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綠素熒光儀原理及使用
Krause等(1980,1982)利用DCMU(敵草隆Diuron)阻斷PSII受體測的原初電子受體QA到二級電子受體QB的電子傳遞,從而阻止了因光化學反應導致的光化學淬滅,為定量研究分析葉綠素熒光與光合作用的關系提供了可能。Bradbury等(1981,1984)利用將植物葉片快速曝光于強光下(飽和光閃)的技術,定量分析了葉綠素熒光的光化淬滅和非光化淬滅。Dietz等(1985)及Schreiber等(1986)利用微弱的調制測量光技術和飽和光閃,定量確定光化淬滅和非光化淬滅,并可持續測量葉綠素熒光相對光量子產量;Genty(1989)進一步的實驗研究表明,葉綠素熒光測量可以作為一種快速非損傷的CO2同化“探針”。所有這些上世紀80年代的創造性實驗研究,奠定了葉綠素熒光技術的應用基礎,其中脈沖調制技術(PulseAmplitude Modulated technique,簡稱PAM)成為目前市場上幾乎所有葉綠素熒光測量儀器的......閱讀全文
葉綠素熒光儀之葉綠素熒光名詞解釋
葉綠素熒光,作為光合作用研究的探針,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應用。葉綠素熒光不僅能反映光能吸收、激發能傳遞和光化學反應等光合作用的原初反應過程,而且與電子傳遞、質子梯度的建立及ATP合成和CO2固定等過程有關。幾乎所有光合作用過程的變化均可通過葉綠素熒光反映出來,而熒光測定技術不需破碎細胞,不傷害生物
葉綠素和葉綠素的熒光區別
研究目的不同、測量方法不同。1、葉綠素的研究目的是判斷植物的生長狀態,而葉綠素熒光的目的是判斷植物內的葉綠素含量,所以兩者之間的區別是研究目的不同,可前往咨詢。所以兩者之間的區別是研究目的不同,可前往咨詢。2、葉綠素的測量方法是肉眼測量,而葉綠素熒光的測量方法是儀器測量,所以兩者之間的區別是測量方法
葉綠素和葉綠素的熒光區別
研究目的不同、測量方法不同。1、葉綠素的研究目的是判斷植物的生長狀態,而葉綠素熒光的目的是判斷植物內的葉綠素含量,所以兩者之間的區別是研究目的不同,可前往咨詢。所以兩者之間的區別是研究目的不同,可前往咨詢。2、葉綠素的測量方法是肉眼測量,而葉綠素熒光的測量方法是儀器測量,所以兩者之間的區別是測量方法
葉綠素熒光參數
葉綠素熒光參數是用來評估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和生理狀態的重要指標。通過測量葉片的熒光輻射,可以獲取多個參數,如最大光化學效率(Fv/Fm)、有效光化學效率(Fv'/Fm')、非光化學淬滅系數(qN)等。Fv/Fm反映光合機構的整體健康狀況,Fv'/Fm'則考察光合反應中光
葉綠素熒光參數
葉綠素熒光參數是用來評估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和生理狀態的重要指標。通過測量葉片的熒光輻射,可以獲取多個參數,如最大光化學效率(Fv/Fm)、有效光化學效率(Fv'/Fm')、非光化學淬滅系數(qN)等。Fv/Fm反映光合機構的整體健康狀況,Fv'/Fm'則考察光合反應中光
葉綠素熒光參數
葉綠素熒光參數是用來評估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和生理狀態的重要指標。通過測量葉片的熒光輻射,可以獲取多個參數,如最大光化學效率(Fv/Fm)、有效光化學效率(Fv'/Fm')、非光化學淬滅系數(qN)等。Fv/Fm反映光合機構的整體健康狀況,Fv'/Fm'則考察光合反應中光
葉綠素的熒光現象
葉綠素的熒光現象與磷光現象(1) 熒光現象:是指葉綠素在透射光下為綠色,而在反射光下為紅色的現象,這紅光就是葉綠素受光激發后發射的熒光。葉綠素溶液的熒光可達吸收光的10%左右。而鮮葉的熒光程度較低,指占其吸收光的0.1~1%左右。(2) 磷光現象:葉綠素除了照光時間能輻射出熒光外,去掉光源后仍能輻射
葉綠素的熒光現象
葉綠素的熒光現象與磷光現象(1) 熒光現象:是指葉綠素在透射光下為綠色,而在反射光下為紅色的現象,這紅光就是葉綠素受光激發后發射的熒光。葉綠素溶液的熒光可達吸收光的10%左右。而鮮葉的熒光程度較低,指占其吸收光的0.1~1%左右。(2) 磷光現象:葉綠素除了照光時間能輻射出熒光外,去掉光源后仍能輻射
葉綠素熒光的簡介
葉綠素熒光,作為光合作用研究的探針,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應用。葉綠素熒光不僅能反映光能吸收、激發能傳遞和光化學反應等光合作用的原初反應過程,而且與電子傳遞、質子梯度的建立及ATP合成和CO2固定等過程有關。幾乎所有光合作用過程的變化均可通過葉綠素熒光反映出來,而熒光測定技術不需破碎細胞,不傷害生物
葉綠素熒光的原理
1)調制葉綠素熒光調制葉綠素熒光全稱脈沖-振幅-調制(Pulse-Amplitude-Modulation,PAM)葉綠素熒光,我們國內一般簡稱調制葉綠素熒光,測量調制葉綠素熒光的儀器叫調制熒光儀,或叫PAM。調制葉綠素熒光(PAM)是研究光合作用的強大工具,與光合放氧、氣體交換并稱為光合作用測量的
葉綠素熒光的原理
1)調制葉綠素熒光調制葉綠素熒光全稱脈沖-振幅-調制(Pulse-Amplitude-Modulation,PAM)葉綠素熒光,我們國內一般簡稱調制葉綠素熒光,測量調制葉綠素熒光的儀器叫調制熒光儀,或叫PAM。調制葉綠素熒光(PAM)是研究光合作用的強大工具,與光合放氧、氣體交換并稱為光合作用測量的
葉綠素的熒光現象
葉綠素的熒光現象與磷光現象(1) 熒光現象:是指葉綠素在透射光下為綠色,而在反射光下為紅色的現象,這紅光就是葉綠素受光激發后發射的熒光。葉綠素溶液的熒光可達吸收光的10%左右。而鮮葉的熒光程度較低,指占其吸收光的0.1~1%左右。(2) 磷光現象:葉綠素除了照光時間能輻射出熒光外,去掉光源后仍能輻射
葉綠素的熒光現象
光合色素的熒光現象和磷光現象葉綠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綠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紅色,這種現象稱為葉綠素熒光現象。葉綠素為什么會發熒光呢?當葉綠素分子吸收光量子后,就由最穩定的、能量的最低狀態-基態(ground state)上升到不穩定的高能狀態-激發態(excited state)。葉綠素分子有紅光和藍光
調制葉綠素熒光儀能夠測定葉綠素嗎
葉綠素熒光作為光合作用研究的探針,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應用。葉綠素熒光不僅能反映光能吸收、激發能傳遞和光化學反應等光合作用的原初反應過程,而且與電子傳遞、質子梯度的建立及ATP合成和CO2固定等過程有關。幾乎所有光合作用過程的變化均可通過葉綠素熒光反映出來,而熒光測定技術不需破碎細胞,不傷害生物體,因
調制葉綠素熒光儀能夠測定葉綠素嗎
可以葉綠素熒光作為光合作用研究的探針,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應用。葉綠素熒光不僅能反映光能吸收、激發能傳遞和光化學反應等光合作用的原初反應過程,而且與電子傳遞、質子梯度的建立及ATP合成和CO2固定等過程有關。幾乎所有光合作用過程的變化均可通過葉綠素熒光反映出來,而熒光測定技術不需破碎細胞,不傷害生物體
葉綠素儀和葉綠素熒光儀有什么不同?
葉綠素儀和葉綠素熒光儀從名稱十分相似,因此很多人會將這兩款儀器混淆,但是實際上,它們是完全不同的兩款儀器產品,無論是研究目的,還是測量方法、使用方法和使用對象上都有很大的區別。那么下面就來簡單介紹一下葉綠素儀和葉綠素熒光儀的不同之處。1、研究目的不同葉綠素儀主要用于便攜式葉綠素儀則主要用于判斷植物生
葉綠素測定儀和葉綠素熒光儀的區別
從某種角度來說,葉綠素含量的多少可以判斷植物的生長狀況,而這也為商家提供了一條商路,很多企業都生產能夠檢測葉綠素含量的儀器,如葉綠素測定儀、便攜式葉綠素測定儀、spad502葉綠素測定儀等等儀器,除了這些儀器,還有一款葉綠素熒光儀,該儀器也可以對葉綠素含量進行測定,那么葉綠素測定儀與葉綠素熒光儀有何
葉綠素知識與葉綠素熒光測定的原理(一)
1983年,WALZ公司首席科學家,德國烏茲堡大學教授Ulrich Schreiber博士利用調制技術和飽和脈沖技術,設計制造了全世界第一臺脈沖振幅(Pulse-Amplitude-Modulation,PAM)熒光儀——PAM-101/102/103。所謂調制技術,就是說用于激發熒光的測量光具有一
葉綠素知識與葉綠素熒光測定的原理(二)
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綠色葉片放在暗處幾小時,目的是讓葉片中的營養物質消耗掉。然后把這個葉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過一段時間后,用碘蒸氣處理葉片,發現遮光的那一半葉片沒有發生顏色變化,曝光的那一半葉片則呈深藍色。這一實驗成功地證明了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淀粉。1880年
葉綠素知識與葉綠素熒光測定的原理(上)
1983年,WALZ公司首席科學家,德國烏茲堡大學教授Ulrich Schreiber博士利用調制技術和飽和脈沖技術,設計制造了全世界第一臺脈沖振幅(Pulse-Amplitude-Modulation,PAM)熒光儀——PAM-101/102/103。所謂調制技術,就是說用于激發熒光的測量光具有一
葉綠素知識與葉綠素熒光測定的原理(下)
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綠色葉片放在暗處幾小時,目的是讓葉片中的營養物質消耗掉。然后把這個葉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過一段時間后,用碘蒸氣處理葉片,發現遮光的那一半葉片沒有發生顏色變化,曝光的那一半葉片則呈深藍色。這一實驗成功地證明了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淀粉。1880年
葉綠素熒光的研究歷史
葉綠素熒光現象是由傳教士Brewster首次發現的。1834年Brewster發現當一束強太陽光穿過月桂葉子的乙醇提取液時,溶液的顏色變成了綠色的互補色——紅色,而且顏色隨溶液的厚度而變化,這是歷史上對葉綠素熒光及其重吸收現象的首次記載。后來,Stokes(1852)認識到這是一種光發射現象,并
葉綠素自發熒光如何去除
真正的反射光也跟透射光一樣是以綠色光為主的。我們看到的暗紅色,是由于溶液中的色素吸收了藍紫光后不能用于光合作用(沒有了相應的酶系統),形成熒光重新輻射出來。因為能量在吸收——輻射過程中有一部分轉化成熱能損失了,所以熒光是比藍紫光能量少的紅光。又由于色素對綠光來說幾乎是完全透明的,透過的綠光很多,反射
葉綠素的熒光現象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物質具有不同的能態,物質中的某些電子吸收了光量子的能量后,物質從原來穩定狀態的能級跳躍到一個較高的能級。這種穩定狀態被稱為基態;電子從基態跳躍到較高能級的現象稱為激發;激發狀態的電子稱為激發態電子。葉綠體色素分子吸收光量子后,使其分子內的電子躍遷而變為激發態,由于激發能未被適當的接受體接
葉綠素熒光的研究歷史
葉綠素熒光現象是由傳教士Brewster首次發現的。1834年Brewster發現當一束強太陽光穿過月桂葉子的乙醇提取液時,溶液的顏色變成了綠色的互補色——紅色,而且顏色隨溶液的厚度而變化,這是歷史上對葉綠素熒光及其重吸收現象的首次記載。后來,Stokes(1852)認識到這是一種光發射現象,并
調制葉綠素熒光儀定義
調制葉綠素熒光,全稱脈沖振幅調制(Pulse-Amplitude-Modulation,PAM)葉綠素熒光,國內一般簡稱調制葉綠素熒光,測量調制葉綠素熒光的儀器叫調制熒光儀,或叫PAM。 調制葉綠素熒光(PAM)是研究光合作用的強大工具,與光合放氧、氣體交換并稱為光合作用測量的三大技術。由于其測
葉綠素熒光儀儀器功能
葉綠素熒光儀儀器功能1.測量功能獲取OJIP快速熒光動力學曲線(1~10s)測定的基本參數為:Fo,Fj, Fi, Fm(Fp)2.計算顯示功能顯示Fo,Fj, Fi, Fm(Fp)測量結果計算顯示Fv, Fv/Fm 等計算結果顯示快速熒光動力學曲線(OJIP曲線)儀器界面顯示語言中英文可選,操作簡
葉綠素熒光參數npq計算
葉綠素熒光參數是一組用于描述植物光合作用機理和光合生理狀況的變量或常數值,反映了植物“內在性 ”的特點 , 被視為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與環境關系的內在探針 。現常用于分析葉綠素熒光參數的技術稱葉綠素熒光動力學技術,其在測定葉片光合作用過程中光系統對光能的吸收、傳遞、耗散、分配等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該技
解釋葉綠素的熒光現象
葉綠素的熒光現象與磷光現象(1) 熒光現象:是指葉綠素在透射光下為綠色,而在反射光下為紅色的現象,這紅光就是葉綠素受光激發后發射的熒光。葉綠素溶液的熒光可達吸收光的10%左右。而鮮葉的熒光程度較低,指占其吸收光的0.1~1%左右。(2) 磷光現象:葉綠素除了照光時間能輻射出熒光外,去掉光源后仍能輻射
葉綠素的熒光現象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物質具有不同的能態,物質中的某些電子吸收了光量子的能量后,物質從原來穩定狀態的能級跳躍到一個較高的能級。這種穩定狀態被稱為基態;電子從基態跳躍到較高能級的現象稱為激發;激發狀態的電子稱為激發態電子。葉綠體色素分子吸收光量子后,使其分子內的電子躍遷而變為激發態,由于激發能未被適當的接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