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視的表觀遺傳學:運動可改變DNA
瑞典德隆大學的科研人員發現運動可以從基因角度改變脂肪存儲的方式。脂肪組織不僅可以被動地存儲能量,還能夠產生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學物質作用于身體的其他部位。這項研究表明,運動可以使人體的脂肪細胞更高效地進行脂肪代謝,從而使脂肪存儲在正確的部位。這項研究發表在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雜志上。 眾所周知,生命在于運動,科學運動有益健康。適量的運動還可以預防疾病,比如可以預防糖尿病、骨質疏松癥和心力衰竭。 運動改變脂肪存儲方式 運動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發揮奇效。它可以提高心臟的功率和效率,可以促進某些神經遞質(在神經細胞間傳遞信號的特殊分子)的釋放,還可以促進細胞新陳代謝。德隆大學一個由Charlotte Ling博士領導的科研小組研究發現,運動還有另外一個功能,那就是其可以在基因角度改變脂肪存儲的方式。 該研究報告了六個月的適量運動對23名三四十歲左右的成年男性產生的影響。所謂......閱讀全文
脂肪代謝基因通路介紹
(Mouse)脂類主要包括脂肪、磷脂、鞘脂和膽固醇脂,其吸收代謝有兩種情況: 中鏈、短鏈脂肪酸構成的甘油三酯乳化后即可吸收——>腸粘膜細胞內水解為脂肪酸及甘油——>門靜脈入血。長鏈脂肪酸構成的甘油三酯在腸道分解為長鏈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再吸收——>腸粘膜細胞內再合成甘油三酯,與載脂蛋白、膽固醇
人體脂肪代謝途徑
人體脂肪代謝途徑:人體代謝最終也是通過生成脂肪酶的方式,將脂肪分解為脂肪酸,后者β氧化為乙酰輔酶A,再經過呼吸作用,生物降解為代謝廢物(二氧化碳和水)排出。膽固醇等脂質小分子具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但過量的膽固醇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進而導致冠心病和腦中風等一系列嚴重疾病。因此,體內脂質水平必須受到嚴密
脂肪代謝與糖代謝的相互關系
消化主要在小腸上段經各種酶及膽汁酸鹽的作用,水解為甘油、脂肪酸等。 脂類的吸收含兩種情況: 中鏈、短鏈脂肪酸構成的甘油三酯乳化后即可吸收——>腸粘膜細胞內水解為脂肪酸及甘油——>門靜脈入血。長鏈脂肪酸構成的甘油三酯在腸道分解為長鏈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再吸收——>腸粘膜細胞內再合成甘油三酯,與載脂蛋白、
脂肪代謝和糖代謝之間有哪些聯系
1.糖轉變為脂肪:糖酵解所產生的磷酸二羥丙酮還原后形成甘油,丙酮酸氧化脫羧形成乙酰輔A是脂肪酸合成的原料,甘油和脂肪酸合成脂肪。2.脂肪轉變為糖:脂肪分解產生的甘油和脂肪酸,可沿不同的途徑轉變成糖。甘油經磷酸化作用轉變為磷酸二羥丙酮,再異構化變成3-磷酸甘油醛,后者沿糖酵解逆反應生成糖;脂肪酸氧化產
脂肪酸代謝概述(二)
? (一)軟脂酸的生成 脂肪酸的合成首先由乙酰CoA開始合成,產物是十六碳的飽和脂肪酸即軟酯酸(palmitoleic acid)。 1.乙酰CoA的轉移 乙酰CoA可由糖氧化分解或由脂肪酸、酮體和蛋白分解生成,生成乙酰CoA的反應均發生在線粒體中,而脂肪酸的合成部位是胞漿,因此乙酰CoA必須
脂肪酸代謝概述(三)
? 3.軟脂酸的生成 軟脂酸的合成實際上是一個重復循環的過程,由1分子乙酰CoA與7分子丙二酰CoA經轉移、縮合、加氫、脫水和再加氫重復過程,每一次使碳鏈延長兩個碳,共7次重復,最終生成含十六碳的軟脂酸(圖5-16)。 在原核生物(如大腸桿菌中)催化此反應的酶是一個由7種不同功能的酶與一種酰基
脂肪酸代謝概述(一)
? 一、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脂肪酸在有充足氧供給的情況下,可氧化分解為CO2和H2O,釋放大量能量,因此脂肪酸是機體主要能量來源之一。肝和肌肉是進行脂肪酸氧化最活躍的組織,其最主要的氧化形式是β-氧化。 (一)脂肪酸的β-氧化過程 此過程可分為活化,轉移,β-氧化共三個階段。 1.脂肪酸的活化
以毒攻毒”—脂肪代謝產物“狙擊”糖類代謝產物的毒性效應
研究者們很久之前就知道,低碳水、豐富脂肪的飲食能夠防止一系列因生活習慣或年齡導致的疾病的發生,進而保證老年人的健康。然而,直到目前為止,我們仍不清楚其中的原因。根據最近一項由來自Aarhus大學的科學家們發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雜志上的一篇文章,機體的能量代謝以及其化學中
Nature:破解脂肪酸代謝之謎
所有身體脂肪的核心組分都是脂肪酸。它們的產生是由乙酰輔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 ACC)啟動的。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巴塞爾大學生物中心的研究人員展示了ACC如何組裝成不同的細絲(filament)。他們所形成的細絲類型控制著這種酶的活性,因而控制著脂肪酸
肝臟脂肪代謝的作用都有哪些?
肝臟在脂類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運輸等代謝過程中均起重要作用。肝細胞是合成膽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的最重要的器官,并能進一步合成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卵磷脂膽固醇脂酰基轉移酶。肝分解甘油三酯和脂肪酸的能力很強,參與脂肪酸的β氧化,并且進行酮體合成。膽汁酸在肝細胞內由膽固醇轉化生成,總膽汁酸在
膽堿的促進脂肪代謝功能簡介
膽堿對脂肪有親合力,可促進脂肪以磷脂形式由肝臟通過血液輸送出去或改善脂肪酸本身在肝中的利用,并防止脂肪在肝臟里的異常積聚。如果沒有膽堿,脂肪聚積在肝中出現脂肪肝,處于病態。臨床上,應用膽堿治療肝硬化、肝炎和其他肝疾病,效果良好。
關于脂肪細胞的合成代謝介紹
脂肪細胞在體內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 脂肪細胞的分解代謝是儲存在細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成游離脂肪酸以及甘油釋放人血,并被其他組織所氧化利用的過程。當機體需要時,存儲的脂肪首先在脂肪酶的催化下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主要在肝臟被利用,經過生化反應分解供能或轉變為糖。脂肪酸的
膽堿的促進脂肪代謝的作用
膽堿對脂肪有親合力,可促進脂肪以磷脂形式由肝臟通過血液輸送出去或改善脂肪酸本身在肝中的利用,并防止脂肪在肝臟里的異常積聚。如果沒有膽堿,脂肪聚積在肝中出現脂肪肝,處于病態。臨床上,應用膽堿治療肝硬化、肝炎和其他肝疾病,效果良好。
胰島素的調節脂肪代謝
胰島素能促進脂肪的合成與貯存,使血中游離脂肪酸減少,同時抑制脂肪的分解氧化。胰島素缺乏可造成脂肪代謝紊亂,脂肪貯存減少,分解加強,血脂升高,久之可引起動脈硬化,進而導致心腦血管的嚴重疾患;與此同時,胰島素缺乏會導致機體脂肪分解加強,生成大量酮體,出現酮癥酸中毒。
代謝性脂肪肝病研究獲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021.shtm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李尹雄課題組聯合暨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合作者,在代謝性脂肪肝病的研究中取得進展,闡明了高脂飲食誘導肝內DKK1升高進而促進肝脂肪變
代謝性脂肪肝病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李尹雄課題組聯合暨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合作者,在代謝性脂肪肝病的研究中取得進展,闡明了高脂飲食誘導肝內DKK1升高進而促進肝脂肪變性的病理基礎。DKK1通過ERK-PPARγ軸上調CD36增加脂肪酸攝取,通過上調JNK信號加劇肝胰島素拮抗,兩者的疊加
《自然·代謝》:飯菜的香,能燃燒脂肪!
老話說到好吃的,那都要講究一個色香味俱全,尤其是這個香,走在路上突然飄來一陣飯香,原本不餓的肚子都開始響鼓了。好聞的食物一般都更好吃,更好吃就會吃更多……抄起筷子的同時,奇點糕心里也有些不好過——今天肚皮吃飽飽,明天怕不是得長三斤吧!不過有意思的是,身體也很有智慧,美食的氣味不單單令人食指大動,也會
簡述脂肪酸合酶的代謝功能
脂肪酸是脂肪族類酸,在能量運輸和儲存、細胞結構、提供激素合成的中間物等多個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脂肪酸的合成需要將乙酰輔酶A和丙二酸單酰輔酶A通過一系列的克萊森縮合反應然后脫羧(生物素作輔酶)來完成。在脂肪鏈的延伸過程中,通過連續的酮還原酶、脫水酶以及烯脂酰ACP還原酶的作用,加入的酮基(酰基)被
?揮發性脂肪酸的吸收代謝
在反芻動物中,乙酸,丙酸和丁酸是從瘤胃壁所吸收的,這是反芻動物能量的主要來源。許多因素會影響這些揮發性脂肪酸的吸收,例如VFA的濃度和比例、瘤胃pH、瘤胃上皮血液流動率等。反芻動物對于葡萄糖的吸收并不從瘤胃或小腸吸收,大多依賴糖異生,因此依賴VFA。反芻動物能很快利用揮發性脂肪酸。瘤胃內生成的VFA
Cell子刊:脂肪代謝的神經調控機制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命中心,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Dense Intra-Adipose Sympathetic Arborizations Are Essential for Cold-Induced Beiging of Mouse White Adipose Tissue”的研究論
脂肪酸代謝物的調節介紹
在高脂膳食后,或因饑餓導致脂肪動員加強時,細胞內軟脂酰CoA增多,可反饋抑制乙酰CoA羧化酶,從而抑制體內脂肪酸合成。而進食糖類,糖代謝加強時,由糖氧化及磷酸戊糖循環提供的乙酰CoA及NADPH增多,這些合成脂肪酸的原料的增多有利于脂肪酸的合成。此外,糖氧化加強的結果,使細胞內ATP增多,進而抑
《細胞—代謝》:再生棕色脂肪細胞可治療肥胖
美國科學家近日發現能促使棕色脂肪細胞(一種具高代謝率的脂肪細胞)產生的分子開關,這一結果為人類肥胖癥的治療及預防帶來了希望。相關論文發表在7月11日的《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雜志上。?在成人體內,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脂肪細胞,一種是白色脂肪細胞,它構成了絕大多數的脂肪組織,并貯存
核磁共振測量動物脂肪、水分、瘦肉、代謝
核磁共振方法可測定各種食品或飼料中的固體脂肪含量、油含量和水含量,被完美地應用于食品質量控制和質量檢測。而對動物的體成分分析測存在特殊性。目前幾種動物身體成分測定方法,如雙能X射線吸收測定法(DXA),計算機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MRI),同位素稀釋法,全身電導率法(TOBEC)。DXA體內
《細胞—代謝》:脂肪攝入過量會影響生物鐘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脂肪攝入過量會引起機體內在生理節奏的變化,從而影響其對各種生理過程的調控。這一發現意味著生物鐘和代謝之間或許存在更為復雜的相互影響和關聯,并有望加深科學家對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的理解。相關論文發表在11月7日的《細胞—代謝》上。 圖片說明:高脂肪食物會影響雄性小鼠的
“快速燃燒”脂肪細胞有望用于代謝性疾病治療
近日,來自墨爾本大學的科學家們在國際雜志《Cell Reports》上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發現了脂肪細胞間的差異,或能幫助鑒別出易患代謝性疾病的患者,比如糖尿病和脂肪肝等。在這項研究中,墨爾本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鑒別出了能夠“快速燃燒”的脂肪細胞,如果被解鎖的話,這些脂肪細胞或有望幫助人們減肥。圖
胰脂肪酶的脂代謝作用介紹
參與脂質的分解代謝胰脂酶的主要作用是不同的胰脂酶在消化甘油三酯、膽固醇、磷脂等脂類中各司其職并相互作用,使得膳食脂肪被充分的消化和吸收。 1. 胰腺甘油三酯脂酶 PTL有高效水解脂肪的作用,在輔酶和膽鹽的存在下將甘油三酯水解成甘油二酯,進一步水解成甘油單酯和脂肪酸,從而被小腸上皮細胞吸收,其
簡述脂聯素影響脂肪和糖類的代謝
脂聯素作為一種胰島素超敏化激素(An Insulin–sensitizing Hormone),可以增加促進骨骼肌細胞的脂肪酸氧化和糖吸收,明顯加強胰島素的抑制糖原異生作用,抑制肝臟的糖生成,是機體的脂質代謝和血糖穩態的調控網絡中的重要調節因子。在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模型中,血漿脂聯素水平與甘油三
Nature:脂肪燃燒新途徑-代謝產物琥珀酸
本報訊 《自然》近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稱,代謝產物琥珀酸可以通過此前未發現的體溫調節途徑對小鼠的體溫、能量消耗以及重量產生影響。圖片來源:theconversation 能量攝入大于消耗往往會導致肥胖。一般來說,減肥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減少食物的攝入,降低需要代謝的熱量;二是通過運動等途徑燃燒
美發現影響脂肪存儲和代謝的重要因子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6日報道,在探求導致肥胖的生理因素的研究中,美國喬瑟琳糖尿病中心的科學家認定,作為細胞周期轉錄輔助調節因子的TRIP-Br2在脂肪存儲和能量代謝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一發現可能為開發新的肥胖治療方式奠定基礎。相關研究報告發表在當日的《自然醫學》雜志網絡版上。 轉錄輔助調節
為何頑固脂肪減不掉?可能與靜息代謝有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557.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