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錢學森誕辰112周年
“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這是2007年感動中國組委會授予錢學森的頒獎詞。歲月不居,今天是錢老誕辰112周年。對祖國航天事業來說,他是偉大的先行者,帶領老一輩航天人劈荊斬棘幾十載,開創了中國航天史上的一個個奇跡。這位“中國航天之父”在航天事業創建及發展過程中,不僅奠定了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先進的航天技術,還提出了代表中國特色和使用習慣的航天名詞。今天,我們一起了解。錢學森為學生授課 導彈 “外國人能搞,中國人也能搞”的“導彈”由錢學森提出。1956年,錢學森回國后不久,開始籌建我國的航天事業,起草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意見書》。當時還沒有“導彈”一詞,同時為了保密,錢學森用“國防航空工業”代替了“火箭導彈”。導彈最初的中譯名有三個:分別是“火箭武器”......閱讀全文
錢學森遺體在京火化
11月6日,“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的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舉行,追悼會向公眾開放,社會各界群眾祭奠。圖為錢學森的靈柩抬出追悼廳。 中新網北京11月6日電 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遺體今日在京火化。 錢學森的遺體告別儀式今天上午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胡錦濤、江澤民、吳邦國、溫家寶、賈
“錢學森系統科學思想”高級研修班在西安舉辦
12月11日,西安交通大學與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聯合舉辦的“錢學森系統科學思想”高級研修班開班典禮在西安交通大學舉行。這天是錢學森的誕辰,也是西安交通大學為紀念杰出校友錢學森設立的“錢學森日”。 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王建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楊卓在致辭中均表示,舉辦“錢學森
中國人物類博物館70年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5月22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和上海魯迅紀念館聯合舉辦的“中國人物類博物館70年”學術研討會在錢學森圖書館召開,近40位來自全國各大知名人物類博物館的館長及相關研究專家等出席了本次研討會。 人物類博物館作為先進人物的紀念地,發揮著見證歷史、記錄時代、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
“仰望星空——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圖片展在京展出
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的我國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逝世一周年之際, “仰望星空——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圖片展開幕式暨大型電視劇《錢學森》發布會,于12月10日上午在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舉行。這項活動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主辦。 據了解,中國科學院原黨組
那個令錢學森“久久不能平靜”的問題還在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602.shtm今天是“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逝世十四周年紀念日。先生離開我們十四年了,他留下的“錢學森之問”在科學家、教育家的反思與討論中依然常被提及。此前,有熱心讀者提供線索:“網上流傳著一封錢學
錢學森故事小小宣講團活動總決賽在京舉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900.shtm“錢學森爺爺是我心中的偶像!”“錢學森爺爺讓學生們要認真學習,做好每一件事,從小事做起,養成好習慣。”“他小時候折的紙飛機特別”......在近日于航天之星幼兒園舉辦的“弘揚科學家精
航天探索: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
最近,中國航天很火。通過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我們發現了月球上的新礦物“嫦娥石”。借助天問一號和“祝融號”火星車,我們發現火星上真的有水。有了中國空間站,我們的航天員不僅完成了多次出艙活動,還在太空進行“種菜”等科學實驗……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黨的十八大以
達爾文誕辰Nature發表重要測序成果
達爾文雀(Darwin's finches)是指一群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和科科斯群島的近緣雀鳥物種,因為棲息地不同它們演化出了多樣化的喙和行為。這些雀鳥為達爾文的進化論提供了有力支持,一直是物種形成和適應性進化的經典范例。 在達爾文誕辰206周年之際,Nature雜志發表了一項達爾文雀的大規模
錢學森追悼會今天上午舉行-將向公眾開放
據悉,錢老的追悼會已經定于11月6日上午在八寶山舉行。近日來,前往錢老家中靈堂悼念這位著名科學家、中國航天之父的人群絡繹不絕。中新社發李京生 攝 近日,“錢學森展覽館”在錢學森生前念書的北京師大附中“百年附中會堂”落成。館藏的大量珍貴文物、圖片、紀錄了中國“中國火箭之父”錢學森的生
-張瑜:錢學森教育思想與實踐的啟示
錢學森 自2011年9月22日我應邀在中國科大作第一場報告以來,近三年來我已在全國作了201場報告。題目是:《身為科學家的教育家錢學森》《百人一院士,千人九將軍》《錢學森先生引領的成才之路》《錢學森先生改變和影響了我的人生軌跡》等。 我已經年過七旬,為什么要做這件事? 事情要從3年前說起。20
漫天飛雪送錢老
——追悼錢學森大師 2009年10月29日上午,著名生物學家和教育家、我國生物物理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中國科學院最年長的院士貝時璋先生,在安睡中辭世,享年107歲。 11月1日起,錢學森位于北京中國航天大院內的家中設立靈堂,接受錢老生前同事、故舊親友等各界人士前往吊唁、緬懷。 ?
錢學森人生的五次選擇-展示他科技報國的圓夢歷程
今天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懷疑錢學森的人生是成功的。他的成功原因可以歸納出若干條,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就從錢學森人生的五次選擇講起,或許能為當今年輕人提供一點啟迪和參考。 人們一般把錢學森留美及以后的人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留學美國階段,從1935年到1955年二十年。這個階段錢學森作為技
弘揚錢學森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也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人民科學家錢學森逝世十周年。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全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重溫錢學森光輝燦爛的科學人生,回顧他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和超凡脫俗的人格魅力,對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尤其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
中國科學院力學所舉行錢學森實驗基地揭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452.shtm12月1日上午,力學所在懷柔園區舉行錢學森實驗基地(懷柔)揭牌儀式暨弘揚科學家精神專題報告會。力學所黨委書記劉桂菊和上海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教授共同為基地揭牌,所領導、
中組部組織科研管理者學習錢學森系統工程理論
近日,3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科研院所的管理者在中組部的組織下,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所屬的錢學森系統工程理論培訓中心,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學習。 據介紹,學員們為全國各大科研院所領導者,錢學森系統工程理論是本期研修班創新培訓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學習期間,學員們聆聽了多位系統工程領域專家的
俞鴻儒院士:“與眾不同”的錢學森
“錢所長不隨大流,敢想、敢做別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他也不怕別人追上自己。他是大科學家,也是高明的組織家。”在近日《力學學報》組織紀念首任主編錢學森先生誕辰110周年活動上,中科院院士俞鴻儒做了《向錢先生學習什么》的報告,講述了他在錢學森身邊學習、工作的故事。俞鴻儒1957年初來到力學所,他的辦公室
中國力學大會在哈爾濱舉行
“他們在美國剛開始做實驗的時候,條件很差,于是到地攤上撿點‘破爛’做材料。有一天出事了,火箭爆炸,碎片幾乎打到女同學,所以被其他同學稱為不怕死的‘自殺小組’。” 8月22日至8月24日,“中國力學大會—2011暨錢學森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在哈爾濱舉行。作為大會特邀報告人,錢學森在美國加州理
錢學森23年前的這封回信,預見了中國力“量”
12月11日是錢學森誕辰110周年。就在不久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將錢學森23年前的一封回信捐贈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這封信中,當時已87歲高齡的錢學森預見了中國力“量”。 “您近日來信及所附材料都收到,我很同意您說的我國應統一組織全國力量攻克量子信息系統的技術問題。”
原創話劇《錢學森》登陸國家大劇院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530.shtm12月1日晚,上海交通大學原創話劇《錢學森》在國家大劇院臺湖劇場精彩上演,科學的旗幟與星光熠熠的藝術殿堂交相輝映,點亮了無數青年學子的愛國熱情。 ???《錢學森》話劇劇照。中
錢學森:系統工程中國學派蔚然成林
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的名字,因“兩彈一星”而彪炳史冊;直指學校教育與杰出人才關系的“錢學森之問”,持續激勵我國人才培養體制改革。鮮為人知的是,這位科學巨匠晚年用力最勤、牽念最深、成就最大的研究,是一個今天已為人熟知的概念:系統工程。 40年前的9月27日,錢學森發表學術文章《組織管理的技術——系統
我國將建錢學森數據推進實驗室
記者從24日舉辦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二研究院成立大會上獲悉,該院與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某所簽訂合作協議,將以錢學森系統科學思想與系統工程方法為指導,共同建立集數據分析、挖掘、集成、融合等為一體的情報數據推動平臺——“錢學森數據推進實驗室”。 據介紹,該實驗室將以成為錢學森系統科學思想與系統
回應“錢學森之問”,“拔尖計劃”仍需努力
創新更多發生在學科交叉領域,學校可以給“拔尖計劃”的學生多提供一些多學科融通課程,幫助他們學習和了解不同學科范式。這樣的課程設計起來非常難,需要不同院系老師的投入,特別需要智慧有效的組織協調。 ——劉繼安 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副教授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基礎學科拔尖學
《錢學森文集》國際版倫敦書展首發
倫敦時間4月16日上午,《錢學森文集(1938~1956)》國際版全球首發式在倫敦書展活動中心舉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國際出版商協會主席、愛思唯爾出版集團董事長池永碩等出席首發式并發表講話。首發式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方世忠主持。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馬德秀代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在儀式上
阿里云榮獲“錢學森城市學金獎”
記者11月16日從阿里云獲悉,近日在中國城市學會2022年會上,城市學領域最高學術獎項第十二屆“錢學森城市學金獎”舉行頒獎儀式。阿里云憑借《城市交通大腦的理念、技術和應用》獲得金獎。這是該學術獎項12年來首次頒發給科技公司,此前該獎項均由學術機構或國內外專家獲得。 錢學森城市學金獎是全國城市學領
周建平獲“錢學森最高成就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262.shtm 中新網合肥4月24日電 (馬帥莎 胡藍月)4月24日,2023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啟動儀式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為獎勵取得突出科技創新成果、對中國航天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
力學所舉行錢學森實驗基地揭牌儀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512.shtm12月1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力學所)在懷柔園區舉行錢學森實驗基地(懷柔)揭牌儀式暨弘揚科學家精神專題報告會。力學所是錢學森先生1955年10月回國后創建的第一個單位。1
李析:錢學森與思維科學
錢學森對自己晚年的科學思想是最看重的。他曾經對自己的孫子說:“你記住上世紀爺爺做的這些事,如果稱得起偉大的話,那么21世紀的爺爺將更偉大。”錢學森的科學思想十分超前。20年之后,我們才能理解他的思想內涵。 “兩彈一星”是工程,是技術,其實也是科學問題。錢學森說過,“兩彈一星”研究成功
王永志:夢圓飛天-nbsp;攬月九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170.shtm ???王永志(1932— )遼寧省昌圖縣人,航天技術專家,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開創者,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考入清華大學航空系,1961年畢業
紀念嚴東生誕辰100周年
2018年是我國著名的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原黨組書記、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名譽所長嚴東生同志誕辰100周年。昨天,由中國科學院主辦的紀念嚴東生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召開。 原國務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
2007感動中國人物揭曉-錢學森閔恩澤獲獎
2007年度“感動中國”2008年02月17日晚頒獎 由中央電視臺評選 科學家錢學森和國家科技大獎得主閔恩澤入圍 “嫦娥一號”研發團隊獲“特別致敬” 由中央電視臺評選的2007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揭曉,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與國家科學技術大獎獲得者閔恩澤入圍,“嫦娥一號”研制開發團隊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