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持下,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能源與環境納米催化材料課題組在快速合成三維BiOCl多級結構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BiOCl作為一種具有優異光催化活性的半導體材料,近年來在光催化研究領域受到高度關注。進一步研究發現,其形貌結構以及暴露晶面對光催化的活性具有顯著影響,因此,BiOCl形貌可控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成為目前的研究熱點。與傳統納米顆粒相比,由納米片組裝形成的BiOCl三維多級結構因其具有較大表面積從而表現出優異的光催化活性。然而,目前所報道的BiOCl三維多級結構的合成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如需要較高的反應溫度、較長反應時間、添加表面活性劑及使用有毒試劑等,因而如何在室溫下快速合成具有多級結構的BiOCl光催化材料成為目前的研究熱點。 蘭州化物所能源與環境納米催化材料課題組研究人員在室溫條件下,利用金屬陽離子快速原位氧化金屬Bi納米顆粒,成功制備了具......閱讀全文
空氣污染,又稱為大氣污染,按照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定義,通常是指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呈現出足夠的濃度,達到足夠的時間,并因此危害了人類的舒適、健康或環境的現象。 國際上對空氣污染的定義還有另一種說法:空氣污染即空氣中含有一種或多種污染物,其存在量、性質及時間會傷害人
發改委網站2011年10月20日刊文,由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務部、知識產權局聯合研究審議的 《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11年度)》,現予以發布。《指南》確定了當前優先發展的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先進能源、現代農業、先進制造、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海洋、高技
“結構導向的功能材料研究”和“新能源用納米催化材料研究”項目通過驗收驗收會現場 3月21日,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承擔的兩項中科院重要方向項目——“結構導向的功能材料研究”和“新能源用納米催化材料研究”通過院基礎局組織的專家驗收。 由洪茂椿院士主持完成的項目“結構導向的功能材料
10月19日,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牽頭承擔的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化石資源轉化用新型高效納米催化材料與結構研究”課題總結驗收會在福州舉行。驗收組專家包括北京化工大學段雪院士、國家基金委化學科學部陳榮研究員等,項目組織單位和項目首席科學家洪茂椿院士、項目課題負責人、主要學術骨
7月23日,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和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共建“納米催化材料與技術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在蘇州納米所舉行。蘭州化物所薛群基院士,黨委書記、副所長趙秀茹,蘇州納米所所長楊輝,黨委書記、副所長劉佩華,以及雙方科技處、聯合實驗室相關科研人員參加了揭牌儀式。 揭牌儀式上,薛群
光催化技術在能源利用、環境保護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光催化過程可大致劃分為光能吸收、光生電荷分離和表面反應三個主要步驟,其中光生電荷能否有效分離直接制約著整個光催化過程的效率。通過材料設計為光生電荷遷移提供足夠驅動力,可有效提高光生電荷分離效率,增強材料光催化效率。近年來,極性光催化材料研究得
據悉,2015年10月28-30日,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發展論壇暨納米技術成果展(納博會)將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頂級科學家和行業領袖。組委會負責人、蘇州納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張希軍介紹,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納米技術作為引領戰略性新興產
分毫不差地操作著精密儀器、精雕細琢地制備著催化劑、嚴謹認真地調控著原子、分子層次的微環境……在方寸天地之間,從每一次微妙的反應變化之中,追求更快、更純、更穩定,探尋萬噸級乃至百萬噸級的化工生產解決方案。 這些,是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們日復一日的工作與目標。從實驗室小試牛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光催化技術由于在解決人類面臨的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上的巨大潛力而受到廣泛關注。光催化反應中,半導體光催化材料(如TiO2)吸收光被激發,產生光生電子和空穴;光生電子和空穴遷移到材料表面后,既可以發生氧化反應,也可以發生還原反應。以光生電子為主導的光催化還原反應能夠有效去除水
納米碳材料在烷烴的氧化脫氫等反應中展現出反應活性高、烯烴產物選擇性高、催化活性保持時間長等優勢,其作為一種可再生的環境友好催化劑,可以替代傳統的金屬及其氧化物催化劑直接應用于烷烴催化轉化等相關反應中。經過近幾年的迅猛發展,納米碳催化領域在新型催化劑的開發制備、新穎催化反應體系的建立等方面獲得了多
曾幾何時,“太陽能光伏”給我們帶來了對更高的發電效率和更好的環保性能的憧憬。然而,近年來光伏發電并網難題、光伏產業產能過剩、太陽能產品價格走低、國際貿易糾紛四起等等因素,讓這個產業前景黯淡。也許,只有技術的革新才是這個產業發展的堅實依靠。
1月23日電,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應用技術研究所田興友、張獻研發團隊,在納米光催化材料的回收利用及功能織物涂層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纖維素》上。 在眾多污染物治理技術中,光催化材料能夠在太陽光的作用下有效地降解污染物,各種光催化納米材料已被研
《自然—納米技術》:拓展了磁性納米顆粒的應用范圍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閻錫蘊研究小組的《氧化鐵納米顆粒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一文,日前在9月份出版的《自然—納米技術》雜志上發表。該刊物同時配發的評論文章《氧化鐵納米顆粒:蘊藏的功能》稱:“閻錫蘊、柯沙和同事們首次發現氧化鐵納米顆粒具有類
新房裝修后,“晾房排毒”成了必經程序。簡單的通風、放置綠植、購置空氣凈化器、用活性炭等吸附除甲醛……可謂是能想到的、能做到的方法基本全都用上。但甲醛的揮發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活性炭吸附等傳統處理甲醛的方法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民眾關心的問題自然也成為科學家們致力于解決的問題。“操作簡單、能耗低
人們耳熟能詳的納米技術早已經與化學、物理、生物等多個學科發生奇妙的交叉和融合,為這些領域支撐起更大的發展空間。而材料科學作為另一個激動人心的領域,直接影響著建筑、汽車、衛生保健、電子產品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方面。在能源短缺、氣候變暖的今天,納米和材料科學肩負起改善人類生活質量和環境的重要使命,承載
燃料電池因具有高效和環境友好等優點,被認為是21世紀的重要動力來源。燃料電池陰極氧還原反應是總體性能提升的限制因素,催化氧還原反應中使用最多的是貴金屬鉑基催化劑,但面臨著高成本和低穩定性等問題。因此,研制新型的具有高催化性能的非貴金屬催化劑顯得尤為重要。近日,內蒙古大學的張軍教授課題組采用一種普
圖為新福鈦白粉納米催化污水處理劑新技術新產品成果鑒定會會場。 中化新網訊 3月12日,寧波生產力促進中心在寧波鎮海組織召開了由寧波新福鈦白粉有限公司和成都千礪金科技創新有限公司共同開發完成的“自擬合納米催化污水處理劑的生產方法與產品”新技術新產品項目的科技成果鑒定會。鑒定委員會專家認為,該成果屬國
應中科院光化學轉換與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和“理化青年論壇”邀請,中科院金屬所蘇黨生研究員于10月25日來理化所交流訪問,并作了題為Nanocarbon as Catalyst for Sustainable Catalysis的學術報告。 報告中,蘇黨生研究員介紹了其研究組利用碳
N-烷基化胺是重要的化工中間體,胺烷基化反應是N-烷基化胺制備的主要方法之一。發展N-烷基化胺清潔合成新方法、創制高效的N-烷基化胺清潔合成催化材料是這一領域的重要研究內容。 自2009年以來,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綠色化學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石峰課題組在這一領域開展了系統的研究工作,發
近年來,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納米與界面催化研究組在多相催化界面限域研究方向上開展的系列工作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近日受邀撰寫的綜述文章Interface-confined oxide nanostructures for catalytic oxidation
光電催化分解水制氫可實現太陽能到化學能的轉化,是獲得清潔能源的一個重要途徑。如何發展具有高效太陽能光電催化性能的半導體光陽極材料是實現太陽能清潔應用的關鍵問題。納米多孔半導體材料因其較高的比表面積、良好的光吸收等優異性能,在太陽能光電催化研究領域備受關注,然而納米多孔材料的光吸收及其光電催化作用
采用廉價和儲量豐富的非貴金屬替代稀有的貴金屬作為催化劑,實現重要能源和化工過程的高效轉化是當今催化科學和化學化工研究的熱點。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鄧德會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長期深入研究納米碳材料催化的基礎上,通過創新二維納米碳材料(類石墨烯
材料是人類一切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基礎,歷來是生產力的標志,對材料的認識和利用的能力,決定社會形態和人們的生活質量。新材料則是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石。新材料種類 一、我國新材料產業現狀我國新材料生產情況 幾乎所有的新材料我國都能夠生產并且正在生產,包括: 高性能工程材料 POK聚酮、PPO聚
日前,由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牽頭承擔的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化石資源轉化用新型高效納米催化材料與結構研究”在福州通過了專家驗收。 項目以合成氣催化制乙二醇和石油化工選擇性加氫反應中所涉及的高效納米催化材料為中心,其研究成果為高穩定性納米催化材料的結構設計奠定科學基礎。所開發的新型納米催化劑
負載型金屬催化劑在整個工業催化領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作為負載型金屬催化劑,載體材料對活性金屬納米粒子催化性能的影響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催化劑的載體能夠影響金屬納米粒子在其表面的分散情況、粒徑大小、暴露晶面等。同時,通過調變載體與金屬納米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亦可以提高金屬納米粒子的催化活
大氣中的氮氧化物(NOx,包括NO、NO2)是二次氣溶膠形成的重要前體物。光催化技術借助光能激發形成的強氧化性物種氧化NOx,以降低其濃度、阻斷其凝聚生成二次氣溶膠的大氣化學反應途徑,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近期,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環境污染控制小組研究員黃宇團隊聚焦NO光催化降解過程中的吸
大氣中的氮氧化物(NOx,包括NO、NO2)是二次氣溶膠形成的重要前體物。光催化技術借助光能激發形成的強氧化性物種氧化NOx,以降低其濃度、阻斷其凝聚生成二次氣溶膠的大氣化學反應途徑,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近期,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環境污染控制小組研究員黃宇團隊聚焦NO光催化降解過程中的吸
大氣中的氮氧化物(NOx,包括NO、NO2)是二次氣溶膠形成的重要前體物。光催化技術借助光能激發形成的強氧化性物種氧化NOx,以降低其濃度、阻斷其凝聚生成二次氣溶膠的大氣化學反應途徑,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近期,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環境污染控制小組研究員黃宇團隊聚焦NO光催化降解過程中的吸
室溫下Pd/MIL-101(Cr)-NH2在水中高效催化氯代芳香烴脫氯反應 面對當前嚴峻的環境污染與能源短缺問題,探索新的能循環使用的多相催化材料應用于有機物的轉化及污染物的降解一直是材料化學與催化化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雖然均相鈀催化劑催化活性高、選擇性好,但不易于回收再使用,而負載
蘇州納米所與蘭州化物所共建“納米催化材料與技術聯合實驗室” 3月31日下午,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與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在蘇州舉行了共建“納米催化材料與技術聯合實驗室”合作協議簽字儀式。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出席簽約儀式并講話。 施爾畏對兩所聯合共建實驗室的做法給予充分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