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第二批科技攻關揭榜掛帥項目啟動實施,中國科學院榜上有名
吉林省第二批4項科技攻關“揭榜掛帥”機制項目,正式啟動實施。在第一批項目基礎上,第二批擇優選取了中車長春軌道客車、奧來德光電、華信科瑞光電、通化東寶藥業等4家行業龍頭企業、骨干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發榜,尋求優秀科研團隊解決的關鍵技術難題。經專家論證評審,吉林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等4家單位成功揭榜,引導企業投入研發經費超四千萬元。其中,吉林大學將為中車長春軌道客車攻關新一代高速智能動車組超視距主動安全系統關鍵技術,提升我國在智能交通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將為奧來德光電攻關OLED發光材料關鍵技術,著力突破我國OLED顯示上游材料的“卡脖子”關鍵問題。......閱讀全文
能抓物的“智能材料”
科研人員用機器把膠帶加工成原來的1/10厚,增強蜷曲性,然后涂上磁性納米微粒,這樣就可被磁體采集。 作為家庭必備品的透明膠,現在又有了新的科學用途――變形“智能材料”。 研究人員用激光把一條透明膠割成薄薄的半厘米長的“手指”,浸入水后,4只“纖纖玉指”就蜷曲成能抓取水滴的小機械手。普
讓“缺陷”材料,變得更智能
記2016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獲得者、西安交大任曉兵團隊 生活中,“缺陷”在所難免,構成世間萬物基礎的材料也是如此。 一個理想狀態的晶體,原子按照一定次序嚴格處在格點上,但實際中晶格往往會發生偏離,這種偏離被稱為“晶體缺陷”。 西安交通大學前沿院院長任曉兵教授團隊用一項歷時近十五年的研究
材料領域:智能變色薄膜
目前熱致變色技術廣泛應用于防偽、保密、智能顯示等領域,與其它變色技術相比熱致變色具有顯著優勢:不像電致變色對變色涂層有導電性要求;不像光致變色要么依賴觀察視角被動變色(可見光致變色)、要么需要特殊光源激勵(紫外、紅外光致變色),而且在一種光源下只顯示一種對象,變色單一;也不像水致變色需要濕潤;更不像
中國科學院大學新增心理學、人工智能專業
新華網北京5月24日電 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是一所以“博學篤志、格物明德”為校訓、以科教融合為特色的創新型大學。其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是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創辦的新中國第一所研究生院,培養了新中國第一個理學博士、第一個工學博士、第一個女博士、第一個雙學位博士。日
“智能”3D打印材料:人工智能玩的-化學材料一樣能玩?
達特茅斯KE研究小組成功研發出一種3D打印材料。這種材料可以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也就是所謂的4D打印材料。項目成果是與西北大學和德州大學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應用化學國際版》雜志上。 KE主要研發用于3D和4D打印應用的智能材料,以及應用于環保和能源的多孔結晶有機材料。這種3D打印材料可
《智能材料與結構》:智能合金助力橋梁道路抵御地震災害
這一幕或許將是很長一段時間內,讓全中國人最揪心和痛心的畫面。通過科學技術進步,讓人類在未來面臨同樣的災難時,能夠多一份安全和自信,將是科學家不懈努力的目標。 ?美國科學家最近檢驗了一種設想,即利用一種智能合金作為固定橋梁道路的纜繩,它能在地震過程中伸長,而在震后重新收緊并將橋梁道路拉回原來的位
智能生物材料助力不孕患者成功產子
10月30日,子宮內膜再生臨床研究嬰兒在南京鼓樓醫院出生。日前,中科院遺傳發育所承擔的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先導專項的“人工組織器官構建”項目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了突破。在與南京鼓樓醫院婦產科合作過程中,由該所研究員戴建武團隊研發的智能生物材料成功引導了人體受損子宮內膜的再生,為胚胎的著床和發育提供了
“智能材料”可使蛋白質形成晶體
英國科學家已經研發出了一種新方法,利用“智能材料”來使蛋白質結晶,這種智能材料能記住分子的形狀和“性格”。科學家們表示,發表于6月2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這項最新技術,有望通過幫助科學家確定靶向蛋白的結構從而研發出新藥。 研發新藥的過程一般如下:科學家們會先找出一個與疾病有關的蛋白
材料表界面行為研究有助智能制造
在近日由江蘇理工學院和愛思唯爾國際學術集團聯合主辦的“首屆材料表界面行為國際學術論壇”上,英國布萊頓大學教授、副校長塔拉內-丁說,材料表界面行為研究對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的發展具有明顯的引領和帶動作用。 在他看來,“材料表界面行為,尤其是涉及到納米層面的表界面行為,對材料的很多性能,比如表面潤濕
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材料工程學院開工建設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材料工程學院(以下簡稱“國科大寧波材料學院”)建設開工儀式在寧波市鎮海區舉行。寧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炳榮,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楊國強,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分黨組書記王建宇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材料所科技委主任薛群基,中國科學院院士、寧波材料所首席科學家柴之芳,寧波韻升
科德寶開發智能假肢硅膠注塑材料
科德寶集團Helix醫療業務集團最近應用可植入式鉑處理硅膠加工處理技術,開發出可應用于各種假肢的醫用硅膠注塑材料。 老款假肢普遍存在一個缺點:如果用戶無意間拉緊某塊腿部肌肉,膝關節就會抻拉假肢。相比之下,新款智能假肢可借用傳感器來檢測并控制肢體的運動方向,幫助假肢使用者行動更自如。為確保傳
智能電磁流量計電極材料有哪些
智能電磁流量計材料 耐腐蝕性能含鉬不銹鋼(OCr18Ni12Mo2Ti)硝酸、溫室下<5%硫酸、沸騰的磷酸、蟻酸、堿溶液、在一定壓力下的亞硫酸、海水、醋酸哈氏合金C哈氏合金B(HC ?HB) 耐氧化性酸、氧化性鹽、耐海水、耐非氧化性酸、非氧化性鹽、堿、常溫硫酸鈦(Ti) 海水、各種氯化物和次氯酸鹽、
Accounts-of-Chemical-Research-綜述:超薄形狀改變智能材料
超薄材料微觀圖 超薄材料的低彎曲剛度,表明它們可以容易地彎曲折疊成3D形狀。近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David H. Gracias教授(通訊作者)等人回顧了超薄材料的2D到3D形狀轉換的新興領域。超薄薄膜的彎曲和扭曲會引起原子分子的應變,從而改變它們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并導致與其平面前體表現出
新智能材料能自我修復劃痕清理污點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21日報道,科學家近日研制出一種具有“自愈”能力的聚合物,能自我修復劃痕、清理污點等,汽車上的劃痕和臟兮兮的鞋子可能將成為歷史。相關研究發表在4月21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的斯圖爾特·羅文教授和軍事專家以及瑞士的化學家攜手研制出的這
可編程的CRISPR反應性智能材料
CRISPR-Cas系統已成為科學家們在不斷增加的有機體中研究基因的首選工具,并且正被用于開發潛在地校正基因組中單個核苷酸位點上的缺陷的新型基因療法。它也被用于正在進行的診斷方法中,用于檢測患者體內的病原體和致病突變。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大學威斯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學
智能服裝材料新突破,既可導電又可洗滌
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開發出一種基于尼龍織物和還原氧化石墨烯的“智能服裝”新材料。這種混合紡織品在洗滌過程中可保持其特性并具有導電性,這使得它可用于制造紡織品傳感器平臺。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的美國化學會《ACS應用材料與接口》雜志上。 紡織電子產品比柔性聚合物裝置更有優勢,因為紡織品與皮膚緊密接
炭材料行業專用儀器智能材料試驗機的正確操作步驟
智能材料試驗機是炭材料行業測試炭、石墨制品耐壓強度和抗折強度的專用儀器,也可供建筑、陶瓷、型煤等其它行業使用。該儀器由加壓系統和電子測量兩部分組成,加壓系統和測量系統分別采用了高新技術傳感器和單片機,并按耐壓強度計算公式和抗折強度公式設置程序,只要在測試前將欲測試樣的尺寸橫截面積從鍵盤輸入,其測試結
新材料與智能材料是中國產業升級的革命力量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潘愛華指出:新材料是帶動傳統產業升級的革命力量,是推動中國技術創新的先導,歷史上每一次重大新技術的發現和某種新產品的研制成功,都離不開新材料的發現和應用。 潘愛華近日出席亞洲制造業協會主辦的第六屆亞洲制造業年會時說,材料從石器發展到青銅器到鐵器、高分子、
寧波材料所在智能熒光高分子水凝膠的材料構建獲進展
智能熒光高分子水凝膠是一類具有可調發光性能的高分子軟材料,由于其三維聚合物交聯網絡中包含大量的水分子,在合適的外界刺激作用下,易與周圍的水溶液發生物質交換,誘導水凝膠的溶脹或去溶脹,同時伴隨著發光顏色或強度的顯著變化,因而在仿生驅動、傳感檢測、信息存儲加密等方面有著很大的應用潛力。如何通過高分子
智能光電材料與傳感技術研究獲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768.shtm 壓電光子學材料的智能應力發光示意圖 近日,中國計量大學光電學院和深圳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物理學系開展合作,在智能光電材料與傳感技術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設置“休眠期”,新型智能材料可定時變形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438.shtm 定時變形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實物圖。浙江大學供圖浙江大學教授謝濤與趙騫團隊利用熱致相分離水凝膠構建了可按需自發變形的形狀記憶高分子,闡明了該類變形行為的機理及調控方法,并結合4
北京磁性智能材料新體系研制取得重要進展
磁相變材料是一類兼具晶體結構相變和磁性相變特征的智能材料,該材料通過環境條件進行感知、傳感、響應,是制造傳感器和驅動器的關鍵核心材料,是物聯網時代連接信息流與人之間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 近期,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中科院物理所吳光恒研究員課題組研制出國際上具有原創性自主知識產權的磁性智能材料體
人工智能機器人居然能開發新材料?
柯蒂斯·柏林蓋特是一名材料學家,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工作時,他曾要求研究生改進太陽能電池中的關鍵材料,以提高其導電性。 他在這一過程中發現,潛在的調整變量數量繁多,不同變量可產生千萬種可能。比如加入微量金屬和其他添加劑可以改變加熱和干燥時間。艾達是一臺由人工算法驅動的機器人,可以幫助英屬哥
DNA—納米粒子自組裝膠體可帶來智能材料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PFL)和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合作開發出一種技術,用DNA鏈給納米粒子涂上一層涂層,能控制并引導兩種不同膠體的自動組裝。這種膠體粒子可用于制造新奇的自組裝材料,如智能遞藥補丁、隨光變色的新奇涂料等。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 膠體是一種
長春智能生產絕緣材料電氣強度測試儀
GJW-50kV計算機控制電壓擊穿試驗儀 一、適用范圍 本機主要適用于固體絕緣材料如:絕緣漆、樹脂和膠、浸漬纖維制品、云母及其制品、、陶瓷和玻璃等在工頻電壓下擊穿電壓,擊穿強度和耐電壓的測試,符合GB1408.1-2006標準常溫狀態下的測試。 二、主要技術參數及精度 1、輸
中國人世界首創智能響應磷光材料
“這是一種神奇的材料,給它加電就會發出不同的光。它是一種很好的光信息儲存材料,再利用時間分辨成像技術,就可以實現信息的加密和解密。”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副研究員孫會彬說。 近日,南京工業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黃維領導的先進材料創新團隊,在國際首創一種多功能磷光金屬配合物,并利用其電刺激
高端功能與智能材料揭榜掛帥項目答辯專家名單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端功能與智能材料”重點專項2021年度“揭榜掛帥”項目答辯論證專家名單公告根據2021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評審工作安排,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于2021年11月29-30日組織開展了“高端功能與智能材料”重點專項“揭榜掛帥”項目答辯論證。本次答辯論證采用多場景網絡視頻方
西安交大任曉兵團隊:“缺陷”讓材料更智能
任曉兵(前排中)和他的科研團隊。西安交通大學供圖 生活中,“缺陷”在所難免,構成世間萬物基礎的材料也是如此。 一個理想狀態的晶體,原子按照一定次序嚴格處在格點上,但在實際中,晶格往往會發生偏離,這種偏離被稱為“晶體缺陷”。 西安交通大學前沿院院長任曉兵團隊用一項歷時近十五年的研究成果告訴人們:
智能人工氣候箱影響老化材料的可變因素
智能人工氣候箱影響老化材料的可變因素?????塑料在智能人工氣候箱老化中的曝露結果很大程度與曝礴變量有關,因此,如當前所采用的那些試驗方法那樣,用任意的曝露循環周期而缺少上述討論所提出的那類基礎資料是不能期望得到有意義的數據的。為了詳細說明塑料材料的性能對曝露變量的依賴關系的方式和簡化數據的數學處理
用于室內霧霾凈化的柔性透明智能窗口材料
如何治理大氣污染,仍然是人類目前面臨的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在霧霾環境中,有效防護PM2.5的口罩為N95級,但是體感憋悶,無法長時間佩戴。介于室外除霾和個人防護之間,室內空氣凈化是保證人們健康工作和生活的一項有效措施。同時,保持室內的溫度適宜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項能耗將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