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顱內動脈瘤的手術治療介紹
顱內動脈瘤患者發生了蛛網膜下腔出血應早期手術(夾閉瘤蒂或栓塞動脈瘤),術中采取保護腦的措施(甘露醇,巴比妥類藥等),術后擴容治療,目前對于腦前半循環動脈瘤及后半循環的動脈瘤,椎基底動脈連接部動脈瘤,小腦前下動脈及小腦后下動脈動脈瘤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后早期手術,而對基底動脈及大腦后動脈第一部分的動脈瘤多等待其神經癥狀改善及穩定后再手術。......閱讀全文
關于顱內動脈瘤的手術治療介紹
顱內動脈瘤患者發生了蛛網膜下腔出血應早期手術(夾閉瘤蒂或栓塞動脈瘤),術中采取保護腦的措施(甘露醇,巴比妥類藥等),術后擴容治療,目前對于腦前半循環動脈瘤及后半循環的動脈瘤,椎基底動脈連接部動脈瘤,小腦前下動脈及小腦后下動脈動脈瘤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后早期手術,而對基底動脈及大腦后動脈第一部分的動脈
關于顱內動脈瘤非手術治療的簡介
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再出血和控制動脈痙攣等,適用于下述情況: ①患者病情不適合手術或全身情況不能耐受開顱; ②診斷不明確需進一步檢查; ③患者拒絕手術或手術失敗; ④作為手術前后的輔助治療手段。
關于巨大顱內動脈瘤手術的手術步驟介紹
1.瘤頸夾閉術 瘤頸夾閉術雖是處理動脈瘤的最佳方式,但在處理巨大動脈瘤時因瘤頸過寬或瘤頸處有硬化或鈣化以致夾閉不緊,或瘤夾會滑向載瘤動脈導致動脈狹窄或閉塞。手術前必須備齊各種長短、形狀、角度和夾閉力的瘤夾以備選用。 (1)單瘤夾夾閉法:暫時阻斷載瘤動脈的近、遠段后抽空瘤囊內血液,用一夾閉力強
顱內動脈瘤的手術治療的相關介紹
動脈瘤的手術治療包括開顱手術和血管內介入治療。 (1)動脈瘤頸夾閉或結扎:手術目的在于阻斷動脈瘤的血液供應,避免發生再出血;保持載瘤及供血動脈繼續通暢,維持腦組織正常血運。 (2)動脈瘤孤立術:動脈瘤孤立術則是把載瘤動脈在瘤的遠端及近端同時夾閉,使動脈瘤孤立于血循環之外。 (3)動脈瘤包裹
關于巨大顱內動脈瘤手術的注意要點介紹
1.阻斷載瘤動脈的時間應盡可能短。 2.阻斷載瘤動脈時應提高血壓以增加遠側動脈的供血。 3.應用腦保護劑。
關于巨大顱內動脈瘤手術的簡介
巨大顱內動脈瘤手術是一種顱內動脈瘤手術,適用于巨大動脈瘤有占位癥狀、出血、瘤囊內血栓脫落引起腦缺血或腦梗死者。 最大徑超過2.5cm的顱內動脈瘤稱為巨大動脈瘤,其發生率約占所有顱內動脈瘤的5%(3%~13%),可發生于顱內動脈瘤的任何常見部位,但多見于頸內動脈的顱內段、大腦中動脈、前交通動脈、
顱腦損傷合并顱內動脈瘤手術治療病例報告
顱腦損傷合并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鮮有臨床報道。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在收治的顱腦外傷患者4552例中發現顱腦損傷合并顱內動脈瘤破裂至蛛網膜下腔出血9例,占同期顱腦損傷收治患者的0.2%。我科近期成功救治了1例重型顱腦損傷伴前交通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患者預后良好。
關于顱內動脈瘤的基本信息介紹
在并發出血以前往往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僅偶見第Ⅲ、第Ⅴ及第Ⅵ腦神經麻痹現象;或有輕微額部或眼眶部疼痛。出血時往往急性發病,可見劇烈頭痛、嘔吐及頸強直等腦膜刺激癥狀。并可見抽搐、偏癱、單癱或失語等。病兒可因顱壓增高神志逐漸昏迷。如出血限局在蛛網膜下腔,病兒可無限局體征,而僅有腦膜刺激征。小嬰兒則可有前
顱內動脈瘤的基本介紹
顱內動脈瘤多為發生在顱內動脈管壁上的異常膨出,是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腦血管意外中,僅次于腦血栓和高血壓腦出血,位居第三。任何年齡可發病,多數好發于40至60歲中老年女性。造成顱內動脈瘤的病因尚不甚清楚,多數學者認為顱內動脈瘤是在顱內動脈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內壓力增高的基礎上引起,
簡述巨大顱內動脈瘤手術的適應癥
一、適應癥 巨大顱內動脈瘤手術適用于: 1.巨大動脈瘤有占位癥狀、出血、瘤囊內血栓脫落引起腦缺血或腦梗死者。 2.病人身體條件可耐受手術者。 二、禁忌癥 病人情況不良,不能耐受手術者。
顱內動脈瘤的治療新進展
臨床好發疾病之一為腦血管疾病,最為常見疾病類型為顱內動脈瘤,該病臨床發病率僅次于高血壓腦出血、腦梗死,常見臨床癥狀表現為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SAH)。臨床相關統計學結果顯示,該病每年發病率達到6~10/10萬人,傳統治療措施為開顱動脈瘤夾閉術,但缺點為損傷大、術后并發癥多等,而血管內介入治療則
顱內動脈瘤的預后相關介紹
顱內動脈瘤的預后與病人年齡、術前有無其他疾患、動脈瘤大小、部位、性質、手術前臨床分級狀況、手術時間的選擇、有無血管痙攣及其嚴重程度有關,尤其是動脈瘤病人蛛網膜下腔出血后伴有血管痙攣和顱內血腫者均是影響預后的重要因素。手術者的經驗和技術熟練程度、手術是否應用顯微手術、術后是否有顱內壓增高(減壓充分
顱內動脈瘤的發病機制介紹
動脈瘤發生后,常常進一步發展,出現動脈瘤擴大。高血壓是導致動脈瘤逐漸擴大的一個重要后天因素。 動脈瘤的破裂實際是只有瘤壁的滲血。這種破裂與想像中的動脈瘤爆裂(如術中動脈瘤破裂)是不同的,這種情況下往往出血十分洶涌,病人常在幾分鐘之內陷入昏迷,因腦干受損而迅速死亡。 憂慮、緊張、激動、血壓突然
顱內動脈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以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起病的患者 除了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以外,腦動靜脈畸形、硬腦膜動靜脈瘺、海綿狀血管瘤、煙霧病、脊髓血管畸形等同樣能造成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管造影檢查與頭顱的CT或MRI檢查,均能夠對相應疾病做出確定的診斷。 未破裂出血的高度懷疑顱內動脈瘤的患者 無出血的動脈瘤,在
顱內動脈瘤的病理生理介紹
顱內動脈瘤好發于腦底動脈環分叉處及其主要分支。約85%的動脈瘤位于Willis動脈環前半環頸內動脈系統,即頸內動脈顱內段、大腦前動脈、前交通動脈、大腦中動脈、后交通動脈的后半部。 如果動脈壁呈不對稱性囊狀擴張,即稱之為囊狀動脈瘤,小的囊狀動脈瘤有瘤頸狹窄者又稱之為漿果狀動脈瘤。絕大多數先天性動
顱內動脈瘤的術前護理介紹
(1)對神志清醒者講解手術的必要性及手術中需要患者配合的事項,消除其恐懼心理,對有意識障礙者,術前做好家屬的心理護理,使他們了解手術的目的和意義,了解術前準備的內容,以達到配合好手術的目的。 (2)保持患者絕對臥床,避免一切外來的刺激,防止因躁動不安而使血壓升高,增加再出血的可能。隨時觀察生命
關于顱內壓增高的治療原則介紹
1、一般處理 凡有顱內壓增高的病人,應留院觀察。密切觀察神志、瞳孔、血壓、呼吸、脈搏及體溫的變化,以掌握病情發展的動態。 2、病因治療 顱內占位性病變,首先應考慮作病變切除術。若有腦積水者,可行腦脊液分流術,顱內壓增高已引起急性腦病時,應分秒必爭進行緊急搶救或手術處理。 3、降低顱內壓治
關于顱內畸胎瘤的治療介紹
良性畸胎瘤需手術切除,但須強調病理標本的立體多點取材,以免漏診惡性成分。如能全切可望治愈。由于腫瘤常位于中線部位,手術多難以全切,不能全切者可酌情行腦脊液分流術以緩解梗阻性腦積水。放療與化療對良性畸胎瘤無效。未成熟和惡性畸胎瘤則先化療后放療,復查如腫瘤未消失再行手術切除,術后繼續化療2療程。
關于顱內高壓癥的治療原則介紹
1、病因治療 病因治療是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如切除顱內腫瘤、清除顱內血腫、穿刺引流或切除腦膿腫、控制顱內感染等。病因一旦解除,顱內壓即可能恢復正常。 2、對癥治療—降低顱內壓 (1)脫水: ①限制液體入量:顱內壓增高較明顯者,攝入量應限制在每日1500~2000mL左右,輸液速度不
手術切除顱內多發黏液性動脈瘤診療分析
?患者女,58歲,因“體檢發現顱內動脈瘤2年”于2015年10月26日收入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神經外科。入院前2年頭部MRI顯示右額葉高信號,當地醫院考慮海綿狀血管瘤,給予保守治療。1年前行心房黏液瘤切除術,圍手術期查頭部MR血管成像示右側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各有1個梭形動脈瘤。為進一步治療入
顱內動脈瘤的術后護理相關介紹
(1)一般護理:抬高床頭15-30°,以利靜脈回流、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 (2)病情觀察:觀察生命體征,盡量使血壓維持在一個穩定水平;注意觀察病人瞳孔的大小、動態觀察意識的變化。 (3)穿刺點的護理:術后股動脈穿刺部位加壓包扎后,嚴密觀察穿刺肢足動脈搏動情況及下肢溫度、顏色和末梢血運情況
顱內動脈瘤的臨床表現介紹
顱內動脈瘤病人在破裂出血之前,90%的病人沒有明顯的癥狀和體征,只有極少數病人,因動脈瘤影響到鄰近神經或腦部結構而產生特殊的表現。動脈瘤癥狀和體征大致可分為破裂前先兆癥狀、破裂時出血癥狀、局部定位體征以及顱內壓增高癥狀等。 1、先兆癥狀 40%~60%的動脈瘤在破裂之前有某些先兆癥狀,這是因
手術治療顱內生殖細胞瘤的概述
松果體區腫瘤早期梗阻導水管而導致腦積水、腦室擴大,顱內壓增高,若腫瘤壓迫四疊體可有眼球垂直運動障礙、聽力減退;壓迫小腦上蚓部可走路不穩等,如考慮為典型的生殖細胞瘤,而顱內壓力增高癥狀明顯者應先行側腦室-腹腔(V-P)分流,使顱內壓增高緩解后再行試驗性放療。如考慮畸胎瘤的可能性大則應V-P分流后7
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后的非外科治療
(1)防止再出血:包括絕對臥床休息、鎮痛、抗癲癇、安定劑、導瀉藥物使患者保持安靜,避免情緒激動。應用抗纖維蛋白溶解劑(氨基己酸、抗凝血酸、抑酞酶等)。在動脈瘤處理前,控制血壓是預防和減少動脈瘤再次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血壓降得過低會造成腦灌注不足而引起損害。通常降低10%~20%即可。 (2)
淺析腦膜瘤合并顱內動脈瘤的治療
1.病歷摘要?病例1:女,54歲;因“右眼失明伴左眼視力下降4年”于2016年4月入院。病人4年前因鞍結節腦膜瘤行右眉弓入路腫瘤切除術,因CT復查腫瘤復發再次入院。臨床表現:左眼視力0.5,顳側偏盲,右眼無光感。術前檢查:垂體激素水平大致正常。?鞍區MRI增強掃描見腫瘤明顯均勻強化,大小約2.5
怎樣預防顱內動脈瘤?
對于顱內動脈瘤,目前沒有能夠預防其發生的辦法。對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議定期進行腦血管的影像學檢查,以便能夠在動脈瘤破裂出血前發現病變并給于恰當的治療。平時應當對危險因素加以控制,從而降低動脈瘤的發生率。
如何診斷顱內動脈瘤?
確定有無蛛網膜下腔出血(SAH) 出血急性期,CT確診SAH陽性率極高,安全迅速可靠。腰穿壓力升高伴有血性腦脊液常是診斷動脈瘤破裂后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直接證據。但顱內壓很高時,腰穿要慎重進行。 確定病因及病變部位 腦血管造影是確診顱內動脈瘤的“金標準”,能夠明確判斷動脈瘤的部位、形態、大小、
治療顱內血腫的方法介紹
重點是處理繼發性腦損傷,著重于腦疝的預防和早期發現,特別是顱內血腫的早期發現和處理,以爭取最好的療效。對原發性腦損傷的處理除了病情觀察以外,主要是對已產生的昏迷、高熱等病癥的進行護理和對癥治療,預防并發癥,以避免對腦組織和機體的進一步危害。 1.腦損傷的分級 分級的目的是為了便于制訂診療常規
顱咽管瘤的手術治療介紹
1、顱咽管瘤手術按入路分為: 顯微經顱入路; 內鏡經鼻入路。 顱咽管瘤的生長位置可以位于鞍內、鞍內-鞍上、鞍上和三腦室為主。根據腫瘤與下丘腦的關系可以分為三級: 1)0級腫瘤主要位于鞍隔下,未侵犯下丘腦; 2)1級腫瘤推擠或壓迫下丘腦,下丘腦仍可辨認; 3)2級腫瘤侵犯下丘腦使下丘腦
關于顱內高壓綜合征的治療方法介紹
1、病因治療 就是針對引起顱內壓增高的病因進行合理的治療。對于顱內占位或顱內血腫等應采取手術治療;有腦積水者可行腦脊液分流術;針對顱內感染或寄生蟲給予抗感染或抗寄生蟲治療等。同時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腦缺氧及腦代謝障礙,給氧及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以打斷引起腦水腫的惡性循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