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斑點熱群立克次體研究的歷程概述
我國斑點熱群立克次體的研究自1958年開始起步,迄今已近40年,大約經歷了3個階段。 斑點熱群立克次體第一階段 血清學研究階段。這一階段大約從1958年至1962 年。這一階段主要是從血清學上證實了我國存在 有SFGR的感染,這一階段最有意義的工作是范明遠等對內蒙古阿巴嘎旗健康 人群進行的SFGR感染的血清學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分別有11%和26.6%的健康人有抗西伯 利亞和抗小蛛立克次體的抗體。提示在當地居民中曾發生過北亞熱和立克次體 痘 的感染。這是我國首次在血清學上證實有SFGR感染的報告。 斑點熱群立克次體第二階段 病原學研究階段。這 一階段大約從1962年至1988年。這是我國SFGR研究的黃金階段。這一階段除了從病原學上證 實在我國有SFGR的感染及SF自然疫源地存在外,還通過血清學方法證實了在我國北方廣大的 地域里分布著SFGR。這一階段突出的工作是王基欽(內部資料)、孔昭敏等、范 明 遠等分別從黑龍江......閱讀全文
關于斑點熱研究的展望
我國SFGR的研究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由于該群立克次體是專性細胞內寄生菌,分 離、培養及純化極為困難。因此,歷時近40年來,我國只在有限的幾個省區進行了SFGR的研 究并取得了病原學證據,大部分的省區尚無SFGR的研究報告。鑒于我國周邊國家有各種SFGR ,如:朝鮮有小蛛立克次體;日本有
簡述斑點熱的癥狀體征
在70%斑點熱的病例可有蜱叮咬史。潛伏期平均7天,變化范圍3~12天,潛伏期越短,感染越嚴重。發病突然,有嚴重頭痛,寒顫,虛脫和肌痛。熱度在幾天內可達39。5~40℃并持續(在嚴重病例長達15~20天),早晨可稍緩解。可有嚴重干咳,在發熱的第1~第6天,大多數病人在腕,髁,手掌,腳底和前臂出現皮
簡述斑點熱群立克次體的影響因素
斑點熱群立克次體的感染與流行主要取決于以下兩個因素 : (1)當地人群抗體水平的高低與年齡因素有關,成人高,兒童低,后者可謂高危人群( 包括外來人員),最易受到斑點熱群立克次體的感染; (2)感染與蜱接觸頻率的高低成正 比,不受性別制約。春季是蜱活動的高峰季節,人群在野外作業繁忙,也是斑點熱
關于斑點熱的預后和預防介紹
斑點熱早期使用抗生素可使死亡率從20%顯著降低到7%,并可預防大多并發癥。 無有效疫苗可用,無切實有效方法消滅整個地區的蜱,但可通過控制小動物群體使地方性流行區蜱的數目下降。為預防蜱接觸皮膚可將褲子塞進長靴或長襪,穿長袖襯衫,在皮膚表面涂擦25%~40%二乙基甲氨(diethyltoluami
關于斑點熱的基本信息介紹
斑點熱(Spotted fever,SF)是由一群病原體為斑點熱群立克次體(Spot te 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引起的一組疾病的總稱,包括:落磯山斑點熱、鈕斑點熱扣 熱、北亞熱、昆士蘭斑點熱、立克次體痘和日本紅斑熱等。 由于斑點熱死亡率低,且多發生 在
關于斑點熱群立克次體研究的歷程概述
我國斑點熱群立克次體的研究自1958年開始起步,迄今已近40年,大約經歷了3個階段。 斑點熱群立克次體第一階段 血清學研究階段。這一階段大約從1958年至1962 年。這一階段主要是從血清學上證實了我國存在 有SFGR的感染,這一階段最有意義的工作是范明遠等對內蒙古阿巴嘎旗健康 人群進行的S
關于斑點熱群立克次體的生態學介紹
斑點熱是一組具有自然疫源性特征的人獸共患疾病,因此,研究SFGR的生態學對研究斑 點熱是至關重要的。近40年來對SFGR的生態學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現已證實SFGR是一 組經蜱或螨叮咬傳播的專性細胞內寄生菌,野生動物參與循環,在野生動物、節肢動物與SFGR三者的生態循環中,蜱、螨既是重要的傳
關于斑點熱群立克次體的流行病學介紹
經過近40年的研究,我國立克次體研究者對SFGR在我國分布有了一定的認識,雖然目前 對SFGR的調查只局限在部分省區,但在所調查的地區都發現了SFGR感染的證據,因此,可以 推測SFGR在我國分布很廣。現已查明:SFGR在我國北方的覆蓋面為北緯40°~50°、東經80 °~135°的地區。在這一
斑點熱群立克次體的分子生物學研究的介紹
我國SFGR研究史上最輝煌的一頁莫過于80年代后期興起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在這個研究 領域里我國SFGR的研究取得了令人囑目的成果。首先是相繼建立了一系列分子立克次體的方 法,如:單克隆抗體和多克隆抗體蛋白免疫印跡、SDS-PAGE、DNA同源性雜交、DNA酶切圖譜 、脂肪酸氣-質譜聯用、免疫電鏡
斑點雜交的DNA斑點雜交方法
①先將膜在水中浸濕,再放到15×SSC中。②將DNA樣品溶于水或TE,煮沸5min,冰中速冷。③用鉛筆在濾膜上標好位置,將DNA點樣于膜上,每個樣品一般點5μl(2~10μg DNA)。④將膜烘干,密封保存備用。
斑點和狹縫雜交
試劑、試劑盒 去離子甲酰胺 甲醛(37%) 20XSSC NaOH 預雜交液儀器、耗材 狹槽 點樣器 真空泵 可燙封塑料袋或雜交管 硝酸纖維 K 膜或尼龍膜 Whatman3MJV1 濾紙實驗步驟 一、材料與設備1) 狹槽2) 點樣器3) 真空泵4) 可燙封塑料袋或雜交管5) 硝酸纖維 K 膜或尼龍
TLC念珠狀斑點
念珠狀斑點念珠狀斑點是指化合物斑點之間距離小,相互連接呈念珠狀。原因及解決辦法樣品中成分過多,在一定長度的薄層板上,排布不開,彼此重疊。可適當增加層析板長度,使斑點距離加大或采用雙向層析,使所含成分向兩個方向展開可以避免念珠狀斑點的出現。多次點樣時,點樣中心不重合,形成復斑。應以適當濃度供試液一次點
斑點和狹縫雜交
? ? ? ? ? ? 試劑、試劑盒 去離子甲酰胺 ? 甲醛(37%) ? 20XSSC ? NaOH ? 預雜交液
關于斑點熱群立克次體的流行病學和病理學的介紹
落基山斑點熱限于西半球,起初在落基山州發現,實際上美國所有州(緬因州,夏威夷州,阿拉斯加州除外)都有該病,特別是大西洋州。在成年蜱活動的5~9月,人類進入蜱浸染地區后易獲得感染,在南方的一些州,病例全年都可發生。<15歲的兒童發病率高,此外是經常進入疫區工作或休閑人員。 硬殼蜱(硬蜱科)儲存立
DNA斑點雜交方法
①先將膜在水中浸濕,再放到15×SSC中。②將DNA樣品溶于水或TE,煮沸5min,冰中速冷。③用鉛筆在濾膜上標好位置,將DNA點樣于膜上,每個樣品一般點5μl(2~10μg DNA)。④將膜烘干,密封保存備用。
RNA斑點雜交方法
每個樣品至多加10μg總RNA(經酚/氯仿或異硫氰酸胍提取純化),方法是將RNA溶于5μl 焦碳酸二乙酯(DEPC)水,加5μl?甲醛/SSC緩沖液(10×SSC中含6.15mol/L甲醛),使RNA變性,然后取5-8μl點樣于處理好的濾膜上,烘干。
Nature:藍斑蜥蜴斑點何來?
藍斑蜥蜴(學名:Timon lepidus)又名珠寶蜥,主要分布在意大利西北部,法國南部,西班牙及葡萄牙。棲居在開闊林地、葡萄園及橄欖林內。日行性,卵生,每次產約4~6枚卵。在野外以昆蟲、小型蜥蜴、其他動物的蛋與小型哺乳動物為食,本種若在茂密的灌木林內被發現,體型大者逃跑時會因碰撞矮樹叢而發出很
S形及波形斑點
S形及波形斑點S形斑點是指含多種成分的樣品層析時,斑點不是順次分布于原點至展開前沿的垂直線上,而是呈s形分布于垂直線兩側。波形斑點是指某些含多種成分的樣品液,順次點于同一起始線上,展開后,這些成分相同的斑點不呈直線狀平行于起始線,而是呈波浪形。原因及方法薄層板厚薄不勻。為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應選用厚薄
骨斑點癥病例報告
臨床資料骨斑點癥是無或少有癥狀的骨硬化性發育異常,極罕見,據統計不足人群中的1/1000萬。國內外大多數學者認為此癥屬于先天性疾病,有家族遺傳性,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2014年10月,筆者偶遇1例,現報告如下。患者,女,39歲,走路時不慎跌倒扭傷右踝關節,在我院行X線檢查示:右踝關節骨折,旋后外旋
什么是斑點雜交?
斑點雜交是指將待測的DNA變性后點加在硝酸纖維素膜(或尼龍膜、NC膜)上,用已標記的探針進行雜交,洗膜(除去未接合的探針),放射自顯影,判斷是否有雜交及其雜交強度,主要用于基因缺失或拷貝數改變的檢測。
斑點雜交的概述
斑點雜交(Dot blot)是將被檢標本點到膜上,烘烤固定。這種方法耗時短,可做半定量分析。一張膜上可同時檢測多個樣品,為使點樣準確方便,市售有多種多管吸印儀(Manifold),如MinifoldⅠ和Ⅱ、Smart Blotter(Wealtec)、Bio-Dot(Bio-Rad)和Hybri-D
斑點印跡的定義
中文名稱斑點印跡英文名稱dot blot定 義一種定性檢測核酸或蛋白質的技術。即將待測核酸或蛋白點樣于固相載體上,以同位素或非同位素標記探針與之雜交,通過顯影或顯色而進行檢測。應用學科免疫學(一級學科),應用免疫(二級學科),免疫學檢測和診斷(三級學科)
斑點免疫層析試驗原理
原理 斑點免疫層析試驗(dotimmunochromatographicassay,DICA)簡稱免疫層析試驗(ICA),也以硝酸纖維素膜為載體,但利用了微孔膜的毛細血管作用,滴加在膜條一端的液體慢慢向另一端滲移,猶如層析一般
斑點雜交技術介紹
斑點雜交是指將DNA或RNA樣品直接點在硝酸纖維素濾膜上,然后與核酸探針分子雜交,以顯示樣品中是否存在特異的DNA或RNA。同一種樣品經不同倍數的稀釋,還可以得到半定量的結果。所以它是一種簡便、快速、經濟的分析DNA或RNA的方法,在基因分析和基因診斷中經常用到,是研究基因表達的有力工具。但由于目的
怎樣分析TEM衍射斑點?
下圖為選區電子衍射原理圖:
5.4-斑點和狹縫雜交
RNA 的斑點和狹縫雜交分析能夠不經凝膠電泳就直接將 RNA 樣品點在硝酸纖維素膜或尼龍膜上,然后與放射性標記的探針雜交,定性或半定量地測定 RNA。最初是由 Kafatos 等人用于描述 RNA 的斑點雜交。但由于直接將 RNA 樣品點在硝酸纖維素膜上會產生圓斑,不便于比較,故人們采用狹槽的裝置點
RNA的斑點雜交
實驗概要本實驗介紹了RNA的斑點雜交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主要試劑1. 預雜交液:5×SSC,2×Denhardt液(或采用試劑盒的相應試劑),0.02%(W/V) SDS2. 雜交液DIG Easy Hyb3. 含0.1%SDS 2×SSC和含0.1%SDS 0.1×SSC主要設備雜交袋實驗步驟1.
DNA、RNA斑點雜交
實驗概要將RNA ?或DNA 變性后直接點樣于硝酸纖維素膜上,同探針進行雜交,用于基因組中特定基因及其表達的定性及定量研究,稱為斑點印跡。與Southern ?及Nouthern ?印跡法相比,其優點是簡單、迅速,可在一張膜上同時進行多個樣品的檢測,特別是對于核酸粗提樣晶的檢測。缺點是不能鑒定所測基
WesternBlot背景有黑色斑點或有不均勻的白色斑點以及暗...
WesternBlot背景有黑色斑點或有不均勻的白色斑點以及暗背景上白色帶1)抗體與封閉試劑反應,建議使用前過濾封閉試劑2)HRP含量過高,建議降低酶聯二抗的濃度3)HRP偶聯二抗中有聚集體,建議過濾二抗試劑,去除聚集體4)抗體分布不均勻,建議孵育抗體時使用搖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