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子宮內膜異位性不孕的食療介紹
1、谷類、豆類、薯類作為主食,均可食用,無需避免。 2、子宮內膜異位癥食療在蔬菜之中,油菜、薺菜、莧菜、海帶、黃瓜、絲瓜、冬瓜、茄子、韭白、竹筍、蓮藕均屬涼性,在月經前后少食為好,尤不可生食。蔥白除風散寒,疏通肝經,食之有益。木耳有和血之功,亦可多食。 3、多食用補虛益氣食品。可以助氣行血,能有緩解疼痛之效。子宮內膜異位癥氣血虛少者尤為適宜。 4、蔥白除風散寒,疏通肝經,食之有益。木耳有和血之功,亦可多食。 5、家禽家畜、蛋乳、魚鮮一般均可食用,氣血虛少者用以益氣養血效果較好。 6、干果不忌,可隨時食用。養生行血,核桃溫陽,大棗、桂圓益氣養血,更為適用。 7、酸澀收斂之品,易導致瘀氣滯血,應予避免。辛溫發散,利于行通,可食:但不宜過多,因辛辣刺激過甚,疼痛亦會加重。 8、子宮內膜異位癥食療在蔬菜之中,油菜、薺菜、莧菜、海帶、黃瓜、絲瓜、冬瓜、茄子、韭白、竹筍、蓮藕均屬涼性,在月經前后少食為好,尤不可生食。......閱讀全文
【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
治療??? (一)藥物治療??? 1.隨訪觀察??? 適用于病變輕微、無癥狀或癥狀輕微者,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并配合B超檢查,以了解病情的變化。注意觀察盆腔有無腫塊生長及其生長速度,可3~6個月檢查一次。對有癥狀者可給予阿司匹林或吲哚美辛(消炎痛)等藥物進行對癥治療;不孕者可促使受孕,分娩后體征
如何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癥?
根據本病的特點,凡在生育年齡的婦女有進行性加劇的痛經或伴不孕史,婦科檢查可捫得盆腔內有不活動包塊或痛性結節者,一般即可初步診斷為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癥應行三合診檢查,必要時可在月經周期的中期和月經的第二天,各做一次檢查。病情稍復雜者可進一步借助上述實驗室檢查及特殊檢查方法進行診斷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
生育年齡女性有繼發性痛經且進行性加重、不孕或慢性盆腔痛,盆腔檢查捫及與子宮相連的囊性包塊或盆腔內有觸痛性結節,即可初步診斷為子宮內膜異位癥。但臨床上常需借助下列輔助檢查。經腹腔鏡檢查的盆腔可見病灶和病灶的活組織病理檢查是確診依據,但病理學檢查結果陰性并不能排除內異癥的診斷。 (1)影像學檢查
怎樣預防子宮內膜異位癥?
1.適齡婚育 對晚育婦女,尤其是伴有痛經者,應盡早生育。 2.藥物避孕 已有子女或暫無生育計劃的女性,若有痛經,可選擇口服避孕藥,即可避孕,又可減少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 3.防止經血逆流 月經期間,禁止一切激烈的體育運動及重體力勞動;經期避免性生活;盡早治療宮頸黏連等并發經血潴留的疾
關于子宮內膜炎異位的基本介紹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激素依賴性疾病,因此主要見于育齡婦女。近年來,其發病率越來越高,已成為婦科常見病。育齡婦女中的發病率約為10%,然而,由于它與不孕和盆腔痛的關系,在這些女性人群中,其患病率明顯要高。
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炎異位的介紹
1、治療目的:明確診斷,除外惡性,長期試驗治療不可取;切除病灶,盡量減少卵巢的損傷,減少術后粘連;分離粘連,恢復解剖,助于妊娠;減輕癥狀,減少復發的可能。 2、治療原則: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的手術治療。經腹腔鏡手術還是開腹手術取決于操作者的經驗和技術,不完全取決于患者的疾病期別。
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炎異位的介紹
內異癥手術難于治愈,術后又易于復發,因此,藥物治療仍占據重要地位。藥物治療可分為術前用藥或術后用藥。術前用藥可縮小病灶、縮小子宮、減輕盆腔粘連及充血、抑制卵巢生理性囊腫的生成,對腹腔鏡手術應該有利。 目前內異癥藥物治療多為術前及術后用藥,術后用藥可減滅殘余病灶、推遲內異癥復發。主要適合于異位病
關于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簡介
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多發生在創傷部位一種不多見的腫瘤。有關巴氏腺囊腫或膿腫的手術介入,往往給本病的發生提供了較好的環境。 本病的表現因部位不同而異,但多數病人有外陰的局部癥狀,即局部的腫脹和疼痛。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因
子宮內膜來源至今尚未闡明,目前主要學說及發病因素有: 1. 異位種植學說 1921年Sampson首先提出經期時子宮內膜腺上皮和間質細胞可隨經血逆流,經輸卵管進入盆腔,種植于卵巢和鄰近的盆腔腹膜,并在該處繼續生長、蔓延,形成盆腔內異癥,也稱為經血逆流學說,多數臨床和實驗資料均支持這一學說:①7
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
采用藥物來對抗或抑制卵巢的周期性內分泌刺激。最初是用睪丸酮類的雄性激素,因副作用較大,而且效力亦不夠強,已逐漸摒棄不用。后來則逐漸發展成為假孕療法及假絕經療法。 (1)假孕療法 用孕激素類藥物,以更大的劑量不間斷地長期服用,使得月經停止來潮,子宮內膜及異位的子宮內膜在藥物作用下發生類似妊娠的反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理
內異癥的基本病理變化為異位子宮內膜隨卵巢激素變化而發生周期性出血,導致周圍纖維組織增生和囊腫、粘連形成,在病變區出現紫褐色斑點或小泡,最終發展為大小不等的紫褐色實質性結節或包塊。 (1) 大體病理 1)卵巢:最易被異位內膜侵犯,約80%病變累及一側,累及雙側占50%,異位病灶分為微小病灶型和
子宮內膜異位性不孕的簡介
子宮內膜異位不孕是子宮內膜生長在子宮腔以外的任何部位所引起的婦科疾病。如在卵巢、子宮骶骨韌帶、子宮下段后壁漿膜層、子宮直腸陷窩以及乙狀結腸的盆腔腹膜等處,亦可在子宮肌層發生,故臨床上將子宮內膜異位癥分為外在型子宮內膜異位癥和內在型子宮內膜異位癥。
怎樣預防子宮內膜異位性不孕?
(1)減少醫源性創傷的機會,期間不要做婦科檢查,人工流產最好不做或少做,月經過多者盡量不要用宮內節育器避孕。 (2)預防高危因素,有異位癥家族史者應定期做婦科檢查,以便及時發現異位癥,及早治療。提倡晚婚,但宜適時生育。 (3)講究經期衛生和性衛生,月經期盡量避免登山、騎自行車、長跑等加重腹壓
概述子宮內膜異位并發癥
(一)不孕:子宮內膜異位患者常伴有不孕。根據資料報道,子宮內膜移位引起的原發性不孕占41.5~43.3%,繼發性不孕占46.6~47.3%。盆腔內膜異位癥常可引起輸卵管周圍粘連影響卵母細胞撿拾或導致管腔堵塞;或因卵巢病變影響排卵的正常進行而造成不孕。 (二)月經過多: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月經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鑒別診斷
內異癥易與下述疾病混淆,應予以鑒別。 (1)卵巢惡性腫瘤 早期無癥狀,有癥狀時多呈持續性腹痛、腹脹,病情發展快,―般情況差。B型超聲圖像顯示包塊為混合性或實性,血清CA125值多顯著升高,多大于100IU/ml。腹腔鏡檢查或剖腹探查可鑒別。 (2)盆腔炎性包塊 多有急性或反復發作的盆腔感染史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基本介紹
子宮內膜異位癥(endometriosis)是指有活性的內膜細胞種植在子宮內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種女性常見婦科疾病。內膜細胞本該生長在子宮腔內,但由于子宮腔通過輸卵管與盆腔相通,因此使得內膜細胞可經由輸卵管進入盆腔異位生長。目前對此病發病的機制有多種說法,其中被普遍認可的是子宮內膜種植學說。本
預防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介紹
1、適齡婚育 對晚育婦女,尤其是伴有痛經者,應盡早生育。 2、藥物避孕 已有子女或暫無生育計劃的女性,若有痛經,可選擇口服避孕藥,即可避孕,又可減少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 3、防止經血逆流 月經期間,禁止一切激烈的體育運動及重體力勞動;經期避免性生活;盡早治療宮頸黏連等并發經血潴留的疾
關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簡介
子宮內膜異位癥(endometriosis)是指有活性的內膜細胞種植在子宮內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種女性常見婦科疾病。內膜細胞本該生長在子宮腔內,但由于子宮腔通過輸卵管與盆腔相通,因此使得內膜細胞可經由輸卵管進入盆腔異位生長。對此病發病的機制有多種說法,其中被普遍認可的是子宮內膜種植學說。本病多
分析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因
1.種植學說 經血逆流,內膜種植。月經期,經血從宮口、陰道排出體外是順流而下,但是有小部分經血或因其他原因夾雜著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由輸卵管道流入腹腔,種植在盆腔臟器的表層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病灶。 2.化生內膜 漿膜上皮,化生內膜。人體在胚胎發育時期,卵巢表面上皮、腹膜、陰道直腸膈、臍部均由
關于子宮內膜炎異位的病理特點介紹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激素依賴性疾病,因此主要見于育齡婦女。近年來,其發病率越來越高,已成為婦科常見病。育齡婦女中的發病率約為10%,然而,由于它與不孕和盆腔痛的關系,在這些女性人群中,其患病率明顯要高。據報道,其患病率不孕癥婦女為25%-35%,盆腔痛的婦女達39-59%。而內異癥患者50%的病人有
關于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病因分析
(一)內膜種植: 脫落的子宮內膜仍保存有一定的能力,無論是月經期或手術期脫落的內膜碎片都有可能在新的位置移植生長。 例如:陰道閉鎖,宮頸狹窄,子宮后傾等因素使經血外流受阻,經血可經輸卵管倒流進入盆腔。此外,如流產吸宮時突然降低宮腔內負壓,經期查子宮也可告宬子宮內膜移植。剖宮取胎或切除子宮時,
關于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危害介紹
子宮內膜異位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子宮內膜就會不斷的發展蔓延,會慢慢的形成卵巢、輸卵管和盆腔的異位子宮內膜囊腫,引發輸卵管和周圍的組織發生粘連,卵巢粘連或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破壞正常卵巢組織妨礙排卵,盆腔粘連造成卵巢與輸卵管傘部隔離,卵子不能進入輸卵管。卵子無法進入,就不能完成受精,導致不孕的發
簡述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發病機制
1、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以Sampson經血倒流種植﹑體腔上皮化生以及誘導學說為主導理論。 2、子宮內膜在宮腔外需經粘附﹑侵襲和血管形成的過程,在種植、生長后發病,在位內膜的特質可能起決定作用。 3、異位內膜完成上述過程中,機體全身及局部免疫狀態和功能,激素、細胞因子和酶等均起重要作用。
簡述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臨床癥狀
這種異位的內膜在組織學上不但有內膜的腺體,且有內膜間質圍繞;子宮內膜異位癥在功能上隨雌激素水平而有明顯變化,即隨月經周期而變化,但僅有部分受孕激素影響,能產生少量“月經”而引起種種臨床現象。患者如受孕,異位內膜可有蛻膜樣改變。這種異位內膜雖在其他組織或器官內生長,但有別于惡性腫瘤的浸潤。子宮內膜
概述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治療方法
治療的目的是:減滅和消除病灶,緩解并解除疼痛,改善和促進生育,減少和避免復發。治療時主要應考慮的因素為:年齡、生育要求、癥狀的嚴重性、病變范圍、既往治療史以及患者的意愿。治療措施要規范化與個體化。對盆腔疼痛﹑不孕以及盆腔包塊的治療要分別對待。治療的方法可分為:手術治療﹑藥物治療﹑介入治療﹑以及輔
【子宮內膜異位癥】檢查與診斷
??? 檢查??? (一)實驗室檢查??? 1.CA125(卵巢癌相關抗原)值測定??? CA125是一種存在于胚胎體腔上皮副中腎導管衍生物及其贅生物組織中的一種高分子糖蛋白,能與單克隆抗體OC-125發生特異性結合,作為一種腫瘤相關抗原,對卵巢上皮性癌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
【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表現
?? 臨床表現??? 根據病變部位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癥狀,最常見的癥狀為痛經、月經失調、**痛、不孕等,分述如下:??? 1.痛經及慢性下腹痛痛??? 患者以繼發性、漸進性加劇的痛經為特點,以下腹部及**墜脹痛為主,可于月經前1~2天開始,月經后消失,疼痛從腰骶部、腹部開始,放射至**、會陰、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病例分析2
三、病例分析知識點11、什么是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子宮內膜組織(腺體和間質)在子宮腔被覆內膜及子宮以外的部位出現、生長、浸潤,反復出血,繼而引發疼痛(70%-80%)、不孕(40%-50%)及結節或包塊(17%-44%)等。內異癥是生育年齡婦女的多發病、常見病。內異癥病變廣泛、形態多樣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病例分析3
分析2本例患者術前卵巢囊腫性質待排,直徑達20cm,首先考慮良性病變可能,但不排除其他病變性質,故存在手術指征。患者系年輕女性,尚未生育,卵巢囊腫巨大,囊腫上緣近劍突,氣腹針及置鏡孔Turcar易在穿刺過程中直接造成囊腫破裂,且氣腹形成后可操作空間小,術中無法避免囊腫破裂及囊內液污染盆腹腔。在病變性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病例分析1
一、病例簡介患者,女,23歲,未婚,0-0-0-0,有性生活史,因“發現盆腔包塊6天”入院。現病史:患者平素月經規則,量中,色暗紅,無痛經,末次月經2019年6月23日,量與性狀同前。6天前患者至外院體檢,查超聲提示“盆腔巨大囊性腫物,上至劍突下五指,下至自恥骨聯合上緣,兩側分別至兩側腋前線”,無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