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誘發胃癌機制闡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084.shtm......閱讀全文
幽門螺桿菌誘發胃癌機制闡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084.shtm
幽門螺桿菌誘發胃癌機制闡明
癌蛋白CagA對Wnt/PCP信號傳導的破壞似乎會促進胃癌的發生 據最新一期《科學信號》雜志報道,日本順天堂大學研究人員闡明了幽門螺桿菌誘導胃癌發生的分子機制,揭示了癌蛋白CagA是如何破壞Wnt/PCP信號傳導并促進胃癌發生的。深入了解Wnt/PCP通路在癌變過程中的作用,并將其作為潛在的靶
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的研究
幽門螺桿菌是1983年澳大利亞學者羅賓。沃倫(J.Robin,Warren)和巴里馬歇爾(Barry,Marshall)從一個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胃粘膜活檢標本中首先分離到的。它是一種呈S形或弧形彎曲的革蘭陰性桿菌,菌體一端的鞭毛可以使細菌方便地穿過胃粘膜而定居至胃上皮細胞,又能產生大量尿素酶,分解尿
幽門螺桿菌:胃癌重要致病因素
?《幽門螺桿菌在胃癌發展進程中作用的10年隊列研究》揭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癌發生的重要致病因素。由北京腫瘤醫院流行病學研究室馬峻嶺副研究員等撰寫的該論文,日前獲中華醫學會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桿菌學術會議惟一優秀論文一等獎。 ??? 馬峻嶺等在對2469名觀察對象進行的10年隨訪分析發現,這期間共有5
幽門螺桿菌與胃癌:如何清除是關鍵
幽門螺桿菌(H pylori,Hp)感染與多種疾病相關,包括胃炎及胃腺癌。關于 Hp 清除是否可預防癌癥,還是僅降低其發病風險,目前還無明確的結論。此外,有研究提出幽門螺桿菌感染對機體還可能有一定益處(如降低肥胖或兒童哮喘的風險等),但證據也尚不充分。讓我們通過這篇文章學習下 Hp 感染的影響、
胃癌與幽門螺旋桿菌的關系淺析
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革蘭氏陰性、微需氧的細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腸的各區域內。它會引起胃黏膜輕微的慢性發炎,甚或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與胃癌。超過80%的帶原者并不會表露病征。幽門螺桿菌最初被命名為幽門彎曲菌,后為修正拉丁語語法錯誤而變為C. pylo
幽門螺桿菌感染控制是預防胃癌“硬核”手段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174.shtm6月3日,國內首部《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防控》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正式在京發布。據悉,該白皮書由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共同發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
幽門螺旋桿菌誘發人類胃癌背后的分子機制
幽門螺桿菌(H. pylori)的感染通常與腹痛、腹脹和胃酸有關,臨床研究證據表明,感染幽門螺桿菌cagA+菌株會顯著增加機體患胃癌的風險。幽門螺桿菌會向宿主傳輸一種名為CagA癌蛋白的特殊蛋白,而其已經被證明能與宿主機體多種蛋白相互作用并促進胃癌(正常細胞向癌細胞的轉化)的發生,然而,與其生化
什么是幽門螺桿菌?其是如何誘發胃炎,甚至胃癌的?
1982年,來自澳大利亞的兩位科學家:Robin Warren和Barry Marshall在人類的胃里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細菌,隨后他們深入研究后發現,這種細菌會引發胃炎,即讓患者出現胃部炎癥;當時這種觀點并未得到臨床醫生的認可,為了說服懷疑的人,研究者利用這些細菌感染了自己,隨后他患上了胃炎。
Nature:揭示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導致胃癌新機制
胃癌是癌癥相關死亡的最為常見的病因之一,主要是因為大多數患者處于這種疾病的晚期階段。這種癌癥的主要原因在于長期感染著大約一半人類的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然而,不同于致癌病毒的是,細菌不會在它們的宿主細胞中儲存轉化基因,而且它們如何能夠導致癌癥迄今為止仍然是個謎。
中國胃癌高發區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達60%70%
“幽門螺桿菌(以下簡稱HP)是導致胃潰瘍的主要原因,在世界范圍內,HP感染率達到了50%,我國各地不盡相同,發達地區發病率低,不發達地區發病率高,在胃癌高發區,HP感染率可達60%-70%。”我國著名消化病專家林三仁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說。 巴里?馬歇爾教授因發現幽門螺桿菌是導致胃潰瘍的
抑制吸煙和幽門螺桿菌感染或可有效降低個體患胃癌風險
近日,來自哈佛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研究者通過在1978至2008年對美國男性的一些研究表明,男性個體在控制吸煙和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雙重趨勢下或許可降低腸型的非賁門胃癌(NCGA)的發生風險,而且研究者估計這種趨勢在2008年至2040
Pharmacological-Research:幽門螺桿菌感染胃癌組織中microRNAs的功能及臨床應用
根據GLOBOCAN 2020的數據,胃癌(GC)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在全球發病率排名第五,死亡率在所有癌癥類型中排名第四。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引起胃癌的病原體,影響著全球約50%的人口,并引起胃粘膜的慢性炎癥。 一項中國病例隊列研究顯示,大約80%的非賁門型胃癌和60%的賁門型胃
幽門螺桿菌研究進展幽門螺桿菌及其感染
總論篇1.幽門螺桿菌研究進展幽門螺桿菌及其感染1 概述 胃細菌學的研究,長期來是一個被忽視的領域。1983年Marshall和Warren從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胃粘膜活檢標本中分離到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對這一領域重要的突破。此后不久即在國際消化病學界引起了巨大
認識幽門螺桿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966.shtm
GUT:大規模篩查和根除幽門螺桿菌預防胃癌效果顯著且...
GUT:大規模篩查和根除幽門螺桿菌預防胃癌效果顯著且安全近日,GUT雜志刊登了臺灣省的一項大規模根除幽門螺桿菌對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影響的長期隊列研究文章,為在人群中進行大規模幽門螺桿菌篩查和治療策略提供了有力的循證醫學證據。研究背景:通過根除幽門螺桿菌(Hp)來消除胃癌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基于醫院
“雙面偶像”幽門螺桿菌
2005年,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澳大利亞科學家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幽門螺桿菌以及該細菌對消化性潰瘍病的致病機理”。 馬歇爾認為,幽門螺桿菌是導致胃炎的“元兇”,這一提法刷新了當時業內認為胃內是徹底無菌環境的主流觀點。基于此,業內通過
什么是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它主要寄居在胃黏膜上皮細胞表面,與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幽門螺桿菌感染通常通過口腔-口交、食物和水傳播。感染后,大部分人可能不會出現任何癥狀,但約10%的人會出現胃炎、胃潰瘍等癥狀。 幽門螺桿菌感染可以通過抗生素治療來根除。常用的治
幽門螺桿菌是什么?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它主要寄居在胃黏膜上皮細胞表面,與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幽門螺桿菌感染通常通過口腔-口交、食物和水傳播。感染后,大部分人可能不會出現任何癥狀,但約10%的人會出現胃炎、胃潰瘍等癥狀。 幽門螺桿菌感染可以通過抗生素治療來根除。常用的治
關于幽門螺桿菌的概述
幽門螺桿菌,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細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腸的各區域內,會引起胃黏膜輕微慢性發炎,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與胃癌。 幽門螺桿菌是已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列為一類致癌物。 1、所致疾病 幽門螺桿菌病包括由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感染怎么查?
1.RUT?? ? 即:胃粘膜組織尿素酶試驗,檢測結果受試劑pH值、取材部位、組織大小、細菌量、觀察時間、環境溫度等因素影響。同時取2 塊組織進行檢測(胃竇和胃體各1 塊)。 ??2.組織學檢測?? ? 檢測Hp的同時,可對胃粘膜病變進行診斷(HE 染色)。不同染色方法的檢測結果存在一定差異。免疫組
必須警惕幽門螺旋桿菌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重新激起了大眾對用餐健康風險的關注,幽門螺旋桿菌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名詞也不斷被提起。專家表示,小小細菌不容忽視,改變不良用餐習慣勢在必行。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主要原因,也是胃癌的高危因素,我國成人感染率高達50-60%,這意味著每兩個人里就有一個攜帶者。”中國
幽門螺桿菌感染怎樣檢測?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檢查方法很多,主要包括細菌的直接檢查、尿毒酶活性測定、免疫學檢測及聚合酶鏈反應等方法。(1)細菌的直接檢查:是指通過胃鏡檢查鉗取胃黏膜(多為胃竇黏膜)作直接涂片、染色,組織切片染色及細菌培養來檢測Hp。其中胃黏膜細菌培養是診斷Hp最可靠的方法,可作為驗證其他診斷性試驗的“金標準”,同
如何診斷幽門螺桿菌陽性?
Hp感染缺乏典型特異的臨床表現,診斷Hp感染需借助診斷性試驗。主要檢測方法有: 1.呼氣試驗(碳13或碳14呼氣試驗) 碳13呼氣試驗是最新、快速、無痛苦而且無輻射的幽門螺桿菌檢測技術,不需要做胃鏡,只需輕松呼氣,測定呼氣成分,立即能檢測出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結果準確度很高。 2.金標法
幽門螺桿菌相關研究集錦
?2008年10月18-22日,第16屆歐洲消化疾病周(UEGW)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召開。本報特約部分參會專家就這次會議的精彩內容進行介紹。2008年11月27日D1~D3版刊出了此次會議報道的第一部分,現繼續刊出第二部分。???? ????Hp致病機制 ???? Hp毒力因子-Ca
幽門螺桿菌研究進展
幽門螺桿菌研究進展幽門螺桿菌及其感染 1 概述 胃細菌學的研究,長期來是一個被忽視的領域。1983年Marshall和Warren從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胃粘膜活檢標本中分離到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對這一領域重要的突破。此后不久即在國際消化病學界引起了巨大轟動,
兒童和幽門螺桿菌感染
隨著幽門螺桿菌(Hp)的知名提升,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也已經開始了對它的重視。經常有朋友問我這些問題:我是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我的孩子怎么辦?全家在一起吃飯會不會傳給孩子?孩子要不要去檢測是否感染了?如果陽性,但沒有癥狀,是否都需要根除治療?今天,咱們就講講孩子感染HP的問題。幽門螺桿菌是能夠唯一在胃酸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特征
◆形態學特征 Hp是一種單極、多鞭毛、末端鈍圓、螺旋形彎曲的細菌。長2.5~4.0μm,寬0.5~1.0μm。革蘭染色陰性。有動力。在胃粘膜上皮細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狀或弧形。在固體培養基上生長時,除典型的形態外,有時可出現桿狀或圓球狀。 電子顯微鏡下,菌體的一端可伸出2~6條帶鞘的鞭毛。在
幽門螺桿菌的形態特征
幽門螺桿菌是一類革蘭氏陰性菌,呈螺旋狀,身體細而長,為5-50μm。它們極其活躍,呈螺旋狀移動。螺旋菌可分為好氧、絕對厭氧、厭氧三類。它們通常在廢水或廢水樣品處于有氧和無氧間的過渡狀態時繁殖。該種菌類具有高度多樣性。雖然有些螺旋體是致病的,如導致梅毒的病原體,但大多數都是自生生活于土壤中的。它們
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使用干凈的餐具和水杯等; 避免食用未經消毒的食物和水,特別是生食海鮮、生肉等; 避免與感染者共用餐具、毛巾等個人物品; 在公共場所使用消毒液清潔桌椅、門把手等常接觸的物品; 不吸煙,限制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