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的介紹
梅(學名:Prunus mume Siebold & Zucc.),別名春梅,干枝梅,酸酶等,薔薇目薔薇科李屬植物。[1] 梅,小喬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果實近球形,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中國各地均有栽培。梅鮮花可提取香精,花、葉、根和種仁均可入藥,果實可食、鹽漬或千制,或熏制成烏梅人藥,有止咳止瀉、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線蟲危害,可作核果類果樹的砧木。[2] 關于梅的詩句有“溪上寒梅初滿枝,夜來霜月透芳菲”;[3]“霜風小搖落,梅已到南枝”等。[4]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并稱為“歲寒三友”。......閱讀全文
梅的簡介
梅(學名:Prunus mume Siebold & Zucc.),別名春梅,干枝梅,酸酶等,薔薇目薔薇科李屬植物。[1] 梅,小喬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果實近球形,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花期冬春季,果期5-
梅的概述
梅(學名:Prunus mume Siebold & Zucc.),別名春梅,干枝梅,酸酶等,薔薇目薔薇科李屬植物。[1] 梅,小喬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果實近球形,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花期冬春季,果期5-
梅的介紹
梅(學名:Prunus mume Siebold & Zucc.),別名春梅,干枝梅,酸酶等,薔薇目薔薇科李屬植物。[1] 梅,小喬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果實近球形,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花期冬春季,果期5-
梅的形態特征
梅是小喬木,稀灌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4-8厘米,寬2.5-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葉邊常具小銳鋸齒,灰綠色,幼嫩時兩面被短柔毛,成長時逐漸脫落,或僅下面脈腋間具短柔毛;葉柄長1-2厘米,幼時具毛,老時脫落,常有腺體。
梅的分布范圍
中國各地均有栽培,但以長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江蘇北部和河南南部也有少數品種,某些品種已在華北引種成功。日本和朝鮮也有。
梅的繁殖方式
嫁接 繁殖嫁接是中國繁殖梅花常用的一種方法,嫁接苗生長發育快,開花早,能保持原種的優良特性。嫁接砧木可選用桃、山桃、杏、山杏及梅的實生苗,其中桃、山桃的種子最易得到,嫁接易成活,接后生長快捷,開花繁多,因而生產上較多應用,但接后易發生病蟲害,使得壽命縮短,不如杏、山杏、梅為砧木好,因而提倡用三
梅的品種分類
果梅 梅的品種分果梅和花梅兩大類。果梅的栽培品種,據曾勉教授在浙江的調查研究,大致分為三類,簡述如下。 白梅品種群:果實黃白色,質粗,味苦,核大肉少,供制梅干用。例如大白頭、太公種等。成熟期在4月上、中旬。 青梅品種群:果實青色或青黃色,味酸或稍帶苦澀,品質中等,多數供制蜜餞用。例如四月梅
菊梅基金會
9月28日,達能旗下的公司創業投資部門“Danone Manifesto Ventures”宣布,向法國嬰兒有機冷凍食品創業公司Yooji進行投資。這是該創投部門一年內第四起投資,以“不斷支持達能推動其倡導的飲食與健康革命”。 Yooji公司成立于2012年9月,該公司主要面向父母日益
黃山梅的生長特性
黃山梅為 陰性草木,不耐強光照射,喜溫涼、濕潤、富含有機質的酸性黃棕壤的生境,常在落葉闊葉林下陰濕之地呈小片生長。分布區年平均溫約7.7℃,1月平均溫-3.4℃,7月平均溫17.8℃,年降水量約2000毫米,相對濕度約90%。浙江西部其上層樹種主要為燈臺樹Cornus controversa H
黃山梅的繁殖過程
黃山梅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十二月中下旬,地下莖進入休眠狀態,在地下莖結節處形成一枚由多層鱗片包裹的越 冬芽,芽不露出土面。三月上中旬新芽由地下根狀莖萌動,通過其基部的居間生長將整個芽推出地面,嫩芽錐形,粉紫色。四月上旬開始展葉,隨后進行快速的營養生長。六月下旬出現 花蕾, 莖頂端的花蕾首先出現。此
山梅根的介紹
山梅根(別名:糟樓星、金包銀、上甘草)是冬青科冬青屬植物,花期4-5月,果期7-8月,常生于海拔400至1000米的山谷路旁灌叢中或闊葉林中。
金梅片的介紹
葡萄糖:是生命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物質,它在人體內能直接參與新陳代謝過程。在消化道中,葡萄糖比任何其他糖類都容易被吸收,而且被吸收后能直接為人體組織利用,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對身體虛弱、營養不良等以補充營養,有特效的效果。 蘋果酸:可直接參與人體代謝,被人體直接吸收,實現短時間內向肌體提供能量,消除
梅的藥用價值
花蕾(梅花):微酸、澀,平。開郁和中,化痰,解毒。用于郁悶心煩,肝胃氣痛,梅核氣,瘰疬瘡毒。果實(烏梅):酸、澀,平。斂肺,澀腸,生津,安蛔。用于肺虛久咳,虛熱消渴,蛔厥嘔吐腹痛,膽道蛔蟲癥。[7] 【蒙藥】哈日一桂勒斯:果實用于肺虛久咳,口干煩渴,膽道蛔蟲,膽囊炎,慢性腹瀉,痢疾,崩漏《蒙藥
被子植物(I)木蘭亞綱、金縷梅亞綱_金縷梅亞綱鑒定
實驗材料玉蘭毛茛小毛茛茴茴蒜烏頭芍藥牡丹大瓣鐵線蓮黃花鐵線蓮細葉白頭翁類葉升麻翠雀細唐松草榆胡桃野核桃等新鮮植物或臘葉標本。儀器、耗材實體顯微鏡顯微鏡放大鏡攝子解剖針刀片培養皿載玻片蓋玻片實驗步驟(二)金縷梅亞綱 Hamamelidae1 桑科本科約 67 屬, 1400 種,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
什么是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是一種特發性內耳疾病,曾稱美尼爾病,在1861年由法國醫師ProsperMénière首次提出。該病主要的病理改變為膜迷路積水,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旋轉性眩暈、波動性聽力下降、耳鳴和耳悶脹感。本病多發生于30~50歲的中、青年人,兒童少見。男女發病無明顯差別。雙耳患病者占10%~50%。
卡梅現象的介入治療
Kasabach-Merritt綜合征(kasabach-merrittsyndrome,KMS)即巨大血管瘤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由Kasabach和Merritt于1940年首次報道。研究者將巨大血管瘤合并有血小板減少及全身紫癜等特點的癥候群稱為KM綜合征。其典型表現是巨大血管瘤伴血小板減少、低纖
黃山梅的藥用價值
【藥 名】:黃山梅 【拼 音】:HUANGSHANMEI 【來 源】:為被子科植物黃山梅的根莖。 【功 效】:舒筋活血、滋補強壯。 【主 治】:治全身酸疼麻木、 腎氣虛、疲勞。 【性味歸經】:甘,溫。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 【別 名】:少女花(《天目山藥用
五色梅的介紹
五色梅(拉丁學名:Lantana camara L.,別名:五彩花),管狀花目馬鞭草科馬纓丹屬直立或半蔓性常綠灌木。它原產于南美洲、西印度。 五色梅株高1~2米,莖枝呈四方形,有短柔毛;單葉對生,卵形或卵狀長圓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頭狀花序腋生于枝梢上部,每個花序20多朵花,花冠筒細長,狀似
梅克爾憩室臨床路徑
? 一、梅克爾憩室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梅克爾憩室(ICD-10:Q43.001)。??? 行憩室切除+小腸吻合術(ICD-9-CM-3:45.3301/45.3302+45.9101)。???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中
山梅根的性狀鑒別
根略呈圓柱形,稍彎曲,有分枝;長30-50cm,直徑1.5-3cm。表面灰黃色至灰褐色,有縱皺紋及須根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氣微,味先苦后甜。商品為近圓形片或段,皮部較薄,木部較寬廣,淺黃色,可見放射狀紋理及多數不規則環紋。 崗梅根-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取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山梅根的臨床應用
防治各種感染:將崗梅根制成100%注射液,每次2毫升,每天2~3次,肌肉注射。使用于171例各種大小手術后,均束發現術后感染及感染擴散情況;使用于外傷骨折、燒傷、泌尿系結石、腸梗阻、腦血管意外等50例,亦未發現繼發感染;治療膽道感染、肺部感染、子宮內膜及附件炎癥等多種感染性疾病84例,有效率在9
關于黃山梅的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80-120米。莖直立,近四棱形,無毛,略紫色。葉生于莖下部的最大,圓心形,長和寬均10-20厘米,掌狀7-10裂,裂片具粗齒,基部近心形,兩面被糙伏毛,生于莖上部的葉漸較小,長、寬均3-7厘米,最上部的葉卵形或披針形,先端漸尖;葉柄生于莖最下部的最長,長達25厘米,生于莖上部的漸
山梅根的形態特征
梅葉冬青。落葉灌木,高3m。小枝無毛,綠色,干后褐色,長枝纖細,均是明顯的白色皮孔。葉互生;葉柄長3-8mm;葉片膜質,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7cm,寬1.5-3cm,先端漸尖成尾狀,基部寬楔形,邊緣具鈍鋸齒,中脈上面稍凹下,側脈6-8對,網脈不明顯,上面或僅脈上有微毛,下面無毛。花白色,雌雄
梅素螺旋體抗原分類
1、螺旋體表面特異性抗原:刺激機體產生特異的凝集抗體及密螺旋體制動或溶解抗體,后者加補體可溶解螺旋體。 2、螺旋體內類屬抗原:可產生補體結合抗體,與非病原性螺旋體有交叉反應。 3、螺旋體與宿主組織磷脂形成的復合抗原:當螺旋體侵入組織后,組織中的磷脂可粘附在螺旋體上,形成復合抗原,此種復合抗原
梅尼埃病的病因分析
梅尼埃病的病因目前仍不明確。1938年Hallpike和Cairns報告本病的主要病理變化為膜迷路積水,目前這一發現得到了許多學者的證實。然而膜迷路積水是如何產生的卻難以解釋清楚。目前已知的病因包括以下因素:各種感染因素(細菌、病毒等)、損傷(包括機械性損傷或聲損傷)、耳硬化癥、梅毒、遺傳因素、
梅尼埃爾氏病簡介
梅尼埃病是一種特發性內耳疾病,曾稱美尼爾病,在1861年由法國醫師ProsperMénière首次提出。該病主要的病理改變為膜迷路積水,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旋轉性眩暈、波動性聽力下降、耳鳴和耳悶脹感。本病多發生于30~50歲的中、青年人,兒童少見。男女發病無明顯差別。雙耳患病者占10%~50%。
梅國建:需求延續了陶瓷生命
“東窯·浦東陶瓷”作為中國陶瓷的一個新品種,一直以來被上海浦東人津津樂道。這是一種用上海本地原料為主制作的陶瓷,是地地道道的我國東部的“上海陶瓷”。梅國建在創作 研發出這種陶瓷的是平頂山學院陶瓷學院院長、上海梅氏永興堂陶瓷研究所所長梅國建。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梅國建的專業并不是陶瓷,而是醫學
梅克爾憩室的基本介紹
Meckel憩室是末端回腸壁上的指狀突出物,為卵黃腸管部分未閉所遺留下來的一種先天性畸形,Meckel于1809年首先對該病作了比較完整的描述,故稱為Meckel憩室。在胚胎早期,中腸與卵黃囊之間原有卵黃腸管相連接,于胚胎第5~6周,近臍端卵黃管先閉合,形成纖維條索后逐漸消失,中腸與臍完全分離。
梅尼埃病常規診治總結
梅尼埃病是一種被認為是由內耳異常液體和離子穩態引起的疾病。這種疾病以ProsperMenière的名字命名,ProsperMenière是一位法國醫生,他首先報告內耳可能是表現為偶發性眩暈,耳鳴和聽力喪失的綜合癥的來源。梅尼埃病的典型病理性病變稱為內淋巴積水。僅通過對顳骨進行死后組織病理學分析,可以
山梅根的藥理作用
用離體豚鼠心臟灌流崗梅注射液(以乙醇、NaHSO3處理后之水溶液)有增加冠脈流量、加強心收縮力的作用;在家兔以垂體后葉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的心電圖上,對T波的改變(高聳)有保護作用,S-T段偏移及節律紊亂亦有一定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