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顯示一組重要致癌基因可能與衰老相關
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重要的致癌基因Myc可能與機體衰老過程有關,缺乏該基因的小鼠衰老更快,但癌癥發病率更低、壽命更長。 Myc是一組發現較早、研究較多的致癌基因,它們編碼的蛋白質參與細胞生長和凋亡的多個過程,多種癌癥中都存在這類基因過度活躍的現象。 美國匹茲堡大學醫療中心的團隊通過實驗確認了Myc基因對衰老的重要作用,相關論文已發表在美國《細胞報告》雜志上。研究人員說,許多癌癥研究項目以抑制Myc基因的活性為目標,但因缺乏該基因會導致加速衰老,這意味著相關療法必須格外謹慎,尤其是針對兒童癌癥患者的療法。 由于在小鼠還處于胚胎時就敲除Myc基因會導致胚胎死亡,因此研究這組基因對機體發育的長期影響比較困難。研究人員于是選擇在小鼠一個月齡時使其全身的Myc基因失活,發現小鼠能夠長期生存,但在形態、行為、代謝功能等多方面出現早衰現象。 一個意外發現是,早衰并不等于早死,Myc基因失活的小鼠壽命比正常小鼠要長20%左右,因前者......閱讀全文
研究發現抗衰老靶標基因
2月27日,《自然》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兩個保守的表觀遺傳調控因子妨礙健康衰老》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蔡時青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陸斌研究組合作完成。 衰老是生物體隨時間推移各
控制基因能改變衰老嗎
生老病死,在我們看來似乎是命中注定的,但這并沒有打消一些科學家研究衰老的熱情。在他們看來,一個很簡單的出發點就是:同是動物,為什么有的昆蟲只能活幾天,貓狗能活十幾年,而烏龜的壽命卻能長達一兩百歲? “不同物種之間,最根本的區別是什么?它們的基因!所以我想,衰老的秘密也許就藏在基因里。它們里
Nature Medicine發現抗衰老基因
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確定了,一個科學教條堅持認為在成年期失活的基因,實際上在防止大多數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潛在原因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研究發現為對抗這些致命的疾病開辟了一條新途徑,并提出了醫生可以利用這些基因來預防或延遲至少部分衰老效應這一誘人的前景。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醫學》(Na
設計基因調控回路延緩衰老
人類的壽命與個體細胞老化有關。3年前,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一組研究人員破譯了衰老過程背后的基本機制。在確定了細胞衰老過程中遵循的兩個不同方向后,研究人員通過基因操作這些過程來延長細胞的壽命。據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的論文,他們現在利用合成生物學擴展了這項研究,設計了一種解決方案,可防止細
Cell:“垃圾”基因也可致癌
在過去幾年里,科學家們在長非編碼RNA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lncRNA作為多種生物學過程的重要調控因子,目前已經發現其在多種疾病過程如癌癥的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近日,來自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cell在線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lncRNA的一個
吃糖誘發精神病?Science子刊:糖分加速衰老又致癌
糖是甜味的直接來源,它不僅能讓食物更為可口,同時也是身體的重要能量來源。而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奶茶、蛋糕亦或是可樂都含有大量的糖分,給我們帶來“甜”的感受。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糖類的消費量也在迅速增長,這不僅導致了肥胖率飆升,還增加了許多健康風險,例如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和高血
新衰老機制:自私基因加劇炎癥以及和衰老相關疾病
衰老影響著每一個生物,但是導致衰老的分子過程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雖然許多因素都促進衰老過程,但動物衰老的一個共同主題是炎癥——這可能被一類自私的遺傳因子放大。 人類的基因組中到處都是自私的遺傳基因,這些重復的基因似乎對宿主沒有好處,反而只想通過在宿主基因組中插入新的拷貝來擴增自己。一類被稱
Nature發表衰老研究成果:胚胎基因再激活導致肌肉衰老
生物通報道:發育基因和途徑嚴格調控著胚胎的發育。這個過程是由所謂的Hox基因強烈驅動的。現在,來自德國Leibniz老化研究所(FLI)的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基因當中的一個——Hoxa9,在老年時期被重新激活。這限制了肌肉干細胞的功能,因此,限制了骨骼肌的再生能力。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研究結果表
研究發現Klotho基因影響細胞衰老
眾所周知,生活中經歷的壓力事件會讓大腦提前衰老。近日,一項研究發現,基因突變與多種類型的精神壓力相互作用。這些精神壓力包括與細胞老化相關的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疼痛和睡眠障礙。 Klotho基因(以負責紡織生命之線的希臘女神Clotho命名)被認為與長壽和各種與年齡相關的疾病有關。這是第
抗衰老研究:從基因到藥物
?自古以來,人類就追求青春常在,生命不老,歷史上曾出現過許多尋找“長生不老”秘方以及煉制“仙丹靈藥”的活動。時至今日,人們 已認識到“長生不老”只是一個美夢,但是延緩衰老卻是可能實現的,尋找抗衰老藥物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科研的觸角已經深入到了基因水平,進而發現了更多藥物的抗衰老作
美測試抑制致癌基因新藥
據最新一期《癌癥預防研究》報道,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科學家正在測試的一種新藥,或會阻止與肥胖相關基因引發乳腺癌和肺癌,并阻止這些癌癥的發展。 密歇根州立大學藥理學和毒理學系副教授凱倫·利比領導的一項臨床前研究顯示,I-BET-762藥物通過調整癌癥基因C-Myc起效,顯著延緩了乳腺癌和肺癌
轉基因食品致癌是謠言嗎?
“轉基因食品致癌”的謠言,源于法國里昂大學教授塞拉利尼2012年完成的轉基因抗除草劑玉米飼喂大白鼠的實驗。這個實驗已被國際生物學界、歐洲食品安全局、法國生物技術高等理事會、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等權威機構以及全世界絕大多數同行科學家所否定。塞拉利尼發表的論文,也被學術雜志撤稿。塞拉利尼實驗用的大白鼠
《Cell》逆轉明星基因致癌傳統認知
科學家們早就知道在腫瘤細胞中,MYC蛋白產物c-Myc水平增高與包括轉移速度增加、復發和死亡率在內的不良臨床結果相關。盡管數十年來的研究生成了關于這一主題數以千計的文章,然而直到現在都始終未能精確地解釋c-Myc是如何在廣泛的腫瘤類型中發揮效應的。 從大規模研究中涌現出的流行理論是在腫瘤細
ras基因突變致癌的機制
ras基因激活構成癌基因,其表達產物Ras蛋白發生構型改變,功能也隨之改變,與GDP的結合能力減弱,和GTP結合后不需外界生長信號的刺激便自身活化.此時Ras蛋白內在的GTP酶活性降低,或影響了GTP的活性,使Ras蛋白和GTP解離減少,失去了GTP與GDP的有節制的調節,活化狀態的Ras蛋白持續地
轉基因食品致癌是謠言嗎?
“轉基因食品致癌”的謠言,源于法國里昂大學教授塞拉利尼2012年完成的轉基因抗除草劑玉米飼喂大白鼠的實驗。這個實驗已被國際生物學界、歐洲食品安全局、法國生物技術高等理事會、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等權威機構以及全世界絕大多數同行科學家所否定。塞拉利尼發表的論文,也被學術雜志撤稿。塞拉利尼實驗用的大白鼠
中國科學家揭示衰老基因機制
中國科研人員近日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報告說,基于對秀麗隱桿線蟲的基因研究,他們發現了一條會影響衰老速度的信號傳導通路。新發現將有助于科學界加深對健康衰老過程的認識,并找到延緩這一過程的方法。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蔡時青博士領銜的團隊在實驗室中觀察了雄性秀麗隱桿線蟲在衰老過程中
基因研究揭示:癌癥和衰老存在“制衡”
本報訊 《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衰老相關的基因表達變化與退行性慢性病相關基因表達變化軌跡一致,但與癌癥的相反。這一發現有助于解釋研究人員觀察到的一種現象:在人類衰老后期,人類的主要死因從癌癥變成了退行性慢性病。 在該研究中,德國基爾大學研究者生成了一個大型衰老相關基因表達譜數
研究發現新的抗衰老靶標基因
我國科學家從神經系統和基因層面揭示了衰老的原理,并發現了BAZ2B這一全新的抗衰老靶標基因,為延緩大腦衰老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2月27日凌晨,相關研究成果以《兩個保守的表觀遺傳調控因子妨礙健康衰老》為題在國際著名學術論文期刊《自然》上在線發表。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
中國科學家揭示衰老基因機制
中國科研人員近日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報告說,基于對秀麗隱桿線蟲的基因研究,他們發現了一條會影響衰老速度的信號傳導通路。新發現將有助于科學界加深對健康衰老過程的認識,并找到延緩這一過程的方法。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蔡時青博士領銜的團隊在實驗室中觀察了雄性秀麗隱桿線蟲在衰老過程中的交配
Nature新文章:母親的基因影響衰老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細胞會發生變化,遭受損傷。現在來自Karolinska研究所和馬克思普朗克老化生物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證實衰老不僅由我們一生中的變化累積所決定,還受到遺傳自我們母親的基因的影響。這些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Nature)雜志上。 衰老的原因有許多,它們是由損害身體器官
我國學者發現延緩衰老“基因療法”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光慧等首次利用全基因組CRISPR/Cas9篩選體系在人間充質干細胞中鑒定出新的衰老調控基因,并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可延緩機體衰老的新型“基因療法”。該研究于1月7日在線發表于《科學轉化醫學》,為延緩衰老、防治衰老相關疾病提供了干預靶標與新型策略。 細胞衰老是器官乃至個體
Naure熱點關注轉基因食物致癌實驗
歐洲從來都不是特別喜歡轉基因(GM)食品,而上周發布的一篇驚人的研究論文看起來將會更進一步地堅定公眾和政黨的反對態度。 這項研究發表在同行評審期刊《食物和化學品毒理學》(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雜志上,調查了喂食NK603玉米大鼠的不利健康影響。NK
Nature: 22種基因變異模式會致癌
細胞的正常基因出現突變并不斷積累會導致癌癥。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通過調查與30種癌癥有關的基因突變,發現了會導致癌變的22種基因變異模式。 在這22種變異模式中,有一部分據推斷是由于吸煙、衰老、紫外線等因素促發的,但多數都沒有確定原因。不過,研究人員認為這一成果仍有助于開發預防癌癥的方案。
基因編輯小麥致癌物含量低
一項針對基因編輯小麥的田間試驗表明,這種小麥在烘烤時產生的丙烯酰胺(一種潛在致癌化合物)較少。相關研究2月9日發表于《植物生物技術雜志》。此前對嚙齒動物的研究發現,丙烯酰胺會導致癌癥,但它在人體內的危險程度尚不清楚。丙烯酰胺含量較高的食物往往呈深棕色,因此,一般的健康建議是避免食用深色的烤面包或薯條
“轉基因玉米致癌”研究遭強烈質疑
??????? 樣本不具代表性,鼠群極易罹患腫瘤,缺乏實驗相關信息:法國學者研究表明美國孟山都公司的轉基因玉米導致實驗鼠腫瘤數量和死亡率上升,這在星期三引起人們的關注,9月20日卻招致法國國內外的批評。 星期三下午3時,科研人員才在《食品和化學毒物學》雜志網站上獲得研究報告()。 “它毫無價值,
著名致癌基因EGFR的作用機制
最近,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超級計算機研究中心(SDSC)和Moores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首次描述了一個著名的“抗性”基因(稱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引起腫瘤發展的分子機制。 雖然我們知道這些突變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但是“為什么它們會導致癌癥或使某些藥物無效?”,我們還沒有找到答案
震撼!光控基因編輯器有望關閉致癌基因
人為什么會得癌癥?人體均攜帶有原癌基因,當原癌基因受到外界物理或化學致癌因子的刺激,發生癌變,人就得了癌癥。基因治療(gene therapy)是指將外源正常基因導入靶細胞,以糾正或補償因基因缺陷和異常引起的疾病,以達到治療目的。 將原癌基因剪切掉,是不是人就不會得癌癥了呢? 理論上,這的確
郵購基因檢測告訴你細胞衰老的速度
我們都知道自己的年齡,但是你可知道體內細胞的衰老速度可能與年齡差別很大么?現在新型的基因檢測能夠告訴你體內細胞的衰老速度,對于某些人來說,這意味著他們可能需要對生活習慣做出顯著的改變。 這種新型的基因檢測可以測量人們體內細胞中染色體的端粒(telomere)長度。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特殊DNA重
Nat Genet.:衰老基因與血癌的聯系
近日,一項重要的新研究揭示:作為細胞的內部“時鐘”,幫助控制老化過程的基因與癌癥有著密切聯系。倫敦癌癥研究學會的科學家,發現影響老化過程的基因變異與骨髓瘤有聯系,骨髓瘤是血液癌癥中最常見的類型之一。 這項研究將骨髓瘤相關的遺傳變異的數量增加了一倍以上,使總數成為七個,進一步揭示了疾病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