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科學院、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大力支持下,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院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與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英國劍橋大學、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澳大利亞光源和美國SLAC加速器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合作,在高性能半導體材料與器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相關結果分別發表在J. Am. Chem. Soc. (2013, 135, 2338); Adv. Mater. (2013, 25, 1401); Adv. Mater. (2013, 25, 313)上。 在化學所有機固體院重點實驗室與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有機功能材料化學實驗室前期在n-型有機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研究的基礎上(J. Am. Chem. Soc. 2010, 132, 3697; Adv. Mater. 2011, 24, 2448; Chem. Mater. 2011, 23, 1204; Org. Lett. 2012, 14, 292),......閱讀全文
隨著人類社會數據量的急劇增加以及數據類型復雜程度的提高,類似于人腦的神經網絡型信息處理模式效率將會明顯優于傳統架構計算機。開發符合神經形態計算特性的電子器件進而構建大規模人工神經網絡,成為未來信息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功能氧化物材料物理性質對外來離子十分敏感,通過電解質調控的方法在界面處進行離
近年來,有機共軛聚合物由于具有優異的半導體性質,其研究受到廣泛關注。人們發現聚合物的側鏈不僅可以提高聚合物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性,而且可以影響聚合物的半導體性能。 在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德清課題組科研人員在調控側鏈改變聚合物半導體性能
3月29日,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承擔的“功能氧化物材料和應用”創新團隊國際合作伙伴計劃通過了終期評估。中科院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組織的國際合作局、國家基金委、中科大、浙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以及中科院上海技物所、長春光機所、金屬所、微電子所等單位的9位專家組成評審組,高技術局
近日,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人工微結構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的王欣然、施毅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季威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許建斌教授等課題組深入合作,在二維有機半導體的精確可控外延生長、輸運性質調控和器件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于201
碳納米管很早就被認為是制造下一代晶體管的理想材料。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科學家開發出的新型高性能碳納米管晶體管成功突破了純度和陣列控制兩大難題,在開關速度上獲得了比普通硅晶體管快1000倍、比此前最快的碳納米管晶體管快100倍的成績。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改進,而是碳納米管晶體管向正式商用邁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科學家日前在碳納米管晶體管制造技術上獲得了一項突破。由其開發出的新型高性能碳納米管晶體管成功突破了純度和陣列控制兩大難題,在開關速度上獲得了比普通硅晶體管快1000倍,比此前最快的碳納米管晶體管快100倍的成績。碳納米管晶體管向正式商用邁出了關鍵一步。相關論文發表在《
12月14日,德國總統武爾夫在柏林親自頒發了2011年德國科技創新“未來獎”,來自德累斯頓的“有機電子――更多的光和能量來自微薄分子層”項目研究團隊獲獎并共享25萬歐元的獎金。 有機電子泛指將有機或無機材料電子器件制作在柔性塑料或薄金屬基板上的新興電子技術,其應用前景十分廣泛,如OL
日本東京大學和奧地利約翰·開普勒大學的聯合研究小組最新宣布,他們研發出世界最薄最輕的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可隨意彎曲,厚度僅為2微米(1毫米等于1000微米)。 據日本時事社等網站29日報道,研究小組在厚度僅為1.4微米的超薄PET塑料薄膜上,成功制造了總厚度2微米、每平方米重量僅為
在2014年7月10~11日舉辦的研討會“思考有機電子新方向”上,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創發分子功能研究組高級研究員尾坂格登臺發表演講,介紹了旨在應用于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的高分子半導體的開發情況,演講題目為“基于分子設計的高分子半導體高階結構控制”。薄膜太陽能電池獲得新突破 一般來說,作為應用于有
在中國科學院、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院重點實驗室相關研究人員在有機場效應晶體管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Adv. Mater.上。 柔性是有機電子電路相對于傳統硅基電子產品的一個獨特優點。為了充分發揮有機半導體材料固有的柔性優勢,科學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納米材料與環境檢測研究室研究員黃行九課題組利用芯片技術精確檢測微量血液中的重金屬離子取得新進展。該工作對于減少病人痛苦、提高血液中重金屬離子檢測的選擇性及準確性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成果以Changing the Blood Test: Accur
二維過渡族金屬硫化物(Transition metaldichalcogenides,TMDCs)是一類由過渡族金屬原子和硫族非金屬原子構成的二維晶體材料,大都具有半導體特性(如MoX2和WX2,其中X=S,Se,Te)或超導特性(如NbX2和TaX2,其中X=S,Se),極大豐富了二維晶體材料
近年來,柔性電子技術由于其柔韌和輕便等特點,在可穿戴電子、智能皮膚、可彎曲顯示屏和人機界面等方面展示出很大的應用前景。柔性電子器件的基板具有可變形性,采用的聚合物材料也具有接觸起電的特性,可為其與外界環境的交互建立主動式機制。 摩擦電子學是利用摩擦產生的靜電勢作為門極信號來調控半導體中電傳輸與
12月17日至19日,由中科院功能氧化物材料和應用創新團隊和中科院寧波材料所主辦,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和寧波市科技局協辦的第三屆功能氧化物材料與應用研討會在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召開。會議開幕式由中科院寧波材料所黨委書記、副所長嚴慶研究員主持,寧波材料所所長崔平研究員和創新團隊負責人潘曉
在資訊高度發達的今天,信息呈爆炸式增長。對如此眾多的信息怎樣實現檢測、轉換、傳輸、存儲和處理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問題。在過去的五十年里,晶體管的特征尺寸已按Moore定律由1cm降低到目前的近0.1μm,如今最新型的微處理器集成了4000多萬個晶體管,到201
未來,我們不再需要費力地查找食品包裝上的“保質期”或“最佳食用日期”。我們只需快速掃一眼,就能看出食物是否新鮮還是已經變質。 這種采用光子凝膠制成的新型模內標簽,會在遇到不新鮮的食物所釋放出的化學物質時變色。因此,標簽的顏色能提示食品是否變質。 這種薄膜由萊斯大學
發展新型有機pi-分子材料并應用于太陽能電池、場效應晶體管和發光二極管等領域是有機光電子學的重要研究內容。在中國科學院戰略性B類先導科技專項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院重點實驗室朱曉張課題組研究人員發現具有醌式增強效應的噻吩[3,4-b]并噻吩(TbT)(J. Am. Chem. Soc.
5月26日,天威薄膜公司聘請荷蘭烏特勒支大學 Ruud E.I.Schropp 教授為該公司研發檢測中心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兵裝集團總經理助理、天威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丁強為其頒發聘書。 顧問委員會委員將參與研發課題方向的確定以及具體的技術指導,幫助天威薄膜公司實現技術的不斷升
由京東方科技集團(BOE)投建的全球首條第10.5代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TFT-LCD)生產線今天在安徽合肥動工。該產線是全球最高世代生產線,總投資400億元。隨著其建設投產,京東方也將躍升至全球顯示行業三甲之列。 京東方總裁陳炎順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京東方合肥10.5代線主要生產65英
新光伏材料在實驗室里創造了奇跡,但是能夠商業化嗎? 在不同類型的太陽能電池里,有一種產品脫穎而出。數十年里,幾乎所有的太陽能技術,例如晶體硅晶片和碲化鎘薄膜都有一個緩慢穩定的發展過程,同時也有技術能將太陽光線的14%能量轉換為電力。但如今一個新競爭者脫穎而出:由名為
可彎曲的手機、可折疊的電視、可顯示新聞的車窗……這些高科技“幻想”或許很快將成為現實。2月10日從復旦大學獲悉,物聯網和智能物品的核心技術 ——柔性有機薄膜晶體管(OTFT)獲得重大科研進展。復旦大學的科學家們首次揭示了影響其性能穩定性的作用機制,突破了該技術大規模生產應用中的關鍵瓶頸。相關
移動互聯網顯示技術是新材料領域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通過開發新型高性能AMOLED顯示屏和觸摸屏技術,實現移動聯網顯示的整機集成,可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移動互聯終端領域。“十二五”期間,在863計劃新材料技術領域,支持了“移動互聯網顯示關鍵技術研究”主題項目。近日,科技部863新
繼3D打印之后,融入納米科技的印刷電子異軍突起,它延伸的領域極廣,未來可能引爆一場新的技術革命—— 近日,日本東京大學研發出一種只有食品保鮮膜1/5厚度、重量比羽毛還輕的柔性電路,此技術使得人類將電子傳感器植入體內的設想成為可能。 作為“增材制造”的代表技術之一,印刷電子近年來異軍突
近期,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清華大學的科研人員在印刷電子學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令在各種柔性或硬質材料表面直接手寫電子器件成為現實。相關研究文章發表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出版的《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Y. X. Gao, H. Y. Li, J. Liu, Di
新光伏材料在實驗室里創造了奇跡,但是能夠商業化嗎? 在不同類型的太陽能電池里,有一種產品脫穎而出。數十年里,幾乎所有的太陽能技術,例如晶體硅晶片和碲化鎘薄膜都有一個緩慢穩定的發展過程,同時也有技術能將太陽光線的14%能量轉換為電力。但如今一個新競爭者脫穎而出:由名為鈣鈦礦的復雜晶
感知蝴蝶落在新安裝的假肢上輕盈的“觸感”?假肢受到了擦傷也能自我修復?手術后監測身體的電子設備可在身體內自行降解并吸收?這一切都不是科幻大片中的虛構場景,而是在2016年“自然·柔性電子”暨“光電子學、材料與能源”國際研討會上,來自國內外的科學家提出的最新成果。 日前,由《自然》、《自然·通訊
國際數據信息(IDC)資深研究經理徐美雯表示,面對韓日面板廠技術優勢,臺廠采取低價、差異化策略,搶攻市占率。 徐美雯今天在IDC舉辦產業研討會分析面板產業前景,會后接受采訪時指出,雖然韓國三星、樂金顯示器(LGD)、日本夏普技術領先,但臺廠利用生產線經濟切割,發揮玻璃利用率,推出低價新尺寸
VI900觸摸屏GIVI MISURE顯示器緊湊型設計, 時尚和多功能性的數字顯示, 5.7英寸彩色觸摸屏,背光液晶板,LCD TFT面板,保證各軸數據充分被顯示。自診斷測量系統, 光柵尺和編碼器。實際上,使用VI900是不可能出現失誤的, VI900 數顯表是安裝在絕對警報系統上的, AWS 持續
2020年11月21日,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工作者委員會(青委會)主辦,大連理工大學承辦的“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工作者委員會第三屆菁青論壇”在大連召開,會議期間舉行了第二屆“菁青化學獎”頒發儀式。 大連理工大學樊江莉教授榮獲“菁青化學卓越獎”;北京大學雷霆研究員、南開大學張新星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
OTFT器件結構與制備示意圖及當期《先進材料》封面 有機薄膜晶體管(OTFT)由于在輕薄、低成本和柔性有機電子產品方面的廣闊應用前景而成為有機電子學中的前沿研究。隨著OTFT二十年來的迅猛發展,其性能指標已經初步滿足實用化要求。但OTFT仍然存在著性能、穩定性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