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野決明的藥理作用
抗菌作用 決明子醇提物對葡萄球菌、白喉桿菌、傷寒、副傷寒、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而水提物則無效。 抗真菌作用 決明子水浸劑(1:4)在試管中對石膏樣毛癬菌、許蘭黃癬菌、奧杜盎小 芽胞癬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決明子含大黃酚-9-蒽酮,體外對紅色毛癬菌、須毛癬菌、犬小孢子菌、石膏樣小孢子菌、地絲菌均有較強抑制作用。 降壓作用 決明子水浸液、醇-水浸液、醇浸液對麻醉犬、貓、兔等皆有降壓作用。 對高脂血癥的影響 含7%決明子的高脂飲料喂養小鼠2星期,決明子不能影響血清總膽固醇(TC)水平,但能明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含量及提高HDL-C/TC比值,即明顯改善體內膽固醇的分布狀況,而有利于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決明具有抗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膠原(collagen)誘導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決明子水煎醇沉劑15g/kg皮下注射可使......閱讀全文
小葉野決明的形態特征
小葉野決明多年生草本,高達50-90cm。莖直立,上部有分枝,枝具棱,綠色,疏生長柔毛。三出復葉;小葉片倒卵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長2-4cm,寬1-2cm,先端圓鈍,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有毛或無毛,背面疏被長柔毛;托葉2,呈葉狀,披針形或條形,分離;總葉柄長2-3cm。總狀花序頂生,花密,互生,
小葉野決明的鑒定介紹
全草長20-50cm。莖圓柱形或稍扁,直徑2mm,表面有細縱紋,無毛;質脆,易折斷,斷面類白色。三出復葉;托葉卵形至披針形,長2.5-5cm,寬1-2.5cm,基部聯合。小葉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菱形或橢圓形,長4-7cm,寬1.5-3cm,下面有柔毛,近無柄。有時可見花序和莢果。蝶形,黃色
小葉野決明的藥理作用
抗菌作用 決明子醇提物對葡萄球菌、白喉桿菌、傷寒、副傷寒、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而水提物則無效。 抗真菌作用 決明子水浸劑(1:4)在試管中對石膏樣毛癬菌、許蘭黃癬菌、奧杜盎小 芽胞癬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決明子含大黃酚-9-蒽酮,體外對紅色毛癬菌、須毛癬菌、犬小孢子菌、石膏樣小
小葉野決明的主要價值介紹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豆科植物小葉野決明的根、種子。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種子:味苦、性寒,有清熱消腫的功能。用于目赤腫痛。 【功 效】:清熱消腫。 【主 治】:用于咽喉疼痛,癰腫瘡疔,目赤腫痛等癥。[1] 【性味歸經】:苦,寒。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1
小葉野決明的化學成分
全草含左旋臭豆堿(anagylrine),左旋鷹靛葉堿(baptifoline),左旋金雀花堿(cytisine),左旋N-甲基金雀花堿(N-methylcytisine),右旋羽扇豆堿(lupanine),左旋N-甲酰金雀花堿(N-formylcytisine),菱葉野決明堿(rhombifo
小葉野決明的形態特征及生長環境
形態特征 小葉野決明多年生草本,高達50-90cm。莖直立,上部有分枝,枝具棱,綠色,疏生長柔毛。三出復葉;小葉片倒卵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長2-4cm,寬1-2cm,先端圓鈍,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有毛或無毛,背面疏被長柔毛;托葉2,呈葉狀,披針形或條形,分離;總葉柄長2-3cm。總狀花序頂生,
小葉野決明的形態特征及生長環境
形態特征 小葉野決明多年生草本,高達50-90cm。莖直立,上部有分枝,枝具棱,綠色,疏生長柔毛。三出復葉;小葉片倒卵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長2-4cm,寬1-2cm,先端圓鈍,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有毛或無毛,背面疏被長柔毛;托葉2,呈葉狀,披針形或條形,分離;總葉柄長2-3cm。總狀花序頂生,
小葉野決明的形態特征及生長環境
形態特征 小葉野決明多年生草本,高達50-90cm。莖直立,上部有分枝,枝具棱,綠色,疏生長柔毛。三出復葉;小葉片倒卵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長2-4cm,寬1-2cm,先端圓鈍,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有毛或無毛,背面疏被長柔毛;托葉2,呈葉狀,披針形或條形,分離;總葉柄長2-3cm。總狀花序頂生,
小葉野決明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
化學成分 全草含左旋臭豆堿(anagylrine),左旋鷹靛葉堿(baptifoline),左旋金雀花堿(cytisine),左旋N-甲基金雀花堿(N-methylcytisine),右旋羽扇豆堿(lupanine),左旋N-甲酰金雀花堿(N-formylcytisine),菱葉野決明堿(rh
決明子的介紹
決明子(學名:Catsia tora Linn),別稱為草決明、馬蹄決明等,豆科決明屬植物。原產于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區,現在美洲、亞洲、非洲、大洋洲都有分布。決明子是“決明”的種子,具有清肝明目、通便的功能。 決明子為一年生、直立、粗壯草本,高1-2米。偶數羽狀復葉,長4-8厘米,葉柄上無腺體,
發育轉決的概念
中文名稱轉決英文名稱transdetermination定 義在果蠅中發現的一種現象。胚胎發育期間,發育命運已被定型的原基不按預定的分化途徑進行,而是生成其他組織器官。應用學科遺傳學(一級學科),發育遺傳學(二級學科)
關于司巴丁的基本介紹
司巴丁是豆科植物金雀花 Cytisus scoparius Link(鷹爪豆 Spartium scoparius) 黃羽扇豆 Lupinus luteus L. 黑羽扇豆 L.niger Hort. 披針葉野決明(披針葉黃華) Thermopsis lanceolata R.Br.全草 罌粟科
保持燈管壽命的小秘決
?避免過于頻繁的點燈?先要避免過于頻繁的燈的冷啟動。當支燈管在點亮開始階段,內部電壓很低。兩端電在這段時間會發射出鎢,這就會使燈管內部產生許多點狀污染物,成為燈管過早損壞的原因之。所以,應該在電壓的條件下點燈,而減短點燈時間。過于頻繁點燈還會導致燈管兩端過早變黑,逐漸影響到燈管主體部分也會變黑,后導
保持燈管壽命的秘決
避免過于頻繁的點燈?首先要避免過于頻繁的燈的冷啟動。當一支燈管在點亮開始階段,內部電壓很低。兩端電極在這段時間會發射出鎢,這就會使燈管內部產生許多點狀污染物,成為燈管過早損壞的原因之一。所以,應該在高電壓的條件下點燈,而減短點燈時間。過于頻繁點燈還會導致燈管兩端過早變黑,逐漸影響到燈管主體部分也會變
小葉紅光樹的介紹
小葉紅光樹,學名:Knemaglobularia(Lam.)Warb.。小喬木,高4—15米,胸徑10-25厘米,分枝集生樹干頂端,平展而稍下垂,幼枝密被銹色短星狀絨毛或近顆粒狀柔毛老時漸無毛,黃褐色至黑褐色,具縱紋。產于云南西雙版納、屏邊、河口、盈江、滄源等地。生于海拔200-1000米蔭濕的
小葉紅光樹的簡介
小葉紅光樹,學名:Knemaglobularia(Lam.)Warb.。小喬木,高4—15米,胸徑10-25厘米,分枝集生樹干頂端,平展而稍下垂,幼枝密被銹色短星狀絨毛或近顆粒狀柔毛老時漸無毛,黃褐色至黑褐色,具縱紋。產于云南西雙版納、屏邊、河口、盈江、滄源等地。生于海拔200-1000米蔭濕的
小葉紅光樹的概述
小葉紅光樹,學名:Knemaglobularia(Lam.)Warb.。小喬木,高4—15米,胸徑10-25厘米,分枝集生樹干頂端,平展而稍下垂,幼枝密被銹色短星狀絨毛或近顆粒狀柔毛老時漸無毛,黃褐色至黑褐色,具縱紋。產于云南西雙版納、屏邊、河口、盈江、滄源等地。生于海拔200-1000米蔭濕的
小葉委陵菜的形態特征
多年生矮小草本,常呈墊狀。老根常木質化,圓柱形。花莖直立,高2-3厘米,被伏生白色柔毛。基生葉羽狀復葉,有小葉6-12對,間隔0.1厘米,連葉柄長1.5-3厘米,葉柄短或不明顯,被伏生柔毛,小葉對生,無柄;小葉片橢圓形或近圓形,長約0.5厘米,寬約0.25厘米,羽狀深裂,幾達葉片之半,裂片披針形
野生稻并不“野”
近日,我國科學家對野生稻的研究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基因組學研究》雜志。他們發現,野生稻并不“野”,顛覆了之前科學家對野生稻的認知,很多相關理論都要重新思考和修訂,對野生資源的科學保護也已刻不容緩。 普通野生稻一直被認為是亞洲栽培稻的野生祖先,也是水稻改良過程中的重要種質資源。普通
野芝麻的介紹
野芝麻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有長地下匍匐枝。各地常見野生,生蔭濕的路旁、山腳或林下。該種民間入藥,5-6月采收全草,陰干或鮮用。花用于治子宮及泌尿系統疾患、白帶及行經困難,全草用于跌打損傷、小兒疳積。《中華本草》將其功效分類為涼血止血藥;利尿通淋藥。
野甘草的簡介
野甘草Scoparia dulcis在全球分布范圍廣泛,被多個國家的民族藥收載且應用歷史悠久。在國外(尤其是日本、印度)受到研究者的重視,而我國對其研究、關注較少,致使其資源日益減少。對野甘草藥用歷史、化學成分、藥理作用進行論述,并對其未來在藥品與食品方面的發展和應用前景進行展望,充分發掘其藥用
野腳板的簡介
紫花前胡紫花前胡又名:土當歸、鴨腳七、野辣菜、山芫荽、桑根子苗、鴨腳前胡、鴨腳板。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屬傘形科,在中國境內分布廣泛,多生長在山坡草地或稀疏樹林下,紫花前胡化學成分特殊,在醫學上有特殊的研究應用價值。紫花前胡的醇提物具有祛痰解痙,抗血小板聚集和抗炎作用,及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和代謝作用。
野甘草不是甘草
野甘草也叫假甘草,顧名思義,它有別于中藥常見的甘草。甘草是豆科、甘草屬的植物,入藥歷史悠久,《本草綱目》中有詳細敘述。而野甘草屬于玄參科、野甘草屬,原產于美洲熱帶地區,約有20種。到了19世紀,有一個種類先入侵到中國沿海,繼而進入內陸地區。現今,它已遍布全球熱帶、亞熱帶地區,在國內則主要分布在臺
野腳板的介紹
紫花前胡紫花前胡又名:土當歸、鴨腳七、野辣菜、山芫荽、桑根子苗、鴨腳前胡、鴨腳板。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屬傘形科,在中國境內分布廣泛,多生長在山坡草地或稀疏樹林下,紫花前胡化學成分特殊,在醫學上有特殊的研究應用價值。紫花前胡的醇提物具有祛痰解痙,抗血小板聚集和抗炎作用,及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和代謝作用。
小葉紅光樹的形態特征
小喬木,高4-15米,胸徑10-25厘米;樹皮灰褐色,鱗片狀開裂,脫落;分枝集生樹干頂端,平展而稍下垂,幼枝密被短的銹色星狀絨毛或近顆粒狀微柔毛,老時漸無毛,黃褐色至黑暗色,具縱紋。葉膜質至堅紙質,長圓形,披針形,倒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0-20(-28)厘米,寬2-4(-7)厘米,先端銳尖至
關于小葉性肺炎的簡介
小葉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是以肺小葉為單位的灶狀急性化膿性炎癥。由于病灶多以細支氣管為中心,故又稱支氣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病變起始于支氣管,并向其周圍所屬肺泡蔓延。多見于小兒和年老體弱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咳痰等癥狀,聽診肺部可聞及散在的濕
小兒小葉性肺炎的介紹
是小兒的一種主要常見病,尤多見于嬰幼兒,也是嬰兒時期主要死亡原因。支氣管肺炎又稱小葉肺炎,肺炎多發生于冬春寒冷季節及氣候驟變時,但夏季并不例外。甚至有些華南地區反而在夏天發病較多。患病后免疫力不持久,容易再受感染。支氣管肺炎由細菌或病毒引起[1]。
關于乳腺小葉增生的簡介
乳腺小葉增生是乳腺增生性疾病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非腫瘤、非炎癥性的增生性病變,均占乳房疾病中的70%左右,可發生于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齡的婦女。 本病是因為卵巢功能紊亂致使雌激素水平過高、與黃體素的比例失調所致的一種常見的乳腺良性病變,以乳腺腺泡及導管末段的上皮細胞過度增生為主要病理特征。本病命名繁
概述乳腺小葉增生的預防
乳腺小葉增生的預防需要保持心情的舒暢、情緒的樂觀是乳腺增生的最好防御武器。乳腺小葉增生是婦女最常見的乳房疾病,約占全部乳房疾病的60%,80%-90%的女性會發生此病。大多數乳腺增生癥是安全的,只有少部分可能有發展成乳腺癌的危險。單純的小葉增生并不會發生癌變。 年齡在16--50歲的女性,都應定
關于小葉增生的分類介紹
1、乳痛癥 乳痛癥常見于20多歲女性,以乳房脹痛為主要癥狀,月經來潮前更為明顯,好發于雙側乳房外上方。 2、乳腺疾病 乳腺腺病常見于30歲左右,乳房內有時有多個結節,在檢查時觸診能觸摸碗底黃豆一樣的感覺。有時增生明顯,特別是月經前,常為局限性增厚,且不易與腫瘤區別。 3、囊腫樣形成 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