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位于菲律賓馬尼拉附近的國際水稻研究所16日宣布,科學家已成功培育出耐鹽水稻品種,這種水稻能生長在受海水侵襲的海岸土地。 國際水稻研究所發布聲明稱,他們希望能在4到5年內,將新品種提供給農民種植。新品種是由研究所內培育的一種水稻與在鹽水中發現的野生稻種雜交培育而成。 聲明稱,新的水稻品種,能利用葉子上的鹽腺將吸收自土壤中的鹽分排入空氣中。據了解,廣泛在田中試種以前,科學家仍在努力改善這種耐鹽品種。 水稻、小麥和玉米是三大糧食作物,科學家將持續研發能增加產量的新稻種。 ......閱讀全文
湖南省長沙市城東馬坡嶺的一條小路旁,有一個不尋常的院子——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院子不大,從辦公樓走到實驗室、再走到展覽館,也就幾分鐘路程。30多年來,這個院子一直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圣地”。 1984年成立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是國內外第一家雜交水稻的專業科研機構。這里誕生了雜交水稻的若
9月28日,在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測產專家組專家在對取樣海水稻進行面積測量。金秋九月,黃海之濱,一片生長在咸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累累、壓彎枝頭。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新華社青島9月28日電 題:我國高產“海水
4日,記者從湖南省農科院、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將攜團隊,全面開展耐鹽堿雜交水稻(海水稻)試種。目前,“技術路線圖”已獲形成。據報道,全球現有6%以上陸地面積受鹽堿危害。可耕地中,19.5%的水田和2.1%的旱地已受鹽堿危害。在東南亞國家,每年有上百萬公頃的適宜水稻種植土地
4日,記者從湖南省農科院、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將攜團隊,全面開展耐鹽堿雜交水稻(海水稻)試種。目前,“技術路線圖”已獲形成。據報道,全球現有6%以上陸地面積受鹽堿危害。可耕地中,19.5%的水田和2.1%的旱地已受鹽堿危害。在東南亞國家,每年有上百萬公頃的適宜水稻種植土地
海水里也能產稻米?沒錯!7日,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揭牌儀式在青島國際院士港舉行,這標志著青島的“鹽堿地”變身“良田”的步伐又邁進了一步。“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介紹,他將帶領團隊利用三年時間,在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培育出可推廣種植的海水稻品種。 “我們有信心在2020年培育出抗鹽堿度1%
“海水雜交稻的研發剛剛起步。我們計劃通過三年時間,獲得可抗海水濃度0.8%—1%、畝產產量達300公斤的海水雜交稻品種。”20日,在海南省三亞市召開的首屆國際海水稻學術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而這一研究項目,還將結合最新研發成功的第三代雜交稻技術進行。 3億畝鹽堿地,可
4月8日,春暖花開的三亞傳來捷報: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海南三亞南繁基地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挑選出176份優良品種,將首次進行全國大范圍試種。圖片來源于網絡 三亞南繁基地,主要承擔海水稻材料擴繁、水稻加代育種等工作。海水稻為何物?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張國棟解釋說,耐鹽堿水稻俗稱海
近日,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團隊“雙季超級稻測產破世界紀錄”的消息令國人振奮,11月4日,在我國北方遼寧盤錦,又傳來一條好消息: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團隊6‰耐鹽堿水稻篩選種植獲得初步成功,平均畝產300公斤以上,這意味著,“海水稻”在我國北方廣闊的鹽堿土地上初步具備了推廣意義和價值。 “這是今年
6月11日,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白泥地實驗基地,工作人員正在起秧,為插秧做準備。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供圖 5月底種植于青島、東營和大慶的“海水稻”已經綠油油一片。記者近日獲悉,由袁隆平領銜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已在6‰鹽度灌溉水條件下培育出畝產超過600公斤的品系。目前正在進行品種區域測試。按計劃
6月11日,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白泥地實驗基地,工作人員正在起秧,為插秧做準備。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供圖 5月底種植于青島、東營和大慶的“海水稻”已經綠油油一片。記者近日獲悉,由袁隆平領銜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已在6‰鹽度灌溉水條件下培育出畝產超過600公斤
海水稻,是我國育種專家通過雜交育種技術和常規育種方法選育出來的新型耐鹽堿性水稻。記者從青島海水稻研究中心了解到,目前,海南南繁基地從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已挑選出176份優良品種,將在今年首次全國大范圍試種。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副主任 張國棟:這176份我們會重點在全國主要鹽堿地進行重點的、深入
湛江海水稻的發現,將助力育成耐鹽堿品種。然而,無論產量還是口感,海水稻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再過幾天,陳日勝在湛江海邊種下的水稻就能收了。這能在海邊生長的水稻被稱為“海水稻”或“海稻”,有耐鹽堿的特性。 “海水稻耐鹽堿水平較高,是很好的種子資源,我們應該支持這方面的育種工作。”中科院院士謝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擔任主任和首席科學家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近日成立。袁隆平與李滄區政府和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簽訂了戰略合作備忘錄,計劃在3年內實現海水稻種植畝產突破200公斤的目標。 海水稻的前世今生 據介紹,前些年在中國南方大江大河的入海口,也就是淡水、
總部位于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國際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IRRI)今天發布聲明說,科學家已成功培育出耐鹽水稻品種,這種水稻能使農夫利用受海水浸潤的海岸土地。廣泛在田中試種以前,科學家仍在努力改善這種耐鹽品種。 廣泛在田中試
圖① 9月25日,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CA9597次航班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起飛。當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通航。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圖② 5月23日10時50分,我國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這標志著我國在高速磁浮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圖為在青島拍攝的我國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
“項目取得的成績遠超過項目啟動之初的任務目標。”日前,渤海糧倉項目一期結題,項目負責人、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劉小京表示,該項目2017年帶動95個縣市區3110.9萬畝中低產田糧食增產增效,5年累計增糧209.5億斤。 5年來,科研人員在該項目的支持下,圍繞環渤海中低產區擴面
大約7000年前,人類就已經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種植技術,并把稻米作為食糧搬上餐桌。如今,高新技術正在被廣泛應用于水稻育種,各類水稻優良品種層出不窮,不斷造福人類。據報道,孟加拉國科學家已成功培育出3種能夠抵御洪水襲擊的水稻新品種,其中一種正在農田試種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總部位于菲律賓的國際水稻研究
一粒稻谷,是一枚小舟,自七千年前,自河姆渡口,漸次蘇醒,順水漂流,泊入院士港。 院士港,是青島國際院士港,坐落于李滄區。10月剛扯開金色大幕,我乘著高鐵的激情和速度,追逐著這粒稻谷小小的身影,來到院士港。十六號樓,是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是該研發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學家,這兒
雜交水稻同時實現高產和優質,難度很大,但產量和質量不是對抗性的矛盾。針對一些人對雜交水稻高產低質的質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正面回應。這位86歲的老科學家精神抖擻地參加在北京舉行的2016年世界生命科學大會,輕松回答新華社記者的辣問。格子襯衣、薄毛衣外套一件半舊西服,袁隆平穿得比采訪他的
“我們的目標不高,就是培育出畝產300公斤以上的海水稻。”今天,“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上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分析了我國種植“海水稻”的意義和前景。 據媒體報道,日前,袁隆平擔任主任和首席科學家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成立,該機構也是國內首個國家級
經過特殊的算法,我們得到了2018年前10個月中國生物醫學風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個重大學術界事件,能夠上榜的風云人物/事件,都曾長時間占據過100多個公生物醫學公眾號的頭版頭條。 在此,我們精選了其中的3個事件及16位風云榜人物。我們對其進行了劃分,分別是:6星級的3個事件,分別位諾貝爾獎,國
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合作研究項目初審結果的通知 經公開征集,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PSF)共收到合作研究項目申請191項。根據我委相關規定,經過初步審查,并與巴方核對清單,確定有效申請為168項,現將通過初審的項
科技進步類序號項目名稱主要完成單位主要完成人1人二倍體細胞培養狂犬病疫苗的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成都康華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蔡勇、楊剛強、侯文禮、趙志鵬、周蓉、李聲友2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高空模擬試驗技術研究中國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中國航發成都發動機有限公司蘇金友、田金虎、周杰、侯鑫正、仇釬、馬前容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