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磁約束聚變能研究開放創新試點啟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068.shtm 中新社合肥5月6日電 (記者 吳蘭)中國科學院開放創新生態建設研討會暨磁約束聚變能研究開放創新試點啟動會6日在安徽合肥舉辦。據悉,磁約束聚變能研究成為中科院首個正式啟動的開放創新試點領域,旨在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和國際科技合作網絡。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科技創新成為關鍵變量。隨著科技創新活動不斷突破地域、組織、技術的界限,創新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和整合空前活躍,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科技創新的廣度、深度、速度、精度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簡稱等離子體所)圍繞合肥超環(HT-7)、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EAST)、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CRAFT)等大科學工程項目的建設和運行,以及深度......閱讀全文
中國科學院磁約束聚變能研究開放創新試點啟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068.shtm 中新社合肥5月6日電 (記者 吳蘭)中國科學院開放創新生態建設研討會暨磁約束聚變能研究開放創新試點啟動會6日在安徽合肥舉辦。據悉,磁約束聚變能研究成為中科院首個正式啟動的開放創新
磁約束聚變能研究開放創新試點在合肥啟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138.shtm5月6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開放創新生態建設研討會暨磁約束聚變能研究開放創新試點啟動會在安徽合肥舉辦。據悉,磁約束聚變能研究成為中科院首個正式啟動的開放創新試點領域,旨在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
磁約束聚變能研究開放創新試點在合肥啟動
5月6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開放創新生態建設研討會暨磁約束聚變能研究開放創新試點啟動會在安徽合肥舉辦。據悉,磁約束聚變能研究成為中科院首個正式啟動的開放創新試點領域,旨在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和國際科技合作網絡。 經過半個世紀的創新積累和蓬勃發展,依托合肥超環(HT-7)
“科學島”啟動建設磁約束聚變安徽實驗室
? 3月7日,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近日,依托該院等離子體所建設的磁約束聚變安徽實驗室啟動建設。在不久的將來,一大批在磁約束核聚變工程技術研發中產生的高新技術成果將加快轉化應用的步伐。 上個月,我省決定建設10家實驗室以及10家創新中心。其中,就有依托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建設
國家磁約束核聚變專家委員會成立 發展中國聚變能
記者十月九日從中國科學技術部獲悉,加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后,為保障中國承擔ITER計劃任務和國內核聚變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該部會同有關部門于當天正式成立國家磁約束核聚變專家委員會,以有效發揮專家機制,積極發展中國聚變能。?科技部副部長程津培向國家磁約束核聚變專家委員會成員頒發聘書,并
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項目開始申報
科技部關于發布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 ? 國科發基〔2018〕50號 ?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司局,各有關單位: ? 200
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評審專家名單
? 根據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9年度申報指南項目評審工作安排,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于2020年9月9日至9月11日組織開展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9年度項目答辯評審。此次評審采用視頻答辯方式,評審專家統一從國家科技專家庫中抽取產生,共65人。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加
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戰略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3月15-16日,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戰略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國家磁約束核聚變專家委員會成員和相關專家、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和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相關人員參加會議,科技部曹健林副部長出席會議并作講話。 會議共12個報告,研討分析了磁約束核聚變能研究國際動態、我國磁約束核聚變能專項部署
磁約束方式實現氫硼聚變,有望催生更清潔反應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025.shtm 科技日報北京3月1日電 (記者劉霞)日本國家聚變科學研究所和美國TAE技術公司攜手,首次在磁約束聚變等離子體中實現了氫—硼聚變實驗。研究團隊表示,盡管最新試驗沒有產生凈能量增益,
關于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申報指南的通知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下發“關于發布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圖片來源網絡 通知中說明2008年以來,“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重點圍繞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關鍵技術、我國磁約束核聚變能裝置和關鍵技術研發、高水
磁約束核聚變能研究與開發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北京簽署
2018年5月24日,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在京舉行磁約束核聚變能研究與開發四方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儀式。中國核電工程公司、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國核工業二三建設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四方的代表共同簽署協議。 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主任羅德隆主持簽署儀式。
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2015項目申報指南發布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關于發布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5年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司: 根據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總體工作安排,科技部將繼續部署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
新一屆國家磁約束核聚變專家委員會成立
中國新一屆國家磁約束核聚變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工作會議5月24日下午在北京舉行,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向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詹文龍等新一屆專家委員會成員頒發聘書。 曹健林指出,核聚變能作為人類社會未來的理想能源,是有希望解決能源問題的根本出路之一。開發資源豐富和環境友好的核聚變能源,對于中國
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2017第二批項目公示
關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專項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2017年度第二批項目安排公示的通知 ? 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
磁約束方式實現氫硼聚變,有望催生更清潔的反應堆
日本國家聚變科學研究所和美國TAE技術公司攜手,首次在磁約束聚變等離子體中實現了氫—硼聚變實驗。研究團隊表示,盡管最新試驗沒有產生凈能量增益,但它證明了無中子核聚變的可行性,使制造更清潔的聚變反應堆成為可能。相關研究刊發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志。 目前,全球有多個團隊正力圖實現可控核聚變。
科技部發布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申報指南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關于發布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4年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 國科基函〔2013〕2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司: 根據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總體工作安排,科技部將繼續部署國家
走近“人造太陽”團隊:點亮聚變“第一盞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624.shtm ???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1/8真空室及總體安裝實驗平臺。本報記者 楊俊峰攝在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下稱“等離子體所”)一間宏偉的實驗車間
磁約束聚變高性能等離子體穩定性控制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先進實驗超導托卡馬克(EAST)團隊研究員孫有文等人對在EAST托卡馬克上利用外加共振磁擾動抑制邊界局域模的物理過程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國內首臺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裝置在中科大正式運行
經過兩個多月的系統調試,11月3日上午,國內首臺大型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KTX)“科大一環”正式運行放電。 KTX是中國完全自行設計、自主研制集成的國際先進反場箍縮裝置。項目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基礎等離子體物理重點實驗室承擔,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及合肥科燁電物理設備制造有限公
磁約束核聚變能研究專項2013年項目中期評估會召開
8月21日-22日,科技部基礎司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ITER計劃專項)2013年項目中期評估會議,對2013年立項的14個項目進行了中期評估。 中期評估專家組由國家磁約束核聚變專家委員會成員和部分同行專家組成,主要評估項目的工作狀態和研究前景,目的是總結前兩年的
我國核聚變實驗裝置首次實現高約束模式運行
圖為受控核聚變實驗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 位于成都的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在受控核聚變實驗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上近日首次實現了偏濾器位形下高約束模式運行。 專家指出,這是我國磁約束聚變實驗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進展,標志著中國磁約束聚變能源開發研究綜合實力與水
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2017年度第二批項目申報
關于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專項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2017年度第二批項目申報指南征求意見的通知 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6
EAST首次獲得百秒量級穩態高約束模等離子體
7月3日晚,國家大科學裝置——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托卡馬克(EAST)東方超環再傳捷報: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這標志著EAST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運行持續時間達到百秒量級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這一里程碑性的重要突破,標志著我國
中國計劃未來十年培養兩千名核聚變研究人才
記者3月17日從核聚變能發展研究人才工作會議上獲悉,當前中國核聚變人才短缺,急需著手構建一個層次、布局學科合理的磁約束核聚變人才培養體系。用未來10年左右時間培養2000名從事核聚變科學與工程研究以及技術研發的各類人才,為中國核聚變能源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與此同時,在17日核聚變能發
磁約束聚變堆總體設計組第三次工作會議在中國科大召開
7月16日,由科技部主辦的磁約束聚變堆總體設計組(籌)(以下簡稱總體設計組)第三次工作會議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召開。 中國科大黨委書記許武在會上致辭中說,今年3月17日科技部在中國科大召開“核聚變能發展研究人才工作會議”,并確定科大為總體設計組依托單位,充分體現了國家對科
EAST物理實驗獲重要突破
1月28日凌晨零點26分,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成功實現了電子溫度超過5千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沖等離子體放電。這是國際托卡馬克實驗裝置上電子溫度達到5000萬度持續時間最長的等離子體放電,展示了EAST作為超導裝置在較高參數下開展穩態實驗研究的特長和能力,這一里程碑
科技部公布1項研究專項答辯評審組專家名單
根據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21年度申報指南項目評審工作安排,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于2021年12月27日至12月29日組織開展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21年度項目答辯評審(第一組)。此次評審采用多場景網絡視頻答辯方式,技術評審專家統一從國家科技專家庫中抽取產生,共13
徐國盛獲亞太等離子體物理杰出青年科學家獎
首屆亞太等離子體物理大會(APPS-DPP)于9月18日至9月23日在四川成都舉辦,AAPPS-DPP是涵蓋中、日、韓、印等亞太地區等離子體物理研究的物理協會,目前會員約5000人。會議公布了本年度“亞太等離子體物理杰出青年科學家獎”獲獎名單,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所徐國盛研究員是磁約束聚變研究領
中國青年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青春力量
31歲的王騰中學時期看到一篇關于磁約束核聚變的科普文章,當時覺得神奇而遙遠,如今這不但成了他從事的事業,而且與團隊在這一領域共同推動一項項世界紀錄誕生。 有“人造太陽”之稱的中國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今年4月創造新的世界紀錄,成功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等離子體運行403秒,對探索
國撥經費約3.7億元!這項研究專項開始申報了
科技部關于發布“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21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2008年以來,“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重點圍繞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關鍵技術、我國磁約束核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