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創新分區分類草原修復技術模式23項修復退化、沙化、鹽漬化草原
為完成好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把祖國北疆這道萬里綠色屏障構筑得更加牢固,內蒙古自治區在內蒙古植物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及產業化示范、“三化”草地改良綜合技術集成與示范、荒漠草原退化植被修復技術集成與示范、內蒙古草原生態大數據平臺構建與應用開發研究等自治區科技重大項目和課題的支持下,針對草原生態退化嚴重、鄉土草種匱乏、修復技術單一、可推廣模式少、產業化程度低等問題,以及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域廣、退化類型和程度復雜多樣,恢復路徑和條件各不相同等特點,以退化草原生態修復理論與技術創新及修復模式示范推廣為研究目標,聯合區內外7家單位,經過近7年的科技攻關,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 一是在生態修復關鍵技術研發和技術集成方面,內蒙古自治區科研團隊成功研發了沙化草地快速固定、鹽漬化草地土壤改良、補播植物近自然配比等草原生態修復核心技術,構建了基于生態大數據下的分區分類修復技術模式23項。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立地條件“天然草原”中各......閱讀全文
草原用科技應對氣候變化-氣象站里給草“體檢”
去年11月開始,正藍旗氣象局還向當地居住在通訊、交通不好地區的牧民發放了40個具有氣象預警功能的收音機。這種收音機不僅能夠收到所有正常的調頻節目,還能在當地氣象局發布緊急氣象預警信息時,第一時間收到。原理是在發布預警信息前,當地電臺先發射一組激活信號。如果牧民外出錯過預警廣播的發布,回來后按一下
央企建設水電站破壞唐布拉草原被叫停修復生態
塔勒德薩依水電站棄渣場生態修復后景象塔勒德薩依水電站棄渣場生態修復前景象? 水電站建設方在明渠邊坡上培植草皮。? ? ? ? 在新疆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和尼勒克縣有關部門的嚴格監督下,新疆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唐布拉草原因水電站建設而一度遭到嚴重破壞的生態環境得到了修復。這一事件折射出了新
需要重點強化北方農牧交錯帶荒漠化生態系統治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225.shtm 荒漠化是人為強烈活動與脆弱生態環境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產物,是人地關系矛盾的結果。荒漠化的實質是土地退化,是土地生物生產力下降,土地資源喪失和地表類似荒漠景觀的出現。1992年
治沙致富兩不誤-毛烏素沙漠治理的“鹽池”模式
地處寧夏東部、毛烏素沙漠南緣、陜甘寧蒙四省區交界地帶的鹽池縣,是中國灘羊之鄉、中國甘草之鄉、中國蕎麥之鄉,也是革命老區。鹽池縣干旱少雨、風大沙多,生態環境十分脆弱。 時下,鹽池縣四墩子和沙邊子鄉已入冬,但寧夏大學西北土地退化與生態恢復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寧夏農林科學院荒漠化治理所在此進行的
研究發現最佳荒漠草原植被恢復模式技術
荒漠草原植物種類貧乏,草叢低矮,生態系統穩定性差,一旦退化很難恢復。目前我國在退化地生態恢復方面雖然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主要恢復技術包括圍欄封育、補播、松土、淺耕翻、火燒、施肥、施秸稈或枯草等,這些草地植被恢復技術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交叉性、邊緣性等特點。但是,如何如針對退化草原特點、水土流失特征
研究人員揭三江源濕地退化機理-生態修復精準化
新華社西寧11月6日電(記者王大千)冬日的鄂陵湖濕地,陽光在已經枯黃的草甸鍍上了一層金光。大小湖泊之間,鳥兒倏忽飛過,藏野驢踏過結冰的灘涂低頭覓食。 這是記者近日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區的瑪多縣黃河源頭鄂陵湖濕地看到的美景。得益于青海大學和新西蘭奧克蘭大學共同完成的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三江源濕地類
生態修復擴大綠色版圖
修復前的銀川鳴翠湖銀川鳴翠湖修復后成為百萬只大型候鳥的棲息繁育之地修復前的杭州勝利河修復后的杭州勝利河美食街一景 生態修復織就了一片片郁郁蔥蔥的綠網,使神州大地的綠色版圖不斷擴大。據最新報道,10多年來,國家在三江源地區投入100余億元用于生態保護修復。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境內草地、林地長勢趨好,
河北到2015年建15個農業清潔生產示范區
11月28日,省農業廳印發的《關于著力改善農業發展環境著力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實施意見》提出,我省將圍繞解決面源污染、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草原生態恢復、生物資源多樣性保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方面,著力改善生態環境。到2015年全省農業清潔生產綜合示范區達到15個,農村清潔示范村垃圾和污水
發展現代草種業與草原生態保護修復理論迫在眉睫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936.shtm?“草業科學不僅關系國計民生,更關系人類命運。”近日,在全國草業科學院所長聯盟大會暨全國草學學科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蘭州大學教授任繼周發來賀信指出,如何結合生態建設、荒漠化防治
農業部印發《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規劃》
近日,農業部印發《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規劃(2016—2020年)》,對“十三五”時期切實加強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進行了謀劃設計,也是《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的配套規劃。 我國目前農業生態情況如何?未來將在哪些方面改善農業生態功能? 農業發展方式依然粗放,農業生
內蒙古呼倫貝爾改善草原環境構筑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作為北方重要的自然生態屏障,內蒙古呼倫貝爾以草原生態保護為先,連續十一年堅持退牧還草、生態獎補機制,實現了草原生態的良性演變。 盛夏8月,呼倫貝爾草原再度迎來八方游客。來自河南的耿秋萍第一次見到如此豐美的水草、密集的湖泊、壯闊的林海,不禁驚嘆連連。
北京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基本完成-近5年沙化土地減37萬畝
“無風一片沙,有風地搬家,每當風沙起,處處毀莊稼”。新世紀初本市沙塵暴肆虐,居民“談沙色變”。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市園林綠化局獲悉,近五年來,本市沙化土地面積減少37.26萬畝,全市境內的沙化土地基本被綠陰“吃掉”,北京沙化土地基本完成綜合治理。僅今年本市義務植樹的面積就達到5.8萬畝
青海光伏產業:經濟和生態效益雙顯現
“去年夏天,我被村干部告知可以去村子附近的光伏區放羊,這里以前全是沙地,誰能想到,如今綠草遍地,我們的羊群也有的吃。”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鐵蓋鄉哈汗土亥村的馬生興望著羊群高興地說。 馬生興所說的“沙地”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塔拉灘。中新社記者看到,放眼望去,一片藍色“海洋”映入眼簾,曾經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三定出爐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正式發布。全文如下: 第一條 根據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是
北京沙塵暴源將種植千余公頃堿蓬
中國荒漠化防治—查干諾爾生態治理項目簽約 ?北京沙塵暴源將種植千余公頃堿蓬?? 近日,韓國現代汽車、中國北京現代汽車、韓國環境保護組織“環境運動聯合”和內蒙古阿巴嘎旗人民政府在北京簽約中國荒漠化防治—查干諾爾生態治理項目,5年將投入15億韓元給當地的綠化工作,減緩沙化速度。?從2008年起,項目各
中國斥資15億元恢復青海湖環境
青海省省長宋秀巖5月26日宣布,正式啟動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項目,投資近16億元,在10年內最大程度恢復青海湖原生態。 這是青海省繼“三江源”生態保護項目后的第二個大型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 中國農業部畜牧司司長王智才說,這個項目的實施,將有效保護和恢復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逐步緩解青
錫林郭勒建立草原生態長效保護機制
圖為錫林郭勒牧草生長茂盛的大草原。 畜牧業如何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錫林郭勒草原既是世界四大天然草原之一,也是我國唯一被列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的國家級草原自然保護區,更是華北乃至全國重要生態屏障之一。 錫林郭勒盟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總面積20.3萬平方公里,其中草
京津風沙源實現林進沙退
黃俊毅從國家林業局京津冀和內蒙古林業生態建設座談會上獲悉:經過長期協同努力,京、津、冀、內蒙古4省份林業生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京津風沙源實現林進沙退。2009年至2014年5年間,內蒙古、河北等環京津風沙源地區沙化土地面積減少了4060平方公里,沙塵災害天氣逐步減少。 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
中央一號文件:將農村環境整治作為環保工作重點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日前正式公布。意見提出,要把農村環境整治作為環保工作的重點,加快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農村污水、垃圾處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意見指出,要搞好生態建設。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在江河源頭、湖庫
沙化土地“天空地”監測體系建設
近日,由國家林草局西北調查規劃院承擔的青海省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成效監測項目正式啟動。這一監測體系將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全自動荒漠生態觀測設備等技術手段,實現對封禁保護區的實時、可視、全面的監測,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為防沙治沙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青海省是我國重要的
2022中科羊草現場觀摩研討會舉行
6月20日,2022中科羊草現場觀摩研討會在北京和內蒙開魯縣舉行。共有來自全國林草相關單位、組織與高校、科研院所100余位代表參加線下會議。會議在線向廣大公眾開放直播,6000余人在線參加。會議由中國林學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草原研究中心主辦,內蒙古自治區開魯縣人民政府承辦,開魯縣小街基鎮人民政府
解讀中央一號文件:讓我們的水土“喘口氣”
解讀人:中央一號文件起草組成員 祝衛東 陳良彪 亮點一:注重農業資源永續利用 以解決好地少水缺的資源環境約束為導向,深入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逐步讓過度開發的農業資源休養生息,強調要促進生態友好型農業發展,加大生態保護建設
青島能源所合作開發牧草遺傳改良體系
羊草(Leymus chinensis)又名堿草,原產于我國的東北、俄羅斯的外貝加爾和蒙古。在我國羊草集中分布于東北平原、內蒙古草原、華北平原和山區以及黃土高原等地,屬于多年生禾本科根莖型草本植物。羊草具有產量高、品質好、耐鹽堿、抗干旱和抗寒冷等優點,是我國唯一出口創匯的禾本科牧草,曾被國家牧草
我國啟動首個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建設
新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建設暨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1月10日在青海省西寧市、玉樹藏族自治州同時啟動。工程涉及玉樹、果洛、黃南、海南4個藏族自治州的21個縣和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 相較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生態試驗區的治理面積由原來的15.23萬平方公里增加到39.5萬
馮起:野生中藥材保護迫在眉睫
發菜,一種形似發絲的菌類,因和“發財”同音而在我國備受青睞。 近年來,發菜價格的屢屢攀升,促使很多人不顧一切地沖進草原進行挖掘。 “內蒙古發菜產區面積約1.4億畝,食用發菜的濫采導致內蒙古草原約18%,也就是近15萬平方公里的草地出現退化。”近日,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所研究員馮起
創新種植技術實施5年讓羊草覆蓋度達80%以上
近日,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項目鹽堿地生態治理與高效利用大安示范區模式三“鹽堿化草地生產力提升與生態屏障構建模式”在白城市到保鎮舉行了現場觀摩會。東北師范大學教授王德利擔任現場測產專家組組長。模式負責人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東北地理所)研究員馬紅媛,對鹽堿化
土壤水分測定儀對天然草原牧區土壤水分的研究
天然牧草的生長、草場的退化以及土地沙化都受到土壤水分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舉足輕重的。隨著這幾十年來的生產與發展,導致了氣候的變化。這種變化導致了草原牧區的干旱化加劇,并且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土壤水分含量是衡量干旱程度的重要指標,所以分析土壤水分變化與氣候的關系,對草原生態系統以及草原區水量平
關注生物多樣性:堅持長期研究的科學家太少了
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青海省林業廳聯合舉辦的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研討會上,大家對很多問題的爭論非常激烈。比如,鼠兔泛濫究竟是草原退化的原因,還是草原退化導致了鼠兔增加?支持者認為,正是鼠兔的增加讓草原“千瘡百孔”,因此支持滅鼠兔。但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長趙新全卻要為鼠兔“翻案”:“
關注生物多樣性:堅持長期研究的科學家太少了
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青海省林業廳聯合舉辦的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研討會上,大家對很多問題的爭論非常激烈。比如,鼠兔泛濫究竟是草原退化的原因,還是草原退化導致了鼠兔增加?支持者認為,正是鼠兔的增加讓草原“千瘡百孔”,因此支持滅鼠兔。但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長趙新全卻要為鼠兔“翻案”:“高原鼠兔的
中國最大生態移民工程謀求破解“謀生出路”難題
長江、黃河、瀾滄江蜿蜒流過,著名的星宿海再次波光粼粼,有“中華水塔”之稱的三江源地區再現生機。5年來在這一地區實施的生態治理工程見到成效。為此,5萬生態移民陸續從三江源地區搬出。 目前,移民搬遷已近尾聲,專家指出,三江源生態移民不是簡單的農牧民“位移”,平衡生態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