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檢查 1.體液檢查 患者體液(腦脊液、皰疹液、心包液、胸水等)分離出病毒即可確診。 2.血清學檢查 恢復期血清出現抗體,或雙份血清抗體效價增高4倍以上。 二、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資料可以診斷。......閱讀全文
關于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檢查 1.體液檢查 患者體液(腦脊液、皰疹液、心包液、胸水等)分離出病毒即可確診。 2.血清學檢查 恢復期血清出現抗體,或雙份血清抗體效價增高4倍以上。 二、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資料可以診斷。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鑒別診斷
各臨床癥候群應與相應的疾病進行鑒斷,主要根據病史,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尤以后者價值更大。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檢查化驗
1、病人體液(腦脊液、皰疹液、心包液、胸水等)分離出病毒即可確診。 2、恢復期血清出現抗體,或雙份血清抗體效價增高4倍以上。
關于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簡介
柯薩奇病毒,可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孕婦感染后可通過胎盤傳播給胎兒,可引起胎兒畸形甚至死胎。柯薩奇病毒又可分為A型和B型兩類,它們對人體的影響及所致癥狀都不相同。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分布于多種器官引起多種不同的臨床表現。同一種病毒可引起不同臨床表現,而同一臨床表現可由不同病毒所致。
簡述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鑒別診斷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需要和其他病毒如EB病毒、腺病毒感染相鑒別。后兩種病毒感染臨床表現與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差異性,如EBV感染可導致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以小孩多見,也可以伴有心肌損傷,故應注意鑒別。 各臨床癥候群應與相應的疾病進行鑒斷,主要根據病史,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及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檢查化驗及鑒別診斷
檢查化驗 1、病人體液(腦脊液、皰疹液、心包液、胸水等)分離出病毒即可確診。 2、恢復期血清出現抗體,或雙份血清抗體效價增高4倍以上。 鑒別診斷 各臨床癥候群應與相應的疾病進行鑒斷,主要根據病史,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尤以后者價值更大。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病狀體征
柯薩奇病毒A型所致癥狀有: (1)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發熱、噴嚏、流涕、咳嗽等。 (2)皰疹性咽峽炎:在咽部、舌、軟腭等處出現小皰疹,可伴有扁桃體腫大。 (3)皮疹:主要分布在面部、手指、足趾等處,為皰疹和斑丘疹。 此外,可有腦膜腦炎及病毒性心肌炎。 柯薩奇病毒B型感染癥狀為: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病因分析
本病遍及世界各地,多散發,夏秋發病率高。傳染源為患者、隱性感染及帶毒者。顯性及隱性感染比例達1:50~100。日常生活接觸經口感染是主要傳播途徑。亦可通過飲水、食物及呼吸道傳播和經胎盤由母體傳給胎兒。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并發癥
柯薩奇病毒A型感染對新生兒的影響不大,主要表現為胃腸炎。柯薩奇病毒B型感染新生兒后癥狀可輕可重,輕者僅為輕度發熱,重者可出現心肌炎、腦膜腦炎、癲癇等。埃可病毒感染癥狀可因感染程度不同而有很大差異。輕者可無明顯癥狀,嚴重者可出現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甚至因肝壞死而導致死亡。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病因有哪些
柯薩奇病毒,可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孕婦感染后可通過胎盤傳播給胎兒,可引起胎兒畸形甚至死胎。柯薩奇病毒又可分為A型和B型兩類,它們對人體的影響及所致癥狀都不相同。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鑒別診斷及并發癥
鑒別診斷 各臨床癥候群應與相應的疾病進行鑒斷,主要根據病史,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尤以后者價值更大。 并發癥 柯薩奇病毒A型感染對新生兒的影響不大,主要表現為胃腸炎。柯薩奇病毒B型感染新生兒后癥狀可輕可重,輕者僅為輕度發熱,重者可出現心肌炎、腦膜腦炎、癲癇等。埃可病毒感染癥狀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病因及癥狀體征
病因 柯薩奇病毒,可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孕婦感染后可通過胎盤傳播給胎兒,可引起胎兒畸形甚至死胎。柯薩奇病毒又可分為A型和B型兩類,它們對人體的影響及所致癥狀都不相同。 病狀體征 柯薩奇病毒A型所致癥狀有: (1)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發熱、噴嚏、流涕、咳嗽等。 (2)皰疹性咽峽炎
概述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1.腦炎及脊髓炎 發熱,頭痛,嘔吐,肌痛,1~2天出現腦膜刺激征。部分患者有暫時性肌力減退。發生癱瘓者甚少,恢復較快。少數患者有意識障礙,與乙腦相似。 2.心肌炎、心包炎 心肌炎常發生在新生兒,多于生后一周內發病,起病急,發熱、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納差、稀便,繼而出現呼吸困難、唇發紺、面蒼白
關于柯薩奇病毒感染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清學檢查 只有屬于以下情況之后的血清型才適合: (1)用于某一特定血清型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時。 (2)已發現特征性臨床表現如流行性胸痛,明顯指示采用某些特定抗原(如B組病毒)來檢測抗體時;或手、足、口腔病通常由柯薩奇A16型病毒所引起時。 (3)已分離出病毒,作為確定血清型時。
柯薩奇病毒感染的診斷和治療
診斷 1、病史、癥狀(皰疹性咽峽炎和傳染性胸痛)、體征。 2、病毒分離培養,鼻咽部分泌物、大便、血液中培養出柯氏病毒。 3、血清學檢查。應于發病時和2周作對比,若補體結合試驗抗體滴度升高4倍可確診。免疫熒光抗體試驗也有助于診斷。 治療 目前抗病毒無特效藥,主要是對癥治療。 預防 加
柯薩奇病毒的診斷
周圍血白細胞計數可為正常減少或增多,分類正常或輕度核左移。 腦脊液檢查有重要參考意義,細胞數一般為(100~300)×106/L,都不超過500×106/L。B5病毒引起的病例細胞數常較多。部分病例可
關于柯薩奇病毒性腸炎的診斷檢查介紹
根據癥狀及相關檢查確診。 1.嘔吐 胃內容物反入食管,經口吐出的一種反射動作。可分為三個階段,即惡心、干嘔和嘔吐,但有些嘔吐可無惡心或干嘔的先兆。嘔吐可將咽入胃內的有害物質吐出,是機體的一種防御反射,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大多數并非由此引起,且頻繁而劇烈地嘔吐可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并發癥。
關于柯薩奇病毒A型感染的簡介
柯薩奇病毒A型感染兒童多見,成人感染占21.7%。潛伏期1~3天,出現上呼吸道感染,起病急,流涕、咳嗽、咽痛、發熱,全身不適。典型癥狀為皰疹性咽峽炎,即在鼻咽部、會厭、舌和軟腭部出現小皰疹,粘膜紅腫,淋巴濾泡增生、滲出,扁桃體腫大,伴吞咽困難,食欲下降。據調查伴有口咽部皰疹和皮疹的急性熱病中,7
如何診斷柯薩奇病毒?
周圍血白細胞計數可為正常減少或增多,分類正常或輕度核左移。 腦脊液檢查有重要參考意義,細胞數一般為(100~300)×106/L,都不超過500×106/L。B5病毒引起的病例細胞數常較多。部分病例可
關于柯薩奇病毒疹的檢查治療介紹
1、檢查 可采取腦脊液、心包液、胸腔積液、皰液、血液作病毒分離,也可做活檢標本、咽拭子、直腸拭子、糞便等進行細胞培養,還可以乳鼠接種分離鑒定病毒。外周血象白細胞計數大多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細胞相對增高。 2、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病毒檢查結果,可做出診斷。 3、治療 本病主要采取對癥
關于小兒埃可及柯薩奇病毒感染的檢查介紹
1.血常規檢查 白細胞計數多在正常范圍,分類亦無明顯變化。 2.腦脊液檢查 腦膜炎、腦炎患者的腦脊液可呈非化膿性炎癥改變。壓力輕度增高,白細胞計數輕度增多,多為(100~300)×106/L,很少超過500×106/L,初期以多核細胞為主,2天后淋巴細胞占90%左右。糖和氯化物無變化,蛋白
柯薩奇病毒
柯薩奇病毒? ? 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是一種腸病毒(enterovirus)分為A和B兩類,是一類常見的經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體的病毒,感染后人會出現發熱、打噴嚏、咳嗽等感冒癥狀。妊娠期感染可引起非麻痹性脊髓灰質炎性病變,并致胎兒宮內感染和致畸。基因結構? ? 病毒為單股正鏈小
關于柯薩奇病毒性腸炎的檢查和預后介紹
1、檢查 發病后應去醫院做血象和糞便等實驗室檢查,必要時,還要進行肝功能等相關的化驗,以排除由其他病菌引起的病變,如腸炎、細菌性痢疾、傳染性肝炎等。 2、預后 如果病毒影響到肝腎等臟器,會增加肝腎的負擔,如果病毒侵入心臟、大腦,則會導致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腦炎等其他疾病。因此,當癥狀加重時
如何診斷新生兒柯薩奇病毒B感染?
應從本病患兒的臨床特點和流行病學資料兩方面分析提出。 1.嬰兒的臨床特點 圍產新生兒發病急劇,有不明原因的發熱;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敗血癥樣表現,合并心肌損害;有感染的臨床表現,但病情進展迅速,病情危重,不支持細菌感染者。 2.流行病學資料 新生兒集中發病,夏秋季節;母親或嬰兒室醫護人員近期
關于新生兒柯薩奇病毒B感染的其他輔助檢查介紹
(1)心電圖檢查顯示低電壓、T波低平或倒置、P-R間期延長及各種心律失常。 (2)超聲檢查可有廣泛心肌損害。 (3)X線檢查胸片顯示肺紋理增強、斑片狀陰影。
關于柯薩奇病毒疹的基本介紹
柯薩奇病毒疹是指由柯薩奇病毒引起的斑疹及丘疹等皮膚損害。柯薩奇病毒常見A組及B級,分別引起不同的臨床癥狀。 與常見皮膚病有關的病源有以下幾種: 1.柯薩奇病毒A組 病毒疹常由柯薩奇病毒A9、柯薩奇病毒A4和柯薩奇病毒A16引起。 2.柯薩奇病毒B組 病毒疹常由柯薩奇病毒B1、柯薩奇病毒
柯薩奇病毒的基本介紹
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是一種腸病毒(enterovirus),分為A和B兩類,是一類常見的經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體的病毒,感染后人會出現發熱、打噴嚏、咳嗽等感冒癥狀。 柯薩奇病毒為1948年Gillbert Dalldorf博士和他的同事在尋找治愈脊髓灰質炎疾病的過程中在糞
柯薩奇病毒感染的病因分析
柯薩奇病毒是一種腸病毒,分為A和B兩類,一般在夏秋季呈流行或散在發生,傳播途徑是經消化道、呼吸道,亦可通過血行經胎盤傳播給胎兒。病毒開始在腸道、上呼吸道的內皮細胞和淋巴組織內復制,經血行傳播,其親嗜性靶器官為中樞神經系統,心臟、血管內皮細胞、肝、胰、肺、生殖器官、骨骼肌、皮膚黏膜等。 柯薩奇病
如何診斷小兒埃可及柯薩奇病毒感染?
嬰幼兒感染性疾病時要想到本病的可能。同時結合流行病史,結合實驗室檢查確診。但健康人可帶有該病毒,不能從咽拭子或糞便中分離出病毒就作為最后診斷的依據。抗原-抗體測定有診斷價值,但因分型過多,無法測定所有的類型。
關于新生兒柯薩奇病毒B感染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實驗室檢查是本病早期和確定診斷的主要依據,主要包括病毒分離、血清學特異性抗體的檢測等。 (1)病毒分離應早期進行CVB分離培養,以提高病原的陽性檢出率。標本可選擇患兒的分泌物(咽拭子、直腸拭子、糞便等)、血液、腦脊液及組織細胞等,通過海拉(Hela)細胞和人胚肺成纖維細胞傳代培養,直至細胞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