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天線出故障歐航局木星探測器尚未成功部署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692.shtm當地時間4月28日,歐洲航天局說,該機構不久前發射的“木星冰衛星探測器(JUICE)”搭載的“冰衛星探測雷達”(RIME)天線展開時出現故障,尚未成功按計劃部署。 △當地時間14日,“木星冰衛星探測器(JUICE)”發射升空 歐航局官網說,目前該雷達天線僅部分展開,展開長度約為設計長度的三分之一。故障可能是由于天線被一個細小的針卡住所致。歐航局表示,雷達天線每天仍顯示出活動跡象,也有多種選擇應對其無法展開的問題。目前還有兩個月時間來解決這一問題并調試探測器上搭載的其他儀器和設備。“冰衛星探測雷達”是一種可以穿透冰面的雷達,深度可達9千米,用于研究木星冰衛星的表面和地下結構。歐洲航天局“木星冰衛星探測器”本月14日搭乘阿麗亞娜5型火箭從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旨在探索木星及其3......閱讀全文
歐美探測器將陸續飛奔木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123.shtm木衛三——木星最大的衛星,實際上是一顆行星。木衛三的冰層厚達100多千米,被山脊和溝谷分割——這是過去構造活動的證據。許多研究人員認為,其下是一片咸水海洋,通過木衛三內部的熱量和木星的
首枚木星探測器將于8月5日發射升空
美木星探測器計劃8月升空。圖為“朱諾”號探測器。 質量是地球的318倍,并且是太陽系中其他行星質量總和的兩倍多,木星是我們這個星系中無可爭議的霸主。 然而迄今為止,還沒有一艘航天器能夠充分接近這顆氣態巨行星,從而對其色彩艷麗的云層深處進行探測,并最終揭示這顆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美國航天局成功發射“朱諾”木星探測器
美國東部時間8月5日12時25分(北京時間8月6日零時25分),美國航天局的“朱諾”木星探測器由一枚“宇宙神-5”運載火箭搭載,從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如果一切順利,重達4噸的“朱諾”將依靠它三塊巨大的太陽能電池板驅動,在太陽系內飛行32億公里,于2016年7月
躲避雷擊,歐空局推遲木星衛星探測器發射時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476.shtm 歐洲空間局(ESA)原定于當地時間4月13日9時15分,在位于法屬圭亞那的歐洲太空港發射木星冰月探測器(JUICE)。不過,由于監測到發射期間有雷電天氣,歐洲空間局宣布將發射時間
歐航局發射探測器,探索木星及其冰冷衛星的奧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543.shtm 歐洲航天局“木星冰衛星探測器(JUICE)”當地時間14日搭乘阿麗亞娜5型火箭從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旨在探索木星及其3顆冰冷衛星的奧秘。它最終將圍繞著木星的最大衛星木
雷達天線出故障 歐航局木星探測器尚未成功部署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692.shtm當地時間4月28日,歐洲航天局說,該機構不久前發射的“木星冰衛星探測器(JUICE)”搭載的“冰衛星探測雷達”(RIME)天線展開時出現故障,尚未成功按計劃部署。
11日晚木星與明月上演“木星合月”浪漫天象
今晚(9月11日),木星將與月亮上演一次“木星合月”天象。木星和月亮今天天黑后就會升起,且整夜可見。對于北半球的觀測者來說,木星在圓月的左上方。北京時間23時左右,兩者看上去達到最近狀態,最近時它們之間角距離大約2.5°。八月十六的月亮雖已經不是最圓,但是與明亮的木星相伴出現,上演星月爭輝的景
木星閃電 類似地球
科學家發現,木星閃電起始過程與地球云層中發生的閃電有類似節奏。這表明,雖然在大小和結構上差異巨大(木星是氣態巨行星,而地球是巖石行星),這兩個行星的有些雷暴過程可能類似。相關論文近日發表于《自然—通訊》。人們已經知道木星上會發生閃電,但對閃電過程詳情的了解受限于此前測量的時間分辨率。比較地球和木星的
流浪地球觀后感:太赫茲技術和木星探測
看完國產科幻劇片《流浪地球》,大家才明白木星太危險,高質量大引力、強磁場高輻射、持續千年的超級風暴時速達618公里/小時,高溫高速帶電的等離子環等等等等,流浪中的地球能全身而退嗎?讓我們在地球流浪之前,多了解木星一些。2003年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1989年發射)一頭沖進木星大氣層玉石俱焚的時候,美
木星極光生成機制與地球極光大不相同
科學家一直認為木星極光產生的過程與地球上的強極光類似。但據英國《自然》雜志9月6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木星探測器“朱諾號”最新觀測結果表明,木星極光與人們認為的地球極光的生成機制大不一樣,這也意味著不同行星與其太空環境中電磁的相互作用方式各有不同。 地球極光又分為南
美國航空局利用太陽能探測木星
朱諾探測儀,其背景為木星 美國航空航天局即將采用環保的手段探測木星,在探測過程中使用太陽能和風能。 本次發射的探測器名為朱諾,事實上,木星在英語中叫丘比特,羅馬神話中丘比特的妻子名叫朱諾。探測器安裝了三大塊太陽能電池板,它將成為使用太陽能運行距離最遠的設備。 按
歐航局耗資10億歐元 擬探尋木星衛星生命跡象
據英國媒體報道,歐洲航天局(ESA)各成員國于當地時間5月2日在巴黎通過了木星冰月探測計劃,準備探索木星的三顆衛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這項被俗稱“果汁”的探測任務計劃耗資10億歐元,將主要用于建造航天器和起落架、發射衛星、維護衛星運行。用于進行探測的木星冰月探測器將于2022年發射前建成
探秘木星“條紋” 科學家提出兩類可能環流形態
透過望遠鏡看木星的人,會驚嘆其表面靚麗的條紋結構。其實,木星條紋是沿著緯線方向橫掃木星全球的大氣環流,其風力強勁(風速高達120m/s)且持久。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行星物理與磁流體力學課題組的孔大力研究員和他的合作者,在多年行星物理與行星磁流體力學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兩類可能的木星環流形態。
最新紅外圖像呈現木星猶如一顆火焰星球
如圖所示,這是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使用VISIR熱像儀拍攝的木星紅外圖像,木星仿佛是一顆“火焰星球”。 騰訊太空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目前,最新高分辨率熱紅外波長圖像顯示木星神秘的氣候類型,整個星球仿佛釋放著熾熱火焰。 該圖像發布在美國宇航局“朱諾號”探測器抵達木星之前的一個星期,木
探測器發現地球生命跡象溫室氣體含量遠高于30年前
OSIRIS-REx拍攝的太平洋 圖片來源:NASA/Goddard/亞利桑那大學 本報訊 大約30年前,“伽利略”號探測器在前往木星的旅途中曾飛越地球,這促使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提出了一項新奇的實驗:在太空中尋找地球上的生命跡象。 該探測器隨后發現了高濃度的甲烷和氧氣,這表明地
澳洲“民科”發現木星被撞
黑斑意味著一顆小行星或彗星最近撞上了木星 一位民間科學家于7月19日首次報告說,一顆巨大的天體曾與木星碰撞在一起,并且留下了一個明顯的黑斑。這一發現是有記錄可查的科學家第二次在一顆巨行星的大氣中瞥見了一個碰撞的疤痕。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美國宇航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
想看透木星?似乎沒那么容易
2011年8月,美國宇航局(NASA)發射了“朱諾號”木星探測器。去年夏天,“朱諾號”終于進入環繞木星的軌道。 朱諾,是羅馬神話中天神朱庇特的妻子。朱庇特施展法力用云霧遮住自己,但是朱諾卻能看透這些云霧,了解朱庇特的真面目。探測器取名“朱諾號”,也是想借用其寓意,解開木星這顆云遮霧繞的氣態巨行
170光年外“超級木星”被發現
據《大眾科學》《探索》雜志在線版11月21日消息稱,來自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和其他機構的天體物理學家們,在距離地球170光年處新發現了一顆極為巨大的系外行星,其讓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都相形見絀,以至于科學家們幾乎無法確認其在天體中的分類屬性。該星目前被稱為“超級木星”,一顆如此不同尋常的天體的發現,
木星不同深度磁場圖首次繪成
根據英國《自然》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行星科學研究,美國哈佛大學團隊報告了對木星磁場的測量,并繪制出了木星不同深度的磁場圖。研究人員分析該圖發現,木星的磁場很可能和所有已知的行星磁場都不一樣。 位于木星極軌道的“朱諾”號,此前進行了對接近木星表面磁場的第一次直接測量。該探測器在2011年由美國國家
木星:在保鏢與刺客間搖擺
如果木星的質量只有現在的一半,那么地球的處境將非常危險。但要是沒有這顆巨行星,地球上的生命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天文學家在8月24日于德國波茨坦市召開的歐洲行星科學大會上公布了這一驚人的研究結果。新的計算機模擬結果揭示了木星是如何影響撞擊地球的彗星數量的。英國米林基那斯市函授大學的物理學家Jonat
美國公布“新視野”號對木星觀測結果
美國宇航局10月9日公布了“新視野”號探測器飛越木星時記錄下的一系列觀測數據,這批豐富的數據為天文學家提供了一幅木星的“鳥瞰圖”。?美國宇航局說,“新視野”號第一次記錄下了木星兩極的閃電,第一次拍下了木星風暴的特寫圖像。另外,它還觀測到了木星云彩形成的整個過程和木星大氣層的運動情況等。?“新視野”號
科學家揭示土星木星內部驚人差異
利用行星探測器發出的無線電信號,研究人員得以穿透隱藏在木星和土星內部的旋渦云。在那里,巨大的壓力將物質轉化為地球上未知的形態。這項由意大利羅馬大學Luciano Iess領導的研究,將美國宇航局(NASA)的兩架探測器(探測土星的“卡西尼”號和探測木星的“朱諾”號)發出的信號用于探測這些氣態巨行
NASA“露西”號將拜訪太陽系最早“化石”
據美國太空網10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露西”號探測器已經通過所有發射前測試,將于美國東部時間10月16日從卡納維拉爾角太空軍基地發射,開啟為期12年的探險旅程,訪問8顆古老的“特洛伊”小行星。NASA稱:“‘露西’將首次向我們展示構成行星的原始天體的多樣性。” 特洛伊小行星
2023:宇宙探索向更遠深空邁進
2022年無疑是太空年,世人驚嘆于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拍攝到的奇妙圖像,看到了銀河系的黑洞,也見證了中國天宮空間站主要配置組裝完成。 展望2023年,科學家們將探索更加遙遠的深空,揭示更多宇宙的奧秘。木星冰月探測器升空 2023年4月,歐洲航天局將發射“木星冰月探測器”,這將是歐洲首個旨在
NASA將耗巨資探測木衛二 尋找可能存在生命
木星最大的衛星——木衛二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美國白宮4號提交了2015財年聯邦政府預算報告。報告顯示,美國不僅要繼續探索火星、登陸小行星,還把目光投向了木星的衛星“木衛二”,希望能夠找到宇宙內,除了人類以外的生命存在。探測器將在何時發射?又為什么選擇了這顆衛星作為“重點觀察對象”
為何星際旅行不能說走就走?
每一個大技術變革時代,總會帶來交通工具的巨大更新。輪船、飛機和載人飛船讓人類的足跡從地表延伸到了太空。尤其是載人飛船和與它配套的運載火箭等技術的出現,讓人類有了挑戰地球重力的能力。 但離開地球引力的束縛后,星際旅行也并非是一片坦途。逃離地月系統后,我們將面對的是更加復雜的引力世界,既有地球質量
自然—地球科學:揭示巨大氣旋如何穩定在木星兩極
直到美國宇航局(NASA)的朱諾號太空探測器進入木星軌道之前,沒有人知道,大約相當于澳大利亞大小的強大氣旋正席卷木星的極地。與地球上的風暴不同,木星的風暴不會分散,甚至幾乎不會變化。在近日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上的一篇文章中,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揭示了木星氣旋的奧秘:是什么力量
2023:宇宙探索向更遠深空邁進
2022年無疑是太空年,世人驚嘆于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拍攝到的奇妙圖像,看到了銀河系的黑洞,也見證了中國天宮空間站主要配置組裝完成。 展望2023年,科學家們將探索更加遙遠的深空,揭示更多宇宙的奧秘。 木星冰月探測器升空 2023年4月,歐洲航天局將發射“木星冰月探測器”,這將是歐洲首個
“朱諾”號將首次“親近”木星大紅斑
到7月4日,木星探測器“朱諾”號在木星軌道已飛行整整一年,繞行軌道約1.145億公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發布消息稱,“朱諾”號將在本月10日飛掠木星最具特色的大紅斑。1830年,科學家監測到大紅斑是直徑1.6萬公里的巨型風暴,此次飛掠將是一次意義非凡的對大紅斑進行的近距離觀察。
木星土星內或漂浮大量“鉆石山”
圖為《外星海洋》中的插圖,顯示機器人手伸出來抓住鉆石,收集并運回地球。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10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行星科學家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在木星和土星大氣深處,它們液態的氫/氦洪流中可能漂浮著大塊的鉆石。 木星和土星都屬于氣體巨行星,主要成分是氫和氦。加利福尼亞專業工程行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