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高校博士論文盲審制度有何啟示
在本專欄往期文章中,我提到了國外高校的博士論文審查情況。那么,歐美大學中是否也有博士論文的校外盲審機制?如果有,它們是怎么做的?如果沒有,原因何在?它們的經驗,對于我們來說有何可借鑒的方面?美國高校:幾無校外盲審程序在美國大學,博士候選人進行最后的口頭答辯之前,既無須經過類似于學術期刊文章的正式的同行評審,也無須像我國這樣專門邀請校外專家進行評審。換言之,美國絕大多數高校并無博士論文的校外盲審程序。那么,它們如何保障博士論文的學術質量,如發現問題,又如何處理?美國高校的博士論文主要由論文委員會進行審查和評估。該論文委員會成立及其審查與評估的基本流程如下——委員會成立。博士生的課程初期,學生會選擇一個論文委員會,該委員會通常由其導師和幾位教師(一般最少2位,通常來自本系,但有時也包括其他院系成員或外校專家)組成。論文開題答辯。在開始完整的論文答辯前,學生通常須提交開題報告,并針對其研究計劃進行答辯。論文委員會將對此進行審查和批準。......閱讀全文
博士生論文答辯亟待破除盲審“桎梏”
剛剛,又送別了一個畢業季,而博士生能否順利獲得學位,仍舊取決于學位論文答辯前的盲審結果。近年來,關于博士論文答辯前盲審的爭議愈發激烈。此前,對評審者專業能力或態度問題的質疑久已有之。不久前,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某教授對其指導的博士生論文遭受“惡意評審”的公開質疑,更使得盲審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備受挑戰。作為
盲審、抽檢趨嚴-如何提高畢業論文評審質量
新聞學博士生馬平川的20萬字畢業論文,正在盲審中。 盲審通過后,論文還要交由學校抽檢。這之后,她才能開始答辯。此刻,她忐忑不安地等待結果,“我和導師壓力都很大”。 臨近畢業季,鮮在微信群里發言的導師提醒畢業生們,“認真準備論文答辯,不要掉以輕心”。 一個大趨勢是——論文盲審、抽檢力度越來越
專家建議:取消論文盲審
近日,有專家學者在中國科學報發表《博士生論文答辯亟待破除盲審“桎梏”》一文,建議:逐步取消論文盲審。 原文寫道:“答辯前盲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博士學位論文的質量,但在實際操作中,其有效性和公正性備受質疑。因此,有必要逐步取消答辯前的盲審環節,讓博士學位論文評審回歸‘本真’,讓博士生擺脫形式
歐美高校博士論文盲審制度有何啟示
在本專欄往期文章中,我提到了國外高校的博士論文審查情況。那么,歐美大學中是否也有博士論文的校外盲審機制?如果有,它們是怎么做的?如果沒有,原因何在?它們的經驗,對于我們來說有何可借鑒的方面?美國高校:幾無校外盲審程序在美國大學,博士候選人進行最后的口頭答辯之前,既無須經過類似于學術期刊文章的正式的同
博士學位論文盲審制度再受關注,該取消還是保留
“答辯前的盲審一度被視為保障博士生培養質量的‘黃金法則’,但隨著實踐的深入,其弊端愈發凸顯。我們迫切需要一場改革,為博士生打造一個更公正、高效且充滿創新活力的成長成才環境。”日前,北京理工大學教育學院王戰軍教授在中國科學報上發文《博士生論文答辯亟待破除盲審“桎梏”》,探討這一制度的利弊。王戰軍建議,
下一步,AI-要審你的論文了?
對于科研人員來說,人工智能時代產生一個問題是:論文會交給 AI 來處理嗎? 同行評審有其缺陷。人類(即便是科學家也會)有偏向、懶惰和自私。而且即使是科學工作者,有時候數學也會不很靈光。所以不可避免的是,有人提議將人工從同行評審中剔除,以人工智能取而代之。計算機以其公正、不知疲倦和無自我身份定位
優化博士論文盲審,可以“去掉一個最低分”
近期,正值博士論文答辯季,有關博士論文的盲審問題又一次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若仔細分析便不難看出,該話題的爭議點主要在于評審標準不統一,即不同專家的評審標準可能存在較大差異,導致評審結果的客觀性和一致性受到影響。具體而言,有些專家可能過于嚴苛或寬松,從而影響評審的公正性,更有甚者,往往會出現一票否決的
985高校博士論文盲審再加碼!博士生畢業再遇“寒冬”?
2022年,博士畢業或許將更加困難。圖源:東南大學研究生學院 1月17號,東南大學印發《東南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盲審條例》。 學位論文盲審是在送審及評閱過程中隱去研究生、導師以及評閱人姓名等個人基本信息的一種“雙盲”方法。要求參與研究生學位論文盲審的工作人員嚴格遵守“雙盲”的原則,不得將研究生
研究生學位論文盲審不應忽視少數人權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5/523013.shtm?■張頌昀近日,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呂德文公開發文,痛斥其學生的博士論文在盲審時遭遇了評審專家的“惡意評審”。該事件很快引發公眾關注。很多高校師生也紛紛講述自己指導或撰寫的學位論文在盲
為何不信任自己單位的專業人員?
?? 每年到這個季節,都是研究生畢業論文送審的時候,這時候往往幾天之內會收到一大摞畢業生的論文,說實話,如果不是平時就有了解的學生所作的畢業論文,就這么點時間,要評閱那么多論文是很難作仔細的評閱的。這時就要學生的導師好好把關了:一是送審之前對學生的論文質量要有具體的把握,自己覺得不行的文章絕不要輕易
破除“唯論文”丨這省強勢跟進!黑名單制度、版面費嚴審
就在今天,我們看到吉林省科技廳印發了《落實在科技評價中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的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這是繼江蘇及福建之后,小編看到的第三個省級科技管理部門出臺的文件。 以下為通知原文 為有效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弘
破除“唯論文”又一省強勢跟進!黑名單制度、版面報銷嚴審
就在今天,我們看到吉林省科技廳印發了《落實在科技評價中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的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這是繼江蘇及福建之后,小編看到的第三個省級科技管理部門出臺的文件。 以下為通知原文 為有效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關于進一
同行評議,該不該被賦予生殺予奪的權力
前不久,某美國華人學者在社交媒體發文,公開批評國內某高校。因為自己所帶的一位訪問學者是某高校在讀博士生,由于博士論文外審有意見,導致其錯過校內學位評審時間,最終無法拿到博士學位。原本該學者要為這位博士生提供一個博士后研究的機會,也因此泡湯了。 雖然峰回路轉,香港某大學又將這位博士生錄取為本校博
論文抽檢:“一刀切”的“誤殺”如何避免
多少個午夜夢回,許然(化名)都會夢見自己在修改博士學位論文,手里緊緊抓著筆,思緒卻如擰繩,一個字也寫不出來。夢的尾聲是答辯專家宣布論文“不合格”。每次夢到這里,他都會驚醒。夢與現實相反,實際上許然的博士學位論文不但順利寫出來了,答辯時還獲得一致好評。但就在不久前,已畢業兩年多、在某知名企業任職的他突
論文抽檢:“一刀切”,當心“誤殺”!
多少個午夜夢回,許然(化名)都會夢見自己在修改博士學位論文,手里緊緊抓著筆,思緒卻如擰繩,一個字也寫不出來。夢的尾聲是答辯專家宣布論文“不合格”,每次夢到這里,他都會驚醒過來。 夢與現實相反,實際上許然的博士學位論文非但順利寫出來了,答辯時還獲得一致好評。 但就在不久前,已畢業兩年多、在某知
再生技術讓盲鼠復明
人眼中有一些細胞能夠修復視力受損疾病造成的傷害。但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沒有成功地讓它們發揮功效。如今,一個研究小組聲稱,他們已經促使這些細胞——被稱為“米勒膠質細胞”——在老鼠的眼睛里再生了一種光受體細胞。根據科學家8月15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的研究結果,這些新細胞可以探測到射入的光線,并
腸道細菌誘發致盲眼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348.shtm近日,《細胞》雜志刊發了一項來自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牽頭組織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歷時8年,首次發現腸道細菌介導遺傳性視網膜疾病,并提出抗菌/腸道基因治療的全新防控方法。“我們首次揭示了
如何撬開震后災害的“盲盒”?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742.shtm 中新網成都1月17日電 (記者 賀劭清)滑坡預警預測是公認的世界性難題。“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的十余年間,中國地質科研工作者如何從無到有,建立地震誘發滑坡預測模型?如何撬開震
盲襻綜合征的概述
盲襻綜合征(blindloopsyndrome)是指由于各種小腸病變或手術后導致腸腔盲襻內容物淤積和細菌繁殖所引起的吸收不良綜合征。主要表現以脂肪瀉(腹瀉)、營養不良、體重下降、維生素B12缺乏和巨細胞性貧血等癥狀為主要特征病情嚴重者可產生中樞神經系統癥狀。
盲襻綜合征的病因
正常人近半數小腸內特別是小腸上部是無菌的。在腸蠕動正常的情況下,小腸內容物持續向遠側流動,以消化間隔期的移動性肌電復合運動來清理食物殘渣。胃酸局部免疫球蛋白以及回盲瓣防止結腸內容物的逆流等作用,均足以防止食糜滯留和細菌異常繁殖。任何導致這些機制被破壞的因素,均可以引起細菌過度繁殖導致盲襻綜合征健
盲襻綜合征的診斷
對疑有盲襻綜合征健康搜索的病人,應詳細了解手術方法以及原有疾病的性質,做出診斷一般不難。
盲襻綜合征的鑒別
對無手術史,而以貧血為主要癥狀者健康搜索,應注意與惡性貧血進行鑒別后者行Shilling試驗時,檢查值降低給予內因子再重復Shilling試驗,則尿中60鈷標記的VitB12排出量可增加到正常水平。
盲樣試驗是什么意思
在試驗檢測過程中,試驗檢測員不知道樣品的委托單位、工程名稱、強度等級或標號等,收樣人和樣品管理員不得參與試驗檢測工作,從而杜絕試驗檢測人員偽造數據等現象的發生,保證試驗檢測過程的科學、公正、公平和試驗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在盲樣管理制度推行過程中,從樣品接收、標識、保存到試驗檢測、數據處理、報告發放以及
讓盲樣考核不再那么神秘
? 實驗室的能力水平在某種意義上取決于試驗人員對標準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試驗環境的條件狀態,為了真實的反映“程度”和“狀態”采用盲樣現場實驗,并通過試驗人員對盲樣的測量結果得出試驗室的測試技術水平。盲樣考核及其質量控制是檢測實驗室的必要條件。 眾所周知,無論國際還是國內的有關實驗室認可機構多以I
角膜盲患者的希望:人工角膜
因角膜受損而導致的盲眼病被稱作角膜盲,它是僅次于白內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我國目前角膜盲患者約有400萬名,并且每年新增10萬多病例。角膜盲患者復明的唯一手段是角膜移植,但由于我國角膜供體極其匱乏,90%的角膜盲患者都在黑暗中苦苦等待。 視覺中國供圖 用相機拍照,如果鏡頭損壞,照片自然不會清晰
藥物臨床研究的盲法設計
實驗材料人試劑、試劑盒安慰劑膠囊抗生素儀器、耗材藥袋大袋:內裝供試藥或對照藥;中袋:內裝與大袋藥相同的2-3個遞補號,例如41、43、46為甲院A藥的遞補號,42、44、45為甲院B藥遞補號。以便在受試者中途剔除時,可以補用指定的藥袋,而不破盲;小袋:寫有該袋實際放入的藥名及搶救措施的字條,以便發生
航天育種:種子上天“拆盲盒”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6058.shtm ??2947.8億斤! 這陣子,一說起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今年夏糧總產量,山東德州臨邑縣種糧大戶張心躍的心里頭總是美滋滋的。風調雨順,加上農技專家指導到位,又是一個豐收年!
先驅探測器落月是“盲降”
“據報道,嫦娥三號著陸器有避障能力,所以希望它能避開石頭等任何大障礙。要知道當初美國‘勘測者’系列探測器落月時都是‘盲降’啊”。美國航天局月球探索分析小組成員、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科學家杰夫·普萊夏近日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說。 據普萊夏介紹,“勘測者”探測器落月時只能簡單地執行事先設計好的降落
基因編輯治療遺傳性視盲
科學家采用一項新型基因編輯技術,為因天生遺傳疾病而注定致盲的老鼠帶來了福音,成功提升了它們的視力。該疾病名為“色素性視網膜炎”,是人類視力喪失的常見病因。目前為止,該病無法治愈。而這是有史以來第一遭,科學家證明了他們能夠有效地從基因組中“擦除”某些損傷——至少對老鼠管用,這是件相當了不起的大事。
盲襻綜合征的發病機制
1.發病機制 腸道運動機能不良、小腸盲襻小腸手術等均可使小腸運動遲緩,腸內容物排空不暢或在其中反復徘徊,引發腸內細菌(包括厭氧菌)過度繁殖。大量腸菌可消耗腸內維生素B12,腸菌毒素又可抑制腸壁對維生素B12鶒的吸收以及破壞已被吸收的維生素B12,從而導致維生素B12缺乏和巨細胞型貧血。腸內厭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