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功繪制全新獼猴腦網絡組圖譜
獼猴作為研究人類認知功能機制和模擬人類腦部疾病的理想模型,其在遺傳學、生理學和腦結構上與人類高度相似。近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團隊延續了“基于腦連接信息繪制圖譜”的這一思想,繪制出全新的獼猴腦網絡組圖譜,這一成果日前在《科學通報》發表。△研究總體思路全新的獼猴腦網絡組圖譜不僅對腦區進行了合理且精細的分區,還詳細描述了每個腦區亞區之間的宏觀連接。作為可靠的參考系統,它能夠有效地整合多尺度腦圖像和多組學信息,從而繪制出多模態跨尺度的獼猴腦圖譜。獼猴腦網絡組圖譜作為一套描繪獼猴腦部空間組織架構的全景式腦圖譜,將克服現有圖譜的諸多缺陷,包括僅針對特定解剖區域、僅有單一模態信息等局限性。同時,基于相同理論與方法繪制的人類和獼猴腦網絡組圖譜將為從猴腦獲得的信息和知識有效地遷移到人腦發揮關鍵作用。△獼猴腦網絡組圖譜研究團隊目前正在持續收集數據,以進一步完善獼猴腦網絡組圖譜,并增加額外的神經示蹤和組織切片染色圖像。另外,腦網......閱讀全文
全新獼猴腦網絡組圖譜繪成
作為研究人類認知功能機制和模擬人類腦部疾病的理想模型,獼猴在遺傳學、生理學和腦結構上與人類高度相似。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在獼猴腦部空間組織架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繪制出全新的獼猴腦網絡組圖譜。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科學通報》雜志。目前,大量腦科學研究將獼猴等非人靈長
我國成功繪制全新獼猴腦網絡組圖譜
獼猴作為研究人類認知功能機制和模擬人類腦部疾病的理想模型,其在遺傳學、生理學和腦結構上與人類高度相似。近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團隊延續了“基于腦連接信息繪制圖譜”的這一思想,繪制出全新的獼猴腦網絡組圖譜,這一成果日前在《科學通報》發表。△研究總體思路全新的獼猴腦網絡組圖譜不僅對腦
腦圖譜與類腦智能前沿論壇舉辦
論壇現場 海南大學供圖 12月27日,“CSIG圖像圖形中國行”走進海南大學,并舉辦腦圖譜與類腦智能前沿論壇。 國防科技大學教授胡德文、北京大學教授彭宇新、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蔣田仔、北京大學教授林宙辰、海南大學教授殷明、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劉勇等受邀在會上作報告。中國科學院院士、海
獼猴大腦皮層單細胞空間分布圖譜發布
由860億個神經元組成的人類大腦,就像一座結構精巧的迷宮。為了繪制出這座迷宮的地圖,腦科學家們將目光聚焦在獼猴——這種與人類最接近的靈長類模式動物上,它的大腦包含超過60億個神經元。 7月12日23時,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聯合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臨港實驗室
獼猴大腦皮層單細胞空間分布圖譜發布
由860億個神經元組成的人類大腦,就像一座結構精巧的迷宮。為了繪制出這座迷宮的地圖,腦科學家們將目光聚焦在獼猴——這種與人類最接近的靈長類模式動物上,它的大腦包含超過60億個神經元。 7月12日23時,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聯合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臨港實驗室
“流體智力”相關腦區圖譜繪成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領導的一個團隊已繪制出一個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無需先前經驗(流體智力)的大腦腦區圖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大腦》雜志上。 流體智力可以說是人類認知的決定性特征。它預測教育和職業成功、社會流動性、健康和長壽。它還與記憶力等許多認知能力相關。流體智力被認為是涉及“主動思維”的一個關鍵
果蠅幼蟲完整“腦圖譜”繪制完成
3月20日電 一個國際科研團隊日前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說,他們繪制出了果蠅幼蟲腦部的完整連接組,即包含所有神經元及其連接狀況的線路圖。這是第一份完整的昆蟲“腦圖譜”,將成為神經科學研究的重要工具,并可能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參考。 英國劍橋大學、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經過12
武漢植物園構建獼猴桃高密度遺傳圖譜
獼猴桃富含果實維生素C、膳食纖維和多種礦物營養,被譽為“水果之王”。獼猴桃屬具有 54 個種,21 個種下分類群,遺傳多樣性豐富,而商業栽培品種中主要為中華獼猴桃。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對高品質、新品種獼猴桃的需求顯著增加。獼猴桃為功能性雌雄異株多年生果樹,在傳統育種中面臨著占地面積大
腦也能再生?《科學》封面現首個腦再生時空圖譜
2022年9月2日,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主導完成的首個蠑螈腦再生時空圖譜以背靠背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于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這也是全球首個腦再生時空圖譜。 研究團隊基于華大時空組學Stereo-seq技術,系統解析并比較了蠑螈腦發育和再生過程,找到了蠑螈腦再生過程中的關鍵神經干細胞亞群,描繪了此
科學家解析獼猴大腦微米分辨率三維結構
7月26日,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教授畢國強、劉北明,與副研究員徐放帶領深圳理工大學/深圳先進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團隊,通過自主研發的高通量三維熒光成像VISoR技術和靈長類腦圖譜繪制SMART流程,并與中
科學家深度解析腦功能聯接圖譜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王征研究組通過利用宏觀腦功能聯接圖譜中隱含的結構化信息,為研究腦影像學生物標記提供了一種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國際學術雜志《醫學成像》。 近年來,機器學習在人工智能、互聯網等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也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解決生物醫學問題。機器學習分類算法不僅
深腦刺激圖譜有助改進神經疾病療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953.shtm ???帕金森病(綠色)、肌張力障礙(黃色)、圖雷特綜合征(藍色)和強迫癥(紅色)的腦環路受到影響。插圖顯示基底神經節深腦刺激的最佳靶區。圖片來源:芭芭拉·霍蘭德/柏林夏里特醫
深腦刺激圖譜有助改進神經疾病療法
《自然·神經科學》23日發表的一項神經科學研究顯示,使用腦深部電刺激(DBS)繪制功能失調的腦環路圖譜,將有助于改進特定神經疾病的療法。研究結果有助于引領人們認識導致這類疾病的腦環路,從而推動發現進一步治療的潛在靶點。 DBS需要通過手術在腦內植入電極,“拯救”功能失常的腦網絡。對丘腦底核(丘
轉基因獼猴與部分自閉癥患者的腦功能網絡異常相似
4月8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征研究組在《神經科學雜志》發表了題為MECP2 duplication causes aberrant GABA pathways, circuits and behaviors
科學家建立大樣本獼猴腦影像標準化模型
近日,Cerebral Cortex在線發表題為Normative Analysis of Individual Brain Differences Based on a Population MRI-Based Atlas of Cynomolgus Macaque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
獼猴大腦皮層細胞類型分類樹發布
大腦由哪些細胞組成、這些細胞的空間分布有什么規律,是腦科學的基本問題。7月12日,中國科學家在國際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題為《單細胞空間轉錄組揭示獼猴大腦皮層的細胞類型組成及分布規律》的研究論文,發布了獼猴大腦皮層單細胞空間分布圖譜,為進一步研究各類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提供了分子細胞基礎。 此項研
我國首次舉辦國際腦圖譜學會科學年會
第18屆國際腦圖譜學會科學年會6月10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這是我國首次承辦該年會,由北京大學具體承辦。 年會將持續到14日結束,近2500名來自世界各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的腦圖譜與相關交叉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深入討論人類腦功能研究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國際腦圖譜學會成立于1
迄今最大果蠅全腦連接體圖譜公布
科技日報北京12月5日電 (記者劉霞)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近日報道,英國研究人員繪制出了果蠅幼蟲大腦內3013個神經元和544000個突觸的完整圖譜,是迄今最大的全腦連接體,為描述小鼠和人類等更復雜動物的大腦奠定了基礎。這一圖譜也有助于研究人員了解信號在果蠅大腦內如何傳播、大腦內不同區域如何相互作
B類先導專項“腦功能聯結圖譜與類腦智能研究”結題驗收
8月31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B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腦功能聯結圖譜與類腦智能研究”結題總體驗收會議。總體驗收專家組由中科院院士王志珍、賀福初、趙國屏、強伯勤、張鈸、郭雷等來自科研機構、高校、醫院的科技專家,以及來自科學技術部、財政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國家有關部門的管
中國科學家成功將人類腦基因插入到獼猴基因組中
近日,《National Science Review》刊登了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科學家,通過將參與大腦生長的人類基因插入到猴子的基因組中,制造出了多個轉基因獼猴的實驗。在文章中,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如何在獼猴出生后對其進行相關的實驗。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今生物學家開始在人類機體中利用基
上海生科院合作研究深度解析腦功能聯接圖譜
5月8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王征研究組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Discriminative Structured Feature Engineering for Macroscale Brain Con
-Science:一幅腦內的甲基化圖譜
我們基因的表達可能會受到我們DNA上的特定標記的影響,例如那些通過對特定核苷酸堿基對的甲基化而被賦予的標記——這一過程被稱為表觀遺傳學過程。科學家們現在提出了一個詳細的圖譜用以闡釋在發育中的哺乳動物大腦中的甲基化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及在我們的神經環路正在成形時,DNA甲基化
科學家解析本能恐懼的腦功能聯接圖譜
4月9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發表了來自中國科學院腦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包括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王立平課題組、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徐富強課題組、生物物理研究所陳霖團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國強課題組、昆明動物研究所徐林課題組和胡新天課題組聯合合作的研究論文Processing
獼猴自學砸堅果
泰國南部的獼猴開始了一項新傳統。在至少1個世紀的時間里,它們就在利用簡單的石制工具敲碎海邊的貝殼。現在,這些獼猴開始用石頭砸開內陸的油棕櫚果仁。這項發現意味著,它們可能是第一批開始將石器技術用到新生態位的非人靈長類動物。 工具使用在動物王國很普遍,但僅有少數動物將利用石頭工具發展為一種常態。在
2020年我國將繪成斑馬魚全腦介觀圖譜
“到2020年完成有20萬個神經元的斑馬魚全腦介觀圖譜的繪制。”5月2日,香山科學會議召開“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國際合作計劃特別會議,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介紹,中國科學家將從模式動物斑馬魚入手從全腦尺度上解讀腦工作原理,利用期間形成的腦科學研究技術,進一步于
自動化所等繪制全新人類腦圖譜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蔣田仔團隊聯合國內外其它團隊通過6年的努力,成功繪制出全新的人類腦圖譜:腦網絡組圖譜。該圖譜包括246個精細腦區亞區,以及腦區亞區間的多模態連接模式,突破了100多年來傳統腦圖譜繪制思想,引入了腦結構和功能連接信息對腦區進行精細劃分和腦圖譜繪制的全新思想和方
中國科學家繪制出全新人類腦圖譜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蔣田仔團隊聯合國內外其它團隊通過6年的努力,成功繪制出全新的人類腦圖譜:腦網絡組圖譜。該圖譜包括246個精細腦區亞區,以及腦區亞區間的多模態連接模式,突破了100多年來傳統腦圖譜繪制思想,引入了腦結構和功能連接信息對腦區進行精細劃分和腦圖譜繪制
中國科學家繪制出全新人類腦圖譜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蔣田仔團隊聯合國內外其它團隊通過6年的努力,成功繪制出全新的人類腦圖譜:腦網絡組圖譜。該圖譜包括246個精細腦區亞區,以及腦區亞區間的多模態連接模式,突破了100多年來傳統腦圖譜繪制思想,引入了腦結構和功能連接信息對腦區進行精細劃分和腦圖譜繪制的全新思想和方法,
研究人員繪制首張自殘行為相關腦區圖譜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劉北明、畢國強與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研究員徐林等合作,揭示了情緒調節自殘行為的神經機制。相關成果發表在《神經科學期刊》上。 自殘行為通常伴隨著與應激相關的精神疾病出現。青少年自殘的發病率較高。但迄今為止,自殘行為的神經環路機制仍不清楚。 合作團隊建立了一種新型的自殘動物
科學家繪制出腦前額葉發育單細胞圖譜
?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曉群課題組、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杰課題組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張軍課題組合作,繪制出人腦前額葉胚胎發育過程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并對其中關鍵的細胞類型進行了系統功能研究,為繪制完整的人腦細胞圖譜奠定重要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