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癥狀鑒別介紹
1、缺氧缺血性腦病— 突然高熱,畏寒,劇烈頭痛,伴噴射性嘔吐。乳幼兒可有交替出現的煩躁與嗜睡,雙目凝視;尖聲哭叫,拒乳,易驚等。嚴重者迅速進入昏迷狀態。 2、缺氧缺血性腦病— 中毒面容,皮膚瘀點,頸項強直,病理反射陽性。囟門飽滿隆起,角弓反張。如伴有脫水,則無此表現。 3、缺氧缺血性腦病— 各種急性化膿性腦膜炎的特點: (1)流腦:多于2~4月份發病。以學齡前兒童多見。早期即可出現皮膚瘀點或瘀斑,其直徑多在2毫米以上。病后3~5天常有口周與前鼻孔周圍的單純皰疹。 (2)肺炎球菌性腦膜炎:發病季節多以春秋為主。多見于2歲以內幼兒或50歲以上成人。常伴有肺炎或中耳炎。 (3)流行性感冒桿菌性腦膜炎:多見于2歲以內的幼兒,起病較上述兩型稍緩,早期上呼吸道癥狀較明顯。 (4)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腦膜炎:常伴有皮膚化膿性感染,如膿皮病,毛囊炎等,部分病例于疾病早期可見有猩紅熱或蕁麻疹樣皮疹。 (5)綠膿桿......閱讀全文
預防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簡介
缺氧缺血性腦病孕婦應定期做產前檢查,發現高危妊娠應及時處理,避免早產和手術產;提高產科技術;對高危妊娠進行產時胎心監護,及早發現胎兒宮內窘迫并進行處理;產時,當胎頭娩出后,立即擠凈口鼻內粘液,生后再次擠出或吸出口、鼻咽部分泌物,并做好一切新生兒復蘇準備工作。 (一)在分娩過程中要嚴密監護胎兒心
關于缺氧缺血性腦病的主要病因分析
圍產期窒息是缺氧缺血性腦病的主要病因。凡是造成母體和胎兒間血液循環和氣體交換障礙使血氧濃度降低者均可造成窒息。由宮內窒息引起者占50%;娩出過程中窒息占40%;先天疾病所致者占10%。 (一)母親因素: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大出血、心肺疾病、嚴重貧血或休克等。 (二)胎盤異常:胎盤早剝、前置胎盤
關于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基本信息介紹
缺氧缺血性腦病是由于各種圍生期因素引起的腦缺氧或缺血而形成的常見的腦損傷,主要表現為意識狀態及肌張力變化。根據病情變化可分為輕、中、重度。輕、中度表現為興奮或遲鈍,肌張力正常或減低。重度可有昏迷、肌張力松軟、驚厥頻繁等。多伴有嚴重的后遺癥如腦癱、癲癇、學習困難等。
關于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癥狀鑒別介紹
1、缺氧缺血性腦病— 突然高熱,畏寒,劇烈頭痛,伴噴射性嘔吐。乳幼兒可有交替出現的煩躁與嗜睡,雙目凝視;尖聲哭叫,拒乳,易驚等。嚴重者迅速進入昏迷狀態。 2、缺氧缺血性腦病—?中毒面容,皮膚瘀點,頸項強直,病理反射陽性。囟門飽滿隆起,角弓反張。如伴有脫水,則無此表現。 3、缺氧缺血性腦病—?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基本癥狀
新生兒HIE可表現為宮內窘迫,如胎動明顯減少、胎心減慢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腦脊液檢查
為減少對患兒的擾動,應避免作腦脊液檢查,只有在需要排除化膿性腦膜炎時才作這項檢查。值得注意的是正常新生兒腦脊液可能有極少量紅細胞進入腦脊液,或因黃疸使腦脊液呈淡黃色。并不表示有顱出血。
概述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治療
HIE至今尚無完整統一的治療方案,經過多年臨床實踐,國內對HIE的治療確有改進,HIE預后也有一定程度改善。對HIE的治療,越早開始越好,對一些重度窒息兒,復蘇后如出現興奮激惹,或嗜睡抑制,便應仔細檢查肢體肌張力和原始反射有無改變,若符合HIE的臨床診斷依據,便應立即開始治療。缺氧缺血性腦損傷雖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腦電圖檢查
新生兒HIE腦電圖波形特點是低電壓、等電位和爆發抑制波。腦電圖輕度異常表現為背景節律呈持續性5~25LV低電壓的D波,無正常足月兒腦電圖常見的在D波上重疊的快H波和A波。中度異常是在抑制背景上爆發高電壓波,波幅可高達180LV,抑制時間持續2~4秒。重度異常中爆發波降至50LV左右,抑制時間持續
關于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病理變化-介紹
1.缺氧缺血性腦病— 腦水腫:ATP減少所引起的細胞內水腫及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細胞外水腫(血管源性兩者皆可壓迫血管加重缺氧缺血)。腦水腫可見前囟隆起、骨縫加寬、腦膜緊張、腦回扁寬、腦溝變淺及腦室腔變窄。 2.缺氧缺血性腦病—?選擇性神經元壞死:大腦及小腦皮層的神經元壞死,導致腦回萎縮,膠質纖維增
簡述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缺氧史
新生兒HIE臨床主要有導致胎兒宮內缺血缺氧的異常產科病史,如臍帶繞頸、繞身、前置胎盤或胎盤早剝,母親有嚴重妊高征,及產程延長等。而成人HIE主要有明確的腦組織缺血缺氧史,如呼吸心跳驟停等。
關于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基本介紹
缺血缺氧性腦病(HIE)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腦組織缺血缺氧導致的腦部病變,最常見的是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但也可發生在其他年齡段。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是圍生期新生兒因缺氧引起的腦部病變,常見的原因有各種原因導致的胎兒宮內窘迫,如臍帶繞頸、羊水異常等,也常見于分娩過程及出生后的窒息缺氧,少數可見于其他
概述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臨床分度
HIE根據病情輕重可分為輕、中、重三度。應注意HIE癥狀生后逐漸進展,部分病例可由興奮轉入抑制甚至昏迷,于72小時達最重程度,72小時后逐漸好轉恢復,故生后二、三天內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產傷性顱內出血有時可與HIE同時并存,使癥狀錯綜復雜,必須注意區別。除參考產科病史外,臨床上如有持續3天以上的
簡述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診斷依據
臨床診斷依據: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臨床診斷依據主要依靠產科病史和新生兒期神經癥狀,具體如下: 1.有明確的可導致胎兒宮內缺血缺氧的異常產科病史,如臍帶繞頸、繞身、前置胎盤或胎盤早剝,母親有嚴重妊高征,及產程延長等。 2.有嚴重的宮內窘迫,如胎動明顯減少、胎心減慢
關于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預后介紹
新生兒HIE不僅可引起圍產期新生兒死亡,而且是新生兒期以后造成傷殘兒童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新生兒期如何正確判斷HIE患兒的預后,是廣大醫務工作者和患兒家屬所關心的問題。近年來國內報道經過治療后,HIE后遺癥發生率在25%~35%之間。若繼續改進治療,則后遺癥的發生尚可減少。
伴有中風和缺血性白質腦病的腦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動脈病簡介
伴有中風和缺血性白質腦病的腦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動脈病是一種疾病,分類是神經內科>血管性癡呆,相關藥品是噻氯匹定。 CARASIL是伴有中風和缺血性白質腦病的腦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動脈病(cerebral autosomal recessive arteriopathy/arteriosc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該病病因主要為各種原因導致的腦組織缺血缺氧。 新生兒HIE主要見于有嚴重窒息的足月新生兒,均有明顯的宮內窘迫史。由于宮內缺血缺氧影響胎兒腦細胞的能量供給。腦的能量來源和其他器官不同,幾乎全部由葡萄糖氧化而來。新生兒腦的代謝最旺盛,腦的能量占全身氧能量的一半,但腦內糖原很少,而葡萄糖及氧全靠血液
關于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對癥處理介紹
對癥治療可防止已經形成的病理生理改變對受損神經細胞的進一步損害,可縮短新生兒期病程,從而減少后遺癥的發生。對驚厥、腦水腫和腦干癥狀的處理應積極和及時,一旦出現,力爭在最短時間內將其控制或消除。 (1)降低顱內壓HIE的顱壓增高,最早在生后4小時便可出現,一般在第2天最明顯。生后3天內應適當限制
伴有中風和缺血性白質腦病的腦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動脈病的診斷
1、40歲前出現癥狀,臨床呈進行性(有時可短暫性停頓)智能低下、錐體束征、錐體外系癥狀和假性延髓麻痹等,影像學病變以彌漫性皮質下白質為主。 2、早年(10~20歲)出現禿頭或廣泛頭發稀疏。 3、急性反復腰痛,伴變形性脊椎病或椎間盤突出。 4、血壓<140mm/90mmHg,未服過降壓藥。
伴有中風和缺血性白質腦病的腦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動脈病的鑒別
1、CADASIL病 伴有中風和缺血性白質腦病的腦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動脈病與CADASIL均有認知障礙、精神癥狀、神經系統體征如假性延髓麻痹、步態不穩和錐體束征等,無腦卒中的危險因素,不伴高血壓病。 2、Binswanger病 55~65歲發病,有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肌梗
伴有中風和缺血性白質腦病的腦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動脈病的病因分析
伴有中風和缺血性白質腦病的腦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動脈病病因不明,主要表現為腦白質血管病變、肌肉內小動脈病變,結合禿頭和腰痛,推測血管病變為炎癥性。禿頭的特點是整個頭部脫發,類似放射性損傷或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禿頭,后者的病變本質是細小動脈病變,與炎癥機制有關。本病的骨骼系統退行性變,提示血管性因素導
伴有中風和缺血性白質腦病的腦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動脈病的發病機制
伴有中風和缺血性白質腦病的腦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動脈病主要病變是腦白質廣泛脫髓鞘,U形纖維保存,少突膠質細胞及星形膠質細胞減少。不同病例的腦白質病變可在額葉、額頂及枕葉或顳頂葉,胼胝體亦可見萎縮及多數軟化灶,病變可沿錐體束累及大腦腳和腦橋基底部。白質和基底核可見多發散在小軟化灶,腦白質直徑100
伴有中風和缺血性白質腦病的腦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動脈病的治療預防
1、伴有中風和缺血性白質腦病的腦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動脈病的治療: 伴有中風和缺血性白質腦病的腦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動脈病無特異療法,有報告用噻氯匹定(ticlopidine)治療可使卒中發作停止。一般在出現腦病癥狀10年內死亡,近年來隨醫療及護理條件改善和加強可存活10~20年。 2、伴有
伴有中風和缺血性白質腦病的腦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動脈病的流行病學
我國迄今未見報道。伴有中風和缺血性白質腦病的腦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動脈病的發病率統計學資料尚缺乏。日本發表的病例,平均(31.9±7.1)歲發病,男性多見,全部為日本人。迄今報告病例包括可疑(possible)病例在內共18個家系29例,如不包括可疑病例,男女之比為3.2∶1,包括可疑病例為1.
高壓氧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介紹
50年代前蘇聯學者即已報道用高壓氧(HBO)治療新生兒窒息取得滿意效果。近來國內研制成嬰兒透明氧艙,新生兒臨床應用高壓氧治療才得以逐步開展,主要用于治療HIE。據國內報道高壓氧治療HIE新生兒期療效較滿意,但缺乏遠期隨訪結果,今后尚需對其遠期療效及可能產生的副作用進行深入研究。
伴有中風和缺血性白質腦病的腦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動脈病的臨床表現
1、伴有中風和缺血性白質腦病的腦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動脈病平均(31.9±7.1)歲發病,腦病出現較早,多見于20~40歲,10~20歲即出現脫發,在腦癥狀前后出現腰痛。迄今報告病例包括可疑(possible)病例在內,共18個家系29例,全部為日本人,男性多見。如不包括可疑病例,男女比例為3.
伴有中風和缺血性白質腦病的腦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動脈病的并發癥
1、伴有中風和缺血性白質腦病的腦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動脈病的并發癥: 伴有中風和缺血性白質腦病的腦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動脈病可合并有精神癥狀、前庭神經損害癥狀和變形性脊椎病或椎間盤突出。另外,應注意繼發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褥瘡等。 2、伴有中風和缺血性白質腦病的腦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動脈病
血清酶活性測定檢查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介紹
新生兒窒息后可引起多臟器功能損害,大量酶類自損傷細胞逸出至血液。一般認為窒息嬰兒血清中CPK、LDH和AST活性只能表明窒息程度,不能真實反映心肌細胞或腦細胞損傷程度。國外文獻報道,血清中CPK、LDH、AST活性與HIE的病情輕重無關,不能作為診斷和臨床分度的依據,但高到一定程度與預后有關,即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頭顱CT或MRI檢查的介紹
影像檢查目的是進一步明確HIE病變的部位和范圍,確定有無顱內出血和出血類型,動態系列檢查對評估預后有一定意義。由于生后病變繼續進展,不同病程階段影像檢查所見會有不同。通常生后3天內以腦水腫為主,也可檢查有無顱內出血,如要檢查腦實質缺氧缺血性損害或腦室內出血,則以生后5~10天為宜,3~4周后復查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高壓氧治療的作用機理
(1)提高血氧分壓,改善組織供氧,在2個大氣壓下吸入純氧,肺泡氧分壓和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量,較常壓下吸入空氣增加10倍以上,顯著改善各臟器組織的氧供,從而對全身和局部缺氧性疾病發揮治療作用。 (2)改善腦細胞代謝,促進腦損傷修復。 (3)使正常部位腦組織的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有利于防治腦水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早期診斷的應用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新生兒在圍生期由于窒息而導致的缺氧缺血性腦損傷,臨床表現主要為意識障礙、腦水腫、肌張力明顯改變及驚厥,可導致新生兒急性死亡或神經損傷,是導致新生兒遠期致殘的重要原因之一[1]。盡早糾正缺氧缺血狀態可