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鴻儒院士:“與眾不同”的錢學森
“錢所長不隨大流,敢想、敢做別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他也不怕別人追上自己。他是大科學家,也是高明的組織家。”在近日《力學學報》組織紀念首任主編錢學森先生誕辰110周年活動上,中科院院士俞鴻儒做了《向錢先生學習什么》的報告,講述了他在錢學森身邊學習、工作的故事。俞鴻儒1957年初來到力學所,他的辦公室在311,恰好在錢學森辦公室對面,因為離得近,常常有機會見面。“報告會吃他自掏腰包買的點心”俞鴻儒一到力學所,首先觸動他的就是參加錢學森組織的學術報告會,立即感受到錢學森的“與眾不同”。報告會氣氛很活躍,可以一邊聽報告,一邊吃糖果。“原力學所業務處處長李毓昌告訴我,開始辦報告會的時候,錢所長拿出200塊錢給管后勤的人,每次開會都有吃的,還有剛出爐的點心”。俞鴻儒說。但參加學術報告會,人人都得專心。報告人假如講錯了、講不清楚,錢學森馬上來干預。“如果錯得嚴重,他會讓主講人回去重新準備,下次再講。如果是講得不清楚,錢所長會找打瞌睡、精神不......閱讀全文
俞鴻儒院士:“與眾不同”的錢學森
“錢所長不隨大流,敢想、敢做別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他也不怕別人追上自己。他是大科學家,也是高明的組織家。”在近日《力學學報》組織紀念首任主編錢學森先生誕辰110周年活動上,中科院院士俞鴻儒做了《向錢先生學習什么》的報告,講述了他在錢學森身邊學習、工作的故事。俞鴻儒1957年初來到力學所,他的辦公室
時代塑“鴻儒”,“90后”院士何以感動中國?
前輩布下的奇子,蟄伏深空的巨龍。做別人不敢做的,做別人做不成的,他獨辟蹊徑,一往無前。撥開科學的霧,蕩去歲月的塵,我們看到一位科學家黃金般的心。——《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 俞鴻儒作為地面上的“天空”,飛行器的“搖籃”風洞見證著我國東風系列導彈、神舟系列飛船等國之重器的誕生與成長JF-12高超聲
俞鴻儒憶郭永懷:他為中國科學事業做鋪路石
講述人:俞鴻儒(氣體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在國內首先開展激波管研究,建成高性能激波風洞和配套的瞬態測量系統) 被講述人:郭永懷(力學家,應用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首任系主任,中國力學科學的奠基人
空氣動力學家俞鴻儒:致力于國家富強,民族振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733.shtm
中國科學院“科學家精神大講堂”第二場宣講舉辦
6月13日,中國科學院“科學家精神大講堂”第二場宣講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力學所)舉辦。作為中國科學院弘揚科學家精神的示范性宣講活動,本次“科學家精神大講堂”特邀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中國科學院院士、力學所研究員俞鴻儒進行宣講。中國科學院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王曉虹,力學所黨委書記劉桂菊、
尋覓奮斗者的時光線索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677.shtm《吾家吾國》主持人王寧獨家對話81歲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88歲的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任紀舜,95歲的氣體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俞鴻儒,從他們各自的時光
俞夢孫院士:展望人類健康系統工程
人類健康工程的提出 當前的醫學模式主要以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技術作為主要的研究方向。這種醫學模式的發展趨勢是醫學的現代化、專門化、精細化和商業化。醫學的現代化體現在醫院的信息化和規模化,導致高新技術的過度應用;醫學的專門化表現在分科的細化,導致專科醫生匠人化,失去了整體性,反而易導致錯誤行為;醫學
歷史:一場被動的人才交換促成一雙中科院院士
【直到30年后的一天,他偶然瞥見了一本大連理工大學校史才恍然大悟。原來竟是錢學森所長親自促成此事!】 現在在高校和科研單位之間根據科研需要和人才自身特點直接進行人才交換的事情已非常罕見。但上個世紀60年代,在中科院和高校之間卻發生過一場有趣的人才交流,被悄然交換了工作單位的俞鴻儒和鐘萬勰二人
俞汝勤院士獲得“湖南最高科技獎”
記者從湖南省科技廳獲悉,200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12月10日正式發榜:在湘院士劉友梅、俞汝勤分享了本年度有“湖南最高科技獎”之稱的這一獎項;兩位鮮為人知的幕后英雄——肖巖(美國)、海頓·羅伯特(美國),雙雙獲得本年度湖南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此外,“納米尺度和分子水平上生物信
力學所送別著名空氣動力學家崔爾杰院士
力學所拉起橫幅表達對崔爾杰院士逝世的哀思 著名空氣動力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高級技術顧問、中國力學學會第七屆理事長崔爾杰先生,因突發心臟病醫治無效,于2010年12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歲。12月19日,中科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黃晨光,
中國力學大會2015在上海交大開幕-3400余人參會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5年8月16日,中國力學大會-2015在上海交通大學隆重開幕。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指導、中國力學學會與上海交通大學聯合主辦。 本次大會開展了包括流體力學、固體力學、動力學與控制、計算力學、實驗力學、生物力學、爆炸力學、微納米力學、環境力學等
等離子體物理學家俞昌旋院士逝世-享年76歲
我國著名的等離子體物理學家及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俞昌旋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17年5月23日4時5分在合肥逝世,享年76歲。 俞昌旋,福建福清人。1941年7月7日出生于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安褥埠,1948年隨父母歸國。1959年畢業于廈門集美中學,1965年畢業于中國
一周熱聞回顧(2024年4月14日)
據安徽黃山學院生命與環境學院網站4月7日消息,黃山學院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當天發布《關于擬上報學校對邱某彬同學作退學處理的公告》稱,邱某彬至今未返校報到,家長也表示無法與邱某彬取得聯系,擬上報學校作退學處理。“90后”院士俞鴻儒獲評《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前輩布下的奇子,蟄伏深空的巨龍。做別人不敢
俞汝勤院士獲中國化學會首屆計算機化學終身成就獎
日前,第十四屆全國計算(機)化學學術會議在南京大學召開,會議由中國化學會主辦,中國化學會計算機化學專業委員會和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承辦,我校俞汝勤院士榮獲中國化學會首屆計算機化學終身成就獎并受邀作大會邀請報告。 會議旨在全面展示近年來我國在計算(機)化學領域取得的最新進展及成果,深入探討所面臨
“復現高超聲速飛行條件激波風洞”項目通過驗收
5月14日,中國科學院計劃財務局在力學研究所懷柔園區組織召開了國家重大科研裝備“復現高超聲速飛行條件激波風洞”研制項目驗收會。驗收會由計財局局長孔力主持,驗收委員會主任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鄧學鎣教授擔任,委員會包括7位技術專家和1位財務專家。財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長宋秋玲出席會議并作總結發言。
俞祁浩:與凍土“斗智斗勇”
俞祁浩在青藏鐵路凍融工程病害整治現場。 這是一種隨溫度變化而展現出不同“生命力”的土壤,它在寒冷時堅如磐石,在溫暖時又能軟如春泥。這就是讓俞祁浩倍感神奇又深深著迷的凍土。 30多年來,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俞祁浩堅守在這片土地上,專注于攻克凍土區的重大工程難題,為保障國家重大
俞祁浩:與凍土“斗智斗勇”
在西部廣袤的高原上,有一位科研領域的杰出戰士,他就是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俞祁浩。三十多年來,俞祁浩堅守在這片凍土廣袤的土地上,專注于攻克凍土區的重大工程難題,為保障國家重大工程的安全穩定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近日,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在其首屆“全國科創名匠”評選中,公布了獲獎名單,俞祁浩
打造新一代空天飛行器研發重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843.shtm今年12月,我國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誕辰112周年之際,站在新落成的長達167米、能復現每秒10公里超高速飛行速度的超級風洞前,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姜宗林向《中國科學報》表示:
打造新一代空天飛行器研發重器
今年12月,我國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誕辰112周年之際,站在新落成的長達167米、能復現每秒10公里超高速飛行速度的超級風洞前,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姜宗林向《中國科學報》表示:“錢學森在論述科學精神時曾說,是不是真正的創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別人沒有研究過的科學前沿問題。我們用這個獨立自主
密蘇里大學俞平教授到上海光機所交流
6月17日,由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聯合所團委共同組織的“上海光機所第四期青年創新科技論壇”舉辦。本次論壇邀請了密蘇里大學物理和天文學系俞平教授來所進行學術交流。青年創新促進會成員、青年職工及研究生參加了本次活動。 在上午的學術交流會上,俞平
專訪華人女科學家俞君英
2007年不僅讓iPS一炮而紅,也讓一位華人女科學家從幕后實驗室走了出來,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這位女科學家就是俞君英博士,有人稱她為華人生命科學界的驕傲,有人認為她是下一屆諾貝爾獎熱門獲獎者,然而她卻依然平平淡淡的進行著自己喜愛的科學研究,波瀾不驚。 近期俞君英和她的同事又獲得了iPS技術
“乙腦活疫苗之父”俞永新的堅持與夢想
身穿白大褂,85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俞永新說,他至今都無法忘記上世紀中葉全國乙腦流行時的情景。“那個時候醫院里腦炎病人很多,兒童醫院病房和過道里滿滿地都是生病的孩子”。 60多年之后,俞老的研究小組研制出的減毒活疫苗幫助把全國每年的乙腦發病人數由以往的最多17萬多降到萬人以下。 去年10月,該
俞文正:積“絮”力量,只為源頭凈水來
科研需要成果的激勵。如果成果能為老百姓謀福利,能與政府決策和社會發展結合起來,這個激勵對我而言是巨大的。我要抓緊時間、努力用最少的經費做出最好的成果,并將其回饋國家。 俞文正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俞文正有一個自己的網站。
郭永懷犧牲50周年-《力學學報》出版紀念專刊
12月5日是《力學學報》第二任主編郭永懷先生犧牲50周年紀念日。為弘揚郭先生的學術思想和科學精神,學習郭先生無私奉獻的愛國情懷,繼承郭先生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激勵廣大力學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勇擔使命,《力學學報》編委會組織出版“郭永懷先生犧牲50周年紀念專刊”,并圍繞郭先生所開創的研究方向共刊發
俞飚小組首次實現系列抗生素全合成
記者從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獲悉,該所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俞飚課題組在最新研究中,完成了抗生素A201A的首次全合成。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于《美國化學會志》。 自1928年英國科學家弗萊明發現青霉素以來,抗生素已成為人類發現抗菌、抗腫瘤和免疫抑制等藥物的主要來源。不同來源的抗生素往往結構
俞書宏代表:教育教學方式和模式仍需改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712.shtm“很多學生到了大學之后,學習的目的不太明確,對自己的興趣和將來的就業方向還是模模糊糊,甚至認為只要讀個書、拿個學位就行了,至于將來從事什么職業,仍然抱著一種‘到時候再說’的心態。盡管當
抗癌藥黑市調查-俞百萬年盈利來自何處
特效抗癌藥緊缺催生海外代購,患者購藥難甄別只能“靠口碑”,廠家稱部分假藥通過代購流入中國 新德里一藥商正向記者介紹產自孟加拉的黑盒泰瑞沙,但孟加拉廠家否認該藥出口印度。 一部《我不是藥神》,將“印度仿制藥代購”這一灰色買賣,從國內的癌癥患者圈推到了普通大眾面前:一面是很多國外的抗癌特效藥未能
俞偉躍任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711.shtm近日,教育部網站“教師工作司”頁面更新顯示,俞偉躍已任教師工作司司長。 據公開資料,俞偉躍2015年2月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副司長;2017年2月擔任中華人民共
廿年一劍、四代傳承:打造空天飛行器研發重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835.shtm■本報記者 甘曉今年12月,我國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誕辰112周年之際,站在新落成的長達167米、能復現每秒10公里超高速飛行速度的超級風洞前,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姜宗林向《中
俞敏洪: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的私立大學
排名前百位大學有40所以上私立大學,中國高教體系就比較健康了 中國民辦教育界知名人士、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10月25日語出驚人: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民辦大學還沒有出現。他認為,中國要提升高等教育的質量,必須引入私立大學,與公辦大學一起“兩條腿走路”。?俞敏洪在北京舉行的首屆新東方教育論壇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