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全球首個人進沙退國家京津風沙治理緊迫
8月2日至4日,在第四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上,聯合國前副秘書長、聯合國里約+20峰會秘書長沙祖康說:“中國是目前全球防治荒漠化事業唯一做到‘人進沙退’的國家,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 沙祖康說,聯合國正在為2030年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而努力,但中國事實上已經超越這一階段,中國很注重運用市場機制多渠道籌集治理資金,保障治理者的合法權益,讓參與防沙治沙的企業、個人在經濟上得到合理回報。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呂克·尼亞卡賈說,中國庫布其沙漠治沙取得的可喜成就,是中國在荒漠化治理方面的又一成功經驗和創新思路,對全球防沙治沙有借鑒和學習價值。 目前,我國已初步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向“人進沙退”的轉變。國家林業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副主任羅斌介紹,近年來,國家每年拿出數十億美元的資金用于防治土地荒漠化,使得上世紀90年代沙化土地面積每年擴展3436平方公里的局面得以逆轉,如今每年消滅1400多平方公里沙......閱讀全文
陜北榆林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固”
隨著全市860萬畝流動沙丘全部得以固定和半固定,陜北榆林,這座曾經飽受沙漠化危害的塞上名城,歷經幾代人幾十年堅持不懈的奮斗,如今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固”的歷史性轉變,曾經的千里荒漠已變為郁郁蔥蔥的林海。 風沙肆虐 溫飽成大事 位于毛烏素沙漠南緣的陜北榆林市是我國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
從“沙進人退”到“世界領先”
6月的神州大地,風沙暫時歇息。6月17日來了,這一天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們有理由再次聚焦防沙治沙。 盡管我國幾十年來堅持不懈地推進防沙治沙,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防沙治沙形勢依然嚴峻,需要全社會進一步提高認識,共同參與,切實行動起來。 ――編者
京津風沙源實現林進沙退
黃俊毅從國家林業局京津冀和內蒙古林業生態建設座談會上獲悉:經過長期協同努力,京、津、冀、內蒙古4省份林業生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京津風沙源實現林進沙退。2009年至2014年5年間,內蒙古、河北等環京津風沙源地區沙化土地面積減少了4060平方公里,沙塵災害天氣逐步減少。 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
我國成全球首個人進沙退國家 京津風沙治理緊迫
8月2日至4日,在第四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上,聯合國前副秘書長、聯合國里約+20峰會秘書長沙祖康說:“中國是目前全球防治荒漠化事業唯一做到‘人進沙退’的國家,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 沙祖康說,聯合國正在為2030年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而努力,但中國事實上已經超越這一階段,中國很注
讀研路上的進與退
??2020年年末,退學后的張楚,第二次走入研究生招生考試的考場。 此前,他從沒想過,自己會成為化學研究的“逃兵”。 張楚愛化學,高中時就在學校創辦了化學實驗社。大家都以為他會是未來的化學家,張楚自己也這么堅信。 順理成章地,張楚進入某985高校,念了化學。路徑也很清晰——本科,碩士,博
第七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召開 王志剛部長出席并致辭
2019年7月27日,第七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庫布其沙漠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出席論壇開幕式,宣讀習近平主席致論壇的賀信并發表主旨演講。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為論壇致賀信,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蒙古國前總統彭薩勒瑪·奧奇爾巴特,聯合
防治荒漠化 建設綠色家園
今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三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國宣傳的主題是“防治荒漠化,建設綠色家園”,旨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凝聚社會共識,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荒漠化防治,建設綠色家園,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荒漠化被稱為“地球的癌癥”,是全球生態領域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為攜手應對這一全球性
2017年藥企的進與退
在醫改日益深入的市場環境下,藥企的發展正面臨20年來最大的危機。由于支付方醫保在此次醫改中正日益占據主動,借助行政手段和日益成長的控費工具,通過對醫療行為進行強監管來控制費用增長。 由于中國醫療體系特殊的以藥養醫環境,歷次醫改很大程度上是藥改,由于醫療服務價格長期被壓低,醫療機構的收入主要來自
改革開放40年|庫布其:綠富同興創奇跡
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庫布其沙漠是我國第七大沙漠,橫穿杭錦旗、達拉特旗和準格爾旗的部分地區,是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面對嚴峻的荒漠化和沙化現實,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鄂爾多斯各族干部群眾一代接著一代治沙造林,探索出了一套“黨委政府政策性主導、企業產業化投
楊樂:半個世紀的進與退
楊樂(1939.11— ) 江蘇南通人,數學家,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在中國,楊樂曾是一代人的偶像。 1977年,他的名字寫在《人民日報》頭版大標題中,被樹立為知識分子典型,一夜之間名動全國。“成為楊樂那樣的數學家”,是“60后”“70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