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月壤中發現富含水分子的礦物
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對于月球演化研究和資源開發至關重要。對1969年至1972年采集的阿波羅樣品的研究表明,月壤中未發現任何含水礦物。此后,月球不含水成為月球科學的基本假設,這對認識月球火山演化、月地起源等問題產生了重要影響。1994年,研究人員通過克萊門汀探測器對月球兩極進行觀測,提出極區永久陰影區的月壤中可能存在水冰。2009年,月船一號搭載的月球礦物繪圖光譜儀發現,月球表面存在太陽風導致的羥基和/或水分子信號。同年,月球觀測和傳感衛星以2.5公里/秒的速度撞擊了月球永久陰影區,而對撞擊塵埃的遙感測量顯示了水的信號。近年來,遙感數據表明月球光照區有水分子存在的跡象。針對當年采集的阿波羅月球樣品,科學家運用高靈敏度的表征技術,在部分玻璃和礦物中發現了百萬分之一量級的“水”(H+、OH-或H2O),但沒有水分子存在的確鑿證據。 我國嫦娥5號采集的月壤樣品屬于最年輕的玄武巖(~20億年),是迄今為止緯度最高的月球樣品,為月球水......閱讀全文
科學家在月壤中發現富含水分子的礦物
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對于月球演化研究和資源開發至關重要。對1969年至1972年采集的阿波羅樣品的研究表明,月壤中未發現任何含水礦物。此后,月球不含水成為月球科學的基本假設,這對認識月球火山演化、月地起源等問題產生了重要影響。1994年,研究人員通過克萊門汀探測器對月球兩極進行觀測,提出極區永久陰
嫦娥五號月壤中發現光催化新礦物材料
記者28日從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獲悉,通過對嫦娥五號月壤顆粒開展研究,在月壤玻璃珠表面微隕石撞擊坑中發現一系列含鈦的蒸發沉積顆粒,這是此前未被識別的太空風化產物。該研究結果完善了對月球表面太空風化過程的認識,也為理解太陽系其他無大氣天體表面的空間風化過程提供線索。月壤微隕石撞擊坑中的鈦納米礦物示
嫦娥五號月壤中發現光催化新礦物材料
通過對嫦娥五號月壤顆粒開展研究,在月壤玻璃珠表面微隕石撞擊坑中發現一系列含鈦的蒸發沉積顆粒,這是此前未被識別的太空風化產物。該研究結果完善了對月球表面太空風化過程的認識,也為理解太陽系其他無大氣天體表面的空間風化過程提供線索。月壤微隕石撞擊坑中的鈦納米礦物示意圖(左圖為假彩色圖,藍色區域為撞擊濺射物
最新研究揭示嫦娥五號著陸點月壤礦物組成
總臺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我國首次月球采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CE-5)著陸于月球風暴洋北部年輕的克里普(KREEP)地體,成功帶回1.73kg月壤。前人利用軌道遙感數據對CE-5著陸區的地形地貌和物質成分進行大量研究,近期一系列樣品分析推進了對于月球年代學、月球晚期火山活動和巖
嫦娥五號樣品首次揭示月壤礦物中存在高含量的水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唐紅和研究員李雄耀團隊針對嫦娥五號月壤樣品開展研究。他們通過紅外光譜和納米離子探針分析,發現嫦娥五號礦物表層中存在大量的太陽風成因水,并估算出太陽風質子注入為嫦娥五號月壤貢獻的水含量至少為170 ppm。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遙感探測發現月表普遍存在水(
港理大獲月壤樣本,將研究月壤水含量
香港理工大學(簡稱“港理大”)在7月3日舉行的記者發布會上公布,港理大科研團隊通過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月球樣品管理辦公室的審核,成功獲得由嫦娥五號采集的月球土壤(月壤)樣本,并將展開月壤深入分析研究計劃。港理大成功獲得由嫦娥五號采集的月球土壤樣品 港理大供圖據了解,嫦娥五號共采集并帶回173
科學家發現嫦娥五號月壤礦物中存在高含量的水
遙感探測發現月表普遍存在水(OH/H2O),然而由于缺乏直接的樣品分析證據,月表水的成因和分布一直存在爭議。 礦物水含量和氫同位素比值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科研團隊針對嫦娥五號月壤樣品開展了研究,通過紅外光譜和納米離子探針分析,發現嫦娥五號礦物表層中存在大量的太陽風成因水,估
嫦娥五號著陸點月壤礦物組成和太空風化作用
我國首次月球采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CE-5)著陸于月球風暴洋北部年輕的克里普(KREEP)地體,成功帶回1.73kg月壤。前人利用軌道遙感數據對CE-5著陸區的地形地貌和物質成分進行大量研究,近期一系列樣品分析推進了對于月球年代學、月球晚期火山活動和巖漿演化機制的認識。與大尺度的遙感觀察和精細的
港理大獲得嫦娥五號月壤樣本-將在“月壤中找水”
中新社香港7月3日電(記者韓星童)香港理工大學(港理大)3日召開記者會公布,港理大科研團隊通過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月球樣品管理辦公室的審核,成功獲得由嫦娥五號采集的月球土壤(月壤)樣本。港理大其后宣布將展開月壤深入分析研究計劃。當日,記者在港理大太空資源實驗室內,見到團隊所獲得的月壤樣品,包
新型雷達揭示月背月壤粗細規律
基于“嫦娥四號”獲取的可透視月壤內部狀態的月面雷達數據,深圳大學深空與深地學科交叉研究團隊等研究人員首次發現,月球表面年齡與月壤內部非均勻性呈正相關。 論文第一作者、我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科學研究核心團隊成員、深圳大學高等研究院助理教授丁春雨博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是國際上首次獲知月球表面年
俄研究發現月壤對人類有害
《參考消息》13日刊登俄新社報道《俄研究確認月壤對人類有害》。報道摘要如下: 俄羅斯謝切諾夫國立醫科大學新聞處向俄新社發布消息說,俄科學家已確定月球土壤對人類有害,其中的微量元素會刺激皮膚和呼吸道,對肝臟、腎臟和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損害,應作為登月前的考慮事項。 據該新聞處說,謝切諾夫國立醫科大
我國科學家在月壤中首次發現分子水
記者今天(23日)從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悉,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小龍、副研究員金士鋒、博士研究生郝木難等,聯合北京科技大學副教授郭中楠、天津大學工程師殷博昊、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研究員馬云麒、鄭州大學工程師鄧麗君等,在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本中,發現了月球上一
研究揭示嫦娥五號月壤中二氧化硅高壓相和新礦物嫦娥石成因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杜蔚、副研究員楊晶,在《極端條件下的物質與輻射》(Matter and Radiation at Extremes)上發表研究成果,總結回顧了地外隕石樣品和返回的嫦娥五號月壤樣品中二氧化硅高壓相的類型和動力學形成機制,探討了嫦娥五號樣品中發現的首個新礦物嫦娥石的地
科學家首次在返回月壤中發現分子水
日前,中國科學家在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本中,發現了月球上的一種富含水分子和銨的未知礦物晶體——ULM-1,標志著科學家首次在返回的月壤中發現了分子水,揭示了水分子和銨在月球上的真實存在形式。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天文學》。 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對于月球演化研究和資源開發至關重要。對196
科學家首次在返回月壤中發現分子水
日前,中國科學家在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本中,發現了月球上的一種富含水分子和銨的未知礦物晶體——ULM-1,標志著科學家首次在返回的月壤中發現了分子水,揭示了水分子和銨在月球上的真實存在形式。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天文學》。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對于月球演化研究和資源開發至關重要。對1969年至1
月壤中首次成功培育出植物
《通訊·生物學》雜志12日發表一項太空生物學實驗,科學家研究了植物在月球上生長的可行性,表明與在地球火山灰中相比,擬南芥植株在月球土壤樣本中的生長速度較慢,并表現出更多應激跡象。這些月壤是阿波羅任務中收集的樣本。科學家指出,這些發現表明為了讓植物能在月球土壤中有效生長,對植物和月壤的相互作用還需
科學家想用細菌提升月壤肥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115.shtm
510所硬核產品“打包”月壤回地球
5月3日17時27分,嫦娥六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此次發射開啟了人類航天器的首次月背采樣返回之旅,標志著中國航天在“一步一個腳印開啟星際探測新征程”的奮斗中揭開了新的一頁。此次嫦娥六號探測器的主要任務是在月背采集月球樣品并返回,這其中,510所研制的月球樣品密封封裝子系統作為核心產品之一發揮了巨大作用,
月壤玻璃微球揭秘地月系統小行星撞擊事件
嫦娥五號在月表采樣圖,著陸區月壤中玻璃球粒研究揭示地月系統20億年以來出現撞擊頻率激增。 圖片來源:探月中心小行星撞擊是人類文明未來面臨的潛在災難之一。地球上記錄有約200次大型撞擊事件,直徑數千米的小行星撞擊足以造成生物大滅絕。地球形成45億年以來撞擊通量呈指數下降。那么,地月系統小行星撞擊頻率是
嫦娥五號月壤研究揭開月球更多奧秘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第一屆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成果研討會上獲悉,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取得系列原創性成果。這些成果涉及月壤樣品基本特性和新物質、月球火山活動歷史及年輕火山活動成因、月球水和揮發分的含量與來源、月球表面隕石撞擊和太空風化作用等。 時間回溯到兩年多前。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樣品艙
首次!在月壤樣本中發現天然石墨烯
日前,吉林大學星壤測試與模擬團隊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通過對嫦娥五號鉆采巖屑月壤(No.CE5Z0806YJYX004)的觀察分析,首次發現天然形成的少層石墨烯。吉林大學星壤測試與模擬團隊負責人鄒猛介紹,石墨烯以其新奇的物理現象和非凡的特性,在包括行星和空間科學在內的廣泛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據估計
嫦娥五號月壤研究揭開月球更多奧秘
我們對月球的認識,又有了新突破!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第一屆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成果研討會上獲悉,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取得系列原創性成果。這些成果涉及月壤樣品基本特性和新物質、月球火山活動歷史及年輕火山活動成因、月球水和揮發分的含量與來源、月球表面隕石撞擊和太空風化作用等。 時間回溯到兩年多前。
定了!紅外分析和離子探針表明月壤礦物中水含量高!
遙感探測發現月表普遍存在水(OH/H2O),然而由于缺乏直接的樣品分析證據,月表水的成因和分布一直存在爭議。礦物水含量和氫同位素比值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科研團隊針對嫦娥五號月壤樣品開展了研究,通過紅外光譜和納米離子探針分析,發現嫦娥五號礦物表層中存在大量的太陽風成因水,估算出太陽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后一步“回”,嫦娥五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飛到月球挖取月壤,再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最復雜的航天工程之一。 “這次
深圳首次獲批領取嫦娥五號月壤樣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178.shtm8月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深地科學與綠色能源研究院院長謝和平代表深圳大學前往國家天文臺領取了100毫克的月球樣品,這是深圳市首次獲批領取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據了解,我國月球樣品于
我國公布嫦娥五號月壤顆粒典型形貌特征
今天(9月9日),在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成果會上,中核集團發布了月球樣品研究成果:較系統研究了嫦娥五號月壤顆粒的形貌特征,獲得了數百個月壤顆粒的典型形貌特征,為研究月壤形成提供了科學依據。
深圳大學獲批領取嫦娥五號月壤樣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176.shtm
我國月球車將探測百米深月壤
嫦娥三號探月車模型 月球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人類為什么要登陸月球?在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三號”即將發射之際,新華網邀請到中國繞月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做客新華訪談,解答廣大網友和青少年朋友關心、關注的問題。 在談到“嫦娥三號”月球
用了0.2克月壤,南大頂尖團隊發現重大秘密
第一次用月球土壤做實驗,稱量0.02克,南京大學教授姚穎方緊張得整個手都在發抖。他所做的研究,是利用月球土壤中的一些成分作為人工光合成催化劑,把人類呼出的二氧化碳、月球表面開采的水等,制造成氧氣、氫氣、甲烷以及甲醇。如能掌握這項技能,就算沒有地球的補給,人類也能在月球上就地取材,生產氧氣、水等生存所
嫦娥五號月壤樣品已發放258份77.7克
中新網北京6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嫦娥六號探測器北京時間6月2日早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將開啟國際首次月背采樣返回征程。在此背景下,3年多前嫦娥五號從月球采回的月壤樣品科研進展如何?也引發公眾濃厚興趣。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賀懷宇研究員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嫦娥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