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磷激活獨腳金內酯途徑調控水稻株型和養分吸收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團隊系統解析了低磷激活獨腳金內酯途徑進而調控水稻株型和氮磷吸收的機制,為改良水稻在低磷環境中的株型、提高養分利用效率和產量提供了重要基因資源。這一成果有助于培育高產高效作物,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磷是作物生長發育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作物的高產依賴于磷肥等化肥的大量投入,在提高作物產量的同時降低了磷素的利用效率。磷礦是不可再生資源。過量的磷肥生產和施用導致農業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等問題,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在低磷脅迫下,植物進化出一系列響應機制來提高自身對磷素的利用效率。因此,挖掘植物低磷響應機制對提高磷素利用效率,減少磷肥施用,進而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獨腳金內酯是一類調控分枝數目、根系發育、菌根真菌共生等多種生物學過程的植物激素,在低磷響應中發揮重要作用。低磷脅迫顯著誘導水稻體內獨腳金內酯的生物合成,但調控該過程的轉錄因子尚未鑒定。獨腳金內酯在低磷條件......閱讀全文
低磷激活獨腳金內酯途徑調控水稻株型和養分吸收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團隊系統解析了低磷激活獨腳金內酯途徑進而調控水稻株型和氮磷吸收的機制,為改良水稻在低磷環境中的株型、提高養分利用效率和產量提供了重要基因資源。這一成果有助于培育高產高效作物,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磷是作物生長發育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作物的高產依
-Nature:研究發現獨腳金內酯受體
獨腳金內酯是植物生長的關鍵調控因子,控制次生莖的形成和調控根分岔。獨腳金內酯反應是通過人們所提出的一個與“F-box蛋白”(D3)發生相互作用的受體(D14)介導的。 現在,在兩篇相關的文章中,Liang Jiang等人和Feng Zhou等人演示了水稻中在D14/D3對獨腳金內酯的感
新型植物激素——獨腳金內酯介紹
獨腳金內酯介紹:獨腳金內酯(strigolactone,SL)是新型植物激素,獨腳金內酯可以抑制植物的分枝和側芽的生長,它與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協同控制植物的分枝或分蘗數量。作為一種產生于植物根部的類胡蘿卜素衍生物,獨角金內酯可以促進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共生作用,促進叢枝菌根(Arbuscular
獨腳金內酯:改良水稻株型“利器”
獨腳金內酯是一種新型植物激素。2008年,科學家才認識到其生理學功能是調控植物分枝,作物上稱為分蘗。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永紅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像水稻一樣的農作物的分蘗數目直接決定了單位面積的產量,因此,與調控分蘗相關的獨腳金內酯是一種在農業生產上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激
最新揭秘!植物如何調控生長發育、適應環境變化?
植物如何調控生長發育、適應環境變化?因其被《科學》雜志列入125個人類未知的重大科學問題之中,而備受學界關注并持續開展研究。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遺傳發育所)青年研究員王冰團隊等通過合作研究,最新發現植物激素獨腳金內酯信號感知機制及其在氮素響應中的關鍵作用,闡明植物如何通過調控獨
青島能源所發現能源草與牧草株型分子調控新模式
?miR156-SPL模塊通過獨腳金內酯合成途徑調控柳枝稷分蘗的模型 青島能源所供圖多年生能飼草在生物能源與牧草飼料生產、邊際土地利用與修復以及二氧化碳吸收與固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經濟與生態效益。其中,柳枝稷屬于禾本科黍屬多年生C4高大草本植物,一次種植可以生長10-12年,生物量高,分布范圍廣,種質
科學家發現水稻株型調控新基因DHT1及其機制
dht1突變體對獨腳金內酯敏感性下降。中國農科院供圖 ?DHT1調控水稻分蘗的分子機制。中國農科院供圖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領銜的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克隆了水稻株型調
科學家發現水稻株型調控新基因DHT1及其機制
dht1突變體對獨腳金內酯敏感性下降。中國農科院供圖 ?DHT1調控水稻分蘗的分子機制。中國農科院供圖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領銜的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克隆了水稻株型調
揭開水稻分蘗調控之謎
分蘗是禾本科植物在地面以下或接近地面處所發生的分枝。對水稻而言,分蘗數目和分蘗角度是影響株型的兩個重要因素,對水稻群體產量起決定性作用。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主要農作物產量性狀的遺傳調控網絡解析”支持下,在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斌等責任專家指導下,研究人員充分挖掘、收集遺傳材料,克隆一系列具有重
獨腳金內酯與karrikin信號途徑起源研究獲進展
獨腳金內酯(strigolactones,SLs)最初作為寄生植物種子萌發的刺激物被發現,近些年被確認為一類新型的植物激素。獨腳金內酯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的較多方面(如調控分枝和根系形態等),并能作為植物與根際微生物之間的交流信號。Karrikins(KARs)是植物燃燒產生的小分子,包含一個類似于獨腳
獨腳金內酯與karrikin信號途徑起源研究獲進展
獨腳金內酯(strigolactones,SLs)最初作為寄生植物種子萌發的刺激物被發現,近些年被確認為一類新型的植物激素。獨腳金內酯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的較多方面(如調控分枝和根系形態等),并能作為植物與根際微生物之間的交流信號。Karrikins(KARs)是植物燃燒產生的小分子,包含一個類似于
我國科學家揭示水稻分蘗機理-盡顯秈粳雜交優勢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2時,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以研究論文形式,在線發表了我國科學家一項有關水稻分枝(蘗)形成機制研究的突破性進展——中國農科院作科所萬建民課題組與南京農大作物遺傳和種質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首次在遺傳和生化層面上證實了一種被稱為“D53”的蛋白參與調控水稻分蘗的機理,為水稻亞種
科學家揭示植物激素獨腳金內酯分解代謝機制
11月12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胡玉欣團隊在《自然—植物》上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發現擬南芥羧酸酯酶家族成員AtCXE15及其直系同源蛋白是一種獨腳金內酯分解代謝的關鍵酶。 獨腳金內酯是一類由類胡蘿卜素衍生的植物激素,在調控植物分枝、促進植物與叢枝菌根真菌的共生和誘導根寄生植物種子萌發等
中科院院士發表Nature文章-兩篇文章證實同一結論
來自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上海藥物研究所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DWARF 53 acts as a repressor of strigolactone signalling in rice”的文章,利用發現的水稻矮化多分蘗突變體e9,指出D53蛋白能作為一種抑制因素,在水稻的獨腳
遺傳發育所在擬南芥獨腳金內酯信號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獨腳金內酯(Strigolactones, SLs)是一類新的植物激素,調控側芽伸長、株高、葉片形狀、衰老、種子萌發、側根生長等發育過程,在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中具有功能保守性。在水稻獨腳金內酯信號途徑中F-box蛋白DWARF3 (D3)與獨腳金內酯的受體DWARF4 (D14)形成SCF復
清華大學Nature文章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來自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DWARF14是獨角金內酯(strigolactone)的一種非經典激素受體。這一重要的研究發現發布在8月1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清華大學的謝道昕(Daoxin Xie)教授、婁智勇(Zhiyong Lou)副教授及饒子和(Zihe R
科研團隊發現能源草與牧草株型分子調控的新模式
科技日報記者 王健高 通訊員 劉佳4月1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付春祥研究員帶領的能源作物分子育種研究組創新發現能源草與牧草株型分子調控的新模式,解析了miR156-SPL模塊對獨腳金內酯合成途徑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新植物學家》雜志。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楊瑞
201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公布-入選成果皆具應用前景
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2月10日公布201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闡明獨腳金內酯調控水稻分蘗和株型的信號途徑等研究入選。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分別是:闡明獨腳金內酯調控水稻分蘗和株型的信號途徑、發現新生期心臟具有重新生成冠狀動脈的能力、提出并驗證了一種既可提高產量又可降低環境成本的種植模式、利用溶
遺傳發育所-水稻獨角金內酯與細胞分裂素間的調控機理
分枝是植物株型發育的主要決定因素,同時也是決定產量的重要農藝性狀之一。植物激素,如生長素、細胞分裂素等,在調控植物株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獨角金內酯是近年來新發現的一種植物激素,該激素可通過抑制側芽的生長在株型建成中發揮關鍵作用。對不同植物激素之間相互調控關系的解析與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
學者發現增加水稻分蘗數和產量的重要基因
SD1和HTD1等位基因在現代水稻育種中的導入模式圖。水稻所供圖 上世紀50-60年代,育種學家利用“矮化基因”改良水稻、小麥等作物株型,培育高產品種,被稱為“綠色革命”。雖然“綠色革命”帶來了高產的株型,但是這種復雜且決定產量的性狀究竟由什么因素決定,科學家并不清楚。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
-東北地理所揭示MAX2調節植物抗旱及對ABA反應作用機制
11月6日,Plant Physiology(doi:10.1104/pp.113.226837)在線發表了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卜慶云實驗室的學術論文Regulation of drought tolerance by the F-box protein MAX2 in A
中科院Nature子刊水稻研究新成果
來自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The interaction between OsMADS57 and OsTB1 modulates rice tillering via DWARF14”的文章,證實通過水稻MADS57與TB1之間相互作用,結合miR4
植物所發現水稻低溫適應性的“分子開關”
植物協調應對逆境脅迫的防御反應和器官發育的環境塑造,是植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適應多變環境的基本條件。因此,植物適應環境的分子機制是植物科學最重要的科學問題之一,也是作物分子設計的理論基礎。但當前研究對逆境下植物調節生長發育與防御反應間動態平衡的分子機制的認識并不清晰。 近日,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
解析OsOR的生物學功能和作用機制
類胡蘿卜素作為植物中重要的色素,是維他命A合成的前體物質,也是某些重要植物激素,如脫落酸(ABA)和獨腳金內酯(SL)的前體物質。Orange (Or)基因是在天然突變的菜頭呈橘黃色的花椰菜中發現的,其作為調控類胡蘿卜素累積的重要因子在雙子葉植物中已見報道;然而,對于單子葉植物水稻的OsOR基因
我國控制水稻分蘗新激素信號轉導研究取得開創性進展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萬建民教授課題組科研人員在控制植物分枝(蘗)的新激素信號轉導研究中取得了開創性進展。12月12日在線出版的國際頂級雜志——《自然》刊登了其相關研究成果。 雜交稻的推廣應用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但是研究表明普通秈型雜交稻單產潛力的提高已十分有限。秈粳亞種間強大雜種
研究發現綠色革命的伴侶基因
植物株型是一種非常復雜的農藝性狀,是影響作物產量的主要因素。通過植物株型的改良,可以顯著提高作物產量。近年來,超級稻恢復系“華占”育成了一系列超級稻組合,產生了新一輪雜交水稻品種的更新換代。以華占為父本審定的品種多達300個以上;2015-2018年期間,華占每年有3-4個組合列入全國種植面積前
遺傳發育所等獨角金內酯信號轉導分子機制研究獲重要進展
分枝是決定植物株型發育的主要決定因素。在水稻、小麥等主要禾本科作物中,分枝通常被稱為分蘗,是決定產量的重要農藝性狀之一。分蘗的生長發育受到遺傳因素的嚴格調控,其主要調控機制是通過植物激素信號通路協調分蘗芽的起始與伸長。長期的研究表明,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是調控株型建成的主要激素。最近數年,科學家通
獨腳仙茅的概述
獨腳仙茅是一種中藥 獨腳仙茅(中草藥名稱:仙茅)(科目:仙茅科) 古籍名:仙茅《開寶本草》 別名:仙茅、蟠龍草。 植物名:仙茅。 生長環境:本品為多年生無益草本,生于山野間。 分布:印度、爪哇、菲律賓,我國南部亦有分布。 入藥部分:根。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點:山崗。 性味:
12月19日《自然》雜志精選
科學家呼吁對藥物反應測定方法制定標準 最近,兩個大型數據集編錄了大量癌細胞系對治療藥物的靈敏度,并將藥物反應數據與基因組特征進行了整合。John Quackenbush及同事對這兩項研究進行比較,發現雖然基因表達數據在它們之間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所報告的藥物靈敏度測定值及隨后它們與基因組特
調控細胞數目的調控細胞數目
發育中的組織和器官主要依賴于細胞分裂和PCD之間的動態平衡以維持適當的細胞數目。大多數的器官,例如神經細胞、免疫系統和生殖系統均借助于PCD清除過度生成的細胞。在女性體內,借助PCD可清除掉近80%的卵母細胞。在哺乳動物中樞神經系統超過一半的神經元通過PCD清除。對有限存活信號的競爭確保了組織中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