種子休眠形成新機制
乙烯(ethylene)是最簡單的烯烴,少量存在于植物體內,是植物的一種代謝產物,能使植物生長減慢,促進葉落和果實成熟。無色易燃氣體。 日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永秀帶領的團隊同德國馬普植物育種所、弗萊堡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揭示了乙烯調控種子休眠形成的新機制,對開展優化育種、減少作物種
DNA去甲基化酶ROS1負調控基因印記和種子休眠新機制
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黃朝鋒研究組和朱健康研究組合作完成的題為DNA demethylase ROS1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imprinting of DO
植物所揭示種子休眠與萌發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種子休眠與萌發是植物由生殖生長過渡到營養生長的重要發育轉變進程,涉及大量基因的激活或者沉默。組蛋白修飾介導的表觀遺傳基因轉錄調控可能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但其分子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劉永秀研究組利用遺傳和生理生化等手段,揭示了擬南芥SNL1和SNL2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分子機
DNA去甲基化酶ROS1負調控基因印記和種子休眠新機制
9月28日,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黃朝鋒研究組和朱健康研究組合作完成的題為DNA demethylase ROS1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imprinting
Nature子刊等多篇研究論文解析種子表觀遺傳調控
生物通報道:種子休眠與萌發是植物由生殖生長過渡到營養生長的重要發育轉變進程,涉及大量基因的激活或者沉默。一些研究發現這個過程中,組蛋白修飾介導的表觀遺傳基因轉錄調控可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具體分子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來自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劉永秀研究員一直從事表觀遺傳和植物激素調控種子休眠和
揭秘擬南芥種子的萌發和脅迫響應的運作機制
2021年6月15日,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了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生物系Oscar Lorenzo教授團隊完成的題為“Redox feedback regulation of ANAC089 signaling alters seed germination and stress res
擬南芥轉化
實驗概要本實驗以擬南芥為試材介紹了轉化及篩選的過程。主要試劑1. 滲透培養基:(1L)1/2xMurashige-Skoog5%蔗糖0. 5克MES用KOH調至pH5. 7再加:10微升lmg/ml的6-BA母液200微升Silwet L-77Top agar0. 1%瓊脂PNS或水溶液2. 篩選培
遺傳發育所在擬南芥獨腳金內酯信號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獨腳金內酯(Strigolactones, SLs)是一類新的植物激素,調控側芽伸長、株高、葉片形狀、衰老、種子萌發、側根生長等發育過程,在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中具有功能保守性。在水稻獨腳金內酯信號途徑中F-box蛋白DWARF3 (D3)與獨腳金內酯的受體DWARF4 (D14)形成SCF復
中科院團隊Nature子刊揭示新信號通路
開花植物的種子會在不利條件下保持休眠狀態,等到條件有利的時候再萌發,生成一個新的植株。種子的休眠和萌發受到內部和外部信號的嚴格控制。雖然人們知道光敏色素調控初級種子休眠,但還不清楚其中的分子機制。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八月十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發表文章,揭
擬南芥研究揭密被子植物阻止多精受精分子機制
? ? 三個受體負責阻止多花粉管穿出受精。(瞿禮嘉供圖)? ? 1月20日,《科學》刊發北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瞿禮嘉實驗室研究成果,揭示了模式植物擬南芥通過小肽信號及其受體介導的信號通路防止多精受精的分子機制,即每個胚珠僅允許一根花粉管穿出花柱道的隔膜進入其內進行受精。? ? 正常情況下,
擬南芥轉錄復合物參與調控植物鹽害反應機制
在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長發育往往受到各種環境脅迫(Environmental stresses)的影響,如高溫、低溫及干旱等。其中土壤的鹽堿化(Salinity stress)是限制農作物栽培及產量的重要環境因子,但是人們對植物耐鹽害的潛在分子機制仍不十分清楚。WRKY家族是一類植物特有的轉
擬南芥的轉化
實驗概要本實驗采用花浸泡法利用農桿菌介導將目的基因轉入擬南芥。主要試劑YEB液體培養基,LB培養基,0.1 M CaCl2,0.05 M MgSO4,花浸泡緩沖液(0.5XMS,5%蔗糖,0. 03%Silwet L-77 ),Rif,Kan主要設備搖床,離心機,培養缽,溫室,托盤,塑料薄膜實驗材料
擬南芥的培養
實驗概要本實驗方法就擬南芥的培養技術進行了簡單介紹。主要試劑1. PNS營養液:每升含2.5m1 1M磷酸緩沖液(pH5.5)5ml 1M KN03,2m1 1M MgSO4.7H20,2m1 1M Ca(N03)a.4H20,2.5m1 20mM? Fe.EDTA,1 ml MS微量兀素。2. 人
Nature子刊:什么基因決定了種子休眠
生物活性赤霉素(GAs或二萜)是陸地植物中的必需激素,其控制植物生長和發育的許多方面。在開花植物中,13-OH GAs(具有低生物活性-例如GA1)和13-H GAs(具有高生物活性-例如GA4)經常在同一植物中共存。然而,天然擬南芥13-羥化酶GA的特性及其生理功能仍然未知。 2019年9月
植物所在羊草基因資源發掘中取得新進展
羊草是一種重要的天然牧草,在中國的北方廣泛生長。不同羊草種質的種子顏色和休眠存在差異,但其相關分子機制尚不清楚,制約著羊草資源的開發及牧草新品種的培育。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劉公社研究組針對羊草種子顏色及休眠的分子機制開展研究,比較分析了羊草弱休眠性黃色種子和強休眠性棕色種子的轉錄譜。結果發現
研究揭示miR165/6調控擬南芥花藥結構的分子機制
6月27日,國際學術期刊Plant Physiology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何玉科研究組題為microRNA166 monitors SPOROCYTELESS/NOZZLE (SPL/NZZ) for building of the anther
擬南芥對Al3+和低pH響應的離子轉運機制
?土壤的酸性是限制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世界上超過40%的耕地是酸性土壤。在酸性土壤中,作物生長受到不同的毒性(H+, Al3+, Mn2+)和營養物質的影響,在這些復雜的因素中,Al3+?和H+的毒性與植物的生長具有高度的相關性。植物的鋁毒性主要是當土壤中的pH低于4.5時的Al3+的作用。因此,為
遺傳發育所擬南芥根木質部發育機制研究獲進展
真核生物轉錄起始因子eIF5A是一類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基因家族,調控真核生物生長發育的多個生物學過程。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研究所左建儒研究組最近的研究發現,擬南芥eIF5A-2/FBR12通過細胞分裂素信號通路調控擬南芥根木質部的發育。 eIF5A-2/FBR1通過與細胞分裂素受
戚益軍組揭示葉綠體逆行信號擬南芥microRNA生成重要機制
microRNA(miRNA)是一類長約21個核苷酸的內源小RNA,它們從其前體(primary miRNA, pri-miRNA)在細胞核內被 Dicer-like 1 (DCL1) 加工產生,與效應蛋白 Argonaute1 結合后通過切割靶標 mRNA 或抑制翻譯等方式調節基因
戚益軍組揭示葉綠體逆行信號擬南芥microRNA生成重要機制
microRNA(miRNA)是一類長約21個核苷酸的內源小RNA,它們從其前體(primary miRNA, pri-miRNA)在細胞核內被 Dicer-like 1 (DCL1) 加工產生,與效應蛋白 Argonaute1 結合后通過切割靶標 mRNA 或抑制翻譯等方式調節基因表達。葉綠體
加快光保護機制反而限制了擬南芥的生物量積累
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科研人員,通過Imaging-PAM葉綠素熒光成像系統,闡釋了植物光保護機制與生物量積累之間深刻而復雜的關系。研究表明,加快光保護機制反而限制了擬南芥在波動光下的生物量積累,未能重現該策略之前在煙草上的成功。文章認為,改變光保護對植物生產性能(包括產量)的影響需要在其他(模式)物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