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柯薩奇病毒疹的基本介紹
柯薩奇病毒疹是指由柯薩奇病毒引起的斑疹及丘疹等皮膚損害。柯薩奇病毒常見A組及B級,分別引起不同的臨床癥狀。 與常見皮膚病有關的病源有以下幾種: 1.柯薩奇病毒A組 病毒疹常由柯薩奇病毒A9、柯薩奇病毒A4和柯薩奇病毒A16引起。 2.柯薩奇病毒B組 病毒疹常由柯薩奇病毒B1、柯薩奇病毒B2、柯薩奇病毒B3和柯薩奇病毒B5引起。......閱讀全文
關于柯薩奇病毒疹的基本介紹
柯薩奇病毒疹是指由柯薩奇病毒引起的斑疹及丘疹等皮膚損害。柯薩奇病毒常見A組及B級,分別引起不同的臨床癥狀。 與常見皮膚病有關的病源有以下幾種: 1.柯薩奇病毒A組 病毒疹常由柯薩奇病毒A9、柯薩奇病毒A4和柯薩奇病毒A16引起。 2.柯薩奇病毒B組 病毒疹常由柯薩奇病毒B1、柯薩奇病毒
關于柯薩奇病毒疹的檢查治療介紹
1、檢查 可采取腦脊液、心包液、胸腔積液、皰液、血液作病毒分離,也可做活檢標本、咽拭子、直腸拭子、糞便等進行細胞培養,還可以乳鼠接種分離鑒定病毒。外周血象白細胞計數大多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細胞相對增高。 2、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病毒檢查結果,可做出診斷。 3、治療 本病主要采取對癥
關于柯薩奇A組病毒疹的概述
柯薩奇A組病毒疹包括兩種病毒: 1、柯薩奇A9 :是一種常見致病病原體,常在夏季流行,常伴發腦膜炎及肺部損害,皮疹常見,但無特異性,可為散在性紅斑、斑丘疹,初起于面頸部,后逐漸蔓延到軀干及上肢及掌跖。 2、柯薩奇A4 :可發生鼻塞、咽炎、流涎等前驅癥狀,且常有皰疹性咽炎性發疹,可持續1~10
關于柯薩奇A組病毒疹的癥狀體征介紹
1、柯薩奇A9 是一種常見致病病原體,常在夏季流行,常伴發腦膜炎及肺部損害,皮疹常見,但無特異性,可為散在性紅斑、斑丘疹,初起于面頸部,后逐漸蔓延到軀干及上肢及掌跖。一般持續1~7d,可有短期發熱,在出疹時則熱退,并可發生水痘綜合征,即高熱3~4d,然后在紅斑基礎上發生1~2mm大小的水皰,呈向
柯薩奇病毒的基本介紹
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是一種腸病毒(enterovirus),分為A和B兩類,是一類常見的經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體的病毒,感染后人會出現發熱、打噴嚏、咳嗽等感冒癥狀。 柯薩奇病毒為1948年Gillbert Dalldorf博士和他的同事在尋找治愈脊髓灰質炎疾病的過程中在糞
簡述柯薩奇病毒疹的臨床表現
1.柯薩奇病毒A組病毒疹 (1)柯薩奇病毒A9 在夏季流行,可引起紅斑、斑丘疹,初發于面頸部,漸蔓延至軀干四肢、掌跖,皮損持續1~7天,可伴發風團、水皰、紫癜等。 (2)柯薩奇病毒A4 可引起鼻塞、咽炎、流涎及發熱等前驅癥狀,常有皰疹性咽炎性發疹。發熱時或熱退后面部及軀干(臀部除外)
柯薩奇病毒
柯薩奇病毒? ? 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是一種腸病毒(enterovirus)分為A和B兩類,是一類常見的經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體的病毒,感染后人會出現發熱、打噴嚏、咳嗽等感冒癥狀。妊娠期感染可引起非麻痹性脊髓灰質炎性病變,并致胎兒宮內感染和致畸。基因結構? ? 病毒為單股正鏈小
概述柯薩奇B組病毒疹的癥狀體征
1.柯薩奇B1 有發熱、頭痛、無菌性腦膜炎等的前驅癥狀。可發生風疹樣、幼兒急疹樣斑疹、斑丘疹,偶可出現手、足、口病樣癥狀及皰疹性咽峽炎,多見于兒童。 2.柯薩奇B2 在發熱時可發生斑丘疹、水皰或瘀斑性皮疹,常僅見于腹部。口腔內可發生潰瘍。常并發肌肉痛、呼吸道或胃腸道癥狀。 3.柯薩奇B3 有
柯薩奇病毒的診斷
周圍血白細胞計數可為正常減少或增多,分類正常或輕度核左移。 腦脊液檢查有重要參考意義,細胞數一般為(100~300)×106/L,都不超過500×106/L。B5病毒引起的病例細胞數常較多。部分病例可
柯薩奇病毒的預后相關介紹
一般預后良好。即使病情較嚴重的腦膜炎、腦炎,大多數病例也于數日內迅速康復,僅少數患者的病程遷延數周之久。肌力減退雖較多見,但也迅速恢復。只有約5%的腦膜炎病例可有肌緊張和智力低下的后遺癥。嬰幼兒的全身性感染心肌炎、肺炎等,預后較差,病死率也較高。新生兒嚴重感染的病死率可達80%~90%。年長兒及
柯薩奇病毒是什么?
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是一種腸道病毒,屬于小RNA病毒。柯薩奇病毒有A組、B組、C組等多個亞型,其中A組柯薩奇病毒是最常見的。柯薩奇病毒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也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兒童在集體生活的環境中,如幼兒園、學校等,容易發生病毒傳播。此外,密切接觸患病兒童、共用餐具等也
怎樣預防柯薩奇病毒?
妊娠不同時期柯薩奇病毒隱性感染對胎兒畸形、新生兒心腦疾患、母-嬰垂直傳播及剖宮產率無明顯差異,這可能和應用干擾素及抗病毒藥物有關。同時也提示孕婦產前定期柯薩奇病毒的篩查,對控制此病毒的發展及傳播有重要意義 [7] 。 患者應予隔離2周,管理傳染源的重點應放在托幼機構和產房;懷孕婦女患有腸道病毒
如何診斷柯薩奇病毒?
周圍血白細胞計數可為正常減少或增多,分類正常或輕度核左移。 腦脊液檢查有重要參考意義,細胞數一般為(100~300)×106/L,都不超過500×106/L。B5病毒引起的病例細胞數常較多。部分病例可
關于柯薩奇病毒A型感染的簡介
柯薩奇病毒A型感染兒童多見,成人感染占21.7%。潛伏期1~3天,出現上呼吸道感染,起病急,流涕、咳嗽、咽痛、發熱,全身不適。典型癥狀為皰疹性咽峽炎,即在鼻咽部、會厭、舌和軟腭部出現小皰疹,粘膜紅腫,淋巴濾泡增生、滲出,扁桃體腫大,伴吞咽困難,食欲下降。據調查伴有口咽部皰疹和皮疹的急性熱病中,7
關于柯薩奇病毒感染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清學檢查 只有屬于以下情況之后的血清型才適合: (1)用于某一特定血清型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時。 (2)已發現特征性臨床表現如流行性胸痛,明顯指示采用某些特定抗原(如B組病毒)來檢測抗體時;或手、足、口腔病通常由柯薩奇A16型病毒所引起時。 (3)已分離出病毒,作為確定血清型時。
簡述柯薩奇病毒的治療
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療,應強調一般及支持療法,可試用利巴韋林或干擾素。新生兒心肌炎的進展迅速,應給氧及保持安靜,出現心力衰竭時及早采用快速洋地黃療法。給予適當的抗菌藥物以防止繼發細菌感染。有驚厥及嚴重肌痛者給予鎮靜劑或普魯卡因局部封閉,麻醉劑如嗎啡、哌替啶等不宜輕易采用 。 腎上腺皮質激素可考慮用
柯薩奇病毒的臨床表現介紹
人類感染柯薩奇病毒易引起皰疹性咽峽炎和非麻痹性類脊髓灰質炎等改變。臨床表現復雜多樣,有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心包炎、流行性胸肌痛、皰疹性咽峽炎等,有的病情類似脊髓灰質炎。 感染后人會出現發熱、打噴嚏、咳嗽等感冒癥狀。妊娠期感染可引起非麻痹性脊髓灰質炎性病變,并致胎兒宮內感染和致畸。柯薩奇
柯薩奇病毒的致病性介紹
柯薩奇病毒對乳鼠的敏感性很高,根據它們感染乳鼠產生的病灶,柯薩奇病毒可以分為A、B兩組。A組有23型病毒,B組有6型病毒。通過型特異性抗原,經中和試驗、elisa方法等可以對各型進行鑒定。所有的B組及A組的第9型有共同的組特異性抗原,在B組內病毒之間有交叉反應,但是A組病毒沒有共同的組特異性抗原
柯薩奇病毒有哪些類型?
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屬于腸道病毒,是一類小RNA病毒。根據病毒對細胞的敏感性和對乳鼠的致病性,柯薩奇病毒可分為A組、B組、C組等。 A組柯薩奇病毒:主要包括A1、A2、A4、A5、A6、A7、A8、A9、A10、A12、A14、A16等亞型。A組柯薩奇病毒主要引起手足口病
關于柯薩奇病毒A16型的簡介
柯薩奇病毒是一類常見的經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體的病毒,感染后人會出現發熱、打噴嚏、咳嗽等感冒狀。柯薩奇病毒對乳鼠的敏感性很高,根據它們感染乳鼠產生的病灶,柯薩奇病毒可以分為a、b兩組。 a組有23型病毒,b組有6型病毒。通過型特異性抗原,經中和試驗。elisa方法等可以對各型進行鑒定。所有的b
關于柯薩奇病毒性腸炎的診斷檢查介紹
根據癥狀及相關檢查確診。 1.嘔吐 胃內容物反入食管,經口吐出的一種反射動作。可分為三個階段,即惡心、干嘔和嘔吐,但有些嘔吐可無惡心或干嘔的先兆。嘔吐可將咽入胃內的有害物質吐出,是機體的一種防御反射,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大多數并非由此引起,且頻繁而劇烈地嘔吐可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并發癥。
關于柯薩奇病毒A16型的病因分析介紹
一、病原體 柯薩奇病毒據其生物學特點分為兩類:A類和B類。分屬腸病毒類的埃克病毒(Echovirus)和脊髓灰質炎病毒(Poliomyelitis virus)。現稱“微細病毒(picoviruses)”。 二、流行病學 Dalldorf及Sickles(1948)首先于紐約柯薩奇(Coxsa
關于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檢查 1.體液檢查 患者體液(腦脊液、皰疹液、心包液、胸水等)分離出病毒即可確診。 2.血清學檢查 恢復期血清出現抗體,或雙份血清抗體效價增高4倍以上。 二、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資料可以診斷。
關于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簡介
柯薩奇病毒,可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孕婦感染后可通過胎盤傳播給胎兒,可引起胎兒畸形甚至死胎。柯薩奇病毒又可分為A型和B型兩類,它們對人體的影響及所致癥狀都不相同。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分布于多種器官引起多種不同的臨床表現。同一種病毒可引起不同臨床表現,而同一臨床表現可由不同病毒所致。
如何預防柯薩奇病毒感染?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觸公共物品、進食前后、如廁后要徹底洗手。避免用手觸摸眼、鼻、口等部位。 加強環境衛生:保持居住環境清潔,定期開窗通風,避免擁擠的公共場所。 食品安全:注意食物的保存和烹飪,避免食用生、半生食物,尤其是肉類、蛋類等。 避免密切接觸:盡量避免與患病兒童
關于柯薩奇病毒性腸炎的病因分析
柯薩奇病毒性腸炎的發病誘因主要是來自外部刺激等因素,天氣冷暖變化時發生較多。這是由于冷空氣對腸胃刺激,再加上生活習慣不正常,不良飲食等。柯薩奇病毒性腸炎和胃腸炎不一樣,主要區別在于,急性胃腸炎患者以前常有不潔飲食史,惡心、嘔吐較為劇烈,嘔吐物常有刺激性氣味,但一般沒有發熱癥狀。而許多人在柯薩奇病
關于柯薩奇病毒性腸炎的檢查和預后介紹
1、檢查 發病后應去醫院做血象和糞便等實驗室檢查,必要時,還要進行肝功能等相關的化驗,以排除由其他病菌引起的病變,如腸炎、細菌性痢疾、傳染性肝炎等。 2、預后 如果病毒影響到肝腎等臟器,會增加肝腎的負擔,如果病毒侵入心臟、大腦,則會導致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腦炎等其他疾病。因此,當癥狀加重時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柯薩奇病毒抗體介紹
柯薩奇病毒抗體介紹: 柯薩奇病毒(coxsackie virus)屬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基因組為單鏈RNA。根據該病毒對小白鼠的致病性不同分為A、B兩組,A組含23個血清型,B組含6個血清型。柯薩奇病毒抗體正常值: 陰性。柯薩奇病毒抗體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1)、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柯薩奇病毒感染的病因分析
柯薩奇病毒是一種腸病毒,分為A和B兩類,一般在夏秋季呈流行或散在發生,傳播途徑是經消化道、呼吸道,亦可通過血行經胎盤傳播給胎兒。病毒開始在腸道、上呼吸道的內皮細胞和淋巴組織內復制,經血行傳播,其親嗜性靶器官為中樞神經系統,心臟、血管內皮細胞、肝、胰、肺、生殖器官、骨骼肌、皮膚黏膜等。 柯薩奇病
柯薩奇病毒的生物學性狀
本病毒的生物學性狀與脊髓灰質炎相似,病毒體直徑為28nm,核酸為單股RNA。該病毒可在多種組織細胞中增殖,并引起細胞病變。新生乳鼠有較高的敏感性。根據病毒在乳鼠細胞內的致病特點不同分為A、B兩組。A組有23個血清型,能使新生乳鼠產生廣泛性骨骼肌炎,導致弛緩性麻痹;B組分為6個血清型,引起新生乳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