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殺滅瘧原蟲新機制實現,質譜和電鏡技術功不可沒
8月24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四寶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Outer membrane vesicles from a mosquito commensal mediate targeted killing of Plasmodium parasites via the phosphatidylcholine scavenging pathway的研究論文。研究報道了蚊蟲腸道共生細菌通過釋放的胞外囊泡,利用瘧原蟲磷脂酰膽堿清除途徑,跨界遞送抗瘧效應分子,實現靶向殺滅瘧原蟲的全新機制。 瘧疾是嚴重的蚊媒寄生蟲傳染病,媒介按蚊是傳播瘧疾的關鍵環節。抑制病原體在媒介體內的發育和感染是阻控蚊媒疾病傳播的新思路。王四寶團隊致力于研究蚊蟲-腸道共生菌-病原體之間相互作用的分子機理,探究基于腸道共生菌的蚊媒疾病傳播阻斷控制策略(Symbiont-based t......閱讀全文
輸血與傳染病教程(二)
輸血傳播瘧疾的情況如何? 輸全血或血液成分均有傳播瘧疾的危險,因傳入人體的瘧原蟲,不僅寄生在紅細胞中,還存在于濃縮血小板、濃縮紅細胞和冷沉淀中。瘧原蟲在冰凍血漿中可存活數年。 輸血傳播的瘧疾潛伏期多長?輸血傳播的瘧疾,其潛伏期的長短與人的瘧原蟲數量、種屬有關。間日瘧和惡性瘧為1~4個月,三日瘧可能是
致命!該地已發現病例!
5月6日,江蘇南通市疾控中心,發布消息,近期南通發現有國外輸入性瘧疾病例,此前南通市疾控中心曾發布提醒瘧疾如不能及時診治,或危及生命,提醒市民需做好防蚊滅蚊,減少蚊媒疾病發生。01什么是瘧疾?瘧疾也叫“打擺子”,是一種蚊媒傳染病,按蚊是傳播瘧疾的罪魁禍首,人被攜帶瘧原蟲的按蚊叮咬后就會感染瘧疾。可以
瘧原蟲鏡檢技術經驗交流
瘧疾是由瘧原蟲寄生于人體所發生的一種寄生蟲性傳染病,俗稱“打擺子”,屬于我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近年來隨著國內人口的流動、外出非洲等國家務工或旅游人員的增多,輸入性瘧疾病例也有增多的風險,但原發性病例在減少,幾乎每年都有輸入性瘧疾的報告,這就給臨床醫生和實驗室檢驗人員帶來更大的挑戰,對
Science:發現腸道共生菌阻斷蚊子傳播瘧疾新策略
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王四寶研究組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Marcelo Jacobs-Lorena研究組合作的研究成果:“利用工程腸道共生細菌助力蚊子抵抗瘧原蟲”(Driving mosquito refractoriness to Plasmodium
王四寶等發現腸道共生菌阻斷蚊子傳播瘧疾新策略
今天凌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王四寶研究組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Marcelo Jacobs-Lorena研究組合作的研究成果:“利用工程腸道共生細菌助力蚊子抵抗瘧原蟲”(Driving mosquito refractoriness to Plasmo
瘧疾與瘧原蟲形態檢查鑒別
瘧原蟲的基本知識?(一)瘧疾(Malaria)概況 ? ? 瘧疾(Malaria)是世界六大熱帶病和我國五大寄生蟲病之一,對人類危害極大,非洲每年死于malaria的兒童約100萬。 ? ? malaria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各國,在我國華南、華中的某些地區,特別是云南和海南省尚有不少病例,因
如何預防輸血傳播瘧疾?
(近年來,我國的瘧疾傳播有增加的趨勢,應該引起重視。預防輸血傳播瘧疾的主要措施如下:?? ? (1)有瘧疾病史者,必須在病愈3年后方準獻血。?? ? (2)在非瘧疾流行區的人員,凡到流行地區暫住或旅游者,返回之后,既未服抗瘧藥,又無癥狀時,6個月后可以獻血。?? ? (3)在瘧疾流行區,有條件時對獻
臨床輸血與輸血傳染病
傳播瘧疾的情況如何?? 輸全血或成分均有傳播瘧疾的危險,因傳入人體的瘧原蟲,不僅寄生在紅細胞中,還存在于濃縮血小板、濃縮紅細胞和冷沉淀中。瘧原蟲在冰凍血漿中可存活數年。? 輸血傳播的瘧疾潛伏期多長?? 輸血傳播的瘧疾,其潛伏期的長短與人的瘧原蟲數量、種屬有關。間日瘧和惡性瘧為1~4
美科學家開發瘧疾疫苗:接種弱化活瘧原蟲
2016年4月,中國報告了最后一例本地原發瘧疾病例,5年多之后,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中國通過消除瘧疾認證。然而,在全球范圍內,瘧疾負擔依然嚴重,尤其在非洲這片重災區,每年全球瘧疾病例的90%以上均在非洲。 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瘧疾免疫和疫苗學實驗室主任Patrick Duffy教授
科學家發現惡性瘧原蟲抗藥機制
法國和美國科學家日前表示,他們發現了惡性瘧原蟲對于青蒿素類藥物的抗藥機制,這一發現將有助于科學家研究瘧疾的新療法。 據法國國家科研中心介紹,每年全世界約有100萬人死于瘧疾,但醫學界至今仍未研制出針對這種傳染病的有效疫苗。作為瘧原蟲的一種,惡性瘧原蟲致病性極強,它
世界瘧疾日——零瘧疾從我開始-|-盤點瘧疾研究最新進展
瘧疾是經按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寄生于人體的瘧原蟲共有五種,即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卵形瘧原蟲和諾氏瘧原蟲。一旦瘧原蟲通過蚊子叮咬進入人體,它們先在肝臟中增殖,隨后侵入紅細胞,在那里,它們導致所有的瘧疾癥狀。瘧疾能通過受感染的蚊蟲叮咬傳播,影響
轉基因細菌阻止蚊子傳播瘧疾
成團泛菌是蚊子腸道中的常見細菌,美國研究人員日前通過轉基因改造使其成為蚊子體內瘧原蟲的“克星”。這一成果為遏制瘧疾提供了新思路。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轉基因改造,令成團泛菌分泌一種對瘧原蟲有毒但對蚊子和人體卻無害的蛋白質。攜帶這種轉基因細菌的蚊子,其體內惡性瘧原蟲和
科學家闡釋瘧疾如何“走出非洲”
由間日瘧原蟲引起的瘧疾感染了亞洲人和美洲人。圖片來源:Xinhua/eyevine/Redux 本報訊 間日瘧原蟲并不像它的致命近親惡性瘧原蟲那樣為人所知,后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占據著主導地位。但是這種在非洲很少見的“其他瘧疾”每年卻在亞洲和美洲導致約7500萬人患病。如今,新的遺傳學證
科學家發現可防控非洲瘧疾等蚊子傳播疾病的藥物
國際知名醫學雜志《柳葉刀傳染病》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一種藥丸可以使人的血液對蚊子產生毒性并殺死它們,這將有利于防控蚊子傳播瘧疾等疾病。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組由英國主導的研究團隊將139名來自肯尼亞的志愿者分成三組。瘧疾患者被隨機選擇三天服用600mcg/kg或300mcg/kg伊維菌素或服
科學家發現可防控非洲瘧疾等蚊子傳播疾病的藥物
國際知名醫學雜志《柳葉刀傳染病》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一種藥丸可以使人的血液對蚊子產生毒性并殺死它們,這將有利于防控蚊子傳播瘧疾等疾病。 一組由英國主導的研究團隊將139名來自肯尼亞的志愿者分成三組。瘧疾患者被隨機選擇三天服用600mcg/kg或300mcg/kg伊維菌素或服用安慰劑。結果
科學家闡釋瘧疾如何“走出非洲”
間日瘧原蟲并不像它的致命近親惡性瘧原蟲那樣為人所知,后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占據著主導地位。但是這種在非洲很少見的“其他瘧疾”每年卻在亞洲和美洲導致約7500萬人患病。如今,新的遺傳學證據揭示了這種寄生蟲是如何登上歷史舞臺的,即它們在非洲感染了類人猿和人類,隨后搭著早期人類遷移的便車離開了這塊大
瘧疾仍是非洲主要健康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官員近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召開的抗擊瘧疾高層峰會上說,瘧疾仍是非洲面臨的主要健康問題。與會代表對非洲瘧疾疫情表示關切。 世衛組織全球瘧疾項目主任佩德羅·阿隆索介紹說,瘧疾是非洲國家普遍面臨的健康問題,其中尼日利亞等國瘧疾發病人數最多。根據世衛組織“2017年世界瘧疾報告”
輸血傳播瘧疾的情況如何?
輸全血或血液成分均有傳播瘧疾的危險,因傳入人體的瘧原蟲,不僅寄生在紅細胞中,還存在于濃縮血小板、濃縮紅細胞和冷沉淀中。瘧原蟲在冰凍血漿中可存活數年。?
傳播瘧疾的蚊子正在快速變異
一項新研究顯示,瘧疾的傳播媒介——蚊子正在快速變異,比如岡比亞按蚊正變異分化成不同種的蚊子,這將給瘧疾防治工作帶來麻煩,因為對其中一種蚊子有效的防治手段可能對另一種蚊子無效。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說,岡比亞按蚊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最主要的
殺死瘧原蟲的新方法:居然是細菌!
?中科院上海植生生態所等發現能在按蚊中進行持續跨代傳播的新共生細菌,能高效驅動抗瘧效應分子快速散播到整個蚊群中,使按蚊成為無效的瘧疾媒介,實現從源頭上阻斷瘧疾傳播。圖片由中科院上海植生生態所提供。 作為一種古老的疾病,瘧疾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即使是在21世紀的今天,包括非洲、東南亞、拉丁美
抗瘧疾領域最新研究進展一覽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的抗瘧疾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ence:重大突破!根治瘧疾有戲!選擇性抑制PfCLK3蛋白可殺死處于各個發育階段的瘧原蟲 doi:10.1126/science.aau1682.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
一種β間二羥基苯甲酸大環內酯衍生物獲ZL
β-間二羥基苯甲酸大環內酯 由中科院華南植物園魏孝義研究員等完成的“一種β-間二羥基苯甲酸大環內酯衍生物在制備防治瘧疾的藥物中的應用”于近日獲國家發明ZL授權(ZL號:ZL 200910037638.1)。 該成果涉及一種β-間二羥基苯甲酸大環內酯衍生物的應用,具體
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瘧疾死亡人數大幅下降
世界衛生組織12月9日發布《2014年世界瘧疾報告》說,自2000年起全球瘧疾病例數量穩步減少,瘧疾死亡人數大幅下降。 報告估計,2013年全球約有1.98億瘧疾患者,死亡58.4萬人,阿塞拜疆和斯里蘭卡首次報告瘧疾零感染病例,阿根廷、埃及、伊拉克等11國繼續維持零感染病例,全球邁向清除瘧
科學家開發出預測瘧疾暴發新方法
非洲幾個國家科學家的一項聯合研究顯示,借助計算機對天氣條件加以分析預測,可提前三個月預知瘧疾疫情。 據內羅畢媒體報道,負責此項研究的科學家安德魯·吉德可來自肯尼亞醫學研究所。吉德可介紹說,他們將氣象和氣候資料輸入電腦,計算出加速蚊子繁殖的天氣條件將在何時出現。利用有關分析結果,科學家
研究顯示某些抗生素有助防瘧疾
肯尼亞等國研究人員最新研究發現,兩種常見抗生素有預防瘧疾的功效。這一研究成果有望為瘧疾高發區提供新的防控方法。 相關研究報告刊登在美國《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上。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先給健康實驗鼠注射阿奇霉素和克林霉素,隨即以瘧
60P公司Arakoda在美國上市!18年來首個抗瘧新藥
60 Degrees Pharmaceuticals(60P)是一家專注于開發熱帶疾病治療藥物的生物醫藥公司。近日,該公司宣布,在美國市場推出Arakoda(tafenoquine,他非諾喹)片劑,該藥于2018年8月獲得美國FDA批準,用于成人(18歲及以上)預防瘧疾。值得一提的是,Arako
《PLoS病原學》:找到惡性瘧疾疑似病因
Treg細胞會“關閉”人的免疫系統功能,使瘧原蟲不受控制增長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4月23日說,他們找到了一種名為Treg的免疫細胞(全稱為調節性T細胞),會使瘧疾患者病情轉為惡性。研究人員解釋說,這是因為Treg細胞會“關閉”人的免疫系統功能,使瘧原蟲不受控制地增長。 來自澳大利亞和印
某些傳播瘧疾的蚊子也有能力傳播致病細菌“貓立克次體”
一項研究發現,某些傳播瘧疾的蚊子也有能力傳播一種致病細菌。貓立克次體(Rickettsia felis)是一種近來被認為是人類病原體的細菌,特別是與被診斷為“不明原因發熱”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病人有關系。這種細菌可以通過跳蚤傳播,但是尚不知道是否存在其他的傳播模式。 考慮到人類的貓立克次體感染一
瑞士發現一種抗瘧疾新物質
瘧疾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熱帶傳染病,每年死于瘧疾的人數達50萬以上,其中80%以上是5歲以下的兒童。引起瘧疾的病原體是單細胞的惡性瘧原蟲,主要通過雌蚊的叮咬傳染。目前廣泛使用的抗瘧藥物具有一定副作用,并且瘧原蟲已經對其產生一定的抗藥性。 據瑞士《每日導報》報道,瑞士巴塞爾大學和伯爾尼大學合作發
上海同濟大學Nature發表瘧疾研究重要發現
來自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證實核酸外切酶介導的新生(nascent)RNA降解導致了與重癥瘧疾相關的一些基因沉默。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6月29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同濟大學醫學院的張青鋒(Qingfeng Zhang)研究員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