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老年腦梗死的溶栓治療介紹
1、所有年齡<75歲,CT排除腦出血的急性缺血性腦梗死病人應該評價是否適合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活化劑(rt—PA)治療。因為只有溶解血栓,才能恢復或增加缺血區的血流灌注。雖然梗死區的中心部分不可能存活,但作一定的時間內恢復缺血區的血液循環能挽救半暗帶區的功能,盡快恢復缺血區的腦血流是治療成功的關鍵,至今僅證實靜脈rt—PA有效。 2、溶栓的最佳時間 rt—PA應該在發病的3-12h內給藥,最佳時間是3h內給藥。治療越早,預后越好。 3、禁忌證 rt—PA的主要危險是癥狀性腦出血,有單純感覺障礙或共濟失調、活動性內出血或出血性急并、腦出血史、血壓>200/120mmHg、顱內動脈瘤或靜脈畸形等為溶栓治療的禁忌證。 4、rt—PA使用方法 rt—PA0.9mg(最大90mg),VD,60min用完,其中10%靜脈推注,用藥過程中每15min進行一次神經功能評價,其后每60min進行一次。用藥后2h內每15min測一次血壓......閱讀全文
腦梗死的診斷
本病的診斷要點為:①中老年患者;多有腦血管病的相關危險因素病史;②發病前可有TIA;③安靜休息時發病較多,常在睡醒后出現癥狀;④迅速出現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癥狀并持續24小時以上,癥狀可在數小時或數日內逐漸加重;⑤多數患者意識清楚,但偏癱、失語等神經系統局灶體征明顯;⑥頭顱CT早期正常,24~48
腦梗死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患者,女,55歲,農民【主訴】主因言語不利2天入院【現病史】患者緣于入院前2天無誘因出現言語不利,舌根發麻,無惡心嘔吐,無肢體功能障礙,在家中未行特殊治療,今早患者自感頭部憋脹不適,言語不利癥狀加重。【既往史】既往高血壓病史20年,平日血壓最高190/110mmHg,規律口服“卡托普利得
腦梗死的鑒別診斷
1.腦出血 發病更急,數分鐘或數小時內出現神經系統局灶定位癥狀和體征,常有頭痛、嘔吐等顱內壓增高癥狀及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血壓增高明顯。但大面積腦梗死和腦出血,輕型腦出血與一般腦血栓形成癥狀相似。可行頭顱CT以鑒別。 2.腦栓塞 起病急驟,數秒鐘或數分鐘內癥狀達到高峰,常有心臟病史,特別是心房
急性腦梗死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男性,79歲,農民【主訴】口角歪斜伴左側肢體乏力一天余【現病史】患者入院前一天上午看電視時無明顯誘因下開始出現口角歪斜,言語似略含糊,左側肢體稍乏力,但基本不影響行走,自服氨氯地平5mg,未診治,至下午癥狀無明顯變化,晚上入睡,第二天晨起發現左腿乏力癥狀加重,行走拖沓,家屬送來我院急診診
腦梗死的輔助檢查
一般檢查 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功能、血糖、血脂水平、肝腎功能等;心電圖,胸片。這些檢查有助于明確患者的基本病情,部分檢查結果還有助于病因的判斷。 特殊檢查 主要包括腦結構影像評估、腦血管影像評估、腦灌注及功能檢查等。 (一)腦結構影像檢查 1.頭顱CT 頭顱CT是最方便和常用的腦結構影
腦梗死的病理生理
本病的病理生理過程實質上是在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發生的局部腦組織缺血壞死過程。由于腦動脈有一定程度的自我代償功能,因而在長期腦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中,并無明顯的臨床表現出現。但腦組織本身對缺血缺氧非常敏感,供應血流中斷的4-6分鐘內其即可發生不可逆性損傷。故腦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過程可分為以腦動脈粥
腦梗死的發病原因
由于腦血栓形成的病因基礎主要為動脈粥樣硬化,因而產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因素是發生腦梗死最常見的病因。近期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的INTERSTROKE研究結果顯示:腦梗死風險中的90%可歸咎于10個簡單的危險因素,它們依次是高血壓病、吸煙、腰臀比過大、飲食不當、缺乏體育鍛煉、糖尿病、過量飲酒、過度的精神壓
急性腦梗死的病因分析
急性腦梗死的發病機制極為復雜,其病因可以是血管、血液、血液動力學的異常造成大腦動脈的狹窄和堵塞。主要危險因素有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癥、吸煙、飲酒、肥胖等。
概述腦梗死的鑒別診斷
1. 腦出血 發病更急,數分鐘或數小時內出現神經系統局灶定位癥狀和體征,常有頭痛、嘔吐等顱內壓增高癥狀及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血壓增高明顯。但大面積腦梗死和腦出血,輕型腦出血與一般腦血栓形成癥狀相似。可行頭顱CT以鑒別。 2. 腦栓塞 起病急驟,數秒鐘或數分鐘內癥狀達到高峰,常有心臟病史,特別是
C反應蛋白與腦梗死
C反應蛋白(CRP)是一種由肝臟合成的蛋白質,因能與肺炎球菌細胞壁C一多糖結合而得名,在組織損傷,炎癥感染等情況下可顯著升高,作為獨物的炎性標記物。它是腦血管病的一個危險因素,C反應蛋白作為風險因素與高血壓和膽固醇的效果具有相同的效果。另外在急性階段的缺血性卒中,與腦梗死的嚴重程度呈現正相關。
腦梗死診治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男性,66歲,農民【主訴】頭暈3天入院。【現病史】患者入院前3天,無明顯誘因出現頭暈,呈持續性,降發性加重,偶有頭痛,伴惡心、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不含咖啡樣物質,伴步態不穩,無肢體活動障礙,無言語不利,無視物模糊,無惡心、嘔吐,無耳鳴,無發熱、大汗,無胸悶、胸痛。患者在家未行特殊處理
腦梗死的病理生理介紹
本病的病理生理過程實質上是在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發生的局部腦組織缺血壞死過程。由于腦動脈有一定程度的自我代償功能,因而在長期腦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中,并無明顯的臨床表現出現。但腦組織本身對缺血缺氧非常敏感,供應血流中斷的4-6分鐘內其即可發生不可逆性損傷。故腦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過程可分為以腦動脈粥
怎樣預防出血性腦梗死?
由于出血性腦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心臟疾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癥、糖尿病等所以應加強對于上述疾病或有可能引起出血性梗死的病因控制如積極控制心臟疾病,合理調整血壓等。具體方法是: 1、對于高血壓患者應將血壓控制在一個合理水平。因為血壓過高易使腦內微血管瘤及粥樣硬化的小動脈破裂出血;而降血壓過低或過
如何診斷多發腦梗死性癡呆?
根據反復發生的腦卒中事件、伴發的神經定位體征及認知功能障礙等,確診有賴于病理檢查。 癡呆伴隨腦血管事件突然或緩慢發生,表現為認知功能障礙和抑郁等情緒改變。病情呈階段式進展,伴失語、偏癱、感覺障礙、偏盲及錐體束征等皮質及皮質下功能障礙體征,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CT或MRI檢查可見多發性梗死病變。
關于腦梗死的診斷的介紹
本病的診斷要點為: ①中老年患者;多有腦血管病的相關危險因素病史; ②發病前可有TIA; ③安靜休息時發病較多,常在睡醒后出現癥狀; ④迅速出現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癥狀并持續24小時以上,癥狀可在數小時或數日內逐漸加重; ⑤多數患者意識清楚,但偏癱、失語等神經系統局灶體征明顯; ⑥頭顱
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相關介紹
1.溶栓治療 即發病后3~6小時以內進行。可靜脈給藥溶栓,也可動脈給藥溶栓,動脈溶栓未廣泛應用于臨床。常用藥物有尿激酶、纖溶酶原激活劑(t-PA)。溶栓治療的主要危險性和副作用是顱內出血,心源性栓塞者腦出血的機會更高。 2.一般治療 ①調整血壓:腦梗死時要慎重使用降壓藥,如血壓為150~1
腦梗死的其他特殊治療介紹
1)神經保護劑,如自由基清除劑、電壓門控性鈣通道阻斷劑、興奮性氨基酸受體阻斷劑等,對急性期腦梗死患者可試用此類藥物治療。 2)如血管內干預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有條件的醫院可對合適的腦梗死患者進行急性期血管內干預和外科手術治療,如對發病6小時內的腦梗死病例可采用動脈溶栓及急性期支架或機械取栓治療
腦梗死伴高血壓3級
【一般資料】患者,男,67歲,農民【主訴】主因頭暈伴左側肢體麻木、無力15小時入院。【現病史】患者于入院前15小時無明顯誘因出現頭暈癥狀,伴有左側肢體麻木無力,左上肢尚能持物,左下肢尚能負重行走,右側肢體無明顯活動障礙,無頭痛、口角歪斜、言語不利癥狀,無惡心、嘔吐,無意識障礙,無飲食水嗆咳及吞咽困難
腦梗死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由于腦血栓形成的病因基礎主要為動脈粥樣硬化,因而產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因素是發生腦梗死最常見的病因。近期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的INTERSTROKE研究結果顯示:腦梗死風險中的90%可歸咎于10個簡單的危險因素,它們依次是高血壓病、吸煙、腰臀比過大、飲食不當、缺乏體育鍛煉、糖尿病、過量飲酒、過度的精神壓
血栓性腦梗死的診斷
1.診斷依據:中年以上,有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病史,突然發病,一至數天內出現腦局灶性損害的癥狀,體征,并可歸因于某顱內動脈閉塞綜合征,臨床應考慮急性血栓性腦梗死可能。 2.CT或MRI檢查發現梗死灶可以確診,有明顯感染或炎癥性疾病史的年輕患者需考慮動脈炎的可能。鑒別診斷 1.腦出血:腦梗死有時頗
血栓性腦梗死的病因
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常伴高血壓病,與動脈粥樣硬化互為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癥也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腦動脈粥樣硬化主要發生在管徑500m以上的大動脈。動脈粥樣硬化斑導致管腔狹窄和血栓形成,可見于頸內動脈和椎-基底動脈系統任何部位,多見于動脈分叉處,如頸總動脈與頸內,外動脈分叉處,大腦前,
腦梗死診治病例分析(二)
【一般資料】患者男67歲,農民。【主訴】主因頭暈,伴左側肢體麻木15小時入院。【現病史】患者入院前15小時無明顯誘因出現頭暈癥狀,伴有左側肢體麻木無力,左上肢尚能持物,左下肢尚能負重行走,右側肢體無明顯活動障礙,無頭疼,口角歪斜等其他不適。【既往史】既往高血壓病史2年,血壓最高達180/100mmH
腦梗死的腦結構影像檢查
1.頭顱CT 頭顱CT是最方便和常用的腦結構影像檢查。在超早期階段(發病6小時內),CT可以發下一些細微的早期缺血改變:如大腦中動脈高密度征、皮層邊緣(尤其是島葉)以及豆狀核區灰白質分界不清楚和腦溝消失等。但是CT對超早期缺血性病變和皮質或皮質下小的梗死灶不敏感,尤其后顱窩的腦干和小腦梗死更難
關于老年腦梗死的基本介紹
老年腦梗死老年病科, 血栓形成者,先前常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起病緩慢,常在睡眠或安靜時發生。 一般處理: (1)臥床休息、吸氧; (2)密切觀察生命體征; (3)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 (4)及時做心電圖檢查。 神經保護劑理論上,降低腦組織氧及營養的需求能更好地挽救梗死灶周圍的腦組織,
關于老年腦梗死的疾病概述
一、老年腦梗死的病因: 1.血栓形成: 2.栓子引起: 二、老年腦梗死的臨床表現: 血栓形成者,先前常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如頭暈、眩暈、一側肢體無力等,起病緩慢,常在睡眠或安靜時發生;而由栓子所致者,多無前驅癥狀、發病急驟,在數分鐘內發展至高峰。較少有嚴重的意識障礙和顱內高壓等全腦癥狀,如頸內
關于老年腦梗死的病因分析
(一)動脈粥樣硬化(AS)嚴重 腦動脈血管壁最常見的病變動脈粥樣硬化是腦血栓形成和腔隙性腦梗死的首發病因。病理研究表明,腦動脈硬化隨增齡而加重,60—69歲組重度大腦中動脈硬化占55%,重度基底動脈硬化占44%,而穿動脈(穿入深部腦組織的小動脈)粥樣硬化是引起腦梗死的最主要病因。就近的研究表明
關于腦梗死的基本信息介紹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卒中,中醫稱之為卒中或中風。本病系由各種原因所致的局部腦組織區域血液供應障礙,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病變壞死,進而產生臨床上對應的神經功能缺失表現。腦梗死依據發病機制的不同分為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和腔隙性腦梗死等主要類型。其中腦血栓形成是腦梗死最常見的類型,約占全部腦梗死的60%,因
分水嶺腦梗死的相關介紹
系兩支或以上動脈分布區的交界處或同一動脈不同分支分布區的邊緣帶發生的腦梗死。結合影像檢查可將其分為以下常見類型:皮質前型,如大腦前與大腦中動脈供血區的分水嶺,出現以上肢為主的中樞性偏癱及偏身感覺障礙,優勢側病變可出現經皮質性運動性失語,其病灶位于額中回,可沿前后中央回上不呈帶狀前后走行,可直達頂
腦梗死的并發癥的防治
腦梗死急性期和恢復期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其中吸入性肺炎、褥瘡、尿路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吞咽困難所致營養不良等可明顯增加不良預后的風險。因而對這些并發癥的有效防治和密切護理也是腦梗死規范化治療過程中一個關鍵的環節。
機械開通腦動脈治療急性腦梗死
在第四屆新紀元國際腦血管病多學科共享會議上姜長春醫師做了題為《機械開通腦動脈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精彩報告,報告內容如下:????????????#p#副標題#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