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4日報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電子研究實驗室(RLE)、哈佛大學以及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的科學家們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撰文指出,他們研制出了一種由單個光子控制的全光開關,新的全光晶體管有望讓傳統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都受益。 新的全光開關的核心是一對高度反光的鏡子。當開關打開時,光信號能穿過這兩面鏡子,當開關關閉時,信號中約20%的光能穿過鏡子。如此一來,這對鏡子就構成了所謂的光學共振器。該研究的領導者、MIT物理學教授弗拉達·烏勒提解釋道,如果鏡子間的距離根據光的波長精確地調整,那么,對某些波長的光來說,鏡子就是透明的,這就是默認的“開”狀態。 在ERL的實驗中,兩面鏡子間的空腔內充滿了超冷的銫原子組成的氣體。一般情況下,銫原子與穿過鏡子的光“井水不犯河水”。但如果某個“門光子”以不同的角度射入兩面鏡子的中間,將一個原子的一個電子推入更高能態,它就會改變空腔的物理特性,使光無法......閱讀全文
“十大科學新聞”評選是《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雜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頭戲,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學領域的重大事件進行的一次全面盤點。經過專業編輯和專家團隊的商討,《環球科學》初步挑選出了30條候選新聞,接受網友的點評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 9月2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通過計量統計遴選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1]、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這五個學科中受到科技界熱切關注的科學成果,及中國研究者參與的每個學科TOP30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學研究熱點
美 國 研制出接近人腦的計算體系,“沃森”成為辯論高手,首臺商用量子計算機問世,制造出運行最快的有機薄膜晶體管等。 何屹(本報駐美國記者)美國政府機構宣布計劃把互聯網域名系統等的管理權移交給“全球利益攸關體”,放棄部分互聯網管理權。 美國外國情報監控法庭繼續延長國安局大規模電話監聽項目的授
Ce基非晶合金的形成機理研究進展 非晶形成的機理以及熱力學、動力學和結構對非晶形成能力的影響是材料科學的重要問題之一,目前也是非晶材料和物理領域研究的重點方向之一。物理所汪衛華小組與美國North Carolina大學Wu Yue研究小組合作,采用核磁共振NMR 27Al 方法系統研究了微量元
從飛機噪音控制到削減風致災害,從智能材料到大數據存儲,從腫瘤治療到廁所革命……5月30日,在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全院學術報告會上,來自不同研究領域的6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與在場院士分享、交流了一系列工程科技領域的前沿學術成果。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安道琳 從低噪音飛機到噪音控制 提
荷蘭盧森堡烏得勒支大學、德國馬普學會的研究人員對傳統半導體材料的納米晶體進行了“人造石墨”的理論研究,他們認為人造石墨有潛力應用于激光器、LEDs、光伏以及電子設備。 研究人員研究了晶格周期小于10nm的結構,發現其具有傳統半導體的結構特性,研究的半導體包括巖鹽鉛硫族化合物和閃鋅礦鎘硫化合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5月5日報道,德國維爾斯特拉斯應用分析和隨機研究所和馬克思·波恩研究所的科學家攜手,提出了一種新型全光晶體管的設計方案,即使用一束光脈沖控制另一束,形成完全由光控制的“光路”。最新設計解決了該領域目前面臨的多道難題,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
多個類型的平面材料堆砌在一起,可能展現每個的最佳性能。圖片來源:H. Terrones et al 物理學家習慣使用他們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詞語來形容石墨烯。這絲薄的單原子厚度的碳是靈活、透明的,比鋼強、比銅導電好,雖然非常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以色列科學基金會(ISF)簽署的合作協議和之后達成的合作共識,2019年雙方將共同資助合作研究項目,支持兩國科學家開展實質性的創新研究與合作。經過公開征集,共收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以色列科學基金會合作研究項目申請136項。經初步審查并與以方核對清單,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腔光力學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該實驗室董春華研究小組與博士后鄒長鈴首次在回音壁模式微腔內觀測到基于腔光力體系的非互易光學特性,得到了全光控制的非互易微腔器件。該成果于8月22日在線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光在一般介質中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腔光力學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該實驗室董春華研究小組與博士后鄒長鈴首次在回音壁模式微腔內觀測到基于腔光力體系的非互易光學特性,得到了全光控制的非互易微腔器件。該成果于8月22日在線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光在一般介質中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腔光力學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該實驗室董春華研究小組與博士后鄒長鈴首次在回音壁模式微腔內觀測到基于腔光力體系的非互易光學特性,得到了全光控制的非互易微腔器件。該成果于8月22日在線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光在一般介質中
Science: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量子力學再取新突破 實現對量子系統的調控是人類認識并利用微觀世界規律的必然訴求,也是諸多前沿科學領域的核心要素。自旋作為一種重要的量子調控研究體系,在世界各國的量子計劃中均被列為重點研究對象。開展單自旋量子調控研究有助于人們在更深層次上認識量子物理的基礎科學問題,
德國和瑞士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在11月11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報告稱,他們發明了一種可以將光子和機械振動耦合在一起的新方法,有望在通信和量子信息技術領域“大展拳腳”,用于研發新穎的全光緩存器、控制量子層級的光學機械系統等。 負責此項研究的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物理學家托拜厄斯·
一,全光譜流式細胞儀的技術特點(以SP6800為例): 1, 用棱鏡分散發射光 2, 通過32個PMT從每個細胞獲得每個染料不同波段的發射光信號 3, 具有高速,高靈敏度,準確,自動和實時的算法。 4, 具有較寬的光譜檢測范圍和高光譜分辨率,并可區分光譜相近的FP和熒光素如FITC(Em
8月14日,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托馬斯·希梅爾教授領導的團隊開發出了單原子晶體管——一種利用電流控制單個原子位移實現開關的量子電子元件。單原子晶體管可在室溫下操作,并消耗很少電能,這為未來信息技術開辟了新的應用前景。這項成果已被刊登在《先進材料》雜志上。 數字化對能源有
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托馬斯·希梅爾教授領導的團隊開發出了單原子晶體管——一種利用電流控制單個原子位移實現開關的量子電子元件。單原子晶體管可在室溫下操作,并消耗很少電能,這為未來信息技術開辟了新的應用前景。這項成果已被刊登在《先進材料》雜志上。 數字化對能源有巨大需求,在工業化國家中,信息技術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發展了量子光學實驗方法動態調控“人造原子”的單光子發射,在兩能級原子體系中通過多激光綴飾態和量子干涉機理消除自發輻射譜線,證實了多光子ac斯塔克效應和自發輻射相干理論,為固態體系高性能單光子源和量子計算的研究開辟了新途徑。研究成果
今日推薦文章作者為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IEEE Fellow 著名毫米波專家洪偉教授,本文選自《毫米波與太赫茲技術》,發表于《中國科學: 信息科學》2016 年第46卷第8 期——《信息科學與技術若干前沿問題評述專刊》,射頻百花潭配圖。引言隨著對電磁波譜的不斷探索, 人類對電子學和光學
光譜分析儀簡稱光譜儀,是將成分復雜的復合光分解為光譜線并進行測量和計算的科學儀器,被廣泛應用于輻射度學分析、顏色測量、化學成份分析等領域,在冶金、地質、水文、醫藥、石油化工、環境保護、宇宙探索等行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照明行業,通常使用光譜儀來測量光源的光色參數。 本文對照明行業常用的光譜儀的工
近日,中國科大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非互易光子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的董春華研究組首次利用回音壁模式微腔中腔光力的非互易特性,實現了全光控制的非互易多功能光子器件,并首次實現集成光學定向放大器。該成果5月4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上。 光在一般介質中具有雙向傳輸的互易性,而打
光譜分析儀簡稱光譜儀,是將成分復雜的復合光分解為光譜線并進行測量和計算的科學儀器,被廣泛應用于輻射度學分析、顏色測量、化學成份分析等領域,在冶金、地質、水文、醫藥、石油化工、環境保護、宇宙探索等行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照明行業,通常使用光譜儀來測量光源的光色參數。 本文對照明行業常用的光譜儀的工
智能集菌儀適用范圍適用范圍:1. 制藥行業:純化水、注射用水、無菌制劑(大輸液、小針劑、粉劑、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眼用制劑、保養液等)的無菌檢查和微生物限度檢查;2. 醫療器械行業:純化水、注射用水、注射器、輸液器、輸血器、靜脈導管等的無菌檢查和微生物限度檢查;3. 食品、飲料行業;4. 環保行業等
OMRON歐姆龍光電傳感器是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的一種器件。其工作原理基于光電效應。光電效應是指光照射在某些物質上時,物質的電子吸收光子的能量而發生了相應的電效應現象。根據光電效應現象的不同將光電效應分為三類:外光電效應、內光電效應及光生伏應。光電器件有光電管、光電倍增管、光敏電阻、光敏二極管、
加拿大物理學家在利用純光打造量子計算機基礎元件——邏輯門的研究工作中取得進展,成功通過單光子對其他光束施加影響。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學》上。 邏輯門對輸入數據進行運算創建新的輸出。在傳統計算機中,邏輯門采用二極管或晶體管的形式。但量子計算機組件由單個原子和亞原子粒子制成。根據量子
目前最為可行的發展方式,是融合光學與半導體工藝,用半導體的思路做納米級光元件。圖片來源網絡 單個晶體管到集成電路的進化,直接了促成人類信息革命的爆發,拉開了消費電子的序幕,造就了近50年來無數的科技奇跡和無數偉大的企業。基于對半導體行業長期發展的統計,半導體行業歸納出了所謂的“摩爾定律”——
熒光顯微鏡是利用特定波長的激發光照射被檢物體產生熒光進行鏡檢的顯微光學觀測技術,已有100多年歷史。在生物醫學領域應用廣泛,大多數實驗室都有配備高端或者常規的顯微成像系統,熒光顯微鏡用于研究細胞內物質的吸收、運輸、化學物質的分布及定位等。 細胞中有些物質,如葉綠素等,受紫外線照射后可發熒光;另有一些
共評出100篇優秀論文和334篇提名論文 從教育部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獲悉,2010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工作已全部完成,共評出100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和334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 本次評選工作于2009年10月正式啟動,評選對象為全國所有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
1. Nature Photonics:光學鑷子聲子激光器 聲子激光器是普遍存在的光學激光器的類似物,并且其已經在各種環境中實現。然而,對于介觀懸浮光機械系統還沒有相關報道,并且這些系統正在成為量子力學和重力的基本測試的重要平臺,以及發展為機械運動耦合到電子自旋和電荷的傳感模式。受到Arthu
139江南大學 食品微波加工技術基礎 范大明130140江蘇大學 分子印跡選擇性分離 潘建明130141江蘇師范大學 隨機偏微分方程理論 劉偉130142江西財經大學 多媒體內容分析與質量評價 方玉明130143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