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一屆國家磁約束核聚變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工作會議5月24日下午在北京舉行,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向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詹文龍等新一屆專家委員會成員頒發聘書。 曹健林指出,核聚變能作為人類社會未來的理想能源,是有希望解決能源問題的根本出路之一。開發資源豐富和環境友好的核聚變能源,對于中國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中國參加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談判、ITER計劃專項設立、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規劃制訂、ITER計劃實施及國內聚變能研究項目評審評估等方面,國家磁約束核聚變專家委員會發揮出重要作用。曹健林表示,希望新一屆專家委員會繼續以國家能源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瞄準國家聚變能發展的總體目標,積極發揮專家委員會的戰略咨詢作用,探索并創新工作機制,為中國聚變能事業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新一屆國家磁約束核聚變專家委員會的主要任務包括:開展戰略研究;對中國磁約束核聚變發展的總體規劃提出咨詢意......閱讀全文
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更高效更清潔能源的探索,其中核聚變能被認為是終極選擇之一。為推進可控核聚變研究,各國聯合推動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 近日在科技部舉辦的中國加入ITER計劃十周年紀念活動上,科學家就“核聚變是能源的美好未來嗎”等話題進行了探討。 僅在海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下發“關于發布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圖片來源網絡 通知中說明2008年以來,“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重點圍繞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關鍵技術、我國磁約束核聚變能裝置和關鍵技術研發、高水
3月17日,由科技部主辦的核聚變能發展研究人才工作會議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行。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中科院副院長詹文龍、安徽省副省長倪發科、中國科大黨委書記許武等出席會議并致辭。 許武在致辭中指出,長期以來,中國科大非常重視核聚變研究與人才培養,建校之初就設立了原子核物理與原子
據英國《新科學家》9月13日報道,上周,英國AWE(其前身為英國原子武器發展研究中心)公司、盧瑟福·阿普爾頓實驗室和美國加州勞倫斯·利弗摩爾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將攜手研發激光核聚變作為清潔能源。 當氘、氚等較輕元素的原子核相遇時會聚合成較重的原子核,并釋放出巨大能量,這一過
記者3月17日從核聚變能發展研究人才工作會議上獲悉,當前中國核聚變人才短缺,急需著手構建一個層次、布局學科合理的磁約束核聚變人才培養體系。用未來10年左右時間培養2000名從事核聚變科學與工程研究以及技術研發的各類人才,為中國核聚變能源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與此同時,在17日核聚變能發
近期發生的日本核泄漏事件持續牽動著世界各國的神經,和平開發利用核能再次成為矚目的焦點。 就在上個月,國內核聚變界的100余名專家代表也聚集到了一起,由科技部主辦的核聚變能發展研究人才工作會議在中國科技大學舉行。與會專家紛紛表示,抓緊培養和儲備核聚變人才后備力量,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3月15-16日,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戰略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國家磁約束核聚變專家委員會成員和相關專家、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和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相關人員參加會議,科技部曹健林副部長出席會議并作講話。 會議共12個報告,研討分析了磁約束核聚變能研究國際動態、我國磁約束核聚變能專項部署
位于美國加州的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資料圖片) 新聞背景 日前有消息稱,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激光聚變裝置——“國家點火裝置”(NIF)在最近的一次試驗中,核聚變反應產生的能量首次超過了燃料吸收的能量。這既是重要的科研進展,也預示人類向著獲得“永久的清潔
記者十月九日從中國科學技術部獲悉,加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后,為保障中國承擔ITER計劃任務和國內核聚變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該部會同有關部門于當天正式成立國家磁約束核聚變專家委員會,以有效發揮專家機制,積極發展中國聚變能。 科技部副部長程津培向國家磁約束核聚變專家委員會成員頒
科技部關于發布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 國科發基〔2018〕5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司局,各有關單位: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針對“L-H轉換”物理機制實驗研究,在剪切流如何抑制湍流這一關鍵問題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首次獲得磁約束核聚變等離子體從低約束模式(L模)向高約束模式(H模)轉換過程中邊界湍流徑向波數譜移動的實驗證據。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Xu G S
耗資100多億歐元,吸引世界頂尖科學家參加,參與各方人口總和超過全球人口的一半……在這個本世紀最為雄心勃勃的能源科技合作項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中,中國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今年秋天,由我國承擔的ITER計劃任務中的首個導體采購包可望出關,運往目的地。“
3月7日,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近日,依托該院等離子體所建設的磁約束聚變安徽實驗室啟動建設。在不久的將來,一大批在磁約束核聚變工程技術研發中產生的高新技術成果將加快轉化應用的步伐。 上個月,我省決定建設10家實驗室以及10家創新中心。其中,就有依托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關于發布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4年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 國科基函〔2013〕2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司: 根據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總體工作安排,科技部將繼續部署國家
日本物理學家本島修(Osamu Motojima)去年7月擔任ITER(國際熱核聚變組織)總干事以來,對ITER組織的高層架構和人事管理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全球公開招聘5位副總干事級別的管理人員,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由10位專家組成的選舉委員會對收到的76份簡歷進行嚴格打分評級后,每
5月3日,大連理工大學物理學院副院長王正洶教授榮膺第21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全國共20人,高校系統僅6人。面對榮譽,他表示:“興校強國是使命更是擔當,想要實現從根本上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理想,我還將繼續在追逐“人造太陽”的路上披荊斬棘,一往無前。” 上古傳說中,部族首領夸父為了給人類采擷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關于發布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5年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司: 根據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總體工作安排,科技部將繼續部署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
關于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專項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2017年度第二批項目申報指南征求意見的通知 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6
2018年5月24日,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在京舉行磁約束核聚變能研究與開發四方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儀式。中國核電工程公司、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國核工業二三建設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四方的代表共同簽署協議。 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主任羅德隆主持簽署儀式。
12月3日下午,電工所舉行了第42期《科技前沿論壇》學術報告會。南京大學、北京科技大學雙聘教授巨新應邀參加了本期論壇,并作了題為“能源科學相關材料研究中的若干物理問題”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古宏偉研究員主持。 巨新教授首先介紹了目前能源的發展情況。他指出,隨著煤、石油、天然氣等
經過兩個多月的系統調試,11月3日上午,國內首臺大型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KTX)“科大一環”正式運行放電。 KTX是中國完全自行設計、自主研制集成的國際先進反場箍縮裝置。項目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基礎等離子體物理重點實驗室承擔,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及合肥科燁電物理設備制造有限公
12月6日下午,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講堂第29講“長脈沖高功率中性束注入技術的發展”專題報告會如約而至,報告會由中性束注入研究室劉智民研究員主講,胡純棟研究員主持。 胡純棟簡要介紹長脈沖高功率中性束技術研究的意義后,報告會拉開序幕。首先,劉智民介紹磁約束核聚變托卡馬克維持高參
圖為受控核聚變實驗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 位于成都的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在受控核聚變實驗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上近日首次實現了偏濾器位形下高約束模式運行。 專家指出,這是我國磁約束聚變實驗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進展,標志著中國磁約束聚變能源開發研究綜合實力與水
■基思·約翰遜/杰夫·布魯姆菲爾 科學家們一直渴望著,可以掌控像太陽般制造能量的技術。值得欣慰的是,日前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科學家成功制造出一個“微型太陽”。 研究人員使用全世界最強力的激光聚變裝置——“國家點火裝置”(NIF),朝一個豆粒大小的目標發射
各項目依托部門、課題承擔單位: 按照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專項(國內研究)經費管理工作安排,現對2008年立項的5個項目開展財務驗收工作。具體事項通知如下: 1.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ITER計劃專項)課題財務驗收工作是項目驗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由科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緊湊型核聚變反應堆實驗裝置 剛剛過去的這一周,“核聚變”成為足夠吸引眼球的科技新聞關鍵詞。 10月15日,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經設計出一款能夠裝載在一輛卡車上的緊密型核聚變反應堆,目前正在尋求商業或政府方面的合作伙伴,并宣稱將在五年內制造出原型。消息一出,輿論嘩然,盲目
三阿爾法能源公司的熱核聚變反應裝置。 一家名為三阿爾法能源的美國私人投資公司日前宣稱,他們建立了一個裝置,讓球型過熱氣體在1000萬攝氏度的溫度下,穩定地保持了5毫秒。 這個看似極其短暫的一瞬,卻超過了以往采用同樣技術的其他的嘗試,第一次證明了人們能將這種過熱氣體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這一溫
近日,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到位于安徽合肥“科學島”的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下稱“等離子體所”),一睹前不久獲批退役的我國首個大科學裝置——“合肥超環”(HT-7)。 雖然附近有施工阻擋,但大家仍然遙遙相望,看著被擺放在顯要位置的HT-7本體模型,聽著科學家的講解,一起回味它的輝煌傳奇與歷
近日,中國科大、普林斯頓大學等離子體物理國家實驗室、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在合肥簽署在先進核聚變能源研究方面進行全面合作的協議。三方將以人才培養為目標,在核聚變理論、裝置實驗、聚變堆總體、聚變堆關鍵技術研發方面進行全面合作,同時將醞釀成立以培養人才為核心內容的先進核聚變能源協同創新中心。
根據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9年度申報指南項目評審工作安排,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于2020年9月9日至9月11日組織開展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9年度項目答辯評審。此次評審采用視頻答辯方式,評審專家統一從國家科技專家庫中抽取產生,共65人。根據《國務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