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負荷季節性信號空間大地測量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金雙根帶領的衛星導航與遙感研究團隊,開展了地表負荷季節性信號的空間大地測量研究,綜合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觀測位移和重力場恢復與氣候實驗(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時變重力,提取了陸地水文和積雪等典型地表負荷信號,并探索了地球物理應用。該研究表明空間大地測量為探討地表負荷及其引起的地殼運動提供了有效方法,對監測洪澇和干旱等災害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衛星導航》(Satellite Navigation)上。 此前,多數大地測量科學家認為地表負荷產生的位移是一種干擾構造運動信號的噪聲。20世紀90年代,大地測量學家開始利用密集連續GNSS網,觀測獲取高精度和高空間分辨率的地殼運動數據,從中發現長期構造運動中存在明顯的季節性信號。這種季節性信號逐......閱讀全文
珠峰“身高”是怎么測出來的
??8848.86米!12月8日,基于全球高程基準的珠穆朗瑪峰最新雪面高程一經發布,旋即引起網友熱議。珠穆朗瑪峰有多高?提及此問,不少國人可能會下意識地直接說出“8848.13”“8844.43”這兩個數字。今天,這一數字又進一步增長,達到“8848.86”。為什么要在今年重新測量珠峰高度?珠峰的“
武大衛星導航定位技術中心準確解算日本地震精確位移量
記者從武漢大學獲悉,日本大地震后,該校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研究中心教授施闖帶領課題組,第一時間對日本境內的GPS數據進行了精密處理和分析,準確解算了地震發生時的地面震動狀態。結果顯示,地震發生時刻水平方向有兩次強烈震動,造成日本GPS觀測站MIZU站向東2米、向南1米的永久性位移,USUD站向東約2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介紹
(一)概述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英文縮寫BDS﹞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系統建設目標是:建成獨立自主、開放兼容、技術先進、穩定可靠的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促進衛星導航產業鏈形成,形成完善的國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介紹
一、北斗系統簡介 北京時間2003年5月25日零時3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地將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三顆"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送入太空。這標志著我國已建立了完善的自主衛星導航系統,對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將起到積極作用。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建立的衛星導航系統,覆
時頻和衛星導航成果亮相中國衛星導航技術與應用成果展
5月18日至20日,第二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在上海世博中心召開。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亮相中國衛星導航技術與應用成果展,展示了近年來時間頻率科學和衛星導航技術研究的最新成果,吸引了各界專家領導和與會觀眾的關注。 這次國家授時中心展出的時間統一產品,涵蓋了中心近年來標準化時間統一系統和用戶終端設備
金雙根研究員稱大氣探測手段或可用于地震預測
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金雙根通過利用我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觀測網,研究并逆推出2008年汶川地震震前、同震和震后的大氣異常現象,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GNSS大氣地震學概念。在日前于廣州召開的“第三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上,金雙根介紹了該項研究成果。 通過觀測研究,金雙根發現了明
走近大科學工程:三千只“眼”明察地殼毫末之變
青藏高原是升了還是降了?周邊國家發生的大地震,對我國有哪些影響?臺風到來前后,大氣中的水汽變化大嗎?大災發生之前電離層是否有變化?山體滑坡變形與氣象因素有多大的相關性?…… 科學地回答這些問題首先需要數據。數據從哪里來?必須從觀測中來。 這正是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絡(以下簡稱陸態網絡)誕
地球觀測與導航重點專項成果登場慕尼黑衛星導航峰會
慕尼黑衛星導航峰會是衛星導航領域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會議之一。2018年3月5-7日,第15屆慕尼黑衛星導航峰會在德國巴伐利亞州府慕尼黑舉行,本屆峰會的主題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人工智能的關鍵”。來自中國、歐盟、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共300余人參加了會議,來自中國的20余名代表參
歐空局衛星繪制地球重力場圖譜
歐空局衛星繪制的地球重力場圖譜 這是什么?一個上了顏色的土豆,還是用培樂多彩泥捏成的足球,無論如何,你絕對不會想到這就是地球! 如今,經過入軌頭兩年期間超過7000萬次的觀測,一顆轎車般大小的人造衛星已經向科學家們提供了迄今為止最為詳細的地球重力場圖譜。 大地水
中國已與29國家地區簽署80多項航天政府協定
“歡迎國際同行參與中國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以及未來的深空探測等航天領域重大工程。我們將支持中外科學家在日地空間探測、微重力科學與空間生命科學試驗等領域的合作研究,積極推動各國對地觀測衛星數據共享,服務全球環境與災害監測,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在11月10日珠海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國際航空航
程曉:為“雪龍”帶路
白皚皚的冰川中,“雪龍”號困在那里。 上萬公里外的北京,程曉心急如焚。不時比對衛星遙感圖,觀察著冰川的變化,為“雪龍”號尋找著出路。 因營救俄羅斯航船,“雪龍”號已被困十來天。 1月7日,西風,“雪龍”號終于等到了脫困的機會。但到底向哪個方向走?專家仍有爭論。 “向東南,
北斗衛星家族添新成員 陜西力量助衛星導航“升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808.shtm
“衛星導航定位科學技術獎”設立
為了調動廣大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速我國衛星導航定位產業發展和科技進步,獎勵在衛星導航定位領域的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做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和《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管理辦法》及有關規定,經國家測繪局審查同意、國家科學技術部批準登記,中國全球定位系統
歐洲衛星導航競賽必將帶來創新
Who knows what’s in store for this year’s 15th edition of the European Satellite Navigation Competition (ESNC), which is currently scouting for
高精度衛星導航產品不再“無芯”
科技興測提升測繪生產力水平 “十一五”期間,測繪部門取得了數碼航空攝影儀、低空無人飛行器航測遙感系統、國土資源遙感監測關鍵技術、地理信息公共平臺軟件、地形圖保密處理技術等多項重大科研成果,其中4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或發明二等獎。科技興測戰略的實施,不斷提升測繪生產力水平。這是記者從日前召開的
我國所有北斗導航衛星完成健康“體檢”
新華社西安1月25日電(王鑫田、呂炳宏)春節前夕,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對我國在軌運行的52顆北斗導航衛星進行了逐個“體檢”,結果表明,所有衛星關鍵技術指標均滿足正常提供各類服務的要求。“這次對所有北斗導航衛星的健康狀態評估工作,主要由各衛星負責人制定健康明細檢查方案,由系統總體完成審核后,在不影響正常提
全球首顆!醫學遙感衛星將為人類健康帶來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65.shtm 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通訊員 楊岑?胡弘 問診蒼穹,明年我國將發射一顆名為“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健康號”的衛星,它也是全球首顆醫學遙感衛星。 8月16日,科技日報記者從武漢大
怎樣給珠峰量“身高”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珠峰海拔高程測量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之一。“高程”,指的是測定點在起算面以上的垂直高度。起算面不同,得到的高程值自然不同。好比給一個物體量“身高”,從哪里算起,會直接影響最終的測量結果。處于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交界地的珠峰,其“身高”變化是印度板塊向歐亞板塊的俯沖引起地殼
空間測量技術研究極地冰雪變化項目獲科技進步獎
測地所“綜合空間測量技術研究極地冰雪變化及其應用分析軟件平臺”項目榮獲2010年測繪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在剛結束的中國測繪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上,頒發了2010年“中國測繪學會科學技術獎”有關獎項,由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主持完成的“綜合空間測量技術研究極地冰雪變化及其應用分析
多源遙感數據地表水體動態監測新進展
精密測量院環境與災害監測評估研究團隊聯合英國諾丁漢大學,在多源遙感數據地表水體動態監測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期在遙感著名學術期刊《環境遙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上發表。 準確監測高時間、高空間分辨率的地表水體動態變化對于全球生態系統與氣候變化研
GNSS地表位移監測山體邊坡變形監測系統
GNSS的全稱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它是泛指所有的衛星導航系統,包括全球的、區域的和增強的,如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歐洲的Galileo、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及相關的增強系統,如美國的WAAS(廣域增強系統)
全球首顆醫學遙感衛星賦能醫療大有可為!
問診蒼穹,明年我國將發射一顆名為“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健康號”的衛星,它也是全球首顆醫學遙感衛星。8月16日,科技日報記者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新聞發布會獲悉,全球首顆健康研究領域的專用遙感衛星,“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健康號”醫學遙感衛星(珞珈四號01星)將于2023年該院百年院慶之際發射升空。該衛星將以遙感技
美氣候衛星退役在即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8672.shtm 藝術家筆下環繞地球的GRACE。圖片來源:NASA/JPL 本報訊 一名地球氣候的哨兵正變得越來越虛弱。美國宇航局(NASA)9月15日宣布,在超過其預期壽命服役了10年之
我國成功發射“遙感衛星十一號”
9月22日10時4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十一號”送入太空。同時,搭載發射了浙江大學研制的兩顆“皮星一號A”衛星。衛星發射的成功,為中秋佳節增添了喜慶氣氛。 這次發射的“遙感衛星十一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主研制。
俄羅斯將建造地球遙感衛星集群
俄羅斯航天署日前公布的聯邦航天綱要顯示,俄將撥款3586億盧布(約合609億元人民幣)用于在2016年—2025年建造新一代地球遙感衛星集群。預計其數量將達到26顆,屆時將能夠保證對地球陸地、海洋以及大氣層進行全方位的信息監控與預報。 綱要稱,未來將部署以下三類衛星。第一類為地球資
我國成功發射"遙感衛星七號"
新華社酒泉12月9日電 9日16時4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地將“遙感衛星七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 這次發射的“遙感衛星七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空間技術研究院為主研制。衛星主要用于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
中國成功發射“遙感衛星十號”
8月10日6時49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地將“遙感衛星十號”送入預定軌道。 這次發射升空的“遙感衛星十號”和“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為主研制的。衛星主要用于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
烏日擬合作研究納米地球遙感衛星
近日,烏克蘭國家航天局與以東京大學為首的日本代表團舉行會談,確定將于9月初的第21屆烏克蘭航空展上簽署合作協議,進行納米地球遙感衛星的研發工作。 烏航天局表示,此次與日本航天科技界的合作,建立在烏克蘭與日本在空間技術領域合作框架協議的基礎之上。雙方一致認為,此次合作研究計劃
我國成功發射“遙感衛星十二號”
北京時間11月9日11時2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十二號”送入太空。同時,成功搭載發射了“天巡一號”衛星。 “遙感衛星十二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研制生產,衛星主要用于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
中國成功發射“遙感衛星十六號”
圖為發射前夕,星箭對接完畢,發射塔架工作平臺正在緩緩合攏 初冬時節,大漠戈壁中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天氣晴好,卻早已是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北京時間11月25日12時06分,“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從這里順利點火升空,成功將中國“遙感衛星十六號”送入預定軌道。 “遙感衛星十六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