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所等在溶液法制備有機薄膜晶體管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在中國科學院、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大力支持下,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院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與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英國劍橋大學、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澳大利亞光源和美國SLAC加速器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合作,在高性能半導體材料與器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相關結果分別發表在J. Am. Chem. Soc. (2013, 135, 2338); Adv. Mater. (2013, 25, 1401); Adv. Mater. (2013, 25, 313)上。 在化學所有機固體院重點實驗室與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有機功能材料化學實驗室前期在n-型有機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研究的基礎上(J. Am. Chem. Soc. 2010, 132, 3697; Adv. Mater. 2011, 24, 2448; Chem. Mater. 2011, 23, 1204; Org. Lett. 2012, 14, 292),......閱讀全文
復旦大學等揭示有機薄膜晶體管穩定性機理
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仇志軍與教授劉冉領導的團隊,在揭示有機薄膜晶體管性能穩定性機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提出一種水氧電化學反應與有機薄膜載流子相互作用的統一理論模型,這有望加速柔性電子領域的大規模應用。相關論文近日在《自然—通訊》上發表。 從2008年起,復旦大學聯合瑞典烏普薩拉大
化學所有機薄膜晶體管及柔性電路溶液法制備研究獲進展
OTFT器件結構與制備示意圖及當期《先進材料》封面? 有機薄膜晶體管(OTFT)由于在輕薄、低成本和柔性有機電子產品方面的廣闊應用前景而成為有機電子學中的前沿研究。隨著OTFT二十年來的迅猛發展,其性能指標已經初步滿足實用化要求。但OTFT仍然存在著性能、穩定性和成本等方面的諸
薄膜晶體管的概念概述
TFT是在基板 (如是應用在液晶顯示器,則基板大多使用玻璃) 上沉積一層薄膜當做通道區。 大部份的TFT是使用氫化非晶硅 (a-Si:H) 當主要材料,因為它的能階小于單晶硅 (Eg =1.12eV),也因為使用a-Si:H當主要材料,所以TFT大多不是透明的。另外,TFT常在介電、電極及內部
薄膜晶體管的原理簡介
薄膜晶體管是一種絕緣柵場效應晶體管.它的工作狀態可以利用 Weimer 表征的單晶硅 MOSFET 工作原理來描 述.以 n 溝 MOSFET 為例,物理結構如圖 2. 當柵極施以正電壓時,柵壓在柵絕緣層中產生電場,電力線由柵電極指向半導體表面,并在表面處產生感應電 荷.隨著柵電壓增加,半導體表
納米紙有機晶體管問世
近日,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黃佳、美國馬里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Hu Liangbing等共同完成的研究論文《全透明可彎曲納米紙晶體管》,在線發表于納米科學技術領域權威期刊ACS Nano。 “透明化、可彎曲是電子產品未來發展的兩個重要方向。這一成果最大的創新點,是將全透明
納米紙有機晶體管問世
近日,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黃佳、美國馬里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Hu Liangbing等共同完成的研究論文《全透明可彎曲納米紙晶體管》,在線發表于納米科學技術領域權威期刊ACS Nano。 “透明化、可彎曲是電子產品未來發展的兩個重要方向。這一成果最大的創新點,
薄膜晶體管的發展前景
薄膜晶體管是場效應晶體管的種類之一,大略的制作方式是在基板上沉積各種不同的薄膜,如半導體主動層、介電層和金屬電極層。薄膜晶體管對顯示器件的工作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未來 TFT 技術將會以高密度,高分辨率,節能化,輕便化,集成化為發展主流,從本文論述的薄膜晶體管發展 歷史以及對典型 TFT
薄膜晶體管的歷史及現狀
人類對 TFT 的研究工作已經有很長的歷史. 早在 1925 年, Julius Edger Lilienfeld 首次提出結型場效應晶體管 (FET) 的基本定律,開辟了對固態放大器的研究.1933 年,Lilienfeld 又將絕緣柵結構引進場效應晶體管(后來被稱為 MISFET).1962
美研制出最快有機薄膜晶體管-為透明電子設備鋪路
這個郵票大小的玻璃上的透明晶體管,運行速度已經能夠媲美某些硅晶體管。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9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制造出了目前世界上運行最快的有機薄膜晶體管,證明了該技術在制造高清顯示設備以及透明電子設備上的巨大潛力。相關論文發表在1月8日出版的《
化學所等在溶液法制備有機薄膜晶體管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在中國科學院、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大力支持下,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院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與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英國劍橋大學、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澳大利亞光源和美國SLAC加速器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合作,在高性能半導體材料與器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相關結果分別發表在J. Am. Chem. S
有機鐵電薄膜材料的介紹
有機鐵電薄膜的制備方法包括溶膠-凝膠法、旋涂法(Spin-Coating)、分子束外延技術及Langmuir-Blod-get膜技術等。與傳統的無機材料相比,有機聚合物材料具有易彎曲、柔韌性好、易加工、成本低等優點而備受關注。作為一種新型的鐵電體,鐵電高分子聚合物的研究主要以聚偏氟乙烯(Poly
基于新型碳納米管的薄膜晶體管問世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2月17日(北京時間)報道,最近,科學家研制出了金屬性和半導體性之間平衡達到最優化的新式碳納米管,并使用這種納米管制造出了薄膜晶體管(TFT),未來有望研制出諸如電子書和電子標簽等高性能、透明的柔性設備。 日本名古屋大學的科學家孫東明(音譯)和同事以及芬
意美聯合研發高效有機發光敏晶體管
近日,意美科學家聯合研制出新的有機發光敏晶體管(OLET),其發光效率是采用相同發射層的優化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的2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納米·材料學》雜志上。 近年來,OLED技術在手機、MP3、數碼相機甚至電視上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頗有取代液晶顯示器的趨勢
寧波材料所在無結薄膜晶體管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最近,國外科研人員報道了一種新型的無結納米線晶體管(Nature Nanotechnology. 5, 225 (2010))。這種晶體管源極和漏極與溝道區之間沒有結的存在。相比傳統的結型晶體管,無結晶體管的源極、漏極與溝道共用一根重摻雜的硅納米線,從而大大簡化了傳統器件的制備工
新型分子添加劑顯著提高有機晶體管性能
莫斯科國立大學的化學家近日發現了一種新型分子添加劑,可顯著提高有機晶體管的性能,該材料未來有望成為有機電子學發展的重要基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雜志上。 這種新分子材料類似放射狀膠質細胞,可以作為聚合物基質添加劑使用。莫斯科國立大學研究人員德米特里·伊萬諾夫介紹,現有的聚合物添加劑大
有機場效應晶體管研究的新成果
有機場效應晶體管作為分子電子學/有機電子學的核心基本單元而受到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并五苯是有機場效應晶體管(OFET)的重要化合物,具有高的遷移率和開關比。但并五苯化合物由于具有活潑的二烯單元和豐富的π電子,其穩定性差,從而限制了其應用。中科院化學所有機固體院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采用一種新的方法合成了硫
化學所在新型有機偏振發光晶體管研究中取得進展
有機發光晶體管(OLETs)是兼具有機場效應晶體管(OFETs)和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s)功能的小型化光電集成器件,具有制備工藝簡單、集成更容易等優勢,被認為是實現下一代變革性新型顯示技術的重要器件基元。同時,OLETs獨特的橫向器件結構為有機半導體材料中電荷注入、傳輸和復合過程的原位研究提供了
蘇州納米所印刷碳納米管薄膜晶體管研究取得進展
印刷電子技術是最近5年來才在國際上蓬勃發展起來的新興技術與產業領域,印刷電子技術成為當今多學科交叉、綜合的前沿研究熱點。高性能新型印刷電子墨水的研制成為印刷電子技術最關鍵的技術之一。半導體碳納米管與其他半導體材料相比不僅尺寸小、電學性能優異、物理和化學性質穩定性好,而且碳納米管構建的晶體管等電子
廣東開發出高性能銅銦硒納米材料及薄膜晶體管
相關研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于Chemistry of Materials 近日,廣東省科學院半導體所新型顯示團隊開發出高性能環境友好型銅銦硒納米材料并成功應用于薄膜電子器件。相關研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于Chemistry of Materials。廣東省科學院半導體所龐超博士為該論文第一作者,
我國學者以殼聚糖薄膜為材料成功研制ITO突觸晶體管
“人工智能(AI)”是在上世紀50年代提出的,經歷了緩慢的發展時期。然而,自2016年“AlphaGo”問世以來,目前AI已經成為了全球的研究熱點之一,備受關注。值得注意的是,現有的AI技術主要基于傳統馮·諾依曼架構,需要采用較為復雜的計算機代碼才能實現,其計算模塊與存儲模塊相分離,因此其并行運
廣東開發出高性能銅銦硒納米材料及薄膜晶體管
相關研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于Chemistry of Materials 近日,廣東省科學院半導體所新型顯示團隊開發出高性能環境友好型銅銦硒納米材料并成功應用于薄膜電子器件。相關研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于Chemistry of Materials。廣東省科學院半導體所龐超博士為該論
中美學者成功制備出透明可彎曲納米紙有機晶體管
同濟大學日前透露,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黃佳教授領銜的研究小組與美方研究人員合作,以“ 納米紙”為襯底,成功制備出全透明、可彎曲、可降解的半導體器件,這一成果向“ 紙質電子產品”邁出了重要一步。 由國家“ 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黃佳教授、美國馬里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Hu Liangbi
電致變色氫鍵有機框架薄膜研究新進展
電致變色材料被廣泛應用于智能窗戶、信息存儲和防眩暈后視鏡等領域。研究較多的電致變色材料主要有金屬氧化物、紫精類化合物、共軛聚合物等。目前,尚無氫鍵有機框架化合物(HOFs)應用于電致變色的研究報道。然而,HOFs應用于該領域具有獨特優勢:HOFs材料無需引入額外的基團(如引入官能團進行配位、聚合
我國研制的ITO薄膜晶體管實現EPSC、PPF、STDP三種突觸功能
“人工智能(AI)”是在上世紀50年代提出的,經歷了緩慢的發展時期。然而,自2016年“AlphaGo”問世以來,目前AI已經成為了全球的研究熱點之一,備受關注。值得注意的是,現有的AI技術主要基于傳統馮·諾依曼架構,需要采用較為復雜的計算機代碼才能實現,其計算模塊與存儲模塊相分離,因此其并行運
OTFT將成為下一代平板顯示核心技術
目前有機薄膜晶體管(OTFT)的綜合性能已經達到商用非晶硅水平,其鮮明的低生產成本和高功能優點已顯示出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產業化價值。有機薄膜晶體管將很快成為新一代平板顯示的核心技術。 將成新一代平板顯示核心技術 有機薄膜晶體管(OTFT,organic thin film transistor
新型有機薄膜傳感器以全新方式識別光
德國科學家研制出一種新型有機薄膜傳感器,它能以全新的方式識別光的波長,分辨率低于1納米。研究人員稱,作為一款集成組件,這種新型薄膜傳感器未來可替代外部光譜儀,用于表征光源。這一技術已經申請專利,相關論文刊發于最新一期《先進材料》雜志。 光譜學被認為是研究領域和工業領域最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光譜
自組裝多孔薄膜用于高效有機小分子分離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納米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唐智勇和副研究員李連山在具有剛性分子骨架的自組裝多孔薄膜用于高效有機小分子分離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Microporous membranes comprising conjugated polymers with rigid
德國瓦克推出化學高純有機硅精密薄膜
10月16~23日,德國瓦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將攜ELASTOSIL高純有機硅精密薄膜參加今年在杜塞爾多夫舉辦的第19屆國際塑料和橡膠博覽會。屆時,瓦克集團將向參觀者展示這種新型產品。 據悉,瓦克推出的ELASTOSIL高純有機硅精密薄膜,以卷軸形式銷售。這種薄膜完全由有機硅彈性體制成,厚度
認識晶體管
晶體管原理及應用晶體管全稱雙極型三極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又稱晶體三極管,簡稱三極管,是一種固體半導體器件,可用于檢波、整流、放大、開關、穩壓、信號調制等。晶體管作為一種可變開關.基于輸入的電壓,控制流出的電流,因此晶體管可用作電流的開關。和一般
碳納米晶體管性能首次超越硅晶體管
據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官網近日報道,該校材料學家成功研制的1英寸大小碳納米晶體管,首次在性能上超越硅晶體管和砷化鎵晶體管。這一突破是碳納米管發展的重大里程碑,將引領碳納米管在邏輯電路、高速無線通訊和其他半導體電子器件等技術領域大展宏圖。 碳納米管管壁只有一個原子厚,是最好的導電材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