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發現迄今最遠中性氫星系
“中國天眼”FAST近期發現了6個距離地球約50億光年的中性氫星系,這是人類迄今直接探測到的最遠的一批中性氫星系。相關成果10日在國際學術期刊《天體物理學雜志通訊》在線發表。 據介紹,氫是宇宙中最早形成的元素,通常以中性氫形式存在。中性氫廣泛存在于宇宙的不同時期,是不同尺度物質分布的最佳示蹤物之一。對中性氫進行探測、研究,對于理解暗物質、暗能量屬性,解讀星系形成和演化過程等具有重要意義。此前,“中國天眼”已發現了4萬多個中性氫星系樣本。 此項研究中,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彭勃主持的超深場巡天項目,充分發揮“中國天眼”高靈敏度以及19波束接收機大視場優勢,對遠距離和暗弱中性氫星系開展深度“盲尋”,發現6個距離地球約50億光年的中性氫星系。 “我們還與國內外多個團隊合作,綜合利用多個天文望遠鏡的多波段觀測數據,成功找到了這6個遠距離中性氫星系的光學對應體。”彭勃說,“中國天眼”為我們提供了探測遙遠中性氫星系的新途徑。 團隊還估算了......閱讀全文
姜鵬:“中國天眼”為何能吸引世界矚目?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在他創作的長詩《天問》中面對宇宙星空發出驚天一問。面對未知的宇宙星空,古今中外的科學家制作了一批又一批精巧、宏偉、雅致的天文儀器,從中國漢代落下閎的“渾儀”到1608年荷蘭人漢斯用水晶造出的第一臺望遠鏡,再到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中
“中國天眼”FAST遇到挑戰-預計明年完成調試
59顆優質候選體、44顆脈沖星,這是FAST調試兩年來交出的“科學發現成績單”。國際上沒有先例可循,調試工作頗具挑戰性,FAST團隊克服重重困難,為FAST矯正視力,讓它轉動“眼珠”。而在19波束接收機投入使用后,FAST巡天能力提高了五六倍,視場也擴大到原來的19倍,除了脈沖星,FAST是否有最新
攜手貴州大學-“中國天眼”破解大數據難題
源源不斷的觀測數據里,是否有被掩埋的“金子”?面對大數據挑戰,“中國天眼”是否有解決方案?12月20日,在貴州FAST觀測基地,國家天文臺與貴州大學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破解大數據難題,就大數據人才培養、科技合作與交流、共建天文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等工作開展合作。 “中國天眼”是大國重器,也是我
中國天眼是怎么探測到引力波的
中國天眼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又立一功!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單位科研人員組成的中國脈沖星測時陣列(CPTA)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天眼FAST,探測到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關鍵性證據,表明我國納赫茲引力波研究已與國際同步達到領先水平。相關論文在線發表于我國天文學術期刊《天文與天體
國之重器:洞悉宇宙的“中國天眼”
身在洼地,卻能捕捉遙遠星系的極微弱信號。這是怎么做到的?這,就是我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FAST)的過人之處!它是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目之所及,即是“光年之外”;“功力”強大,洞悉深暗宇宙。山廓作眼瞼,圈梁是眼眶,反射面板當眼球,饋源艙為瞳孔——高空看它,銀色巨“眼
新突破,中國貢獻-“中國天眼”進入“多出成果”“出好成果”階段
央視網消息:記者4月17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獲悉,截至目前,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發現超900顆新脈沖星,極大拓展了人類觀察宇宙視野的極限。 超強靈敏度精準鎖定 極大豐富脈沖星數據庫 位于貴州平塘縣的“中國天眼”,是世界上最大、最靈
中國草原“天眼”將與帕克探測器互動
“隨著‘帕克’太陽探測器在美國發射升空,中國草原‘天眼’開始密切關注這顆探測器,并將與有關方面進行太陽觀測的科研互動。”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太陽與日球分會主席、中科院太陽活動重點實驗室主任顏毅華說。 北京時間8月12日15時31分,一枚重型運載火箭搭載著“帕克”太陽探測器從美國發射升空。據介紹,美
“中國天眼”已發現500多顆新脈沖星
自2017年10月10日首次對外宣布發現脈沖星以來,截至目前,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已發現500余顆新脈沖星。依托“中國天眼”在射電低頻波段領先全球的觀測能力,我國天文學家在脈沖星搜尋能力和效率上,已大幅領先國外脈沖星搜索團隊。 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天眼
中國天眼已開啟“多出成果”“出好成果”階段
20日上午,2021年度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年終總結會在貴州省平塘縣中國天眼(FAST)觀測基地舉行。 據了解,目前利用FAST望遠鏡觀測產生的科學成果不斷涌現。FAST已發現509顆脈沖星,是世界上所有其他望遠鏡發現脈沖星總數的4倍以上。 此外,2021年又有兩篇基于FAST數據的論文在
“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將正式開放運行
1月11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圖片來源于網絡 FAST 是以南仁東為代表的老一代天文學家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提出的設想,利用貴州省天然喀斯特巨型洼地,建設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歷經5年半的艱苦建設
“中國天眼”獲得銀河系氣體高清圖像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韓金林帶領的科研團隊,利用“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揭示了銀河系星際介質前所未見的高清細節。科研人員在搜尋銀河系內脈沖星的過程中,同步記錄了星際介質的譜線數據,揭示了銀河系中性氫氣體的精致結構和電離氣體的彌漫特征。研究還測量大量暗弱脈沖星
“中國天眼”已發現500多顆新脈沖星
新華社貴陽12月15日電(記者齊健)自2017年10月10日首次對外宣布發現脈沖星以來,截至目前,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已發現500余顆新脈沖星。依托“中國天眼”在射電低頻波段領先全球的觀測能力,我國天文學家在脈沖星搜尋能力和效率上,已大幅領先國外脈沖星搜索團隊。 據中
“中國天眼”:打開天文學觀測的新窗口
(東西問)姜鵬:“中國天眼”為何能吸引世界矚目? 中新社貴陽11月22日電 題:“中國天眼”為何能吸引世界矚目? ——專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天眼”總工程師姜鵬 中新社記者 張偉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在他創作的長詩《天問》中面對宇
“中國天眼”2225只“眼睛”迎維護機器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602.shtm在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反射面上,分布著2225個激光靶標,它們宛如反射面的“眼睛”,需要“微重力蜘蛛人”冒著安全風險定期維護和更換。 FAST反射面上的激光靶
中國天眼已開啟“多出成果”“出好成果”階段
新華社貴陽12月20日電(記者周宣妮)20日上午,2021年度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年終總結會在貴州省平塘縣中國天眼(FAST)觀測基地舉行。 據了解,目前利用FAST望遠鏡觀測產生的科學成果不斷涌現。FAST已發現509顆脈沖星,是世界上所有其他望遠鏡發現脈沖星總數的4倍以上。 此外,20
“中國天眼”工程團隊:合力走到人類“視界”最前沿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408.shtm1月19日,首屆國家工程師表彰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與此同時,獲獎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天眼”(FAST)總工程師姜鵬正在貴州省平塘縣大窩凼主持學術會議。?“我
“中國天眼”發現宇宙中最大原子氣體結構
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徐聰研究員領導的國際團隊,利用“中國天眼”FAST發現了迄今為止在宇宙中探測到的最大的原子氣體系統——在對著名致密星系群“斯蒂芬五重星系”及周圍天區的氫原子氣體進行了成像觀測時,發現了1個尺度大約為200萬光年的巨大原子氣體系統,比我們所在的銀
中國天眼發現迄今最大原子氣體系統
10月19日,《自然》雜志發表中國天眼(FAST)的新成果。在該成果中,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徐聰領導的國際團隊,發現了1個尺度大約為2百萬光年的巨大原子氣體系統,比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大20 倍。這是迄今為止在宇宙中探測到的最大的原子氣體系統。 記者了解到,這項發現對研究星系及其氣體在宇宙中的
“中國天眼”歡迎你-但嚴控電磁波干擾
“我們就想來看看,這口‘大鍋’到底是怎么樣的……”一位來自南京的游客說。9月中旬,貴州境內大范圍降溫,細雨綿綿,但這絲毫抵擋不住游客的熱情。在天文小鎮,一輛輛標著“平塘天文科學旅游”字樣的旅游大巴接踵而至。毫無疑問,10公里外的FAST——這個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才是游客的目的地。蜂擁
44顆脈沖星-中國天眼目光更有神
圖為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在貴州平塘縣克度鎮喀斯特洼坑中落成。 經過兩年調試,FAST已確認新發現44顆脈沖星 中國天眼 目光更有神 15日,首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在江蘇盱眙舉行。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首
用時近兩個月,中國“天眼”給它拍“大片”
快速射電暴和宿主星系藝術想象圖。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左下)和空間分辨率最高的單口徑光學望遠鏡凱克望遠鏡(右上)承擔本研究觀測。繪圖:喻京川、傅海 54天82小時,科學家利用中國“天眼”(FAST,500米口徑攝電天文望遠鏡)給銀河系外一個持續時間僅有十幾秒的“神秘信號”—
“中國天眼”已發現660余顆新脈沖星
自2017年10月10日首次對外宣布發現脈沖星以來,截至目前,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已發現660余顆新脈沖星。“中國天眼”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極大拓展了人類觀察宇宙視野的邊界。隨著性能的提升,“中國天眼”的科學潛力還將進一
“中國天眼”沒“停工”-FAST發現114顆脈沖星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在疫情期間運行正常,截至目前,已發現并認證脈沖星達到114顆,并陸續啟動了五個重大和優先項目的科學觀測,進入科學產出階段。 脈沖星被稱為“宇宙燈塔”,其快速自轉發射出的電磁脈沖信號周期性地掃過地球,可
中國天眼FAST獲得銀河系氣體高清圖像
近日,國家天文臺韓金林研究員科研團隊利用中國天眼FAST探測了銀河系內氣體介質,獲得高清圖像。系列成果于2022年12月10日發表在專業學術期刊《中國科學》上。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科研團隊利用中國天眼FAST對銀河系逐點巡測、搜尋脈沖星的同時,同步記錄了星際氣體的譜線數據,并于近期完成了對銀河系一個部分
再獲世界級發現,中國天眼“看見”引力波蹤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734.shtm FAST探測到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關鍵證據示意圖。國家天文臺供圖 ■本報記者 甘曉 在一場20年前就開始的國際天文競賽中,中國科學家后發先至,僅用3年5個月就成功驗證
“看見”引力波蹤影!中國天眼再獲世界級發現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736.shtm一場20年前就開始的國際天文競賽中,中國科學家后發先至,僅用3年5個月就成功驗證40年前的理論預言——中國天眼FAST通過對57顆脈沖星的監測,首次“看見”了來自深遠宇宙的漣漪。6月2
“中國天眼”“看到”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關鍵證據
“中國天眼”(FAST)再度迎來重大突破。利用FAST觀測數據,我國脈沖星測時陣列(CPTA)研究團隊發現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關鍵證據,表明我國納赫茲引力波研究與國際同步達到領先水平。相關研究成果6月29日在線發表于《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 納赫茲引力波是一種頻率很低的引力波。探測納赫茲引力波有
再獲世界級發現-中國天眼“看見”引力波蹤影
在一場20年前就開始的國際天文競賽中,中國科學家后發先至,僅用3年5個月就成功驗證40年前的理論預言——中國天眼FAST通過對57顆脈沖星的監測,首次“看見”了來自深遠宇宙的漣漪。 6月29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以下簡稱國家天文臺)等單位科研人員組成的中國脈沖星測時陣列(CPTA)研究團
“中國天眼”新發現76顆偶發脈沖星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韓金林研究員領導的“王綬琯巡天突擊隊”利用“中國天眼”(FAST)在銀道面脈沖星快照巡天中新發現了76顆偶發脈沖星,包括目前人類已知脈沖星中最暗弱的一批天體,它們僅在少數旋轉周期中偶然輻射脈沖,國際上稱為“旋轉射電暫現源(RRAT)”。7月26日拍攝的“中國天眼”全景
智能機器人提升“中國天眼”運維質效
近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重大科學基礎設施FAST運行維護作業機器人系統”項目,在“中國天眼”通過現場驗收,智能機器人為“中國天眼”提供運行維護保障。“中國天眼”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全名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其運行維護工作是保障其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