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向量”國家病毒學與生物技術學科研中心研制出一種新型抗艾滋病疫苗,目前正在對該疫苗進行臨床試驗。這一消息是俄羅斯科學院院士、遺傳學家弗拉基米爾?舒姆內近日向媒體透露的。 據俄新網報道,舒姆內院士說:“眾所周知,目前世界上還沒有抗艾滋病的疫苗。所有最近研制出的三種抗艾滋病疫苗都沒有通過臨床試驗。我們現在研制出的疫苗將有可能成為有效的治療性艾滋病疫苗。” 他表示,“研制艾滋病疫苗難度在于艾滋病病毒不斷變異。當研制出的疫苗能夠抑止一個病毒變種的時候,它會產生出多個新的病毒變種。現在‘向量’科研中心研制出針對多種病毒變種的疫苗,很可能這個疫苗將夠有效治療艾滋病”。 他透露,該疫苗的臨床試驗第一階段將需要3年時間。 “向量”國家病毒學與生物技術學科研中心工作人員指出,迄今為止,世界上總共研制出37種抗艾滋疫苗,并經過了臨床試驗階段,但沒有一種疫苗最后獲得成功。......閱讀全文
來自La Jolla過敏與免疫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布了一個重要的新發現,這將大大推動研發出世界上第一個基于抗體的AIDS疫苗。研究結果發表在《免疫》(Immunity)雜志上。 La Jolla研究所科學家Shane Crotty博士證實,某些輔助性T細胞對觸動一種對抗HIV的強烈抗
盡管安全性一度遭到質疑,但基因編輯技術發展勢頭不可阻擋。 基因測試新技術 新概念造影劑“納米MRI燈” 巴西轉基因大豆 記錄DNA數據 具隱身效果的膜材料(模擬效果圖) 耐水性超薄太陽能電池 美 國 基因編輯技術火熱 干細胞研究獲突破 美科學家開展了該國首個對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
疫苗接種被認為是醫學科學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也是回報率最高的公共衛生投入之一。正如美國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在《科學》雜志上撰文指出的,“面對傳染病的大流行,開發有效的疫苗始終是最為緊急的優先事項”,這代表了醫學界普遍的共識。追溯疫苗發明的歷史,會發現其中有科學的理性,有科學家的睿智、直覺和奉獻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定于9月11日(星期二)上午10時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請政策法規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顏江瑛介紹我國血液制品、疫苗安全監管情況及繼續深入開展醫療器械注冊核查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政策法規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顏江瑛介紹發布會相關情況
來自清華大學,艾滋病研究中心的長江特聘教授張林琦是著名旅美中國學者、美國洛克菲勒大學艾倫?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首席華裔科學家,近期其研究組在《JBC》雜志上發表文章,解析了對于一種新發現,能中和高達90%的艾滋病病毒菌株的抗體,出現耐藥性病毒菌株的作用機理,指出了其中V5區的一個單殘基在其中扮演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揭示了許多固體腫瘤中基因異常的源頭;冷泉港實驗
來自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些很罕見的感染了HIV病毒的患者,如何在沒有抗逆轉錄病毒藥物介入的情況下,就能對抗艾滋病病毒的機制,這一發現將有助于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發針對艾滋病毒/艾滋病的疫苗。 如果不給予治療,艾滋病毒幾乎總是會導致人體患上艾滋病,但這只是幾乎,在每300個H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八十年代以來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而引起的艾滋病(AIDS)因其嚴重的危害性而受到人們高度重視,力爭早期診斷和尋求有效治療是防止其廣泛傳播的關鍵所在.聚合酶鏈反應(PCR)具有敏感、特異和快速的特點,是檢測病毒、評價病情進展和探討發病機理的有效工具.一、HIV的基因結構 HIV的基因
迄今為止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數據或者證據證明隨著許多生物新型療法的引進,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人類醫療保健帶來巨大的進步。 近年來生物醫藥領域有許多新的發現,為人來某些疾病的研究與治療帶來了美好的憧憬與希望,譬如一些新型抗癌藥物、艾滋病疫苗等令人垂涎的生物產品。可惜的是這些產品或技術在應用和實施
日前,默克公司一種之前認為很有潛力的艾滋病疫苗臨床試驗的失敗引來了很大關注和震動。人們不禁迷茫,離戰勝HIV/艾滋病的那一天還遙不可及?試驗的失敗不僅打擊人們戰勝這種疾病的信心,還導致研發公司的巨大投入付之東流。盡管如此,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還在以更大的熱忱努力開發能夠克制這種疾病藥物、疫苗。他們的新發
1981年6月5日,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第一次報告了獲得性免疫缺乏綜合征——艾滋病(AIDS)病例,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對AIDS的記載。2011年6月3日,聯合國AIDS規劃署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發布《AIDS流行30年:處在十字路口的國家》,報告指出,全球抗擊艾滋病病毒(HIV)
據9月4日出版的《科學》雜志報道,美國科學家最新篩查出了兩種新的可中和HIV的廣譜性抗體:PG9和PG16,這是最近10多年來科學家首次發現強效HIV廣譜性抗體,另外,科學家也首次發現了艾滋病病毒感染細胞的蛋白質基序,這些抗體可以攻擊這個蛋白質基序。這一發現有助于科學家研發和設計出新的艾滋病疫苗
涉及省份——上游省份(提供疫苗及生物制品) 安徽、北京、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河北、河南、黑龍江、湖北、吉林、江蘇、江西、重慶、浙江、四川、陜西、陜西、山東。 涉及省份——下游省份(購進疫苗及生物制品) 安徽、北京、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河北、黑龍江、湖北、湖南、江蘇、遼寧
自1981年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發現至今,短短20多年間,艾滋病在全球肆虐流行,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為號召全世界人民行動起來,團結一致共同對抗艾滋病,1988年1月,世界衛生組織在倫敦召開了一個有100多個國家參加的“全球預防艾滋病”部長級
艾滋病這只“西方魔獸”,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跟隨一位阿根廷美籍青年降臨我國后,就不斷蹂躪著人們的健康、吞噬著人們的生命、踐踏著人們的尊嚴。 當年,人們對這種被譽為“超級癌癥”的傳染病,不僅聞之色變,而且避之唯恐不及,就連醫護人員接診艾滋病患者時,都要身穿五六層隔離衣褲、戴四五雙手套,頭上
泰國疫苗的結果帶來了許多疑問 一場會議的與會者得知,首個成功的艾滋病疫苗試驗——上個月它得到了廣泛宣傳——已經為艾滋病病毒入侵人體的時候發生了什么提供了關鍵的見解。 這種疫苗在泰國的1
1981年,自第一例艾滋病患者被發現以來,人們才開始慢慢了解HIV和AIDS,隨著科學家們30多年的努力研究,他們在艾滋病研究領域取得了眾多可喜的研究成果,研究者不光闡明了HIV感染宿主的分子機制,還對抵御耐藥性菌株提出了可行性的策略,盡管如此,HIV病毒還會“另辟蹊徑”尋找求生出路,讓科學家們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分型的分子流行病和臨床意義:摘要: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其基因具有高度變異性,以致于在全球流行過程中產生了許多變異株,通過血清學反應和核酸序列測定后的系統樹分析,可對這些病毒株進行分型,HIV分型在HIV的分子流行病、診斷、臨床和藥物治療及其疫苗研制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本文
恰當 快速 保守 幸運 編者按: 2009年3月底或4月初,一種新型流感——甲型H1N1流感——在墨西哥和美國暴發,如今,這種流感病毒已經擴散到世界200多個國家,各國政府和世界衛生組織緊急行動,采取各種措施,控制病情并遏制其傳播。 盡管這場對付流感的戰役遠未結束,但人類付出的努力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下屬的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召開了一次科學會議,探討為什么某些調查的HIV疫苗有可能會提高對HIV感染的易感性。在發表于最新一期《科學》(Science)雜志上的一篇新評論文章中,來自NIAID的HIV研究負責人 Anthony S. Fauci博士、Carl
從法國研究人員首次確定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引起艾滋病的致病病毒至今,已過去了整整30年。現在醫學界的權威們對于打贏這場針對艾滋病的戰爭抱著樂觀的態度。 作為成功分離人類HIV三十周年紀念,在周一召開的為期三天,題為“想象未來”( Imagine the Future)的會議上。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全世界大約有3700萬人感染HIV/AIDS,每年估計有180萬人感染艾滋病,迫切需要一種安全有效的預防疫苗來遏制HIV的流行。最近,發表在《柳葉刀》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一種新型HIV-1疫苗方案在健康的成年人和恒河猴身上產生了類似的、強大的免疫反應,耐受性良好。此外,該候選疫苗還可以防止猴
全世界大約有3700萬人感染HIV/AIDS,每年估計有180萬人感染艾滋病,迫切需要一種安全有效的預防疫苗來遏制HIV的流行。最近,發表在《柳葉刀》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一種新型HIV-1疫苗方案在健康的成年人和恒河猴身上產生了類似的、強大的免疫反應,耐受性良好。此外,該候選疫苗還可以防止猴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序號 受理號 項目名稱 中方申請人及單位 美方申請人及單位 73 812111050 艱難梭菌感染疫苗的研發 黃海輝復旦大學 Hanping FengUniversity of Maryland at Baltimore 74 812111020 靶向gp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 IV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