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科學家發現了一種阻礙基因表達路徑的方法——RNA干擾(簡稱RNAi)。這項榮膺2006年諾貝爾獎的發現承載著醫學科學的迫切希望,它可以通過沉默基因來阻礙特定蛋白制造,從而達到疾病治療的效果。不過到目前為止,RNA干擾技術很難在活體細胞中取得應用。 圖片說明:由不同尺寸的相同物質構成的量子點,會發出不同顏色的光。 (圖片來源:Xiaohu Gao,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美國華盛頓大學和埃默里大學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首次成功利用“量子點”(quantum dots)技術解決了這一問題。研究證實,新技術向細胞內導入小分子干擾RNA(siRNA)的效率是現有方法的10至20倍。相關論文在線發表于《美國化學會志》(JACS)。 論文作者之一、華盛頓大學助理教授Xiaohu Gao說,“我們相信這會對siRNA輸運領域產生重要影響。”另一位作者、佐治亞理工和埃默里大學教授聶書明......閱讀全文
截至2019年8月26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17篇文章,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18篇,Nature 發表了53篇,Science 發表了46篇; 按是否有合作單位劃分:其中有54篇文章由獨立的一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于 2016 年正式落地中國,次年,“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Innovators Under 35)中國榜單正式發布!四年成長、四屆榜單,我們持續關注和發掘中國科技發展中不斷崛起的新興力量。從實驗室里最新的技術研發成果,到各前沿領域的科技創業者們所取得的里程碑式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 IV通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結束了,iNature盤點了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發表的成果,我們發現總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體介紹如下: 4-6月發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王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BGI 張國捷及丹麥哥本哈根
5月份即將結束了,5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Science:重磅!開發出延緩癌細胞生長的新方法 doi:10.1126/science.aai9372 癌癥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疾病,但是它的定義是相當簡單的:細胞發生異常和不受控制
“十大科學新聞”評選是《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雜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頭戲,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學領域的重大事件進行的一次全面盤點。經過專業編輯和專家團隊的商討,《環球科學》初步挑選出了30條候選新聞,接受網友的點評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 9月2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2018年11月,中國科學家賀建奎聲稱世界上首批經過基因編輯的嬰兒-一對雙胞胎女性嬰兒---出生。他利用一種強大的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對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進行修改,使得她們出生后就能夠天然地抵抗HIV感染。這也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這條消息瞬間在國內外網站上迅速發酵,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10月10日-13日,國內分析測試行業影響力最大的展會——BCEIA2017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展出當今國內外分析測試領域的前沿技術和先進儀器設備。本次展會上,組委會頒布了BCEIA 2017新產品獎,共計22家國產儀器廠商、74個產品。其中獲獎最多的廠商是賽默飛
這些技術為研究人員插上前進的翅膀。 熒光標簽和光片成像相結合,產生超分辨率圖像。圖片來源:Wesley R. Legant 生物物理學家Joerg Bewersdorf說,2006年是熒光顯微鏡學的奇跡之年。而與之相媲美的另一個年份是1905年,當時愛因斯坦以相對論、量子論和原子物理學變革
15年前,科學家發現一種可以阻止特定基因表達的方法,并因此在2006年贏得諾貝爾獎。該發現就是活細胞內的RNA干擾(RNAi)現象,給醫療科學帶來誘人的希望,不過迄今為止該技術仍難以得到應用。現在,美國華盛頓大學與埃默里大學的科學家通過使用一種稱為“量子點”的納米技術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這項技術比
編者按 在人類與癌癥的斗爭中,有一半的勝利是得益于早期檢測。而納米技術的出現,又使得癌癥的診斷更早更準確,并可用于治療監測。宣澤生物作為全球第一家從事基于蛋白納米孔道的單分子檢測技術進行癌癥超早期檢測的公司,一直在積極地推動這一創新技術的臨床應用。近日,生物探索有幸采訪了公司首席科學家Fa
蛋白質,英文名稱“protein”,是生物體中廣泛存在的一類生物大分子,也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時值春暖花開,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尋訪,本報記者在這里看到的“蛋白質”,不僅充滿科學的奧妙和神奇,而且彰顯出其應有的活潑、活性與活力,恍若走進一所“夢工廠”。那么
從氣候變化到基因編輯倫理,研究人員在2015年解決了很多棘手的問題。他們還作出了重要發現,包括冥王星上的冰山、量子怪誕性的證據以及關于細胞內分子機制的細節。 通往巴黎之路 今年,全世界開始認真對待氣候變化。隨著12月聯合國氣候峰會在法國巴黎舉行,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均首次承諾控制或減少溫室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
發光免疫分析是一種靈敏度高、特異性強、檢測快速及無放射危害的分析技術。70年代末以來得到了迅速發展,目前在國際上已經實現商品化和產業化的發光免疫分析產品,基本上可以分為:化學發光、時間分辨熒光(也稱時間延遲光致發光)、電化學發光(也稱場致發光和電致發光)幾種。 &n
免疫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對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一般的酶免檢測技術已逐漸無法適應這種形勢的需要。現今發展的主流已不再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測定方法(避免污染環境及對人體損害),而是轉向于能在任何地方操作的快速均相和固相測定,最終趨向于能夠檢測到皮克或10負18摩爾級的、非同位素的、自動或半自動的實驗室測定
1015201101100調控配體呈遞培養高侵襲性的癌細胞用于開發高效靶向抗腫瘤納米載體的研究帥心濤中山大學邊黎明香港中文大學1025201101102涂層下航空鋁合金在海洋環境下的局部腐蝕演化規律及機理劉法謙中山大學鄒芳鑫香港理工大學1035201101108綠化海綿城市:利用城市植物實時評估蓄洪
截止2019年10月10日,浙江大學在Cell,Nature及Science上發表了7篇重要研究成果,iNature系統總結了這些成果: 【1】高熵合金是一類材料,其中包含五個或更多近似等原子比例的元素。它們非常規的成分和化學結構有望實現前所未有的機械性能組合。這類合金的合理設計取決于對幾乎無
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志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于當地時間16日表示,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mRNA-1273”)當天在西雅圖開始首次臨床試驗。首批接種疫苗的志愿者有45人,均為18至55歲的健康成年人,其中4人在16日接受注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發布消息開始臨床試驗。/NIH網站“臨床試驗的啟動速度之快,創下紀錄。”
編 號 論文題目 作 者
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志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圖片
在一片恐慌與焦慮中,甲型H1N1流感持續升級,流感疫情呈迅速蔓延之勢,隨著疫區人口的頻繁流動,宛如漣漪般開始向全球波及。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SARS留給公眾的記憶依然盤桓不去,在甲型H1N1流感面前,中國嚴陣以待的規模并不陌生。 然而,對于這個幽靈殺手,我們的了解有多少?面對它,我們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點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生物化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生物化學家Jennifer Doudna,以表彰其在基因編輯方面做出的杰出貢獻。 CRISPR技術自問世以來,就一直被諾獎候選的光環所圍繞。為了CRI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時至歲末,轉眼間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20年,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里,科學家們在癌癥檢測領域取得了多項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本年度科學家們在癌癥檢測研究領域取得的重磅級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1】J
豉汁蒸鳳爪端上桌后,一個小女孩頑皮地用筷子噠噠地敲打著餐桌。一位穿著Polo衫和牛仔褲的男士,正在和自己的小女兒、妻子和母親享用著廣式點心。在波士頓唐人街這個喧鬧的餐廳,沒人會多瞄一眼這位男青年。 沒人能猜到,34歲的張鋒會是這一代人中公認的最具轉化能力的生物學家,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在兩個領域
1. 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艷麗/章新政課題組從結構上揭示Cas13a切割RNA機制 doi:10.1016/j.cell.2017.06.050 CRISPR/Cas系統是目前發現存在于大多數細菌與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種免疫系統,被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在CR
來自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英國牛津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DEAD-box家族蛋白中兩個成員:UAP56和Vasa在piRNA生成和功能行使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指出了一種新型核周轉錄沉默機制。相關成果公布在Cell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分別是麻省大學醫學院生物信息學和整合生物學部的翁志萍
糖尿病是現代社會的高發代謝疾病,發病的原因包括遺傳因素以及環境的影響等等。這一期為大家帶來的是最近在糖尿病的研究與藥物研發領域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ure:重磅!中國科學家解析出一種B類G蛋白偶聯受體全長結構,有助開發出新的2型糖尿病藥物doi:10.1038/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