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Science Daily報道,近期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發現,哺乳動物可以“選擇”它們后代的性別,這樣有助于它們在繁殖過程中增加后代數量。這一發現再次打破了動物繁殖后代性別隨機、比例1:1的傳統遺傳理論,對物種平衡和保護工作指出了新的思路。這項發現發表在7月10日的PLoS ONE上。 分析圣迭戈動物園90年來的動物繁殖記錄,研究人員可以找到生物進化的基本理論:哺乳動物依靠一些未知的生理機制來操控它們后代的性別比例,這是它們高度適應環境的進化策略。“調查數據明確顯示,雌性哺乳動物選擇其后代的性別,事實上是它們產生更多后代的一種策略” 比較醫學副教授Joseph Garner 說。這樣現象在198個不同的物種中普遍存在。 科學家研究了超過2300只動物的三代世系,發現動物的“祖父母”能夠策略性地選擇生下雄性后代,而這些雄性后代的各方面質量又高,進而它們就可以收獲更多的“孫子”。該......閱讀全文
自6月11日北京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發生以來,目前北京市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200例。因為在新發地市場切割進口三文魚的菜板上檢測到了新冠狀病毒,很多超市和商家連夜下架三文魚。這也引起了關于三文魚是否會傳染新冠病毒、如何確保食物安全等問題的廣泛關注與討論。為了響應食品行業從業人員的關切,沃爾瑪食品安全
氣候對人類沖突影響的第一個綜合分析 最近幾年,關于氣候變化與人類沖突之間潛在關聯的研究的數量猛增;現在,在一個也許是迄今為止對這些研究結果最為全面的綜合分析之中,科學家們揭示了一個主題:未來,人為的氣候變化不僅僅會使海平面上升及空氣變得更臟,它還可能大大增加人類發生沖突的幾率。 研究
封面故事:蒼茫云海間,翻越肯尼亞馬加迪湖 在那里,地質學家們從古老的湖床上鉆探核心收集詳細的氣候數據。過去的氣候數據是至關重要的,它將有助于研究人員理解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化將如何影響地球的生態系統和物種,甚至包括傳染病和食品安全。 現代性別起源于大約相同的時間 哪個先出現:男人還
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為何不是從蛋中孵化出來的?瑞士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找到了令哺乳動物通過胎生和哺乳方式繁殖后代的遺傳變化基礎,并且證實了這些改變是在進化史上逐漸發生的。該研究表明,乳蛋白基因出現于所有哺乳動物種類的共同祖先中,而且是在編碼卵蛋白的基因消失之前。相關論文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生
今日,諸多科技媒體被一條突破性進展刷屏——來自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李偉課題組、周琪課題組、以及胡寶洋課題組聯合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利用干細胞技術與基因編輯技術,我們能造出雙親都是同一性別的小鼠!也就是說,這些小鼠要么有兩名母親,卻沒有父親;要么有兩名父親,卻沒有母親。 這項重磅研究,今日在線
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培育出了有兩個媽媽的健康小鼠(小鼠可以擁有自己的正常后代),同時,有兩個爸爸的小鼠也出生了,但只存活了幾天,研究發表在10月11日的《Cell Stem Cell》。同性動物產生后代如此具有挑戰性,這項研究指出,利用干細胞和有針對性的基因編輯可以克服這些障礙。 “我們對哺乳動物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確診1例腺鼠疫病例,隨后該市發布鼠疫防控Ⅲ級預警,預警期自2020年7月5日起,持續到2020年底,就在此前,蒙古國西部的科布多省也確診了2例鼠疫病例,剛果(金)伊圖里省也出現了腺鼠疫疫情。針對此次出現在巴彥淖爾市的鼠疫病例,內蒙古疾控中心分析研判認為。長爪沙鼠疫源地疫
同性父母小鼠 十月發表在Cell Stem Cell期刊的一篇論文,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利用兩只雄性小鼠培育出了后代小鼠。(在這之前,研究團隊已經培育出擁有兩個母親的小鼠,同一篇文章,研究小組報道的有關這種技術的改進策略)。同性別誕生后代是具有挑戰性的,因為來自精子和卵細胞的DNA攜帶非常
如果問你老鼠是如何生出小寶寶的?你肯定會說這還不簡單,肯定和趙忠祥老師解說的《動物世界》一樣:“春天來了,萬物復蘇,大草原又到了動物們交配的季節。雨季又過了,又到了交配的季節,公老鼠趴在了母老鼠的身上,發出了酣暢的聲音!!!”(圖源:pixabay) 但最近的一篇發表在《細胞干細胞》(Cell
前言:近年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正在席卷整個生物醫學研究領域,上一期我們已先從CRISPR系統開發及機制研究方面梳理了2018年相關大事件。伴隨著基礎技術不斷優化,CRISPR技術的應用也更加廣泛,如動物造模、藥物篩選、單堿基編輯技術、細胞譜系示蹤、基礎疾病研究、疾病診斷、體內編輯和遺傳病
前言:近年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正在席卷整個生物醫學研究領域,上一期我們已先從CRISPR系統開發及機制研究方面梳理了2018年相關大事件。伴隨著基礎技術不斷優化,CRISPR技術的應用也更加廣泛,如動物造模、藥物篩選、單堿基編輯技術、細胞譜系示蹤、基礎疾病研究、疾病診斷、體內編輯和遺傳病校正
在生態學研究中,有一個持續已久的辯題——究竟是“狼吃羊,羊吃草”,還是“草控制羊,羊控制狼”?但現有的單個生態系統內進行的個別物種的研究,不足以解析該問題背后生態系統的復雜性。 近期發表于《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的一項研究“Trophic interactions among v
實踐十號衛星模擬圖 中國科學院國家微重力實驗室試驗裝置 微重力環境下盛開的花 人類未來能否能穿越星際,在宇宙中長期生存?人類能否到太空中去繁衍后代?宇宙飛船或者空間站著火了怎么辦?如今困擾各大城市的霧霾如何治理?……對于這些問題,現在我們或許還沒辦法全面回答,不過中國科學家未來兩周將在太空
攝入富含多胺的食物能夠延緩果蠅因年齡引起的記憶力下降,10月《自然—神經科學》上的一項研究得出該結論。很多食物都含有多胺,研究證明,多胺會隨著人年齡增大而自然減少,此外,其對其他模式生物的壽命也有促進作用。此項最新研究則進一步證明增加飲食中的多胺能夠幫助延緩與年齡相關的記憶力減退。 大多數
記者3月29日從上海市科委獲悉,中國首家“小鼠醫院”正式在滬建成。在這里,科學家們將通過“由鼠及人”的方式,解讀有關人類生老病死的無窮秘密。 據上海《文匯報》報道,這座國際先進的“小鼠醫院”里,設施一應俱全。它擁有手術室、產房(3969個“床位”)、病房(15183個“床位”)、檢驗科、病
外泌體是指包含多種RNA(環狀RNA、miRNA、LncRNA和mRNA等)和蛋白質的盤狀囊泡(30-200nm)。幾乎所有類型的細胞均可分泌外泌體,且外泌體天然存在于各種體液中,包括血液、唾液、尿液、腦脊液和乳汁等。外泌體被視為特異性分泌的膜泡,能夠參與細胞間通訊。目前,有關外泌體分泌、攝取、
外泌體是指包含多種RNA(環狀RNA、miRNA、LncRNA和mRNA等)和蛋白質的盤狀囊泡(30-200nm)。幾乎所有類型的細胞均可分泌外泌體,且外泌體天然存在于各種體液中,包括血液、唾液、尿液、腦脊液和乳汁等。外泌體被視為特異性分泌的膜泡,能夠參與細胞間通訊。目前,有關外泌體分泌、攝取、
蝙蝠是極為有益的動物,為全世界的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經濟提供寶貴的服務。然而,它們也是最容易被誤解的動物之一。除了在中國蝙蝠一直被認為象征吉祥和幸福,世界很多地區的傳統中它被認為是邪惡和恐懼的。 最近充斥著關于蝙蝠的諸多負面報道,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必要了解下蝙蝠。 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的通稱,翼手
在眾多禽流感病毒中,為何獨獨H7N9兇如猛獸,甚至會致人死亡?3月22日發表在《自然通訊》的一項研究找到了答案:一個名為G540A的單核苷酸突變使H7N9病毒獲得了其他禽流感病毒所沒有的跨物種感染人類的關鍵能力。這一新發現或有助于我們進一步了解禽流感病毒如何能使人致病,也為禽流感病毒監測提供了一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是生物學界最容易被誤解的術語,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PNAS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表示,對于人類而言,自然選擇或許更傾向于使得祖父母獲得遺傳保護而抵御癡呆癥的發生,老年階段維持較好的認知和記憶能力或許會促進老年人傳播他們的智慧,并且關愛子孫們,同
6月30日,內蒙古首家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調控與繁育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內蒙古大學揭牌。據了解,該實驗室是2017年9月經科技部批準,在內蒙古大學實驗動物研究中心基礎上,整合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科研力量建設的。該實驗室的建設主體——內蒙古大學實驗動物研究中
6月30日,我區首家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調控與繁育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內蒙古大學揭牌。 據了解,該實驗室是2017年9月經科技部批準,在內蒙古大學實驗動物研究中心基礎上,整合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科研力量建設的。該實驗室的建設主體
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志近日在線發表兩篇論文稱,英國和美國兩組團隊分別使用強大的基因工具,發現繁殖行為可以直接影響雌性果蠅的后續行為,以及雄性果蠅的衰老情況,類似效果也會出現在哺乳動物身上。 許多雌性物種在繁殖之后變得更有攻擊性,這可能與其需要保護后代有關。但對這種攻擊性上升所涉及的直接機
鴨嘴獸長久以來一直吸引著科學家的注意,其獨特的特征使它們成為地球上最不尋常的動物之一。現在,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鴨嘴獸乳汁中含有新的抗菌特性,可以幫助科學家對抗全球超級細菌的威脅。鴨嘴獸以及四種針鼴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現存的單孔目動物。 它們像爬行動物一樣靠產卵來繁殖下一代,但又能像哺乳動物一
自從人類學會蓄養動物、耕作植物以來,我們的祖先就從未停止過對物種的遺傳改良。過去的幾千年里改良物種的主要方式:針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突變或無意的人為因素所產生的優良基因和重組個體進行選育和利用,從而通過隨機和自然的積累優化基因。然而這種極低幾率且無人類控制性的被動模式大大阻礙了農業的發展,迫切地需要
1.轉基因技術的發展 自從人類學會蓄養動物、耕作植物以來,我們的祖先就從未停止過對物種的遺傳改良。過去的幾千年里改良物種的主要方式:針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突變或無意的人為因素所產生的優良基因和重組個體進行選育和利用,從而通過隨機和自然的積累優化基因。然而這種極低幾
轉基因技術的發展自從人類學會蓄養動物、耕作植物以來,我們的祖先就從未停止過對物種的遺傳改良。過去的幾千年里改良物種的主要方式:針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突變或無意的人為因素所產生的優良基因和重組個體進行選育和利用,從而通過隨機和自然的積累優化基因。然而這種極低幾率且無人類控制性的被動模式大大阻礙了農業的發展
自從人類學會蓄養動物、耕作植物以來,我們的祖先就從未停止過對物種的遺傳改良。過去的幾千年里改良物種的主要方式:針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突變或無意的人為因素所產生的優良基因和重組個體進行選育和利用,從而通過隨機和自然的積累優化基因。然而這種極低幾率且無人類控制性的被動模式大大阻礙了農業的發展,迫切地需要
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在美國Pennsylvania大學問。在隨后的50年里,以美國的硅谷為搖籃,計算機技術不斷飛速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革。無獨有偶,1991年又是在美國硅谷,Affymax公司開始了生物芯片的研制,他們將芯片光刻技術與光化學合成技術相結合制作了寡
一切都源于一顆吃貨的心。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誤吃辣,一口進去就如同一團火在口中燃起,痛得讓人滿臉通紅,后來我才知道,那種感覺叫“辣”,當即決定不再觸碰危險區。可曾想,在這片被川菜的小紅旗插遍的神州大地,現在的我已經是懂得享受這種“痛并快樂著”的感覺的眾多吃貨其中一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