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實現膠體量子點在液體中的放大自發輻射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凱豐、杜駿團隊在膠體量子點多激子動力學與光增益研究中取得進展。該團隊與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研究團隊合作,開發了體積緊湊的“俄歇抑制”型膠體量子點,在量子點溶液中觀測到了準連續光泵浦下的放大自發輻射現象。 膠體量子點是一種溶液中制備生長的半導體納米晶體。它具有成本低廉、發光效率高、發光波長連續可調、吸收截面大等特點,本應是一種理想的液體激光增益介質,有望取代常用的有機染料分子。然而,膠體量子點帶邊存在至少二重的能級簡并,需要被激發至雙激子態或更高階的多激子態才能實現粒子數反轉。由于多激子態會發生超快的非輻射俄歇復合過程,使得一般量子點的光增益壽命被限制在皮秒量級。2000年,國際上報道了量子點薄膜中的放大自發輻射現象,薄膜中的高堆積密度有利于縮短光學放大的建立時間,能夠在皮秒級別的光增益衰退之前實現自發輻射的光學放大。自此之后的二十幾年內,研究人員都遵循這一研究范式,致力于研發......閱讀全文
膠體量子點單光子輻射研究取得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898.shtm
膠體量子點激光二極管問世
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已將精心設計的膠體量子點結合到一種新型LED中,該新型LED包含集成的光學諧振器,從而使LED能夠充當激光器。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可操作的LED,該LED還可以用作光泵浦的低閾值激光器。為了實現這些目標,他們將光諧振器直接集成到LED架構中,而不會阻礙電荷載
研究實現膠體量子點在液體中的放大自發輻射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凱豐與研究員杜駿團隊在膠體量子點多激子動力學與光增益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團隊與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Victor Klimov團隊合作,開發了體積緊湊的“俄歇抑制”型膠體量子點,在量子點溶液中觀測到了準連續光泵浦下的放大自發輻射現象。相關成果發表在《先
研究實現膠體量子點在液體中的放大自發輻射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凱豐、杜駿團隊在膠體量子點多激子動力學與光增益研究中取得進展。該團隊與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研究團隊合作,開發了體積緊湊的“俄歇抑制”型膠體量子點,在量子點溶液中觀測到了準連續光泵浦下的放大自發輻射現象。膠體量子點是一種溶液中制備生長的半導體納米晶體。它
研究實現膠體量子點在液體中的放大自發輻射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凱豐、杜駿團隊在膠體量子點多激子動力學與光增益研究中取得進展。該團隊與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研究團隊合作,開發了體積緊湊的“俄歇抑制”型膠體量子點,在量子點溶液中觀測到了準連續光泵浦下的放大自發輻射現象。 膠體量子點是一種溶液中制備生長的半導體納米
膠體量子點的激子型布洛赫西格特位移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與副研究朱井義團隊,在膠體量子點超快光物理研究中再獲新進展。該研究觀測到CsPbI3量子點在紅外飛秒脈沖作用下的布洛赫-西格特位移,并揭示了激子效應對相干光學位移的調制作用。 強光場能夠對物質的光學躍遷產生調制,例如旋波近似下的
硅基膠體量子點片上發光研究新進展
PbS膠體量子點(CQDs)由于具有帶隙寬、可調諧及溶液可加工性強等優點,廣泛應用于氣體傳感、太陽能電池、紅外成像、光電探測及片上光源的集成光子器件中。然而,PbS CQDs普遍存在發射效率低和輻射方向性差的問題,因而科學家嘗試利用半導體等離子體納米晶或全介質納米諧振腔來增強PbS CQDs的近
膠體量子點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創紀錄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18日報道,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材料學》雜志上撰文指出,他們使用無機配位體替代有機分子來包裹量子點并讓其表面鈍化(不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研制出了迄今轉化效率最高(達6%)的膠體量子點(CQD)太陽能電池。 吸光納米粒子量子點是納
觀測到膠體量子點的激子型布洛赫—西格特位移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凱豐與副研究員朱井義團隊在膠體量子點超快光物理研究中再獲新進展。團隊觀測到CsPbI3量子點在紅外飛秒脈沖作用下的布洛赫—西格特位移,并揭示了激子效應對相干光學位移的調制作用。上述工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強光場能夠對物質的光學躍遷產生調制,例如旋
我所實現膠體量子點自旋的室溫超快相干操控
近日,我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研究組(1121組)吳凱豐研究員團隊在量子點自旋光物理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率先實現了室溫下對低成本溶液法制備的膠體量子點的自旋相干操控。這一成果在量子信息科學、超快光學相干操控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量子信息技術是指以微觀粒子(或準粒子)的量子態表示信息,并利用量子力學原理
大連化物所:膠體量子點超快光物理又有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與副研究朱井義團隊,在膠體量子點超快光物理研究中再獲新進展。該研究觀測到CsPbI3量子點在紅外飛秒脈沖作用下的布洛赫-西格特位移,并揭示了激子效應對相干光學位移的調制作用。 強光場能夠對物質的光學躍遷產生調制,例如旋波近似下的光學
觀測到膠體量子點的激子型布洛赫—西格特位移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凱豐與副研究員朱井義團隊在膠體量子點超快光物理研究中再獲新進展。團隊觀測到CsPbI3量子點在紅外飛秒脈沖作用下的布洛赫—西格特位移,并揭示了激子效應對相干光學位移的調制作用。上述工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強光場能夠對物質的光學躍遷產生調制,例如旋波
膠體量子點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創新紀錄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30日(北京時間)報道,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和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的科研人員稱,借助在膠體量子點(CQD)薄膜領域獲得的突破,他們利用低價材料制成了迄今為止效率最高的膠體量子點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可達7%。這比此前同類電池的轉化效率提升了37%,創造了新的
我所觀測到膠體量子點的激子型布洛赫—西格特位移
近日,我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研究組(1121組)吳凱豐研究員與朱井義副研究員團隊在膠體量子點超快光物理研究中再獲新進展,觀測到CsPbI3量子點在紅外飛秒脈沖作用下的布洛赫—西格特位移,并揭示了激子效應對相干光學位移的調制作用。 強光場能夠對物質的光學躍遷產生調制,例如旋波近似下的光學斯塔克效應和
科學家觀測到膠體量子點的激子型布洛赫西格特位移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與副研究朱井義團隊,在膠體量子點超快光物理研究中再獲新進展。該研究觀測到CsPbI3量子點在紅外飛秒脈沖作用下的布洛赫-西格特位移,并揭示了激子效應對相干光學位移的調制作用。 強光場能夠對物質的光學躍遷產生調制,例如旋波近似下的
碳點和碳量子點的區別
一、含義不同:量子點一般是從鉛、鎘和硅的混合物中提取出來的,但這些量子點一般有毒,對環境也有很大的危害。所以科學家們尋求在一些良性的化合物中提取量子點。相對金屬量子點而言,碳量子點無毒害作用,對環境的危害很小,制備成本低廉。它的研究代表了發光納米粒子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二、用途不同:碳點(CDs
量子點控制方法找到
據來自劍橋大學的消息,該校研究人員日前找到了能夠控制半導體量子點中原子核排列的方法,從而為開發量子存儲器提供了可行途徑。 量子點是由數千個原子組成的晶體,每一個原子都與被捕獲的電子發生磁相互作用。如果不干涉的話,這種擁有核自旋的電子相互作用,限制了電子作為量子比特(量子位)的作用。劍橋大學卡文
量子點是什么技術
量子點實際上是納米半導體。通過施加一定的電場或光的壓力,這些納米半導體材料,它們會發出特定頻率的光,這種半導體的頻率變化,通過調節納米半導體的大小可以控制它發出的光的顏色,由于納米半導體具有有限的電子和空穴(電子眼)的特點,這一特點在本質上是相似的原子或分子被稱為量子點。量子點是重要的低維半導體材料
量子點LED應用方案
應用背景量子點發光二極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簡稱QLED)是一種以量子點為發光層的電致發光器件,其結構和發光原理與有機發光二極管相似。量子點(Quantum dots,簡稱QD)是一類納米尺寸的半導體材料,通常呈膠體狀態,常見的
量子點生物應用指南
量子點是尺寸在 1-100 納米的半導體材料(包括Ⅱ-Ⅵ族,Ⅲ-Ⅴ族,Ⅳ族等),具有明顯的量子效應。與傳統的有機熒光染料相比,具有靈敏度高,穩定性好,熒光壽命長等優勢。量子點的特殊的光學性質使得它在光化學、分子生物學、醫藥學等研究中有極大的應用前景。量子點最有前途的應用領域就是作為熒光探針應用于生物
量子點表征,最新Nature
理解和控制開放量子系統中的退相干、實現長相干時間對量子信息處理是至關重要的。盡管目前單個系統上已經取得了巨大進展,單自旋的電子自旋共振(ESR)被證明具有納米級別的分辨率,但要進一步理解許多復雜固態量子系統中的退相干需要將環境控制到原子級別,這可能要通過掃描探針顯微鏡的原子/分子表征和操作能力實
上海微系統所等在硅基膠體量子點片上發光研究中獲進展
PbS膠體量子點(CQDs)由于具有帶隙寬、可調諧及溶液可加工性強等優點,廣泛應用于氣體傳感、太陽能電池、紅外成像、光電探測及片上光源的集成光子器件中。然而,PbS CQDs普遍存在發射效率低和輻射方向性差的問題,因而科學家嘗試利用半導體等離子體納米晶或全介質納米諧振腔來增強PbS CQDs的近紅外
碳量子點有哪些應用
碳量子點還是比較好的,石墨烯量子點在量子點的應用中比較有前途。具體有哪些應用主要看量子點的具體效應,針對不同的效應它的用途就不同。從大的方向來講,量子點的應用主要有太陽能電池、發光器件、光學生物標記等領域。合成方法同樣也有很多,比較常見的有水熱合成法、膠束合成法以及半導體微電子加工技術、外延生長模式
“類比引力”大發現,超導量子芯片與霍金輻射及量子糾纏
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的一類特殊天體。20世紀70年代初霍金、貝肯斯坦等的研究表明黑洞具有熱力學性質:黑洞具有正比于其視界面積的熵;黑洞會以熱輻射的形式向外輻射粒子,其輻射溫度正比于其表面引力;黑洞的質量、熵和溫度等滿足熱力學第一定律。黑洞的熱力學揭示了引力的量子效應。因而普遍認為,黑洞是
院士出力,攻克量子點材料難關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杜江峰院士、樊逢佳教授等人與其他科研人員合作,在量子點合成過程中引入晶格應力,調控量子點的能級結構,獲得了具有強發光方向性的量子點材料,此材料應用在量子點發光二極管(QLED)中有望大幅提升器件的發光效率。這一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科學進展》雜志
JACS:“量子點”助力RNA干擾技術
15年前,科學家發現了一種阻礙基因表達路徑的方法——RNA干擾(簡稱RNAi)。這項榮膺2006年諾貝爾獎的發現承載著醫學科學的迫切希望,它可以通過沉默基因來阻礙特定蛋白制造,從而達到疾病治療的效果。不過到目前為止,RNA干擾技術很難在活體細胞中取得應用。 圖片說明:由不同尺寸的相同物質構成的
量子點:現狀、機遇和挑戰(三)
創業浪潮既然是功能材料,只是好看是不行的。美國年輕學子和中國的年輕學者有一點頗不一樣。如果他們認為一項技術有用,博士畢業后(甚至不等到畢業)就去開公司創業。這就是名校畢業生,他們去創業、給別人提供就業機會。中國高等教育在這個方面值得反思,如何教育學生不成為社會就業負擔,而是成為創業者?第一家有影響的
繽紛量子點:繪制絢麗納米世界
蒙吉·巴文迪(左)、路易斯·布魯斯(中)和阿列克謝·葉基莫夫(右)因“量子點的發現與合成”榮獲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 一旦物質的大小達到百萬分之一毫米級別,就會產生挑戰人類直覺的奇怪現象——量子效應。 假設一場魔法將我們生活中的一切縮小到納米尺寸,那我們將收獲五光十色的世界:小小的金耳環可能
量子點材料:現狀、機遇和挑戰
量子點屬于一大類新材料——溶液納米晶中的一種。溶液納米晶具有晶體和溶液的雙重性質,量子點是其中馬上具有突破性工業應用的材料。 與其他納米晶材料不同,量子點是以半導體晶體為基礎的。尺寸在1~100納米之間,每一個粒子都是單晶。量子點的名字,來源于半導體納米晶的量子限域效應,或者量子尺寸效應。當半
量子點:現狀、機遇和挑戰(二)
從發端到熱潮量子點領域的發端,大約在70年代末。當時,西方國家的化學家受石油危機的影響,想尋找新一代能利用太陽能的光催化和光電轉換系統。借鑒半導體太陽能電池的原理,化學家們開始嘗試著在溶液中制備半導體小晶體,并研究它們的光電性質。有代表性的人物,包括美國的BARD和BRU、前蘇聯的Ekimov、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